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茗:【大红袍】
特色:汤色橙黄明亮,饮后齿颊留香,回味悠长甘美。“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区:福建武夷山
武夷岩茶(大红袍)独特的制茶工艺能最佳地保留住茶叶本身独有的岩韵。
焚一柱檀香,煮一壶甘泉……水色氤氲中,茶香飘满屋。青瓷茶杯映衬着甘红茶汤,格外清爽,轻吮一口,香醇慢慢浸透肺腑。这恐怕是饱享年夜饭之后最安心知足的时刻了!
国人爱茶,饮茶之风自古有之,皇室宫廷、文人雅士、平民俗人,不分类别阶级,茶都是他们生活里的一部分。当然,不同人饮茶有不同的心思和方式,各地盛行的茶叶、茶艺也各个不同。除夕之夜,我们要喝的是大红袍,讨喜、养生。
大红袍是武夷山岩茶的典型代表,属于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因而兼有绿茶和红茶的优点。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散出一种特殊馥郁的香气。饮后齿颊留香,回味悠长甘美。多次冲泡后,茶叶茎部鲜绿,茶叶边缘泛红,故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称。
大红袍茶树生长在福建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那里日照短,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现在,350年以上树龄的大红袍茶树只有6株,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大红袍”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大多折射出人们对茶树美好的寄望。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十分精细,千百年来自成体系,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春天,采摘3-4叶新梢,经过晒青、凉青、做青……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制成。据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介绍,摇青是制茶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通过摇青,使萎凋的青叶上下顺序滚转,翻动的叶缘互相碰撞摩擦,促进岩茶色、香、味的形成。在做青中,摇青过程长达10-12个钟头。要根据茶叶的内质,生长的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香气的浓淡,控制每次摇动的力度、速度等,这就是所谓的“看青做青”。摇得好,制出来的茶叶应该是“三红七绿”,即三成红七成绿,绿叶红镶边。虽然摇青只是制茶的一个步骤,但一名学徒通常要经过3到5年才能独立操作。整个制茶工艺与武夷岩茶一样,越做越感到醇香浓厚、回味无穷,每个制茶师一生都在學习、研究。
手工制茶流程中,每经过一个环节,茶叶量就减少一次,再经过层层精挑细选,每一片茶叶都饱含着武夷山的天地灵气。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红袍茶制作工艺的十个步骤:(若版面排不下,可不要步骤)
1、采摘:采摘是采一芽的3-4叶。
2、萎凋(两晒两晾):萎凋是形成茶叶香味的基础,目的在于水分的蒸发,处理得当否决定成品茶的品质。
3、做青(摇青、做手):做青是岩茶厨子过程独有的精巧程序,通过多次的摇动发热促进青叶变化,有要通过静放散热抑制青叶过快的变化。
4、炒青与揉捻:炒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终止发酵稳定做青形成的品质。
5、初焙:为了抑制酵素,固定品质,因此要在高温下短时间内进行,尽量减小芬芳油等物质损失。
6、扬簸、晾索、拣剔:晾索的目的是避免茶叶堆压发热产生劣变;
7、复焙:武夷岩茶在焙至足火时,观其茶叶表面,会呈现宝色、油润,闻干茶具有特有的“花果香”、“焦糖香”,为理想之茶。
8、团包:“起焙”后团包。
9、补火:目的除去包装纸三的水分。
10、毛茶装箱:装箱后放在干燥的室内保存。
特色:汤色橙黄明亮,饮后齿颊留香,回味悠长甘美。“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区:福建武夷山
武夷岩茶(大红袍)独特的制茶工艺能最佳地保留住茶叶本身独有的岩韵。
焚一柱檀香,煮一壶甘泉……水色氤氲中,茶香飘满屋。青瓷茶杯映衬着甘红茶汤,格外清爽,轻吮一口,香醇慢慢浸透肺腑。这恐怕是饱享年夜饭之后最安心知足的时刻了!
国人爱茶,饮茶之风自古有之,皇室宫廷、文人雅士、平民俗人,不分类别阶级,茶都是他们生活里的一部分。当然,不同人饮茶有不同的心思和方式,各地盛行的茶叶、茶艺也各个不同。除夕之夜,我们要喝的是大红袍,讨喜、养生。
大红袍是武夷山岩茶的典型代表,属于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因而兼有绿茶和红茶的优点。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散出一种特殊馥郁的香气。饮后齿颊留香,回味悠长甘美。多次冲泡后,茶叶茎部鲜绿,茶叶边缘泛红,故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称。
大红袍茶树生长在福建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那里日照短,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现在,350年以上树龄的大红袍茶树只有6株,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大红袍”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大多折射出人们对茶树美好的寄望。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十分精细,千百年来自成体系,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春天,采摘3-4叶新梢,经过晒青、凉青、做青……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制成。据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介绍,摇青是制茶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通过摇青,使萎凋的青叶上下顺序滚转,翻动的叶缘互相碰撞摩擦,促进岩茶色、香、味的形成。在做青中,摇青过程长达10-12个钟头。要根据茶叶的内质,生长的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香气的浓淡,控制每次摇动的力度、速度等,这就是所谓的“看青做青”。摇得好,制出来的茶叶应该是“三红七绿”,即三成红七成绿,绿叶红镶边。虽然摇青只是制茶的一个步骤,但一名学徒通常要经过3到5年才能独立操作。整个制茶工艺与武夷岩茶一样,越做越感到醇香浓厚、回味无穷,每个制茶师一生都在學习、研究。
手工制茶流程中,每经过一个环节,茶叶量就减少一次,再经过层层精挑细选,每一片茶叶都饱含着武夷山的天地灵气。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红袍茶制作工艺的十个步骤:(若版面排不下,可不要步骤)
1、采摘:采摘是采一芽的3-4叶。
2、萎凋(两晒两晾):萎凋是形成茶叶香味的基础,目的在于水分的蒸发,处理得当否决定成品茶的品质。
3、做青(摇青、做手):做青是岩茶厨子过程独有的精巧程序,通过多次的摇动发热促进青叶变化,有要通过静放散热抑制青叶过快的变化。
4、炒青与揉捻:炒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终止发酵稳定做青形成的品质。
5、初焙:为了抑制酵素,固定品质,因此要在高温下短时间内进行,尽量减小芬芳油等物质损失。
6、扬簸、晾索、拣剔:晾索的目的是避免茶叶堆压发热产生劣变;
7、复焙:武夷岩茶在焙至足火时,观其茶叶表面,会呈现宝色、油润,闻干茶具有特有的“花果香”、“焦糖香”,为理想之茶。
8、团包:“起焙”后团包。
9、补火:目的除去包装纸三的水分。
10、毛茶装箱:装箱后放在干燥的室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