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1995—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入世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的制造业确实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受行业属性的影响,并且技术溢出存在门槛效应。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效应;门槛效应;制造业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5-0017-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5.04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获取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发展中国家都希望通过利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通过学习、模仿和吸收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加强和改善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我国FDI的流入量也随之逐年增加。2002年,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外资流入量最大的国家,FDI的流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吸收的FDI大部分都流向了工业部门,其中60%~70%都流向了制造业[1]。由于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存在行业属性的差异,相应地FDI的流入对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可能不尽相同,因此,探讨FDI对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进而探寻导致该差异的原因,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有针对性地利用外资促进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门槛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是FDI影响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方式。溢出效应是扩散效应的经济外在性表现,是跨国公司影响东道国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2]。所谓技术溢出效应,是指FDI的流入对东道国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以及发展能力会发生无意识的影响,即通过间接的作用来改变东道国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利用FDI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通过学习、模仿和吸收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加强和改善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但国外的学者研究表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通常发生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Balasu-brananyam(1998)认为,只有在东道国具备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充足的人力资源的前提条件下,FDI才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工具,Bore-nztein(1998)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门槛效应”[3]。也就是说只有当经济发展超越了一定的“门槛”水平, FDI才会产生相应的技术外溢效应。广义上的“门槛”实际上就是指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诸多因素的某一特定水平。在此“门槛”水平之上,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才能得以体现,反之,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则不会体现,甚至会抑制经济体的发展。本文认为,FDI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门槛效应” 的特点,即只有当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超越了“门槛”水平,FDI的引入才能够对我国制造业各部门的技术水平起到促进作用。目前,大多数研究旨在研究技术水平差距以及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而从更为广义的角度来讲,这个“门槛”不仅局限于人力资本,各地区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金融发展程度等因素都存在制约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发挥积极作用的“门槛”[4]。本文将主要从制造业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这一角度来探讨,另外,考虑到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即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文将做动态分析研究。
二、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
本文使用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制造业的生产函数进行了估计。在此,假定我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生产函数。FDI对于某一行业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其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而且对于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就业情况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鉴于该影响不易衡量,本文将不予考虑,只考虑FDI对于该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即其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那么假设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生产函数为:
Y=F(K,L),即Yit=AitKitLit (1)
其中,i代表行业;t代表时期;Y代表产出;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投入;A为技术系数或者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行业技术进步水平的关键指标;、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5]。分别对上述生产函数的两端取对数可得:
lnYit=lnAit+lnKit+lnLit (2)
令yit=lnYit,ait=lnAit,kit=lnkit,lit=lnLit
则上式可转化为yit=ait+kit+lit
由于FDI可以带来技术溢出效应,而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行业技术进步水平的关键指标,在此假定技术系数或全要素生产率为FDI的函数,即ait=a(FDIit)。为了避免异方差问题,在此对其取自然对数lnFDIit,并令fdiit=lnFDIit,即有ait=?啄+?酌;那么(2)式可以表示为:
yit=?啄+kit+lit+?酌fdiit+it (3)
另外,考虑到制造业各行业有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之分,FDI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会对这两种类型的行业部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基于行业属性的考虑,文中引入虚拟变量D1i。D1i有两个取值,当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时,取1;如果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时,则D1i取0。本文采用劳动密集性指数li来表示某一行业的行业属性,劳动密集性指数衡量了各个产业部门的劳动密集性程度,部门i的劳动密集性指数li定义为:li=(vi/ni)/(vT/nT)。
其中,vi和ni分别表示产业部门的产业增加值以及从业人数;vT和nT表示全国所有产业的增加值和所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目[6]。如果这一指数小于1,则表示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反之为资本密集型,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
那么,分析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可以设定为:
yit=?啄1+1kit+1lit+?酌1fdiit+?姿1D1i×fdiit+?着it (4)
由于FDI的技术外溢存在门槛,为了找到这一门槛,在方程(4)的基础上引入虚拟变量D2i,D2i表示某一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否超过了行业发展门槛的的虚拟变量。如果该行业超过了其发展门槛,D2i取值为1;如果该行业未跨过行业的发展门槛,那么的取值为0。则有:
yit=?啄2+2kit+2lit+?酌2fdiit+?姿2D2i×fdiit+?渍it (5)
通常情况下,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而劳动生产率又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本文用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来衡量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首先,假设行业发展的门槛就是制造业各行业最低的劳动生产率,此时所有行业的D2i的取值均为1,利用上述方程(5)进行回归,然后再假设劳动生产率倒数第二低的行业的D2i取值为1,劳动生产率最低的行业的值为0,以此类推,逐一回归,比较各个回归方程,找出使得D2i项的T检验值最大的方程,与之相对应的劳动生产率就是决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行业门槛。
确定了行业发展门槛之后,为检验在行业性质以及行业发展门槛共同作用下FDI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将虚拟变量D1i和D2i引入方程,则有:
yit=?啄3+3kit+3lit+?酌3fdiit+?姿3D1i×fdiit+?姿4D2i×fdiit+it (6)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根据我国统计局统计年鉴年度数据,我国制造业共划分为39个行业,但每年所统计的行业有所不同,诸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他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以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这6个行业有些年份并未纳入统计,因而无法收集到完全的数据,经过整理可以搜集到我国制造业34个细分行业的完整数据,故而选取这34个细分行业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①。
1.产出的度量。产出(Y)采用各个细分行业1995—2009年的工业总产值来表示,并且以各个年份细分行业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调整,折算为1991年不变价格表示的数值。另外,由于2002年度我国制造业各个细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数以及FDI这三项并未做统计,因此本文采用的是1995—2001年以及2003—2009年间的数据。由于本文采用的是面板数据,故而数据的不连续性对于结果影响并不会很大。
2.资本投入的度量。资本投入(K)采用各个细分行业1995—2001年以及2003—2009年的固定资产年平均净额表示,并且以各年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相应调整,折算为1991年不变价格表示的数值。
3.劳动投入的度量。对于劳动投入(L),考虑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获得性,本文并未考虑劳动时间以及劳动效率,而是采用各细分行业年平均从业人员来表示。
4.FDI的度量。通过相关年鉴只能获得制造业整体的外商投资额,无法获取细分行业的外商投资额。本文选用细分行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总资产来代替外商投资额,并且以各年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调整,折算为1991年不变价格表示的数值。
四、计量回归
由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存在滞后性,分别选取滞后时间为一年、两年、三年等,通过比较回归结果,找出使得FDI的系数估计量的T值最大的一项,即表示该滞后年限是FDI带来最大技术溢出效应的滞后年限。
由于面板数据同时具有时间和截面序列的两维性,故而对模型的设定决定了参数估计的有效性,首先对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假设式检验。面板数据模型主要包括不变参数模型、变截距模型以及变系数模型三类。首先,要对相应的模型设定进行F检验,其原理步骤如下:
变系数模型的回归方程形式可以写为:
yit=i+ixit+it (7)
变截距模型的回归方程形式可以写为:
yit=i+xit+it (8)
不变系数模型的回归方程形式可以写为:
yit=+xit+it (9)
对模型设定形式的检验,却对以下两个假设进行检验:
H1 ∶ 1=2=……N
H2 ∶ 1=2=……N,1=2=……N
如果接受H2,则认为面板数据符合不变系数模型;如果拒绝H2,进一步检验H1,如果拒绝H1,那么就认为面板数据符合变系数模型,否则符合变截距模型。分别计算出上式(7)、(8)和(9)的残差平方和,记作S1、S2、S3。在H2假设下,构造服从相应自由度的F检验统计量,即:
F2=~F[(N-1)(K+1),N(T-k-1)]
如果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接受H2,则可将模型设定为不变系数模型;如果拒绝H2,继续检验H1。在H1下,构造F检验统计量,即:
F1=~F[(N-1)K,N(T-k-1)]
同理,如果接受H1,则模型可设定为变截距形式,反之为变系数模型。而变截距形式又分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两种,为进一步确定模型的形式,应继续采用Hauseman检验加以判断。
首先选滞后期限为一年,以不变系数模型对(4)进行回归,可以得到S3=165.4667,再以变截距模型对方程(4)进行回归,可以得到S2=20.04989,同理可得S1=110.47029。那么F2==0.8207。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满足F2 yit=-1.662633+0.555039kit+0.418403lit+2.638394fdiit-2.064664D1i×fdiit
(10.58322*①)(3.327425*)(6.597981*)(16.32436*)(-4.927224*)
R2=0.8595 R2=0.857039 F=308.6943 DW=1.72694(10)
样本数:12 34,其中括号内的为各参数估计量的t值。
由回归方程(10)可以看出,FDI对于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系数估计值为2.68394-2.064664Dit。即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为2.68394,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0.619276,由此可见 ,行业属性对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有较大的影响,FDI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作用远大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方程(5)在不同的生产率水平下逐一回归,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得出,行业发展门槛为劳动生产率4.47万元。未通过该门槛的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以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通过劳动密集指数来看,这些未通过行业门槛的均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资本密集型行业都通过了行业的发展门槛,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通过了行业发展门槛。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效应;门槛效应;制造业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5-0017-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5.04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获取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发展中国家都希望通过利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通过学习、模仿和吸收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加强和改善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我国FDI的流入量也随之逐年增加。2002年,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外资流入量最大的国家,FDI的流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吸收的FDI大部分都流向了工业部门,其中60%~70%都流向了制造业[1]。由于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存在行业属性的差异,相应地FDI的流入对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可能不尽相同,因此,探讨FDI对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进而探寻导致该差异的原因,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有针对性地利用外资促进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门槛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是FDI影响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方式。溢出效应是扩散效应的经济外在性表现,是跨国公司影响东道国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2]。所谓技术溢出效应,是指FDI的流入对东道国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以及发展能力会发生无意识的影响,即通过间接的作用来改变东道国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利用FDI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通过学习、模仿和吸收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加强和改善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但国外的学者研究表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通常发生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Balasu-brananyam(1998)认为,只有在东道国具备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充足的人力资源的前提条件下,FDI才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工具,Bore-nztein(1998)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门槛效应”[3]。也就是说只有当经济发展超越了一定的“门槛”水平, FDI才会产生相应的技术外溢效应。广义上的“门槛”实际上就是指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诸多因素的某一特定水平。在此“门槛”水平之上,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才能得以体现,反之,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则不会体现,甚至会抑制经济体的发展。本文认为,FDI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门槛效应” 的特点,即只有当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超越了“门槛”水平,FDI的引入才能够对我国制造业各部门的技术水平起到促进作用。目前,大多数研究旨在研究技术水平差距以及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而从更为广义的角度来讲,这个“门槛”不仅局限于人力资本,各地区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金融发展程度等因素都存在制约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发挥积极作用的“门槛”[4]。本文将主要从制造业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这一角度来探讨,另外,考虑到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即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文将做动态分析研究。
二、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
本文使用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制造业的生产函数进行了估计。在此,假定我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生产函数。FDI对于某一行业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其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而且对于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就业情况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鉴于该影响不易衡量,本文将不予考虑,只考虑FDI对于该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即其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那么假设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生产函数为:
Y=F(K,L),即Yit=AitKitLit (1)
其中,i代表行业;t代表时期;Y代表产出;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投入;A为技术系数或者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行业技术进步水平的关键指标;、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5]。分别对上述生产函数的两端取对数可得:
lnYit=lnAit+lnKit+lnLit (2)
令yit=lnYit,ait=lnAit,kit=lnkit,lit=lnLit
则上式可转化为yit=ait+kit+lit
由于FDI可以带来技术溢出效应,而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行业技术进步水平的关键指标,在此假定技术系数或全要素生产率为FDI的函数,即ait=a(FDIit)。为了避免异方差问题,在此对其取自然对数lnFDIit,并令fdiit=lnFDIit,即有ait=?啄+?酌;那么(2)式可以表示为:
yit=?啄+kit+lit+?酌fdiit+it (3)
另外,考虑到制造业各行业有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之分,FDI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会对这两种类型的行业部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基于行业属性的考虑,文中引入虚拟变量D1i。D1i有两个取值,当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时,取1;如果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时,则D1i取0。本文采用劳动密集性指数li来表示某一行业的行业属性,劳动密集性指数衡量了各个产业部门的劳动密集性程度,部门i的劳动密集性指数li定义为:li=(vi/ni)/(vT/nT)。
其中,vi和ni分别表示产业部门的产业增加值以及从业人数;vT和nT表示全国所有产业的增加值和所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目[6]。如果这一指数小于1,则表示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反之为资本密集型,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
那么,分析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可以设定为:
yit=?啄1+1kit+1lit+?酌1fdiit+?姿1D1i×fdiit+?着it (4)
由于FDI的技术外溢存在门槛,为了找到这一门槛,在方程(4)的基础上引入虚拟变量D2i,D2i表示某一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否超过了行业发展门槛的的虚拟变量。如果该行业超过了其发展门槛,D2i取值为1;如果该行业未跨过行业的发展门槛,那么的取值为0。则有:
yit=?啄2+2kit+2lit+?酌2fdiit+?姿2D2i×fdiit+?渍it (5)
通常情况下,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而劳动生产率又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本文用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来衡量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首先,假设行业发展的门槛就是制造业各行业最低的劳动生产率,此时所有行业的D2i的取值均为1,利用上述方程(5)进行回归,然后再假设劳动生产率倒数第二低的行业的D2i取值为1,劳动生产率最低的行业的值为0,以此类推,逐一回归,比较各个回归方程,找出使得D2i项的T检验值最大的方程,与之相对应的劳动生产率就是决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行业门槛。
确定了行业发展门槛之后,为检验在行业性质以及行业发展门槛共同作用下FDI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将虚拟变量D1i和D2i引入方程,则有:
yit=?啄3+3kit+3lit+?酌3fdiit+?姿3D1i×fdiit+?姿4D2i×fdiit+it (6)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根据我国统计局统计年鉴年度数据,我国制造业共划分为39个行业,但每年所统计的行业有所不同,诸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他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以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这6个行业有些年份并未纳入统计,因而无法收集到完全的数据,经过整理可以搜集到我国制造业34个细分行业的完整数据,故而选取这34个细分行业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①。
1.产出的度量。产出(Y)采用各个细分行业1995—2009年的工业总产值来表示,并且以各个年份细分行业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调整,折算为1991年不变价格表示的数值。另外,由于2002年度我国制造业各个细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数以及FDI这三项并未做统计,因此本文采用的是1995—2001年以及2003—2009年间的数据。由于本文采用的是面板数据,故而数据的不连续性对于结果影响并不会很大。
2.资本投入的度量。资本投入(K)采用各个细分行业1995—2001年以及2003—2009年的固定资产年平均净额表示,并且以各年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相应调整,折算为1991年不变价格表示的数值。
3.劳动投入的度量。对于劳动投入(L),考虑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获得性,本文并未考虑劳动时间以及劳动效率,而是采用各细分行业年平均从业人员来表示。
4.FDI的度量。通过相关年鉴只能获得制造业整体的外商投资额,无法获取细分行业的外商投资额。本文选用细分行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总资产来代替外商投资额,并且以各年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调整,折算为1991年不变价格表示的数值。
四、计量回归
由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存在滞后性,分别选取滞后时间为一年、两年、三年等,通过比较回归结果,找出使得FDI的系数估计量的T值最大的一项,即表示该滞后年限是FDI带来最大技术溢出效应的滞后年限。
由于面板数据同时具有时间和截面序列的两维性,故而对模型的设定决定了参数估计的有效性,首先对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假设式检验。面板数据模型主要包括不变参数模型、变截距模型以及变系数模型三类。首先,要对相应的模型设定进行F检验,其原理步骤如下:
变系数模型的回归方程形式可以写为:
yit=i+ixit+it (7)
变截距模型的回归方程形式可以写为:
yit=i+xit+it (8)
不变系数模型的回归方程形式可以写为:
yit=+xit+it (9)
对模型设定形式的检验,却对以下两个假设进行检验:
H1 ∶ 1=2=……N
H2 ∶ 1=2=……N,1=2=……N
如果接受H2,则认为面板数据符合不变系数模型;如果拒绝H2,进一步检验H1,如果拒绝H1,那么就认为面板数据符合变系数模型,否则符合变截距模型。分别计算出上式(7)、(8)和(9)的残差平方和,记作S1、S2、S3。在H2假设下,构造服从相应自由度的F检验统计量,即:
F2=~F[(N-1)(K+1),N(T-k-1)]
如果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接受H2,则可将模型设定为不变系数模型;如果拒绝H2,继续检验H1。在H1下,构造F检验统计量,即:
F1=~F[(N-1)K,N(T-k-1)]
同理,如果接受H1,则模型可设定为变截距形式,反之为变系数模型。而变截距形式又分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两种,为进一步确定模型的形式,应继续采用Hauseman检验加以判断。
首先选滞后期限为一年,以不变系数模型对(4)进行回归,可以得到S3=165.4667,再以变截距模型对方程(4)进行回归,可以得到S2=20.04989,同理可得S1=110.47029。那么F2==0.8207。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满足F2
(10.58322*①)(3.327425*)(6.597981*)(16.32436*)(-4.927224*)
R2=0.8595 R2=0.857039 F=308.6943 DW=1.72694(10)
样本数:12 34,其中括号内的为各参数估计量的t值。
由回归方程(10)可以看出,FDI对于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系数估计值为2.68394-2.064664Dit。即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为2.68394,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0.619276,由此可见 ,行业属性对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有较大的影响,FDI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作用远大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方程(5)在不同的生产率水平下逐一回归,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得出,行业发展门槛为劳动生产率4.47万元。未通过该门槛的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以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通过劳动密集指数来看,这些未通过行业门槛的均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资本密集型行业都通过了行业的发展门槛,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通过了行业发展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