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券商创新活动,搞得如火如荼,这次创新大会可以说是现有环境中券商改革最大的突破。”国信证券副总裁陈革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说。
5月7日,来自中国证监会、各地证监局、交易所、全国109家券商的一把手以及部门负责人聚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探讨券商创新发展。
记者在会场上发现,持续两天的会议里,400多坐席的大厅座无虚席。场内每位参会者都拿着大量的会议资料,刊印的都是全国各家券商对于券商业务发展思路的探讨。
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在会上表示:“无论是规模还是规格,都是史无前例的,对于证券行业具有划时代意义。”
始于2004年持续三年的券商综合治理,把证券公司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但也捆住了他们的手脚,证券行业在金融版图内日益被边缘化。
要改变现状,证券行业必须要改革,要创新,而此次大会的基调,就是为券商松绑。
券商的困境
漫漫熊市中,证券公司在国内金融版图里逐步被边缘化。
截至2011年末,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和信托业总资产分别达到113万亿元、6万亿元和4.8万亿元,而证券业总资产仅为1.57万亿元。截至2011年11月底,我国证券行业总资产不足高盛公司的三分之一,净利润之和仅与摩根士丹利一家公司相当。国内108家券商的净利润总额不及交通银行一家的利润规模,更不用说是与四大国有银行做比较。
去年以来,券商的利润同比也下滑得厉害,去年很多券商业绩同比下降超过六成。
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券商终于认识到了危机。从去年开始,不断有券商大佬通过媒体表达强烈的担忧;各家券商公司内部也开始绞尽脑计,寻找出路。
兰荣说,金融行业的立身之本是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但是券商的产品服务、思维模式根本没有做到这一点,“在熊市中,券商极力向客户推荐基金等产品,基金巨亏,不仅伤了客户,而且还伤了公司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
面对现状,很多券商期待新一轮牛市,带有很大的投机心态,兰荣认为券商应该主动求变,而不是被动改革。
受到券商压力的监管机构认识到了危机,郭树清上任证监会主席后,开始着手证券行业改革。据了解,2012年2月到3月,由中国证券业协会牵头组织,证监会副主席庄新一在全国各点就创新发展问题专门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共梳理出了在经纪、资管、投行、国际、投资等十个方面60多个问题。
证监会放松管制
7号下午分会场讨论,一共有综合创新、经纪业务、投行、资产管理以及海外业务五个分会场,讨论最热闹的要数投行和综合创新两个分会场。
焦点直指监管机构管得太多、太严。2004年,证券行业经历综合治理后,监管层陆续实施了保证金第三方存款、净资本管理、牌照与业务创新的严格审批手段,把券商的手脚全部都给捆绑起来。
今年4月份,博鳌论坛上,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就表示:“审批现在过严,任何事情都要审批。而所有大的投资银行,包括高盛、欧洲的投资银行,都是原来小的票据公司,随着客户的一点点需要和市场发展逐渐起来的,没有牌照的概念。”
经过各方调研,此次创新大会终于给各家券商透露出明确的改革信号:最大限度放松管制。
庄新一承诺,今后监管部门要有新的监管思路,监管部门永远不能对券商报来的创新思路说NO,要鼓励、支持券商,方案提出问题,帮助从文案转变实施。“能少管就少管,能不管就不管。”减少事前审批,强化事中检查和事后问责原则,清理取消不利于创新发展的“软措施”、“窗口指导”,行政监管往后退,尽可能给予券商最大的施展空间。
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在综合业务创新第一分会场也如此评价,今后证券行业发展可能体现出“三重三轻”,即重监管轻审批、重运作轻进入、重事后轻事前,“这将给证券公司的日常运营带来重大变革。”
这次会议得到各方的肯定,但也有券商管理层持怀疑态度。北京一家券商的中层负责人打了个比喻。2005年,监管层对券商综合治理,好比将大闸蟹用绳子绑起来,要放哪,怎么放,都要捆绑的人说了算。现在大闸蟹给松绑了,虽然自由,但问题是,刚松绑,你朝哪个方向运动?
“内心看好,但感觉有点喊口号,怎么落实?大部分券商实际上仍然靠传统业务,短期来说创新带来的实惠并不多,创新的动力并不强。”上述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抱怨道。
华泰联合董事长盛希泰在8日的微博中,也发出相似的声音:创新业务大会雷声大雨点小,抓皮毛未见实质,自从客户保证金被银行托管以后,券商实质上已沦落为纯粹的中介机构,和律师所会计师楼有啥区别?
“券商真正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是还原其金融机构的本来面目。”盛希泰认为,金融机构用好客户的钱本属天经地义,可到了券商这里就成了“挪用”,当年券商出的问题概因自身体量太小,但所致其问题总和也赶不上银行坏账的零头,这点被无限放大,使券商成了银行的附庸,更因所谓治理整顿的固化思维导致整体行业十年来裹足不前。
打造真正资本中介
券商要创新,究竟要朝什么方向走?
各家券商老总的基本共识是提升证券公司的资本中介功能,打造真正的投资银行。
兰荣描述券商发展的未来目标,应该是研发和生产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为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创新融资产品,为传统行业的整合提供专业化服务,为投资者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满足多样化的理财服务需求。
王东明也表示,券商应该回归金融中介本质,充分履行证券公司作为市场组织者、流动性提供者和市场交易者的职责,促进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目前,券商的部门创新业务已经在推进。譬如融资融券业务,去年国内有资格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券商进账10亿元,已经大大超过资产管理5亿元的收入。譬如直投业务,去年已经全部放开,成为一些券商新的利润来源点。
再比如,深交所力推的证券账户保证金管理、上交所主推的债券质押回购等新业务已经在试点。
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还拟定了《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征求意见稿)》,在11个方面出台了措施支持行业发展。
这11条政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围绕资本市场建设,涉及直接融资结构债券市场的大力发展、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发展以及场外市场建设。二是涉及证券行业的监管放松。
在这个基础上,创新业务大会还提交了《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规定(草案)》、《证券营业部审批规定(草案)》、《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征求意见稿)等在内的一系列支持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办法、规则。
这些规则已经开始在业内征求意见,下半年各项会议成果将会陆续兑现。
“创新政策推进力度远超预期,创新业务大会仅仅是一个开始。”东方证券分析师王鸣飞在最新的研报中认为,随着下半年会议成果陆续兑现、创新预期持续发酵,创新的业绩贡献也将逐步显现。
5月7日,来自中国证监会、各地证监局、交易所、全国109家券商的一把手以及部门负责人聚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探讨券商创新发展。
记者在会场上发现,持续两天的会议里,400多坐席的大厅座无虚席。场内每位参会者都拿着大量的会议资料,刊印的都是全国各家券商对于券商业务发展思路的探讨。
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在会上表示:“无论是规模还是规格,都是史无前例的,对于证券行业具有划时代意义。”
始于2004年持续三年的券商综合治理,把证券公司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但也捆住了他们的手脚,证券行业在金融版图内日益被边缘化。
要改变现状,证券行业必须要改革,要创新,而此次大会的基调,就是为券商松绑。
券商的困境
漫漫熊市中,证券公司在国内金融版图里逐步被边缘化。
截至2011年末,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和信托业总资产分别达到113万亿元、6万亿元和4.8万亿元,而证券业总资产仅为1.57万亿元。截至2011年11月底,我国证券行业总资产不足高盛公司的三分之一,净利润之和仅与摩根士丹利一家公司相当。国内108家券商的净利润总额不及交通银行一家的利润规模,更不用说是与四大国有银行做比较。
去年以来,券商的利润同比也下滑得厉害,去年很多券商业绩同比下降超过六成。
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券商终于认识到了危机。从去年开始,不断有券商大佬通过媒体表达强烈的担忧;各家券商公司内部也开始绞尽脑计,寻找出路。
兰荣说,金融行业的立身之本是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但是券商的产品服务、思维模式根本没有做到这一点,“在熊市中,券商极力向客户推荐基金等产品,基金巨亏,不仅伤了客户,而且还伤了公司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
面对现状,很多券商期待新一轮牛市,带有很大的投机心态,兰荣认为券商应该主动求变,而不是被动改革。
受到券商压力的监管机构认识到了危机,郭树清上任证监会主席后,开始着手证券行业改革。据了解,2012年2月到3月,由中国证券业协会牵头组织,证监会副主席庄新一在全国各点就创新发展问题专门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共梳理出了在经纪、资管、投行、国际、投资等十个方面60多个问题。
证监会放松管制
7号下午分会场讨论,一共有综合创新、经纪业务、投行、资产管理以及海外业务五个分会场,讨论最热闹的要数投行和综合创新两个分会场。
焦点直指监管机构管得太多、太严。2004年,证券行业经历综合治理后,监管层陆续实施了保证金第三方存款、净资本管理、牌照与业务创新的严格审批手段,把券商的手脚全部都给捆绑起来。
今年4月份,博鳌论坛上,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就表示:“审批现在过严,任何事情都要审批。而所有大的投资银行,包括高盛、欧洲的投资银行,都是原来小的票据公司,随着客户的一点点需要和市场发展逐渐起来的,没有牌照的概念。”
经过各方调研,此次创新大会终于给各家券商透露出明确的改革信号:最大限度放松管制。
庄新一承诺,今后监管部门要有新的监管思路,监管部门永远不能对券商报来的创新思路说NO,要鼓励、支持券商,方案提出问题,帮助从文案转变实施。“能少管就少管,能不管就不管。”减少事前审批,强化事中检查和事后问责原则,清理取消不利于创新发展的“软措施”、“窗口指导”,行政监管往后退,尽可能给予券商最大的施展空间。
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在综合业务创新第一分会场也如此评价,今后证券行业发展可能体现出“三重三轻”,即重监管轻审批、重运作轻进入、重事后轻事前,“这将给证券公司的日常运营带来重大变革。”
这次会议得到各方的肯定,但也有券商管理层持怀疑态度。北京一家券商的中层负责人打了个比喻。2005年,监管层对券商综合治理,好比将大闸蟹用绳子绑起来,要放哪,怎么放,都要捆绑的人说了算。现在大闸蟹给松绑了,虽然自由,但问题是,刚松绑,你朝哪个方向运动?
“内心看好,但感觉有点喊口号,怎么落实?大部分券商实际上仍然靠传统业务,短期来说创新带来的实惠并不多,创新的动力并不强。”上述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抱怨道。
华泰联合董事长盛希泰在8日的微博中,也发出相似的声音:创新业务大会雷声大雨点小,抓皮毛未见实质,自从客户保证金被银行托管以后,券商实质上已沦落为纯粹的中介机构,和律师所会计师楼有啥区别?
“券商真正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是还原其金融机构的本来面目。”盛希泰认为,金融机构用好客户的钱本属天经地义,可到了券商这里就成了“挪用”,当年券商出的问题概因自身体量太小,但所致其问题总和也赶不上银行坏账的零头,这点被无限放大,使券商成了银行的附庸,更因所谓治理整顿的固化思维导致整体行业十年来裹足不前。
打造真正资本中介
券商要创新,究竟要朝什么方向走?
各家券商老总的基本共识是提升证券公司的资本中介功能,打造真正的投资银行。
兰荣描述券商发展的未来目标,应该是研发和生产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为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创新融资产品,为传统行业的整合提供专业化服务,为投资者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满足多样化的理财服务需求。
王东明也表示,券商应该回归金融中介本质,充分履行证券公司作为市场组织者、流动性提供者和市场交易者的职责,促进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目前,券商的部门创新业务已经在推进。譬如融资融券业务,去年国内有资格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券商进账10亿元,已经大大超过资产管理5亿元的收入。譬如直投业务,去年已经全部放开,成为一些券商新的利润来源点。
再比如,深交所力推的证券账户保证金管理、上交所主推的债券质押回购等新业务已经在试点。
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还拟定了《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征求意见稿)》,在11个方面出台了措施支持行业发展。
这11条政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围绕资本市场建设,涉及直接融资结构债券市场的大力发展、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发展以及场外市场建设。二是涉及证券行业的监管放松。
在这个基础上,创新业务大会还提交了《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规定(草案)》、《证券营业部审批规定(草案)》、《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征求意见稿)等在内的一系列支持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办法、规则。
这些规则已经开始在业内征求意见,下半年各项会议成果将会陆续兑现。
“创新政策推进力度远超预期,创新业务大会仅仅是一个开始。”东方证券分析师王鸣飞在最新的研报中认为,随着下半年会议成果陆续兑现、创新预期持续发酵,创新的业绩贡献也将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