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的主体性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52723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改变了文化原有的传播方式和发展路径,文化的全球化势不可挡。但是文化的全球化绝对不是文化的一体化,可是确实存在着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分导致弱势文化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可能性,这凸显出保持和重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
  
  文化全球化不是文化趋同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和理论的结晶,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等,它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密切相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就是历史的载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就是这个民族和国家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文化的全球化不同于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从经济,尤其是市场的特点出发,强调的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经济模式等方面的趋同。也就是一体化。但是文化的全球化是指各种文化都要以一个开放的心胸面对世界,各种文化都要参与到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来。其特点是文化突破了原有的区域性和地域性,其原为少数人所有或所知的,成为被更多的人所有和共知了;原来局限于狭小地域内传播的,其传播的地域性广大化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全球化更强调的是各种文化的交流,而不是文化一体化和一元化。
  一些学者主张文化全球化就是文化趋同化、同质化、单极化,这种观点,遭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学者的驳斥。例如,A·兹洛宾·洛特曼认为,文化发展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进化型和爆炸型,指出并证明了一种类型的文化向另一种类型的文化过渡的可能性。他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有任何现实的机会成为普遍通用的文化而使所有其他文化服从自己,即文化的多元性是永恒的。日本著名的国际文化理论家平野健一郎运用文化涵化理论,探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走向,得出的结论是:各种文化之间的接触越频繁,文化越趋于多样化。
  尽管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民族国家的基础受到冲击,大量的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传到世界各地,几乎任何人可以得到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任何消息,从而很难保持单一民族国家的“纯粹性”,但是只要民族依然存在,国家没有消亡,就不可能普及单一文化思想。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和优势的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所以,把文化全球化理解为“文化一体化”,意味着认可美国在经济、文化上的“霸权”,然后,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模式、价值观为指导和蓝本,实现“一体化”。认为美国全面主导与主宰,甚至是文化资本力量彻底摧毁民族国家、民族文化的壁垒而实现美国文化的全球化,这是一种误解。文化全球化的基本内容是文化市场法则的普遍性。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不仅具有导向全球文化一元化的力量,还存在着非市场因素、非文化资本因素、非美国或西方力量,它们制约着全球文化的一元性,并使全球文化表现出多维度、多元性的特征。可以说,文化多元化是当代文化全球化中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形态。
  
  保持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文化的主体意识呢?楼宇烈先生这样定义的“所谓文化的主体意识就是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包括对它的尊重、保护、继承、鉴别和发展等”。台湾学者朱高正认为所谓“文化主体意识”是指一个民族自觉到其所拥有的历史传统为其所独有的,并对此历史传统不断做有意识的省察,优越之处则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则奋力加强,缺失之处则力求改进。而当前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这种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正在受到巨大的挑战,形成了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主体意识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霸权主义”与“民族文化”的冲突。
  如前所述,文化全球化不等同于文化“一元化”、“一体化”,更不等同于“文化殖民化”与“文化霸权”。但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进程,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实现新的组合和构建,形成新的文化全球化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霸权主义”与“民族文化”的冲突在当前尤为突出。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发表一篇题为《美国流行文化渗透到世界各地》的文章,认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诸如电影、电视、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一些西方社会学家声称,美国流行文化的传播是“长久以来人们为实现全球统一而作出的一连串努力的最近的一次行动”。法国为了维护其强国地位,也非常注意争夺文化上的优势,同美国针锋相对。在1993年举行的乌拉圭回台贸易谈判中,法国会同加拿大等国提出了“文化例外”的主张,认为文化产品有其特殊性,不能与其他商品等同起来,任其自由流通。而且,法国和欧共体其他国家一道拒绝美国关于欧洲取消对美国影视产品的“配额限制”和“自由贸易”的要求。西班牙巴塞罗那历史学教授罗曼-古贝尔恩尖锐地指出,文化全球化不应该成为“美国化”。但是,当今美国文化几乎“独霸”全球影视市场,发展中国家“无法生产”自己的文化产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美国的文化传播手段就是一种“强夺”。阿根廷著名电影导演费尔南多·索拉纳斯认为,文化多样性正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威胁”。《印度时报》一著名记者认为,东方国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他举例说,在印度,每年的国产电影多达几百部,而这几百部影片是根据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风格和不同的观众摄制的。他认为,只有坚持自己的特色文化,才能抵制美国文化的冲击,才能拥有自己的“文化市场”。
  第二,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
  文化全球化意味着各种文化平等交流,融合互补机会的增多。但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也会导致外来文化与民族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一方面由于文化力的强势与弱势,在文化交流中的主动与被动,在文化传播技术上的先进与落后等方面的整异,会导致文化交流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甚至出现文化入侵和文化殖民主义现象。另一方面,害怕和拒斥文化交流,固守本土文化,以仇视的心态面对外来文化,也会引发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要科学地说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就应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妄自尊大心态,克服无视其他文化体系,睥睨一切的自恋情结,抓住文化全球化这一契机,既吸纳多元文化中对民族本土文化有用的精华,又强化民族本土文化的精神价值,增强民族本土文化向外辐射的能力和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能力。
  第三,文化全球化伴随着网络技术、网络传播的发展,一方面,加快了文化全球化的进程,扩大了文化全球化的领域与范围;另一方面,与民族文化也产生一些冲突,带来一些挑战。这种冲突和挑战具体有三个层面的表现:(1)网上语言层面 的“文化战”。此文化战起因于网上的英语与非英语国家感到有必要捍卫本国的语言文化。如法国政府提出要在互联网上捍卫法语文化。法国政府新近公开了一项方案,试图改变这一情况。按照这一方案,电子邮件(E-mail)一词将禁止使用,正确的说法应该是courier-electronique(电子信函)。在中国,网上维护本国语言问题也已经引起了关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早在1998年8月开工。此工程的开工是鉴于中文虽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之一,但在互联网上,英文信息占97%,法文信息占2%,中文信息只占千分之几。如果再不主动占领制高点,我们可能会丧失一切机会和权利。(2)网络传播技术层面产生的对民族文化的挑战。在信息社会,网络传播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控制和文化资源商品化的战略性技术。因此,网络技术从其诞生起就由一种国家行为所推动,并首先应用在军事和政治生活领域。在社会文化领域,网络传播及其背后庞大的传媒联合体通过控制彼此之间交流的渠道,并塑造出通过网络传送的文化内容,而对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产生影响。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全面控制人类交流的先例。拥有涵盖全球的通信网络的跨国传媒公司,正在世界各地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并把它们作为文化和娱乐产品而重新包装。这样.在网络时代,文化资源被商品化了,它不再只是一种人文涵养,而成为一种“快餐式”的消费品了;文化的神圣感被剥离了,只剩下文化商品经营者手中的利润了。(3)在驱动网络传播的价值观层面。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以为占据了人类精神生活的制高点,从而向欠发达地区倾销它们的精神文化产品和价值观,网络传播就是它们最为有效的倾销渠道。同时,它们又利用好莱坞电影等娱乐业生产的文化产品,在网络上传播世俗生活方式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念,使处于非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网民“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化。网络传播所载送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也在动摇着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从而造成人们的价值标准混乱和精神困惑。
  
  重建民族文化主体意识
  
  文化的全球化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重建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
  第一,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维系民族文化,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对“全球场”中的文化实现平等、公正的整合目标。
  面对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进行民族文化的整合是积极地维系民族文化,以消除“全球场”中文化发展的不平等、不公正性,保证和实现“全球场”中新文化体系的建设。维系民族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维护文化主权,反对“文化霸权”。文化主权是指现代民族国家将本民族文化的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上升为国家意志,意味着对本民族文化所拥有的最高和独立的权利和权威。文化主权所认同的文化观念来自民族文化传统,它不排斥外来文明,而是要求对外来文化观念的吸收立足于本民族国家的诠释,并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当前,维护文化主权,首先要形成本民族在文化全球化中的发展战略,从整个国家战略的高度,实行产业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构建适合于本国的文化产业体系,以形成能够抗衡西方文化大举入侵的重要力量。
  第二,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自觉地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以扬弃民族文化中不适合文化全球化的消极、落后的东西。
  文化全球化是随着现代化在全球的推进、全球现代化的拓展而凸显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还处于现代化的“边缘”或“过程中”,其民族文化在适应“现代化”、体现“现代性”方面还有种种不足与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文化的发展就应在文化全球化中积极自觉地实现向“现代”的转换,这也是一种重建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方式。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能否在文化全球化中获得新生与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转换。要实现文化的现代化转换,必须首先处理好转换的历史向度问题。
  第三,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中,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创新。
  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碰到最高、最直接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实际上,传统虽然形成于过去的时代.但它却有着历史的传承性。从当代现实的高度来重新考察传统文化,更易于把握历史传统中的某种必然性。一切文化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所谓弘扬传统文化,实质上是要弘扬当前的时代精神,促进现代化。至于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不能无视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及其现实的需要。张岱年先生指出:“治一切学术者,脑子里应存个民族的观念。学术研究工作,一方面固为求真理,一方面也是为求本国学术之独立,本国新文化之创建。”在文化引进中。要实现求真理和求本国新文化创建的统一,离不开文化的主体意识。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继承传统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目的是为了对民族文化进程综合创新。
  综上所述,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种客观趋势,文化全球化本身更加强调和突出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任何国家和民族只有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适应这个大趋势。保持和重建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向世界奉献民族文化新特色,才能共同构建全球文化。
  
  编校 杨彩霞
其他文献
近日,由全国州法院中心(NCSC)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希望他们的政府工作更加高效、更加优秀,因此希望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机关能够互相配合,解决国家现存的司法问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多方大量研究尚未完全揭晓药物引起耳毒作用的机制。细胞离子平衡紊乱被认为是药物性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者都指出,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感音性聋都有脂质代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免疫相关的大中动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树突状细胞(DC)是联系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启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国家把端午节也定为一个全民节假日。这是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端午节有许多图腾式的纪念。两千多年过去了,这些活动并没有因为时间的远去而被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该秉公执法的检察官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却在办案中授意证人出伪证。日前,吉县政法委对检察院法纪科干警白新辉进行了通报批评。吉县公安局经济文化保卫科长霍海泉在公安战
一、鬼压床这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同事小雯坐在梅子的对面。小雯看她双眼通红浮肿,面色蜡黄,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便问她怎么了。梅子唉声叹气地说道:“我最近不知怎么搞的,总是
爱情这件事,总是在完结之后,才露出从前没有的重要性。直男审美多肉小姐顾名思议,就是肉比较多。从初中发育以来,她的身高基本就锁定在160厘米,可是体重却一直飙升到60公斤才
是的  我从未计较过春天  我从未计较过  春天离一棵草有多近  而离我有多远  我也并不否认  我曾经爱上过蝴蝶  爱上过绿  爱上一个人的春闺  与深山  但如今  我害怕有人同我讲起春天  我害怕春天里的光  照上我的左脸与右脸  甚至照进我心底的墓园  笑忘书  想起的,与不复想起的  皆谓往事  像永恒之花在镜中微笑  而蝴蝶只留恋  光之本身  像从痛苦之茧中抽取  幸福之丝  而嫁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