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今年5月15日你年满18周岁,在你即将参加成年式的前夕,作为父亲的我,专门为你写这一篇短文。我今生至此已经写了上百万字的文章,但专为你写文章,这还是第一篇。这篇短文,我将使用传统的书信传递方式,在你的成人式上,传递到你的手中。
杜甫诗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不仅描写在依靠人力或驭力传递信息的古代社会中,战争离乱造成的骨肉分离和书信传递的艰难;而且,以“万金”比喻尺纸“家书”,表达了“家书”在战乱时期凝聚着写作者和阅读者在千里之外两端的炽烈惦念。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当代中国,不仅没有战乱将我们分隔千里,而且电子通讯可以将我们时刻联系在一起。在你成人式的前夕,我不使用电子通讯来传送这封信,而是使用传统的书信传递方式。我这样做,并非因为保守,也不是别出心裁,而是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传达作为一个父亲眼看儿子长大成人之际的感怀。这种感怀是古老的,深沉幽远,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地在父亲们的心中涌动。
唐代诗人孟郊的名诗《游子吟》,你一定也会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描写一位母亲对成人后将要离家远行的儿子依依不舍、重重担忧。也许,母亲的慈爱就大多凝聚于对儿女的永远的不舍和担忧吧。在母亲的眼中,儿女永远是需要呵护的孩子,因此,儿女长大成人而离家奔事业前程,在母亲心上增添的惦念要更多于期望。
然而,做父亲的,对儿女长大成人,却有不同的意识。三国时魏国的大司农郎中令(农业部长)王修曾给他远别的儿子写过一封信,信不长,主要的一段话是:“人之居时,忽去便过。日月可爱也!故禹不爱尺璧而爱寸阴。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之,必读书,并学做人。汝今逾郡县,越山河,离兄弟,去妻子者,欲令举动之宜,效高山远节,闻一得三,志在善人。”王修叮嘱千里之外的儿子的,不是注意身体衣食,而是要珍惜光阴、学会做一个有“高山远节”的“善人”。从王修的信可见,成人远行,是儿子自我进入社会,独立扮演角色的开始。在父亲的心中,作为一个成年人,儿子不仅应当自食其力,而且应当完善心智,提升人格,完成一番事业,才不负大丈夫身份。每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子都有一个成人的梦。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在他的自传中说,他当选美国总统是他父亲的梦(”Adreamfrommyfather”)。在古代农业社会,要成就一番事业,都要离家远行,这就是“奔前程”。在今天的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发展,职业形式的变化,远行不再是成就事业的必要前提了。比如,IT行业甚至可以在家办公。但是,为什么我们仍然以“前程”来代指未来的事业或事业的发展呢?我认为,这不仅是自动延续了一个传统的用语,而且因为“前程”这个概念很好地指明了个人事业的发展,总是需要自己独立去开拓——是面向未来(远方)的行为。正是对这种独立开拓事业的自觉承担,是一个人真正成为成年人的内在标志。换句话说,当代社会以年满18岁为成年的标志,不仅确认你的生理的成熟,更确立你的心理的成熟。成熟就意味着离开对父母呵护的依靠,而独自开创自己人生的未来。
父亲对成人的儿子根本的惦记,就是儿子能否真正独立承担起自己人生的未来,能否开创一个有价值的人生。王修说:“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他的意思是说,除了不危害生命,一个人就应当无保留地将自己奉献给完善自我的人生理想——“善”。“望子成龙”,一个人们普遍熟悉的说法,但我更赞同王修所说的“欲令子善”。“望子成龙”是一个外在目标的要求,而“欲令子善”是从内及外的要求,要求儿子作为一个人的完整发展。简单讲,“善”就是将自己独立的实现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在这个意义上,父亲比母亲更期待儿子的成长。
但是,我不只是期待你走向成人的成熟和完善,同时,我还期待你在成人之后还永远保存着童心中的真挚、自然、欢悦,这就是说,我希望你成人后的心,是成熟的,但也是充满童心的乐趣的。在成年人的人生中保存一份天真,是不容易的,但却是美好的成人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文艺家丰子恺在《给我孩子们》一文中说:“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每一个父亲,内心中都会对孩子们的生活有一种憧憬,这种憧憬是热爱童心的纯真和欢乐的心意。明代思想家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去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心說》)我希望你保存这童心,根本希望的,就是保持你的真心,并做一个真人。真人,才有真爱,才有真正的欢乐和幸福。无疑,父亲期待你的未来是欢乐和幸福的。
写到这里,已是新一天的凌晨了。窗外一片都市深夜的沉寂。此时,我期待你美好未来的心,正如这幽暗的夜空盼待数小时后的动人的黎明一样,宁静而执著。
为你成人祝福!
杜甫诗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不仅描写在依靠人力或驭力传递信息的古代社会中,战争离乱造成的骨肉分离和书信传递的艰难;而且,以“万金”比喻尺纸“家书”,表达了“家书”在战乱时期凝聚着写作者和阅读者在千里之外两端的炽烈惦念。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当代中国,不仅没有战乱将我们分隔千里,而且电子通讯可以将我们时刻联系在一起。在你成人式的前夕,我不使用电子通讯来传送这封信,而是使用传统的书信传递方式。我这样做,并非因为保守,也不是别出心裁,而是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传达作为一个父亲眼看儿子长大成人之际的感怀。这种感怀是古老的,深沉幽远,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地在父亲们的心中涌动。
唐代诗人孟郊的名诗《游子吟》,你一定也会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描写一位母亲对成人后将要离家远行的儿子依依不舍、重重担忧。也许,母亲的慈爱就大多凝聚于对儿女的永远的不舍和担忧吧。在母亲的眼中,儿女永远是需要呵护的孩子,因此,儿女长大成人而离家奔事业前程,在母亲心上增添的惦念要更多于期望。
然而,做父亲的,对儿女长大成人,却有不同的意识。三国时魏国的大司农郎中令(农业部长)王修曾给他远别的儿子写过一封信,信不长,主要的一段话是:“人之居时,忽去便过。日月可爱也!故禹不爱尺璧而爱寸阴。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之,必读书,并学做人。汝今逾郡县,越山河,离兄弟,去妻子者,欲令举动之宜,效高山远节,闻一得三,志在善人。”王修叮嘱千里之外的儿子的,不是注意身体衣食,而是要珍惜光阴、学会做一个有“高山远节”的“善人”。从王修的信可见,成人远行,是儿子自我进入社会,独立扮演角色的开始。在父亲的心中,作为一个成年人,儿子不仅应当自食其力,而且应当完善心智,提升人格,完成一番事业,才不负大丈夫身份。每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子都有一个成人的梦。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在他的自传中说,他当选美国总统是他父亲的梦(”Adreamfrommyfather”)。在古代农业社会,要成就一番事业,都要离家远行,这就是“奔前程”。在今天的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发展,职业形式的变化,远行不再是成就事业的必要前提了。比如,IT行业甚至可以在家办公。但是,为什么我们仍然以“前程”来代指未来的事业或事业的发展呢?我认为,这不仅是自动延续了一个传统的用语,而且因为“前程”这个概念很好地指明了个人事业的发展,总是需要自己独立去开拓——是面向未来(远方)的行为。正是对这种独立开拓事业的自觉承担,是一个人真正成为成年人的内在标志。换句话说,当代社会以年满18岁为成年的标志,不仅确认你的生理的成熟,更确立你的心理的成熟。成熟就意味着离开对父母呵护的依靠,而独自开创自己人生的未来。
父亲对成人的儿子根本的惦记,就是儿子能否真正独立承担起自己人生的未来,能否开创一个有价值的人生。王修说:“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他的意思是说,除了不危害生命,一个人就应当无保留地将自己奉献给完善自我的人生理想——“善”。“望子成龙”,一个人们普遍熟悉的说法,但我更赞同王修所说的“欲令子善”。“望子成龙”是一个外在目标的要求,而“欲令子善”是从内及外的要求,要求儿子作为一个人的完整发展。简单讲,“善”就是将自己独立的实现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在这个意义上,父亲比母亲更期待儿子的成长。
但是,我不只是期待你走向成人的成熟和完善,同时,我还期待你在成人之后还永远保存着童心中的真挚、自然、欢悦,这就是说,我希望你成人后的心,是成熟的,但也是充满童心的乐趣的。在成年人的人生中保存一份天真,是不容易的,但却是美好的成人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文艺家丰子恺在《给我孩子们》一文中说:“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每一个父亲,内心中都会对孩子们的生活有一种憧憬,这种憧憬是热爱童心的纯真和欢乐的心意。明代思想家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去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心說》)我希望你保存这童心,根本希望的,就是保持你的真心,并做一个真人。真人,才有真爱,才有真正的欢乐和幸福。无疑,父亲期待你的未来是欢乐和幸福的。
写到这里,已是新一天的凌晨了。窗外一片都市深夜的沉寂。此时,我期待你美好未来的心,正如这幽暗的夜空盼待数小时后的动人的黎明一样,宁静而执著。
为你成人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