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调整,使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效。但区域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不完善和法律体系不健全;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机构不健全;三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不平衡使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四是经济和资源分布空间失衡导致资源调动压力巨大。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
准确并深刻地阐释了关于发展的本质问题,并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就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始终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的方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是促进和实现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社会全面进步,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是伴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逐步实现和保障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
区域协调发展是近些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它既揭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本质,又指明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精髓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
三、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政府与市场的冲突。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冲突、对立和斗争最终演化为政府主导的经济与市场主导的经济的激烈碰撞,并突出的、明显的表现在贸易、财政、金融、土地等方方面面,进而导致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经济和资源分布空间失衡导致资源调动压力巨大。自然资源的分布存在着突出的地域性差异,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现状,迫使国家下大力气耗费巨额的资金建设跨区域的巨大工程,比如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目前,在发展中还出现了城市布局和规模与所在区域的资源储备和环境承载力不相匹配的现象。
结构变动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
1.是所有制结构变动引发区域差距。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动,失业率发生变化,由于工资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最主要部分,而劳动力人口的就业状况直接决定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口,就将直接引致区域差距的扩大。
2.是产业结构变化引发区域差距。在发展重工业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资本的制,劳动力受到了排挤,进而导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韭的发展严重滞后,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都相当的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中国工业基础的主要部分,拥有比较发达的制造业,铁路、公路、邮政、电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更加推动了第二、三产业迅猛发展。与此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制造业比较落后,国民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区域差距也就由此产生了。
3.是城乡结构引发区域差距。我国是世界上城乡差距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与可持续发展观相违背的“靠天吃天,靠地吃地”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地区,另外,农村行政管理机构改革滞后,管理职能界限不清,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乡之间生产率水平被不断拉大,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区域差距的问题。
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不健全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市场机制失灵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众所周知,市场经济运行离不开有效的、高效率的市场机制,也就是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等机制的作用来调节经济的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发展至今,由于未形成完全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中西部市场机制未能有效启动。
四、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培养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落后地区的投资环境。
依靠市场的作用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向经济落后的地区流动,改传了落后地的投资环境。并且政府给予在落后地区进行投资进而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定的财政补贴。同吋,为了提软环境,在联邦各级政府的积极资助下,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继迚起了多所大学,成立了多个科研院所,这为科技企业在该地的投资创造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制定了相关政策吸引人才向这一地区迁移,相当重视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基础设施,发展了基础教育,尤其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培训失业人员,增强其重新就业的能力。(二)以高技术产业带动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完善区域发展立法,建立区域发展管理机构。(四)制定完善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落后地区发展。(五)是建立完善的区域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
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学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为动力,进一步完善的产、学、研、官之间的结合,以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并且,政府为推进产、学、研、官之间的合作,建立了共同研究制度,即构建完善的信息流通系统,使先进的研发设施共同利用,促进各方面人員之间的交流,建立科研成果转让机构等多方面的互动合作平台。与此同时,政府还逐步完善市场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和退出的自由度,增强市场信息的开放度,完善各种保险等措施,用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结 论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任务、新课题,建立、健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进而使各个空间区域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格局。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的原则,确处理区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尽快实现区域协调、稳定、持续的健康发展,使我国的区域发展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走上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进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步伐,早日实现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包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经济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
准确并深刻地阐释了关于发展的本质问题,并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就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始终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的方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是促进和实现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社会全面进步,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是伴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逐步实现和保障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
区域协调发展是近些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它既揭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本质,又指明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精髓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
三、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政府与市场的冲突。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冲突、对立和斗争最终演化为政府主导的经济与市场主导的经济的激烈碰撞,并突出的、明显的表现在贸易、财政、金融、土地等方方面面,进而导致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经济和资源分布空间失衡导致资源调动压力巨大。自然资源的分布存在着突出的地域性差异,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现状,迫使国家下大力气耗费巨额的资金建设跨区域的巨大工程,比如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目前,在发展中还出现了城市布局和规模与所在区域的资源储备和环境承载力不相匹配的现象。
结构变动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
1.是所有制结构变动引发区域差距。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动,失业率发生变化,由于工资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最主要部分,而劳动力人口的就业状况直接决定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口,就将直接引致区域差距的扩大。
2.是产业结构变化引发区域差距。在发展重工业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资本的制,劳动力受到了排挤,进而导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韭的发展严重滞后,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都相当的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中国工业基础的主要部分,拥有比较发达的制造业,铁路、公路、邮政、电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更加推动了第二、三产业迅猛发展。与此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制造业比较落后,国民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区域差距也就由此产生了。
3.是城乡结构引发区域差距。我国是世界上城乡差距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与可持续发展观相违背的“靠天吃天,靠地吃地”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地区,另外,农村行政管理机构改革滞后,管理职能界限不清,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乡之间生产率水平被不断拉大,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区域差距的问题。
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不健全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市场机制失灵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众所周知,市场经济运行离不开有效的、高效率的市场机制,也就是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等机制的作用来调节经济的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发展至今,由于未形成完全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中西部市场机制未能有效启动。
四、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培养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落后地区的投资环境。
依靠市场的作用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向经济落后的地区流动,改传了落后地的投资环境。并且政府给予在落后地区进行投资进而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定的财政补贴。同吋,为了提软环境,在联邦各级政府的积极资助下,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继迚起了多所大学,成立了多个科研院所,这为科技企业在该地的投资创造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制定了相关政策吸引人才向这一地区迁移,相当重视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基础设施,发展了基础教育,尤其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培训失业人员,增强其重新就业的能力。(二)以高技术产业带动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完善区域发展立法,建立区域发展管理机构。(四)制定完善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落后地区发展。(五)是建立完善的区域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
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学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为动力,进一步完善的产、学、研、官之间的结合,以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并且,政府为推进产、学、研、官之间的合作,建立了共同研究制度,即构建完善的信息流通系统,使先进的研发设施共同利用,促进各方面人員之间的交流,建立科研成果转让机构等多方面的互动合作平台。与此同时,政府还逐步完善市场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和退出的自由度,增强市场信息的开放度,完善各种保险等措施,用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结 论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任务、新课题,建立、健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进而使各个空间区域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格局。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的原则,确处理区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尽快实现区域协调、稳定、持续的健康发展,使我国的区域发展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走上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进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步伐,早日实现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包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