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大纲》中写到:听和读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说和写是语言的生成技能。只有达到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开展听、说、读、写活动,提高他们综合语言技能的水平。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为此,高中阶段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训练他们的阅读技巧,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探讨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注意平衡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 培养阅读兴趣。在平时的阅读中,坚持由浅入深,选择难易适中的语篇进行阅读,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己的语感。
2. 培养平心静气、轻松阅读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思想集中,思路广阔,从而发挥出最佳水平。
二、 扎实的基础语法和基本句式的功底
如果在基础语法和基本句式方面没有扎实的功底,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肯定会受到影响,尤其在复合句比较多的文章中出现的问题会更多,如果这文面的功底薄弱,阅读的准确性也肯定会受到影响。
三、培养快速阅读能力
高考阅读理解的要求历来一直在增加,因此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考生必须注意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要注意扩大视线,缩短视时,控制阅读时间。一般来说,每篇文章应该在7分钟内完成。
具体步骤如下:
1. 先看试题,后读文章,预测主旨大意,明确目标,这样有助于阅读时迅速找出信息点,节省时间。
2. 快速阅读,浏览全文,掌握大意。要特别重视标题、中心句。
3. 仔细审题,抓住关健性描述,提炼有用信息。
4. 复读文章,核对答案。
四、培养阅读技巧
1. 寻找主题句,培养自己把握中心的能力。
阅读理解题中的每篇文章一般均围绕某个主题展开阐述,且问题中较多涉及到主旨内容,其位置主要有三种情况。
(1) 如果作者先说明观点,再用论据加以议论,即演绎法,则文章的主题句往往在文章的开头部分。
(2) 如果作者是先举例再总结,然后再加以论证,则主题句往往在中间。
(3) 如果作者是先举例再总结,归纳法,则主题句一般在结尾。
总之,英语和汉语两种文章的主题句分布基本相同,在平时的阅读中应有目的地练习这方面的能力。
2.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事实细节,培养准确搜索具体信息的能力。
在阅读理解中,很多题型往往是针对原文章段落中的细节面而设计的。一般来说,细节题可归纳为“五W”和“一H”六大类,即what, when, where, who, why和how。 因此,在阅读中快捷地找出这些信息,既可提高速度,又可提高答案的准确率。
3. 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
判断能力可包括:猜词词义的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把握作者意图的能力。该题型是试卷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拉开差距之处。因此,在平时阅读时,学生可以:
(1) 词义选择题,可通过上下文中提供的近义词、反义词、关联词、构词法等方法推测词义。
(2)借助上下文理清先后,内外、因果等关系,进行反复比较、淘汰,然后选择一个合乎情理的选项。
(3)要吃透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种意图中如果作者不直接说明,就需要考生进行必要的文章分析,或通过字里行间的文意推测本质,或从文章语气、带有感情色彩的语汇等因素来推断。
(4)还可通过逻辑并联系自身已有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经验来揣测。
4. 整体把握,避开疑难,培养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中总会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长句、难句。 而对这种情况,学生大可不必在此费神滞步,影响阅读速度。不妨避开疑难,接着读下文,然后再回头理解,就容易理解。同时,在阅读中可采用略读、跳读、查读等方法快速获取信息。对有些实在无法把握的题目,可采用排除法,先排除一两个明显不可能的选项;然后,根据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对剩下的选项进行选择。
五、注意量的积累,攻破理解的难关
学生在平时应注意量的积累,词汇量、句式量、阅读量的积累。要求学生有3500-4000个包括常见词汇的词汇量,同时掌握构词法的基本知识,积累各种句式,有助于正确理解文章。文章要求篇幅不长,紧密联系实际,实时性强。要求高一、高二每天读2篇,高三每天读3-5篇文章。这样日积月累,阅读量就很客观;要体现出阅读质量,不应只读文章做理解题,还要划出认为应当记住的词汇、短语和较好的句子。这样随着时间的积累。英语阅读能力会提高很多。
通过以上方法训练学生,抓住字、词、句及篇章结构的理解,无疑对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会有所提高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须经过长时间的大量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逐步加深印象,拓宽知识面,扩大词汇量,阅读难关终会突破。
一、注意平衡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 培养阅读兴趣。在平时的阅读中,坚持由浅入深,选择难易适中的语篇进行阅读,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己的语感。
2. 培养平心静气、轻松阅读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思想集中,思路广阔,从而发挥出最佳水平。
二、 扎实的基础语法和基本句式的功底
如果在基础语法和基本句式方面没有扎实的功底,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肯定会受到影响,尤其在复合句比较多的文章中出现的问题会更多,如果这文面的功底薄弱,阅读的准确性也肯定会受到影响。
三、培养快速阅读能力
高考阅读理解的要求历来一直在增加,因此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考生必须注意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要注意扩大视线,缩短视时,控制阅读时间。一般来说,每篇文章应该在7分钟内完成。
具体步骤如下:
1. 先看试题,后读文章,预测主旨大意,明确目标,这样有助于阅读时迅速找出信息点,节省时间。
2. 快速阅读,浏览全文,掌握大意。要特别重视标题、中心句。
3. 仔细审题,抓住关健性描述,提炼有用信息。
4. 复读文章,核对答案。
四、培养阅读技巧
1. 寻找主题句,培养自己把握中心的能力。
阅读理解题中的每篇文章一般均围绕某个主题展开阐述,且问题中较多涉及到主旨内容,其位置主要有三种情况。
(1) 如果作者先说明观点,再用论据加以议论,即演绎法,则文章的主题句往往在文章的开头部分。
(2) 如果作者是先举例再总结,然后再加以论证,则主题句往往在中间。
(3) 如果作者是先举例再总结,归纳法,则主题句一般在结尾。
总之,英语和汉语两种文章的主题句分布基本相同,在平时的阅读中应有目的地练习这方面的能力。
2.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事实细节,培养准确搜索具体信息的能力。
在阅读理解中,很多题型往往是针对原文章段落中的细节面而设计的。一般来说,细节题可归纳为“五W”和“一H”六大类,即what, when, where, who, why和how。 因此,在阅读中快捷地找出这些信息,既可提高速度,又可提高答案的准确率。
3. 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
判断能力可包括:猜词词义的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把握作者意图的能力。该题型是试卷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拉开差距之处。因此,在平时阅读时,学生可以:
(1) 词义选择题,可通过上下文中提供的近义词、反义词、关联词、构词法等方法推测词义。
(2)借助上下文理清先后,内外、因果等关系,进行反复比较、淘汰,然后选择一个合乎情理的选项。
(3)要吃透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种意图中如果作者不直接说明,就需要考生进行必要的文章分析,或通过字里行间的文意推测本质,或从文章语气、带有感情色彩的语汇等因素来推断。
(4)还可通过逻辑并联系自身已有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经验来揣测。
4. 整体把握,避开疑难,培养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中总会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长句、难句。 而对这种情况,学生大可不必在此费神滞步,影响阅读速度。不妨避开疑难,接着读下文,然后再回头理解,就容易理解。同时,在阅读中可采用略读、跳读、查读等方法快速获取信息。对有些实在无法把握的题目,可采用排除法,先排除一两个明显不可能的选项;然后,根据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对剩下的选项进行选择。
五、注意量的积累,攻破理解的难关
学生在平时应注意量的积累,词汇量、句式量、阅读量的积累。要求学生有3500-4000个包括常见词汇的词汇量,同时掌握构词法的基本知识,积累各种句式,有助于正确理解文章。文章要求篇幅不长,紧密联系实际,实时性强。要求高一、高二每天读2篇,高三每天读3-5篇文章。这样日积月累,阅读量就很客观;要体现出阅读质量,不应只读文章做理解题,还要划出认为应当记住的词汇、短语和较好的句子。这样随着时间的积累。英语阅读能力会提高很多。
通过以上方法训练学生,抓住字、词、句及篇章结构的理解,无疑对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会有所提高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须经过长时间的大量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逐步加深印象,拓宽知识面,扩大词汇量,阅读难关终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