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潍县状元王寿彭,历来传说很多,本文主要考证了,大量一手材料,采访家族嫡系传人,根据可靠地文献资料,加以梳理,还原一个真实的状元成长事迹。
[关键词]潍县状元王寿彭、祖籍、创办山东大学由来经过
王寿彭(1875.1.10-1930.1.22),字次篯,一字述亭,号眉轩,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清末状元。王寿彭幼承祖训,刻苦读书。后应科考,屡在县、府试中名列案首。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会试连捷贡士,同年光绪癸卯恩正并科殿试中“第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后入进士馆读书并在译学馆教书。1905年随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赴日本考察政治、教育和实业,著有《考察录》一书。曾任湖北提学使、提学使兼署布政使。在中国首创办学经费专款专用的“预算制度”,创办“两湖优级师范学堂”。民国后,任山东巡按使署秘书、教育司司长,北京总统府秘书、秘书长。1925年,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兼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1926年,王寿彭创办山东大学并自兼校长,山东自此有了正规的省立大学。1930年,王寿彭病逝于天津。王寿彭工书法,时人以“得其片纸寸缣为荣”。著有《靖盦诗文稿》、《潍县志稿·艺文志》,编修《王氏家乘》。
一、天才与勤奋中造就成功
王寿彭,清同治甲戌年十二月初三日(公历1875年1月10日)出生于山东潍县一个传统的书香门第。家族为人忠厚,诗书继世,先祖辈多为太学生或教谕、训导等学官。始祖王曰然,明嘉靖辛丑(1541)进士,曾任潍县知县,有政声,县署有“德政碑”,崇祀“贤侯祠”。曾祖父王元勋,太学生,曾任单县教谕。祖父王景尧,咸丰举人,先后在单县、博兴县任教谕。父王名甲,太学生。王家世代秉承正统的治家之道,虽然家境清贫,但一直坚持督促子弟读书。
王寿彭幼承祖训,刻苦读书。潍县文风昌盛,科甲蝉联,特别是他的邻居状元曹鸿勋的事迹,更激励他自幼胸怀大志。王寿彭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由于他博览群书,专心致志,进步很快,又到潍县最高学府潍阳书院就学。时值潍邑大儒柯劭忞主讲潍阳书院,在书院柯劭忞、于霖逢、于沧澜、马步元、于子莲等名师的悉心教导下,王寿彭学业大进。光绪十六年(1891),王寿彭崭露头角,16岁中秀才,从此他更加发奋读书。他赴省城济南,先后在泺源书院、尚志书院、景贤书院等学府拜访名师,继续求学深造。当年在那里不仅经曹鸿勋亲授课业,还有孙葆田、宋书升、刘纶襄、郑东甫等乡贤碩儒长期执教。光绪二十八年(1902),王寿彭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28岁的王寿彭赴河南参加朝廷在开封举行的会试。中第三十七名贡士。随后即进京参加同年光绪癸卯恩正并科殿试中“第一甲第一名”,高中头名状元。山东潍坊西南关的新巷子,清末27年间出了2名状元,一时名震华夏。潍坊诞生了中国唯一的“状元胡同”。
二、王寿彭祖籍及仕宦录
王寿彭是贤侯王氏曰然支系,元代潍县张氏村王氏11世德从军泰州,留一支落户泰州,明初大将常遇春讨伐张士诚,他在泰州屠城;故泰州平民星散他方,远离故土,明初迁至河南汲县,王曰然明嘉靖辛丑进士,任潍县知县后留潍。
贤侯王氏1世
王曰然:原籍河南卫辉府汲县人,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进士,潍县知县,行取南京户部主事,未行而卒,因隶籍于潍县,署有德政碑,崇祀贤侯祠。
(按:王氏为当地名门王族。冠带生员王施惠有三子:长子王曰然,佥事,辛丑科进士,历官主事;仲子王曰可,字汝允,别号渠庵(已找到其墓志铭《故敕封文林郎蒲坼县知县王公合葬墓志铭》);三子王曰善,府庠生。王曰可之子王三宅,万历甲戌進士,礼科左给事中。
今北京孔庙(国子监)的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殿试“题名碑”镌刻有王曰然,中三甲一百八十二名。)
贤侯王氏2世
子绍,太学生,敕封承德郎。
贤侯王氏3世
金,贡生,考授州同,敕授承德郎。
贤侯王氏4世
朝选,廪贡生,候选训导,例授修职佐郎。
朝阳,考授主薄。
贤侯王氏5世
之伦,候补府经历,敕授修职郎。
贤侯王氏6世
岩,字腾云,太学生。
贤侯王氏7世
士吉,字瑞华,太学生。
士英,太学生。
士祥,附贡生,恩赐八品衔。
贤侯王氏8世
秀,貤赠儒林郎,布政司经历。
志毅,太学生。
志魁,太学生。
志圣,字养正,太学生。
贤侯王氏9世
楘,字奋武,太学生,敕赠承德郎。
璠,太学生。
贤侯王氏10世
元勋,字维翰,太学生,敕赠承德郎,单县教谕。
元奎,字曜东,太学生。
元辉,字照林,太学生。
元璧,字廷珍,太学生。
潭,太学生。
汾,太学生,布政司经历,敕授儒林郎。
毓聪,八品职衔。
贤侯王氏11世
景尧,字少唐,号悦山,邑廪生,咸丰辛亥恩科举人,壬戌大挑二等,单县教谕,署博兴县教谕,钦加六品衔,貤赠朝议大夫,翰林院修撰加四级。
所命,字巽庵,太学生,八品职衔。
景伊,邑庠生。
景程,都税司大使。
景朱,太学生,布政司理问,敕授儒林郎,钦加六品衔。
贤侯王氏12世
名甲,字振华,行三,又行四,太学生,诰封朝议大夫,翰林院修撰加四级。
炳甲,字子文,太学生。 庆甲,字子余,太学生。
贤侯王氏13世
寿彭,字次篯,一字述亭,号眉轩,行三又行六,同治甲戌年(1874年)十二月初三日吉时生,系山东莱州府潍县优行廪膳生,民籍。
寿昌,字育五,优行廪膳生,辛卯、癸巳、甲午、丁酉、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房荐,寿彭受业师。
寿平,字星阶,一字和辅,太学生。
从以上贤侯王氏家谱仕宦录中,可以看出王寿彭家族一脉相承,书香世家,尤重读书学习,家风国学,代代传承。
三、创办山东大学
王寿彭对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是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有力倡导者。王寿彭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以振兴桑梓教育为己任,倾尽全力创办了山东大学并自兼校长。
1926年8月5日,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王寿彭把当时山东省立的工业、农业、矿业、商业、医学、法政各专门学校合并,又增设文科创办了山东大学并自兼校长。山东省自此有了正规的省立大学。《山东大学校史》和《山东大学百年史》记载:“王寿彭的山东大学有完整的‘设学大纲’和明确的培养目标,比第一个山东大学堂前进了一步”。
山东大学设文、法、工、农、医五个学院(当时称科),计有中国哲学、国文学、法律、政治经济、商学、机械、机织、应用化学、采矿、农学、林学、蚕学、医学13个系(当时称分科)。教师多学有专长,抱有“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思想,山东大学在创办初期就树立起了“重视教学、重视研究”的好风气。
王寿彭在兴办教育方面的执著表现在:一是资金投入大,山东省教育厅每月拨给山东大学25000元。教職工的待遇是:校长月薪400元,系主任及教授月薪300~360元,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的数目。二是广揽人才。山东大学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科甲出身的经史学者,另一部分是在国外取得学位的回国留学生。新与旧的结合,使省立山东大学充满了生机。
据史料记载:“(王寿彭主持)山东大学(时期)有1088名学生在校学习。在山东大学名下毕业者共计210名。”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王寿彭能够坚持办教育,使一些学生没有荒废学业确属不易。
[参考文献]
[1]王寿彭进士履历表
[2]河南汲县王曰可墓志铭
[3]河南汲县进士王三宅之文章
[4]参考王寿彭嫡传孙婿陈群之文章
[5]潍县志稿
[6]张氏村王氏元代大德碑
注释:
刘文侠,系潍坊市坊子区图书馆助理馆员。
[关键词]潍县状元王寿彭、祖籍、创办山东大学由来经过
王寿彭(1875.1.10-1930.1.22),字次篯,一字述亭,号眉轩,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清末状元。王寿彭幼承祖训,刻苦读书。后应科考,屡在县、府试中名列案首。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会试连捷贡士,同年光绪癸卯恩正并科殿试中“第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后入进士馆读书并在译学馆教书。1905年随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赴日本考察政治、教育和实业,著有《考察录》一书。曾任湖北提学使、提学使兼署布政使。在中国首创办学经费专款专用的“预算制度”,创办“两湖优级师范学堂”。民国后,任山东巡按使署秘书、教育司司长,北京总统府秘书、秘书长。1925年,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兼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1926年,王寿彭创办山东大学并自兼校长,山东自此有了正规的省立大学。1930年,王寿彭病逝于天津。王寿彭工书法,时人以“得其片纸寸缣为荣”。著有《靖盦诗文稿》、《潍县志稿·艺文志》,编修《王氏家乘》。
一、天才与勤奋中造就成功
王寿彭,清同治甲戌年十二月初三日(公历1875年1月10日)出生于山东潍县一个传统的书香门第。家族为人忠厚,诗书继世,先祖辈多为太学生或教谕、训导等学官。始祖王曰然,明嘉靖辛丑(1541)进士,曾任潍县知县,有政声,县署有“德政碑”,崇祀“贤侯祠”。曾祖父王元勋,太学生,曾任单县教谕。祖父王景尧,咸丰举人,先后在单县、博兴县任教谕。父王名甲,太学生。王家世代秉承正统的治家之道,虽然家境清贫,但一直坚持督促子弟读书。
王寿彭幼承祖训,刻苦读书。潍县文风昌盛,科甲蝉联,特别是他的邻居状元曹鸿勋的事迹,更激励他自幼胸怀大志。王寿彭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由于他博览群书,专心致志,进步很快,又到潍县最高学府潍阳书院就学。时值潍邑大儒柯劭忞主讲潍阳书院,在书院柯劭忞、于霖逢、于沧澜、马步元、于子莲等名师的悉心教导下,王寿彭学业大进。光绪十六年(1891),王寿彭崭露头角,16岁中秀才,从此他更加发奋读书。他赴省城济南,先后在泺源书院、尚志书院、景贤书院等学府拜访名师,继续求学深造。当年在那里不仅经曹鸿勋亲授课业,还有孙葆田、宋书升、刘纶襄、郑东甫等乡贤碩儒长期执教。光绪二十八年(1902),王寿彭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28岁的王寿彭赴河南参加朝廷在开封举行的会试。中第三十七名贡士。随后即进京参加同年光绪癸卯恩正并科殿试中“第一甲第一名”,高中头名状元。山东潍坊西南关的新巷子,清末27年间出了2名状元,一时名震华夏。潍坊诞生了中国唯一的“状元胡同”。
二、王寿彭祖籍及仕宦录
王寿彭是贤侯王氏曰然支系,元代潍县张氏村王氏11世德从军泰州,留一支落户泰州,明初大将常遇春讨伐张士诚,他在泰州屠城;故泰州平民星散他方,远离故土,明初迁至河南汲县,王曰然明嘉靖辛丑进士,任潍县知县后留潍。
贤侯王氏1世
王曰然:原籍河南卫辉府汲县人,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进士,潍县知县,行取南京户部主事,未行而卒,因隶籍于潍县,署有德政碑,崇祀贤侯祠。
(按:王氏为当地名门王族。冠带生员王施惠有三子:长子王曰然,佥事,辛丑科进士,历官主事;仲子王曰可,字汝允,别号渠庵(已找到其墓志铭《故敕封文林郎蒲坼县知县王公合葬墓志铭》);三子王曰善,府庠生。王曰可之子王三宅,万历甲戌進士,礼科左给事中。
今北京孔庙(国子监)的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殿试“题名碑”镌刻有王曰然,中三甲一百八十二名。)
贤侯王氏2世
子绍,太学生,敕封承德郎。
贤侯王氏3世
金,贡生,考授州同,敕授承德郎。
贤侯王氏4世
朝选,廪贡生,候选训导,例授修职佐郎。
朝阳,考授主薄。
贤侯王氏5世
之伦,候补府经历,敕授修职郎。
贤侯王氏6世
岩,字腾云,太学生。
贤侯王氏7世
士吉,字瑞华,太学生。
士英,太学生。
士祥,附贡生,恩赐八品衔。
贤侯王氏8世
秀,貤赠儒林郎,布政司经历。
志毅,太学生。
志魁,太学生。
志圣,字养正,太学生。
贤侯王氏9世
楘,字奋武,太学生,敕赠承德郎。
璠,太学生。
贤侯王氏10世
元勋,字维翰,太学生,敕赠承德郎,单县教谕。
元奎,字曜东,太学生。
元辉,字照林,太学生。
元璧,字廷珍,太学生。
潭,太学生。
汾,太学生,布政司经历,敕授儒林郎。
毓聪,八品职衔。
贤侯王氏11世
景尧,字少唐,号悦山,邑廪生,咸丰辛亥恩科举人,壬戌大挑二等,单县教谕,署博兴县教谕,钦加六品衔,貤赠朝议大夫,翰林院修撰加四级。
所命,字巽庵,太学生,八品职衔。
景伊,邑庠生。
景程,都税司大使。
景朱,太学生,布政司理问,敕授儒林郎,钦加六品衔。
贤侯王氏12世
名甲,字振华,行三,又行四,太学生,诰封朝议大夫,翰林院修撰加四级。
炳甲,字子文,太学生。 庆甲,字子余,太学生。
贤侯王氏13世
寿彭,字次篯,一字述亭,号眉轩,行三又行六,同治甲戌年(1874年)十二月初三日吉时生,系山东莱州府潍县优行廪膳生,民籍。
寿昌,字育五,优行廪膳生,辛卯、癸巳、甲午、丁酉、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房荐,寿彭受业师。
寿平,字星阶,一字和辅,太学生。
从以上贤侯王氏家谱仕宦录中,可以看出王寿彭家族一脉相承,书香世家,尤重读书学习,家风国学,代代传承。
三、创办山东大学
王寿彭对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是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有力倡导者。王寿彭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以振兴桑梓教育为己任,倾尽全力创办了山东大学并自兼校长。
1926年8月5日,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王寿彭把当时山东省立的工业、农业、矿业、商业、医学、法政各专门学校合并,又增设文科创办了山东大学并自兼校长。山东省自此有了正规的省立大学。《山东大学校史》和《山东大学百年史》记载:“王寿彭的山东大学有完整的‘设学大纲’和明确的培养目标,比第一个山东大学堂前进了一步”。
山东大学设文、法、工、农、医五个学院(当时称科),计有中国哲学、国文学、法律、政治经济、商学、机械、机织、应用化学、采矿、农学、林学、蚕学、医学13个系(当时称分科)。教师多学有专长,抱有“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思想,山东大学在创办初期就树立起了“重视教学、重视研究”的好风气。
王寿彭在兴办教育方面的执著表现在:一是资金投入大,山东省教育厅每月拨给山东大学25000元。教職工的待遇是:校长月薪400元,系主任及教授月薪300~360元,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的数目。二是广揽人才。山东大学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科甲出身的经史学者,另一部分是在国外取得学位的回国留学生。新与旧的结合,使省立山东大学充满了生机。
据史料记载:“(王寿彭主持)山东大学(时期)有1088名学生在校学习。在山东大学名下毕业者共计210名。”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王寿彭能够坚持办教育,使一些学生没有荒废学业确属不易。
[参考文献]
[1]王寿彭进士履历表
[2]河南汲县王曰可墓志铭
[3]河南汲县进士王三宅之文章
[4]参考王寿彭嫡传孙婿陈群之文章
[5]潍县志稿
[6]张氏村王氏元代大德碑
注释:
刘文侠,系潍坊市坊子区图书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