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电影”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更加完整地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由社交网络反射出的所有人际关系、情感模式变化以及生活所面对的各种可能性。
  多么无趣的片名——Searching,被译成《网络迷踪》,听起來不过像是15年前某个矫揉造作的悬疑片,但实际上这部电影却引得众多影迷惊呼。今年真是“桌面电影”的元年,《解除好友2:暗网》的热门又紧接着被这部《网络迷踪》接棒,整个故事都能在小小的电脑屏幕上呈现,从某个角度去看,这样的呈现方式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我们生活中不面对屏幕的时间已经远远低于面对它的时间,屏幕已经是我们视网膜的延伸。
  抛开外在形式,《网络迷踪》还是一部本分的悬疑惊悚类型片。《消失的爱人》混搭着《看不见的客人》又掺杂一点美剧《谋杀》里的冰冷,甚至在悬疑、惊悚和罪案故事之外,还令人想起那部悲伤又动人的《无人引航》,一个关于亲子之间的疏离、走近与重新相互理解的故事。《网络迷踪》讲述一个高中女孩突然与单亲父亲失去联系,父亲遍寻不得,开始登录女儿的所有社交媒体账号自己试图挖掘线索,最终救出了九死一生的女儿的过程。
  它的外部形式和内在故事相得益彰互相助力,这是它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切都发生在房间之内,方寸屏幕之内,一切交流、沟通都在线上,但线上的焦虑与急躁都是线下真实发生的一切的反射。这样的形式把每个观看电影的人有效地纳入情绪之中,人们面对屏幕,看着其中的人面对屏幕,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独特景观。
  《网络迷踪》一直有意无意地塑造一种“内外有机”的叙述模式:一方面,是有关桌面电影的形态与内在悬疑故事的内外结合;另一方面,还有寻找女孩的案件破解过程与父亲破解女儿内心过程的结合。罪案成为了一个契机,让原本看似亲密但实则早已疏远的父女关系重新启动,“寻找”变成了双重的动作与双重的动机——寻找女孩的肉身下落,以及寻找女孩的内心世界。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整个故事无非是一个关于“破译”的过程,破译犯罪者到底是谁,破译犯罪动机,破译女孩的内心轨迹,成长过程。
  故事起始之初,是从一家人和美的生活开场的,又是以母亲的患癌、斗争与最终的早逝作为转折的。从那开始,一切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实际上的内里正在被慢慢蛀空,生活维系了它表演性的一如既往,徒有其表的完美,但有些东西已经不可逆转地损坏。父亲沉浸于记忆与悲伤,但对所有人避之不谈,表面上仍然阳光,但实际上偶尔的皱眉、旁人提及亡妻时的回避,才是真的内心黑洞的闪现。而女儿一直扮演着某种乖巧上进的设定,延续着母亲当年对自己的殷殷期望,但她自己却有着无法对外人倾诉的悲伤。
  如果和那部同样著名的桌面电影《解除好友2:暗网》相比,《网络迷踪》更加完整地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由社交网络反射出的所有人际关系、情感模式变化以及生活所面对的各种可能性。被拯救的和被篡改的,被暗中操控的也被及时纠偏的,一切都更加真实,也更加全面。其实,故事在第58分钟开始,暧昧的水花突然被溅起,女孩被官方宣告死亡之后,盛大的表演开始了,那些原本和女孩并不熟悉的同学们纷纷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自拍的视频,女孩哭得梨花带雨,表示那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男孩纷纷表演责任感,声称随时准备着为社区作出应有的贡献。一切网络上显形的内容都是表演性的,那些拍摄、发布、互动的过程本身就和沉浸于悲伤的凝重相悖。但是如今,我们却都相信或者说愿意说服自己相信这样的表演,并自愿或者半自愿地参与其中。
  其实,《网络迷踪》的底色是团圆和温暖的,是父亲的坚持最终解救了女儿,现实的、真诚的一切战胜了虚拟的和矫饰的东西。这是人们对于互联网美好的期许。
其他文献
从表面上看,共享单车只是通过互联网扫码和支付解决了停靠和被盗难题,这技术没什么了不起,但它实质上表征了一种具有“海德格尔省思”的现代技术产品的诞生。  就公共问题发言,向来分为“痛派”,“痒派”,以及“不痛不痒派”。  如果说近日的中国“痛派”一号是高喊“中国制造业成本高、税收重”的企业家曹德旺先生,那近日最风光的“痒派”就是搞跨年演讲的罗振宇了。  罗胖搔到了时代的哪个痒处?网络流传最广的一段话
有人会为了周末观看一场球赛而购入一个大屏幕电视,却在看完比赛的第二天将电视机退了;也有人会为了某一场晚宴而购入—件漂亮的外套,活动结束后便将衣服退掉……  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副教授珍妮·焦(Jenny Jiao)对消费与孤独之间关系的研究有了新发现:孤独的人正在失去用道德来规范自己购买行为的能力。换言之,那些疯狂购物、有失道德的行为,是值得关注的,因为购物者可能正在经历孤独。  购物,被视作
研究表明,已婚人士比单身、离异或丧偶的人更健康。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新研究首次揭示了婚姻如何影响人体健康,该研究发表在《精神神经内分泌学》杂志上。研究人員发现,单身人士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比已婚人士高,而持续的压力与皮质醇水平升高会干扰人体调节炎症的能力,最终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M是公务员,还是一个权威部门的“老”公务员,她最害怕听到的话是“回头到××部门办事就找你哈”。人们说这话通常暗含恭维的意思,是在充分肯定你的价值,可M一点也不为自己有这样的利用价值而感到荣幸。  比如M的同学老杨,双边关系已经滑落到朋友圈连个赞都不点的“社交弱联系”,但只要他联系M,不是在秀成功就是要“找你办个事哈”,让M都为他感到难堪的是,即便是求人,他也说得像你欠他点啥,不还的话对不起他似的,
长江沿线到底有多少大化工厂、大火电厂,这个数字不是普通人所能知道的,但我熟知我们这一城的烟囱。我以前住的地方楼盘高档,也是城市里稀缺的江景房,但房价并不高,为啥呢?因为小区附近有一个石化厂,厂里的三根大烟囱就是小区的背景。  以前这三根大烟囱比现在的还可怕,它们不仅冒黑烟,而且顶部总是有一大团火球在燃烧,就是三支永不熄灭的火炬,看着很骇人。市民天天吵、年年吵,终于把烟囱吵成冒白烟了。市民的心里也舒
很多家长觉得,只有那些留守儿童的父母才算忽视型,我天天跟孩子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怎么可能会是忽视型?事实却让人大吃一惊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  1978年,美国的心理学家鲍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情感联系”和“行为控制”。将这两个维度作不同组合,就产生了四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  权威型教养方式是一种高度关注孩子的情感
许多患者对我提到,他们害怕“人死万事空”,害怕“灰飞烟灭”,害怕“什么都没了,就剩一捧灰”。这一特点,在没有宗教信仰以及没有灵性观的患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事实上,人类是有朴素的守恒观的。所以,生命末期的患者,他们对死后的生活也有着种种的想象。有时候,他们会问我:“医生,你说人死了以后会去哪儿呢?人真的有来世吗?转世投胎是真的吗?”  当然,这些问题谁也无法回答。我觉得,可以参考患者本人是不
广场舞让城市白领有异己感,就像一个立志减肥的人讨厌自己身上的赘肉  上初中时,英语老师常说:“这人呀,最幸福就是,年轻时去美国,年老时再回到中国。”因为美国崇尚奋斗,尊重年轻人;中国则崇尚权威,敬爱老年人。  可中国近些年的敬老风尚还真让人怀疑,典型就是“广场舞”被污名化。近日,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说:“一些女职工,那么早退休,有的不到50岁,都跳广场舞,也是劳动能力的极大浪费。”这
老年人養老负担过重和年轻人惜生是两个相互纠缠的话题,今后这两方面话题还会不断涌现。  近日,辽宁省政府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同时,将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  辽宁鼓励老年人工作、年轻人生二孩的政策背景是,该省已迈入
高校的性骚扰事件从来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今年似乎格外多:从年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小武,到之后的前北大教授沈阳,再到如今中山大学教授张鹏,2018年,随着一桩桩高校性骚扰、性侵事件的连续曝出,让此类发生在中国大学校园里的针对女性的侵害,从隐蔽状态逐渐浮现到公众视野中。  纵观这些事件,其实不难发现其中的共性:都发生在知名高校;都持续了很长时间;被媒体曝光后,都曾出现控制舆论的情形,直到“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