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从我区一位小学数学教研组长撰写的《记一次有效的数学教研活动》案例的背景开始描述我们教研活动改进的策略。她的案例背景描述:“教研组活动是否有效是每个学校都苦恼的问题,而教研组活动的核心是上课。……一堂好课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为达到相应的目标去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但能有几个教师对教材把握十分到位呢?可以说很少,……因此,教师要成长,教研活动要有效,……”
一、剖析问题,寻求根源
看了这位年轻的骨干教研组长的描述,做为一名教研员,如何引领学校开展有效的教学研讨活动就摆在我们教研员面前一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同时我也审视我们以往的教学研讨活动存在的弊端,如活动案例一、2006年龙湾区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研讨会活动,我们活动意图是按低、中、高年级段分三个半天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每个半天一个专题上两节相应级段的课,然后上课教师反思、教师互动评议、教研员点评。上课教师由我选定6位区级课改之星、教坛新秀来承担,我参与6节课的试教研磨,让我忙乎了近一周时间,会后进行听课教师访谈,她们感觉课上得不错,但在互动环节两百来人的会场能接应的寥寥无几。真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感觉,这就是我们以往的常态教研。剖析此次活动过程,感觉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缺乏“研”“磨”的过程呈现,许多听课教师不能领悟课堂精髓,教师觉得难以借鉴;其二、教师缺乏主动参与性的“讨论”,听课者以观众的行为参与活动,因此难以融入研讨的氛围之中。那么如何达成课堂教学研讨的实效性,我们应该给学校提供怎样的教学研讨范例呢?为此,下面我们探寻解决策略,改进我们教研活动的模式。
二、任务驱动,团队研磨
活动案例二、2008年4月5日—4月18日龙湾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在杭州市胜利小学等杭城名校挂职锻炼,其中我们安排了一个环节是骨干班学员上汇报课,而上课做为这次实践活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总共25名学员,如果每人上一节课,时间绝对是不许可的,为此,我将她们分成五组,每组代表上一节课,首先确定在一至五年级段各选一个班,然后各小组长抓阄确定年级、小组中抓阄确定上课教师,然后集体备课、课后小组反思、最后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互动点评,小组总体表现为该组课堂实践的考核成绩,可想而知,这次活动任务非常明确,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5人又重新进行商讨,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为观念上的冲击,认识的不到位,与教材设计意图又有了偏差,不知如何进行实践操作。于是我们翻阅了大量相关理论、案例、课例,查阅了网络上的几十个教学设计和课例,又重新讨论、修改教案,我们研究组认为学生对“自主探究,测量的必要性及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体验不够”,活动还不充分,做数学的味道还不足。于是再次审视教材,深入分析朱乐平老师讲的“空间观念”需有个体验、经历的过程。我们5位成员再三讨论环节,一致达成共识:一、通过情景活动,让学生在对具体物体长短进行比较后,增加对教室内某一实物估计的活动(如课桌有多长?讲台有多长?),通过学生的估计,既能加强学生估计的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具体测量的必要性。二、在學生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后,安排一个用同一个工具进行测量的活动(如用铅笔进行测量,但铅笔的长短是不同的),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即使同样用铅笔进行测量,其结果也是不同的,学生就产生了统一测量工具和长度单位的需要,进而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厘米,最后又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此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员们向我反映,为了这节课,我们大家每天“折腾”到12点以后才睡觉(因白天没时间研磨,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她们颇有感触地说:“人啊要在不断的折腾中成长”。此次活动后,有五位学员撰写的记一次教研经历叙事案例获市一、二、三等奖。由于该次活动给我的启示,为此,我们对全区教研活动再一次进行全方位改进。
三、精心策划,建立范式
在活动案例二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精心策划,完善教研模式,具体活动策划如下:
2008年9月17日,龙湾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阶段学习成果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1、活动目的:一是给骨干教师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二是为学校提供一个校本研训活动的范例,引领学校开展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
2、活动筹备:(1)理念先行。教师研修班学员,聆听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关于《课堂进程中“收”“放”策略例谈——从若干课例谈起》、《教材解读》两个专题报告。又邀请了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对全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50余人进行一次《如何研磨一节数学课》的专题培训。(2)任务驱动。我们布置的作业是骨干班各组研磨一节展示课,开学第二周展示。任务分工(小组每人专项任务),在集体研磨的基础上,一人上课、一人反思、一人点评(亮点、问题、困惑)、一人拍摄录像撰写课堂实录(供后续分析)、一人撰写成教学案例、集体研磨形成新的教学设计、在学校区域内再实践。(3)激励促进。告知学员,每组的表现有群众评委打分(课后通知各骨干班学员、参会的数学教师代表,共50人打分),成绩纳入平时作业考核成绩。
3、活动过程:开学初我把这次活动的通知挂到龙湾区教育网,公布活动主题、内容,同时将各小组教学预案挂到区教育网上,要求参会教师提前熟悉教材,各学校教师分年级研磨各节课,并要求教师带着课改的问题参与活动,开展听课教师听课随笔评比。还特地邀请了数学特级教师参与活动,给教师答疑点拨。9月17日我们按照预设的程序顺利开展活动。9月20日,我们将各组活动材料上传到区教育网。
2008年9月,我参加浙江省第二期教研员培训班,培训过程中要求每位教研员发言交流教研有效性活动策划,于是结合我们教研活动整理成此文。
【作者单位: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 浙江】
一、剖析问题,寻求根源
看了这位年轻的骨干教研组长的描述,做为一名教研员,如何引领学校开展有效的教学研讨活动就摆在我们教研员面前一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同时我也审视我们以往的教学研讨活动存在的弊端,如活动案例一、2006年龙湾区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研讨会活动,我们活动意图是按低、中、高年级段分三个半天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每个半天一个专题上两节相应级段的课,然后上课教师反思、教师互动评议、教研员点评。上课教师由我选定6位区级课改之星、教坛新秀来承担,我参与6节课的试教研磨,让我忙乎了近一周时间,会后进行听课教师访谈,她们感觉课上得不错,但在互动环节两百来人的会场能接应的寥寥无几。真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感觉,这就是我们以往的常态教研。剖析此次活动过程,感觉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缺乏“研”“磨”的过程呈现,许多听课教师不能领悟课堂精髓,教师觉得难以借鉴;其二、教师缺乏主动参与性的“讨论”,听课者以观众的行为参与活动,因此难以融入研讨的氛围之中。那么如何达成课堂教学研讨的实效性,我们应该给学校提供怎样的教学研讨范例呢?为此,下面我们探寻解决策略,改进我们教研活动的模式。
二、任务驱动,团队研磨
活动案例二、2008年4月5日—4月18日龙湾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在杭州市胜利小学等杭城名校挂职锻炼,其中我们安排了一个环节是骨干班学员上汇报课,而上课做为这次实践活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总共25名学员,如果每人上一节课,时间绝对是不许可的,为此,我将她们分成五组,每组代表上一节课,首先确定在一至五年级段各选一个班,然后各小组长抓阄确定年级、小组中抓阄确定上课教师,然后集体备课、课后小组反思、最后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互动点评,小组总体表现为该组课堂实践的考核成绩,可想而知,这次活动任务非常明确,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5人又重新进行商讨,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为观念上的冲击,认识的不到位,与教材设计意图又有了偏差,不知如何进行实践操作。于是我们翻阅了大量相关理论、案例、课例,查阅了网络上的几十个教学设计和课例,又重新讨论、修改教案,我们研究组认为学生对“自主探究,测量的必要性及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体验不够”,活动还不充分,做数学的味道还不足。于是再次审视教材,深入分析朱乐平老师讲的“空间观念”需有个体验、经历的过程。我们5位成员再三讨论环节,一致达成共识:一、通过情景活动,让学生在对具体物体长短进行比较后,增加对教室内某一实物估计的活动(如课桌有多长?讲台有多长?),通过学生的估计,既能加强学生估计的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具体测量的必要性。二、在學生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后,安排一个用同一个工具进行测量的活动(如用铅笔进行测量,但铅笔的长短是不同的),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即使同样用铅笔进行测量,其结果也是不同的,学生就产生了统一测量工具和长度单位的需要,进而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厘米,最后又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此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员们向我反映,为了这节课,我们大家每天“折腾”到12点以后才睡觉(因白天没时间研磨,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她们颇有感触地说:“人啊要在不断的折腾中成长”。此次活动后,有五位学员撰写的记一次教研经历叙事案例获市一、二、三等奖。由于该次活动给我的启示,为此,我们对全区教研活动再一次进行全方位改进。
三、精心策划,建立范式
在活动案例二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精心策划,完善教研模式,具体活动策划如下:
2008年9月17日,龙湾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阶段学习成果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1、活动目的:一是给骨干教师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二是为学校提供一个校本研训活动的范例,引领学校开展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
2、活动筹备:(1)理念先行。教师研修班学员,聆听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关于《课堂进程中“收”“放”策略例谈——从若干课例谈起》、《教材解读》两个专题报告。又邀请了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对全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50余人进行一次《如何研磨一节数学课》的专题培训。(2)任务驱动。我们布置的作业是骨干班各组研磨一节展示课,开学第二周展示。任务分工(小组每人专项任务),在集体研磨的基础上,一人上课、一人反思、一人点评(亮点、问题、困惑)、一人拍摄录像撰写课堂实录(供后续分析)、一人撰写成教学案例、集体研磨形成新的教学设计、在学校区域内再实践。(3)激励促进。告知学员,每组的表现有群众评委打分(课后通知各骨干班学员、参会的数学教师代表,共50人打分),成绩纳入平时作业考核成绩。
3、活动过程:开学初我把这次活动的通知挂到龙湾区教育网,公布活动主题、内容,同时将各小组教学预案挂到区教育网上,要求参会教师提前熟悉教材,各学校教师分年级研磨各节课,并要求教师带着课改的问题参与活动,开展听课教师听课随笔评比。还特地邀请了数学特级教师参与活动,给教师答疑点拨。9月17日我们按照预设的程序顺利开展活动。9月20日,我们将各组活动材料上传到区教育网。
2008年9月,我参加浙江省第二期教研员培训班,培训过程中要求每位教研员发言交流教研有效性活动策划,于是结合我们教研活动整理成此文。
【作者单位: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