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需求急增的同时,也为小语种口译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许多高校也相应做出改革,针对社会所需人才制定相应人才培养方案。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现状,结合广西地理位置、人文文化优势,探究“商务 职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可行性,以期培养出更符合社会所需的广西东盟小语种商务职业口译人才。
【关键词】东盟小语种;商务;职业;口译
【作者简介】杨湘文(1985-),男,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译实践、中日文化对比。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东盟小语种急需口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6JG174。
一、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现状
1. 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现状。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急增的同时,也为小语种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现状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人才需求层次:第一,在刘明录教授的调查研究报告中(2012年)显示:51.1%的用人单位需要本科人才,9.8%的用人单位需要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才,而需要专科人才的用人单位为39.1%。另外,在2020年智联招聘网上对于东盟小语种人才招聘中:13家用人单位接受专科学历,42家用人单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3家用人单位只接受研究生学历。通过以上数字对比分析发现,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东盟小语种人才是当前人才需要的主要层次。相比以前,社会对于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层次有所提高。第二,人才“量”的需求:2005年,《广西人才“十一五”规划》中提到,每年我区要培养非通用语种专业本科生150人以上及专科生300人以上,而2011年广西东盟小语种毕业生1800多人,但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中国与东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东盟小语种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2017届毕业生中87%的学生提前三个月被用人单位“预定”;2016-2018年广西外国语学院东盟小语种的就业率如下:
第三,人才“质”的需求:从第一届东盟博览会举办开始,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广西成为一个国际经济区域合作的重要枢纽,社会对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早期的东盟小语种翻译主要由高校教师及学生志愿者担任,后期逐步要求有专业翻译人员或是翻译团队担任。同时对于译员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边缘知识的要求更高,涉及的面更广,专业更细化。比如,2007年第四届东盟博览会翻译中标单位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担包括: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晚宴翻译,展会翻译在内的相关翻译工作。社会对于译员的资质也做出了要求,常见的翻译资格证书也成为最基础的条件之一。
2. 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经调查发现,广西区外事办翻译室中的东盟小语种翻译人员数分别为:越南語1名、老挝语1名,印尼语1名,柬埔寨语1名。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广西区内小语种人才相对紧缺。广西各高校抓住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引进东盟小语种高级人才。目前,广西开设有东盟小语种的高校有以下14所(详见表2)。
在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的高校中:招收东盟小语种硕士只有广西民族大学,本科有8所,专科有10所。由此可见,广西东盟小语种的人才培养与输出数量有限,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输出更稀少,无法为广西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另外,目前广西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大体有两个方向:商务方向与翻译方向。但由于起步较晚,加上师资不够,培养出的人才知识面较窄。
二、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现状
1. 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现状。广西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门户,是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但是由于广西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滞后,口译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广西开设东盟小语种的高校中绝大多数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传统,主要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开设的课程主要以:语音、综合、视听说、阅读、听力、口语、文化等为主。翻译课程主要集中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开设学期一般为一到两个学期。专科一般不开设翻译课程。另外,部分高校也针对社会需求做出了改革,以广西外国学院泰语专业为例,分为:泰语,应用泰语,商务泰语三个方向。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但对于翻译特别是口译方面的课时分配不多,只开设两个学期。
随着东盟小语种人才在广西的兴起,社会上针对东盟小语种口译人员的培训机构也逐渐增多,该类培训机构主要以口译(翻译)资格认证和兴趣班培训为主。培训机构的教师水平高低不等。
2.不足之处。通过对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广西市场上东盟小语种译员水平参差不齐,资历水平不够,专业技能知识不强,受过专业职业化训练的较少,远远达不到服务中国——东盟的层次要求。以服务东盟博览会翻译为例,口译人员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广西各高校学生志愿者在教师的带领下主要负责简单向导、接待服务翻译工作;其次,为一般展会、联络等翻译工作主要由高校教师及各相关部门翻译人员负责。最后,专业的会议、论坛、会展等口译工作一般为区外专业翻译团队负责。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中标第四届中国——东盟翻译工作。我区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培训缺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因为课程设置的原因,缺乏长时间的专业培训。第二,师资不足,教材等资源缺乏。东盟小语种专业在国内兴起的时间比较短,行业专家较少,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不多,同时针对性的教材比较少,部分专业使用的教材非常陈旧。第三,专业知识度不深面不广。目前,我区部分高校对东盟小语种的人才培养虽采用分方向模式进行,比如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分为:应用泰语、商务泰语等方向。但在训练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训练,过分注重对学生双语(汉语 东盟小语种)的能力培养。 三、商务职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1.优越的环境。广西在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优越的环境。地理方面,广西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是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人才需要量大。在民俗文化、语言发音等方面,广西与越南、泰国相邻相近,在语言、民俗文化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这为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先天便利的条件。
地理方面:广西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让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的重要枢纽。与此同时,广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来往,不断将广西民族文化传播到东盟各国。使广西对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广西各高校应社会的要求大力改革专业建设,发展东盟小语种专业,加强与东盟各国高校的联系,采用“2 2”或是“3 1”的培养模式。广西优越的地理环境,为东盟小语种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广西各高校培养符合社会所需人才提供了培养目标。
民俗文化方面:广西民族大学范宏贵教授所著的《同根生的民族》中可以知道:有着同源根特征的民族广泛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和中国广西这六个国家和地区,共28个民族九千多万人口。认为这些同源根民族都是古百越族的后代,所以这些民族无论在语言、民俗文化、服饰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对于广西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族的学生来说学习东盟小语种具有先天性的便利。
广西优越的地理环境,同源根的民族文化,为广西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目标的同时也提供了先天性的便利,为商务化、职业化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2. 商务 职业 口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要正从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发展。社会对东盟小语种的口译人才需求开始向专业质量化、商务化、职业化发展。需要层次也主要面向本科及以上层次,专科层次的东盟小语种人才仍是小语种人才市场的补充。一方面可以将部分专生培养能力提升到本科层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对专科生的方向化训练以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1)复合型人才:商务 口译。随着广西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往来,广西市场对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地细化。要求译员除了过硬的双语能力外,还要求译员具有较好的相关知识。其中以商务型口译人才需求最为突出。针对此,商务 口译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种新型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加强商务课程的设置。相比传统的培养模式而言,商务口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商务相关知识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增加商务相关课程,从商务词汇 、商务礼仪、商务洽谈、翻译理论课程到商务实训、商务口译实训等实训课程,将商务知识贯穿到整个学习阶段,实现“商务”不间断。第二,加强实践,强化校企合作。一名优秀的口译人才员都是不断积累各种经验。加强实践,注重校企合作是最重要的口译实训形式,通过具体实践,让学生不断熟悉翻译流程,了解商务口译模式,加強对课堂所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增加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同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加强心理素质和遵守行业基本准则。第三,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目标为指导,以社会对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与此同时,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引进行多媒体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采用SPOC的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教学。
(2)口译职业化。从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现状分析来看,目前,广西东盟小语种高水平翻译人才还比较匮乏,尤其是职业化东盟小语种口译人员发展的规模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广西目前快速发展的需求。虽然广西各高校近几年加强对学生的口译及相关技能实训,但力度不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译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的形象以及洽谈的成败,对口译人员进行职业化塑造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对学生进行口译职业化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目前,口译市场没有对译员的工作进行监管的部门,对译员的职业行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此在校期间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责任心,树立良心的口译职业道德观念。第二,加强对学生口译资格证的考试培训。目前,持证上岗的东盟小语种口译人员不多,因此市场上东盟小语种口译人员质量高低不平,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东盟小语种水平考试或是相关资格证书考试。广西是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立东盟小语种口译资格证书的考试系统,通过综合考查 口译,考试内容结合广西本土发展情况,让东盟小语种人才获取不同等级的东盟小语种口译资格证书,为选拔不同的口译人才提供相应的依据,同时也为各高校东盟小语口译人才培养确定目标,让整个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形成一个良好的体系。第三,打造口译团队。以系为单位,组建教师 学生的口译团队。这是高校口译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紧随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同时,通过市场运作,与其他社会口译团队形成竞争,既能让学生不断进行社会实践,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竞争压力,形成优盛劣汰的同时,能够不断完善团队口译职业化。高校口译团队的职业化,一方面在提高学生口译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广西口译职业化的发展,带动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高质量化。
(3)商务职业化口译人才的优势。“商务”是技能,“职业”是思想认知,“商务 职业化”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目前广西对东盟小语人才的需求。相比以往传统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它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要越来越细化,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此,广西外国语学院结合外语特色提高“外语 专业”,“专业 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应对社会的需求变化。“商务 外语”相比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学生知识面更广、知识度更深,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岗位需求。 第二,心理素质更强,实践经验更丰富。“商务 职业化”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口译团队的建立,在不断地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口译经验得到的积累,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人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比以往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商务 职业化”口译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运用以及口译技能的掌握。
第三,專业技能更加。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相比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在实践方面比较不足。“商务 口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学生提高了要求。对外语专业水平要求更高更严,对于领域知识要求更细更专业化。经过不断的实践,学生在专业技能能力方面相比以往要更加精通熟练。
第四,思想得到提升,职业观念更加。“商务 职业化”的模式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责任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培养健全的职业道德感和强烈的责任心。
四、结语
广西是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东盟小语种口译人重要需要地。从广西口译人才现状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广西东盟小语种高级口译人员及职业口译人员完全无法满足广西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无法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商务 职业化”口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则是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口译职业的培养。相比而言,后者培养的人才更专业、技能更高,实践能力更强,心理素质更过硬,更能快速地适应岗位要求,符合当前广西对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需求。同时,职业化的东盟小语种口译团队的建立,能够更好地促进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发展,当然同时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媛媛.口译职业化趋势下的广西东盟口译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5):34-36.
[2]刘明录,陈柳悦,刘德松.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求现状及未来预测[J].创新,2012(03):79-81.
[3]曾雁.东盟小语种人才服务于贸易现状调查报告——以广西区学生的抽样调查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5):213-216.
[4]农秋红.广西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调查与研究[J].大众科技,2012(06):314-315.
[5]郭琳,韦丽秋.浅谈东盟博览会商务口译人才的培养[J].新西部, 2013(33).
[6]范宏贵.同根生的民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7.
【关键词】东盟小语种;商务;职业;口译
【作者简介】杨湘文(1985-),男,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译实践、中日文化对比。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东盟小语种急需口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6JG174。
一、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现状
1. 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现状。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急增的同时,也为小语种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现状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人才需求层次:第一,在刘明录教授的调查研究报告中(2012年)显示:51.1%的用人单位需要本科人才,9.8%的用人单位需要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才,而需要专科人才的用人单位为39.1%。另外,在2020年智联招聘网上对于东盟小语种人才招聘中:13家用人单位接受专科学历,42家用人单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3家用人单位只接受研究生学历。通过以上数字对比分析发现,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东盟小语种人才是当前人才需要的主要层次。相比以前,社会对于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层次有所提高。第二,人才“量”的需求:2005年,《广西人才“十一五”规划》中提到,每年我区要培养非通用语种专业本科生150人以上及专科生300人以上,而2011年广西东盟小语种毕业生1800多人,但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中国与东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东盟小语种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2017届毕业生中87%的学生提前三个月被用人单位“预定”;2016-2018年广西外国语学院东盟小语种的就业率如下:
第三,人才“质”的需求:从第一届东盟博览会举办开始,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广西成为一个国际经济区域合作的重要枢纽,社会对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早期的东盟小语种翻译主要由高校教师及学生志愿者担任,后期逐步要求有专业翻译人员或是翻译团队担任。同时对于译员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边缘知识的要求更高,涉及的面更广,专业更细化。比如,2007年第四届东盟博览会翻译中标单位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担包括: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晚宴翻译,展会翻译在内的相关翻译工作。社会对于译员的资质也做出了要求,常见的翻译资格证书也成为最基础的条件之一。
2. 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经调查发现,广西区外事办翻译室中的东盟小语种翻译人员数分别为:越南語1名、老挝语1名,印尼语1名,柬埔寨语1名。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广西区内小语种人才相对紧缺。广西各高校抓住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引进东盟小语种高级人才。目前,广西开设有东盟小语种的高校有以下14所(详见表2)。
在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的高校中:招收东盟小语种硕士只有广西民族大学,本科有8所,专科有10所。由此可见,广西东盟小语种的人才培养与输出数量有限,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输出更稀少,无法为广西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另外,目前广西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大体有两个方向:商务方向与翻译方向。但由于起步较晚,加上师资不够,培养出的人才知识面较窄。
二、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现状
1. 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现状。广西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门户,是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但是由于广西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滞后,口译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广西开设东盟小语种的高校中绝大多数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传统,主要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开设的课程主要以:语音、综合、视听说、阅读、听力、口语、文化等为主。翻译课程主要集中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开设学期一般为一到两个学期。专科一般不开设翻译课程。另外,部分高校也针对社会需求做出了改革,以广西外国学院泰语专业为例,分为:泰语,应用泰语,商务泰语三个方向。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但对于翻译特别是口译方面的课时分配不多,只开设两个学期。
随着东盟小语种人才在广西的兴起,社会上针对东盟小语种口译人员的培训机构也逐渐增多,该类培训机构主要以口译(翻译)资格认证和兴趣班培训为主。培训机构的教师水平高低不等。
2.不足之处。通过对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广西市场上东盟小语种译员水平参差不齐,资历水平不够,专业技能知识不强,受过专业职业化训练的较少,远远达不到服务中国——东盟的层次要求。以服务东盟博览会翻译为例,口译人员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广西各高校学生志愿者在教师的带领下主要负责简单向导、接待服务翻译工作;其次,为一般展会、联络等翻译工作主要由高校教师及各相关部门翻译人员负责。最后,专业的会议、论坛、会展等口译工作一般为区外专业翻译团队负责。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中标第四届中国——东盟翻译工作。我区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培训缺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因为课程设置的原因,缺乏长时间的专业培训。第二,师资不足,教材等资源缺乏。东盟小语种专业在国内兴起的时间比较短,行业专家较少,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不多,同时针对性的教材比较少,部分专业使用的教材非常陈旧。第三,专业知识度不深面不广。目前,我区部分高校对东盟小语种的人才培养虽采用分方向模式进行,比如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分为:应用泰语、商务泰语等方向。但在训练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训练,过分注重对学生双语(汉语 东盟小语种)的能力培养。 三、商务职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1.优越的环境。广西在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优越的环境。地理方面,广西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是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人才需要量大。在民俗文化、语言发音等方面,广西与越南、泰国相邻相近,在语言、民俗文化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这为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先天便利的条件。
地理方面:广西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让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的重要枢纽。与此同时,广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来往,不断将广西民族文化传播到东盟各国。使广西对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广西各高校应社会的要求大力改革专业建设,发展东盟小语种专业,加强与东盟各国高校的联系,采用“2 2”或是“3 1”的培养模式。广西优越的地理环境,为东盟小语种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广西各高校培养符合社会所需人才提供了培养目标。
民俗文化方面:广西民族大学范宏贵教授所著的《同根生的民族》中可以知道:有着同源根特征的民族广泛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和中国广西这六个国家和地区,共28个民族九千多万人口。认为这些同源根民族都是古百越族的后代,所以这些民族无论在语言、民俗文化、服饰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对于广西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族的学生来说学习东盟小语种具有先天性的便利。
广西优越的地理环境,同源根的民族文化,为广西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目标的同时也提供了先天性的便利,为商务化、职业化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2. 商务 职业 口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要正从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发展。社会对东盟小语种的口译人才需求开始向专业质量化、商务化、职业化发展。需要层次也主要面向本科及以上层次,专科层次的东盟小语种人才仍是小语种人才市场的补充。一方面可以将部分专生培养能力提升到本科层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对专科生的方向化训练以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1)复合型人才:商务 口译。随着广西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往来,广西市场对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地细化。要求译员除了过硬的双语能力外,还要求译员具有较好的相关知识。其中以商务型口译人才需求最为突出。针对此,商务 口译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种新型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加强商务课程的设置。相比传统的培养模式而言,商务口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商务相关知识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增加商务相关课程,从商务词汇 、商务礼仪、商务洽谈、翻译理论课程到商务实训、商务口译实训等实训课程,将商务知识贯穿到整个学习阶段,实现“商务”不间断。第二,加强实践,强化校企合作。一名优秀的口译人才员都是不断积累各种经验。加强实践,注重校企合作是最重要的口译实训形式,通过具体实践,让学生不断熟悉翻译流程,了解商务口译模式,加強对课堂所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增加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同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加强心理素质和遵守行业基本准则。第三,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目标为指导,以社会对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与此同时,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引进行多媒体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采用SPOC的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教学。
(2)口译职业化。从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现状分析来看,目前,广西东盟小语种高水平翻译人才还比较匮乏,尤其是职业化东盟小语种口译人员发展的规模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广西目前快速发展的需求。虽然广西各高校近几年加强对学生的口译及相关技能实训,但力度不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译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的形象以及洽谈的成败,对口译人员进行职业化塑造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对学生进行口译职业化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目前,口译市场没有对译员的工作进行监管的部门,对译员的职业行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此在校期间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责任心,树立良心的口译职业道德观念。第二,加强对学生口译资格证的考试培训。目前,持证上岗的东盟小语种口译人员不多,因此市场上东盟小语种口译人员质量高低不平,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东盟小语种水平考试或是相关资格证书考试。广西是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立东盟小语种口译资格证书的考试系统,通过综合考查 口译,考试内容结合广西本土发展情况,让东盟小语种人才获取不同等级的东盟小语种口译资格证书,为选拔不同的口译人才提供相应的依据,同时也为各高校东盟小语口译人才培养确定目标,让整个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形成一个良好的体系。第三,打造口译团队。以系为单位,组建教师 学生的口译团队。这是高校口译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紧随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同时,通过市场运作,与其他社会口译团队形成竞争,既能让学生不断进行社会实践,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竞争压力,形成优盛劣汰的同时,能够不断完善团队口译职业化。高校口译团队的职业化,一方面在提高学生口译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广西口译职业化的发展,带动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高质量化。
(3)商务职业化口译人才的优势。“商务”是技能,“职业”是思想认知,“商务 职业化”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目前广西对东盟小语人才的需求。相比以往传统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它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要越来越细化,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此,广西外国语学院结合外语特色提高“外语 专业”,“专业 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应对社会的需求变化。“商务 外语”相比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学生知识面更广、知识度更深,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岗位需求。 第二,心理素质更强,实践经验更丰富。“商务 职业化”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口译团队的建立,在不断地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口译经验得到的积累,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人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比以往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商务 职业化”口译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运用以及口译技能的掌握。
第三,專业技能更加。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相比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在实践方面比较不足。“商务 口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学生提高了要求。对外语专业水平要求更高更严,对于领域知识要求更细更专业化。经过不断的实践,学生在专业技能能力方面相比以往要更加精通熟练。
第四,思想得到提升,职业观念更加。“商务 职业化”的模式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责任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培养健全的职业道德感和强烈的责任心。
四、结语
广西是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东盟小语种口译人重要需要地。从广西口译人才现状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广西东盟小语种高级口译人员及职业口译人员完全无法满足广西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无法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商务 职业化”口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则是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口译职业的培养。相比而言,后者培养的人才更专业、技能更高,实践能力更强,心理素质更过硬,更能快速地适应岗位要求,符合当前广西对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需求。同时,职业化的东盟小语种口译团队的建立,能够更好地促进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发展,当然同时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媛媛.口译职业化趋势下的广西东盟口译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5):34-36.
[2]刘明录,陈柳悦,刘德松.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求现状及未来预测[J].创新,2012(03):79-81.
[3]曾雁.东盟小语种人才服务于贸易现状调查报告——以广西区学生的抽样调查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5):213-216.
[4]农秋红.广西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调查与研究[J].大众科技,2012(06):314-315.
[5]郭琳,韦丽秋.浅谈东盟博览会商务口译人才的培养[J].新西部, 2013(33).
[6]范宏贵.同根生的民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