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阳六中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学校,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南驿村西。宁阳六中也曾经和散落在中国大地各个角落的许多乡村学校一样,深深地陷于信息化困境之中: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校舍荒芜,有条件的家庭的孩子纷纷“出走”,年轻的教师纷纷“逃离”,留下大批无所归附的留守少年儿童,以及趋于老龄化的“资深”教师群体,在周围的农田村舍这一天然屏障下,被雪藏,被尘封。成绩倒数第一、教育质量各项指标评比落后……这一项项标签也似乎在宣告这所学校没有“未来”。然而,在这绝境之中,宁阳六中以教育信息化改革为抓手,开启了一场困境突围之旅,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扭转了落后的局面,也让自己成为了“绝地逢生”的一种典型。
宁阳六中“绝地逢生”的经验,对于所有在改革、转型中奔赴未来的学校而言,其借鉴意义其实不仅在于教育的信息化改革、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更在于,一所乡村学校能够以一种坚韧的姿态面对造成困境的根本原因,在大胆的“破”与“立”的博弈中,在不断应对变化的动态生成中,创造自己的未来。
一、理念“破冰”
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之中,宁阳六中校长刘水生在2014年参加了全国首届翻转课堂大会,这场大会让刘校长深受启发,萌生了以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改革切入点,推行翻转课堂的想法。在微课程共建共享联盟和一些社会外部力量的支持下,学校优良的教育信息化环境迅速地建立了起来。然而,在有了优质的资源、平台和专家支持团队后,在改革的落地与推进过程中,学校自身深层次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教师团队整体呈现老龄化趋势(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0岁以上),相当一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程度的思维“惯性”,这种安于舒适区的态度和迟缓的行动力成为了推进改革的根本障碍,所以,这场教育信息化变革,在根本上是一场教师理念“破冰”之行。
为了激发教师们的改革意识和前进动力,让教师们尽快地成长起来,刘水生校长首先让教师们走出去看世界,参加各类培训。自2015年至今,宁阳六中先后组织教师们参加了全国第一届翻转课堂大会、青岛国际信息化大会、2015年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翻转课堂观摩实战大会、2016年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等。培训的力度也相当大,全国第二届翻转课堂大会,宁阳六中就组织了56位教师参加。不仅如此,学校也积极邀请专家来学校对教师们进行培训,与教师们交流。
理念的转变其实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开始大部分教师排斥改革,并且在信息化教学推进实施的过程中也时常出现“老做法”反扑的现象,但刘水生校长始终保持着宽容和耐心,“静待花开”。他认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先进”带动“后动”,在改革的不断推进中,通过专家培训和营造改革氛围对教师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可以感化和影响更多的教师的。
刘校长的坚持和热情在这所乡村学校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回应。一位英语学科的老教师在改革初期一直“按兵不动”,然而在一次培训大会中,听到了刘校长在台上分享的改革心路历程,不禁在台下热泪盈眶。培训大会结束后,这位老教师开始积极投入到翻转课堂的实践当中,认真地学习录制微课的技术,有时甚至为了录制一段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在家里从晚上十点钟忙到凌晨,只要稍有差池,哪怕只是一声轻微的咳嗽,这位老教师都会重新开始
录制……
教师心中的理念“坚冰”逐渐消融,让宁阳六中的这场教育信息化改革成为教师们不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的契机。采访时有教师表示,当真正地参与了改革之后,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因为改革,这所乡村学校的教师们开始去碰触更广阔的世界和更丰富的资源,开始了解他山之石,发现自身的局限,同时体验到了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和突破自我的乐趣……
由此,宁阳六中的生命力开始焕发了出来。
二、制度重构
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逐渐铺开,学校原有的管理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成为了改革向深度发展的掣肘之力。有“破”就有“立”,宁阳六中顺势造就了一场学校的整体变革。
1.建立“三模块”教学监测评价制度
制度整体变革之由,是宁阳六中当前阶段推行实施的“一课两段,精讲多练”的翻转课堂模式。
“一课两段”是将每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分为“自学质疑课”和“训练达标课”两个时段。自学质疑课的课堂流程共五步: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合作互学,微课助学,自学检测。最后是问题提交。教师根据问题报告单和检测数据梳理课堂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设计。“精讲多练”则于训练达标课中完成。训练达标课是在“自学质疑课”的基础上,于相邻的正课上进行,课堂流程共五步:疑难精讲、巩固训练、合作提升、系统总结、在线测学。
针对当前阶段逐渐成熟起来的“一课两段,精讲多练”翻转课堂模式,为了实现常规管理的精细化,提高教学水平,宁阳六中实施了“三模块”教学监测评价制度。
一是质量监控模块。主要是把控教学设计质量。采取超周抽查的方式,由教务处组织教研组进行检查,每周至少抽查每位教师的一套教学设计,包括自学质疑学案、训练展示学案、教案、微课、在线测试。
二是效果监控模块。主要是监测自学质疑学案完成率、在线测试达标率。由教务处组织专人进行检查。“自学质疑学案完成率”要求教师于相应的训练展示课课前5分钟到教室实地抽查,“在线测试达标率”则是由检查人员利用平台管理账号在线检查。
三是工作量堵漏模块。主要关注教学实施材料(自学质疑学案、训练展示学案、教案、达标检测题)、单元备课、质量检测、常规作业等实施情况。采取的是普查的方式,由教务处组织级部主任于每周末进行检查。
2.实施“双轮驱动”协同促进策略
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光靠“监控”肯定是不行的,应该从根本上激发教师与学生们的进取意识。为此,宁阳六中又制定了“双轮驱动”策略。
“双轮”一方面是课堂改革,一方面是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方面,关键是要增强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宁阳六中北依东岳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借此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学校尝试将儒家文化融入学生德育,构建了君子文化评价体系。具体而言是实行“学点积累”的管理制度,建立“向学志道卡”,鼓励学生“向学志道,厚德笃行”,以达到“唤醒学生心智、养成学生习惯、激励学生成功、健全学生人格”的目标。 “学点累积”管理把学生作为评价对象,以学点的累积作为激励兴趣点,以向学生颁发“向学志道卡”为主要形式。“向学志道卡”由学点卡、时习卡、论道卡、君子卡构成。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学生都有机会获得点卡,都能依据自身的表现得到及时的鼓励与评价。越来越多的学生凭借这个可以不断往上寻摸的学点积累过程,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从课堂模式转型到教学监测评价制度改革,再到君子文化评价体系的确立,宁阳六中的原有框架不断被打破,这不仅让学校的改革得到了切实的保障,更是让学校进入一种“动态生成”的状态之中。
三、动态生成
宁阳六中从“绝境”中一路走来,顶着压力进行了诸多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从学校课堂翻转、教学质量翻转的成就上来看,这些尝试和探索都是成功的。但实际上,我们目前为止又很难将“宁阳六中经验”确定下来,因为宁阳六中绝地反击的最关键因素和状态就是:在不断地应对现实问题中保持着灵活度,随时随
地在现实动态中生成新的思考和尝试。
面对“外来”的优质资源的辩证态度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学校与外部世界建立了更全面更广泛的联系以后,大量名校的优质资源涌入宁阳六中的视野,这给学校的教学提供了不少便利,名校名师的微课视频直接推送给学生似乎是一个减负增效的好办法,然而宁阳六中对此保持着绝对的理性:引进优质资源应当基于校情和学情,将优质资源本土化,实现资源的二次生成,不可盲目地直接复制照搬。所以,在宁阳六中所使用的微课视频中,更多的是教师们自己精心录制,或者是依据现有的内容加工之后的微课视频。
其次是在课堂模式的不断升级上。翻转课堂是一种理念,没有既定的模式,宁阳六中一直在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和发现自身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最初宁阳六中确立的是“三环节”教学模式,如今发展为更细致成熟的“一课两段,精讲多练”课堂模式。“这是1.0的模式”,刘校长笑着说,“我们还要继续往下走,走出2.0,3.0模式。”当前的模式亦有不足之处,比如微课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的问题,比如当前教学更多是流于满足识记、理解等低层次学习要求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宁阳六中进一步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考虑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让学习目标变成问题,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成活动。这是2.0模式。进入3.0模式,就是打造学校文化,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刘校长说这些的时候,眼里亦是充满希冀。
关键是先动起来,在动中提高质量。宁阳六中一直处于一种不断寻求改进的状态之中:一是学习促进,继续组织教师们参与理论学习、外出观摩,扩大视野,更新观念,促进教师对改革的认同。二是研究改进,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重点加强对“三案”设计和“两段”课堂实施的研究。三是活动推进,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如微课评比、翻转课堂教学论坛等。四是管理继续跟进,进一步修订现有的制度,加强对常规实施的监控与评价,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跨过当下就是未来,未来并不遥远,宁阳六中正在一步步的执着探索和追求中创造自己的未来;“未来”有时还寓意着希望,从这个层面而言,宁阳六中凭着自己“绝境求生”的毅力,凭着自己与世界联通之后所拥有的视野与平台,凭着大胆地“破”与“立”不断地进行变革创新,将自己纳入了“未来学校”的行列之中。
责任编辑:宁小安
xiaojx@zgjszz.cn
宁阳六中“绝地逢生”的经验,对于所有在改革、转型中奔赴未来的学校而言,其借鉴意义其实不仅在于教育的信息化改革、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更在于,一所乡村学校能够以一种坚韧的姿态面对造成困境的根本原因,在大胆的“破”与“立”的博弈中,在不断应对变化的动态生成中,创造自己的未来。
一、理念“破冰”
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之中,宁阳六中校长刘水生在2014年参加了全国首届翻转课堂大会,这场大会让刘校长深受启发,萌生了以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改革切入点,推行翻转课堂的想法。在微课程共建共享联盟和一些社会外部力量的支持下,学校优良的教育信息化环境迅速地建立了起来。然而,在有了优质的资源、平台和专家支持团队后,在改革的落地与推进过程中,学校自身深层次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教师团队整体呈现老龄化趋势(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0岁以上),相当一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程度的思维“惯性”,这种安于舒适区的态度和迟缓的行动力成为了推进改革的根本障碍,所以,这场教育信息化变革,在根本上是一场教师理念“破冰”之行。
为了激发教师们的改革意识和前进动力,让教师们尽快地成长起来,刘水生校长首先让教师们走出去看世界,参加各类培训。自2015年至今,宁阳六中先后组织教师们参加了全国第一届翻转课堂大会、青岛国际信息化大会、2015年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翻转课堂观摩实战大会、2016年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等。培训的力度也相当大,全国第二届翻转课堂大会,宁阳六中就组织了56位教师参加。不仅如此,学校也积极邀请专家来学校对教师们进行培训,与教师们交流。
理念的转变其实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开始大部分教师排斥改革,并且在信息化教学推进实施的过程中也时常出现“老做法”反扑的现象,但刘水生校长始终保持着宽容和耐心,“静待花开”。他认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先进”带动“后动”,在改革的不断推进中,通过专家培训和营造改革氛围对教师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可以感化和影响更多的教师的。
刘校长的坚持和热情在这所乡村学校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回应。一位英语学科的老教师在改革初期一直“按兵不动”,然而在一次培训大会中,听到了刘校长在台上分享的改革心路历程,不禁在台下热泪盈眶。培训大会结束后,这位老教师开始积极投入到翻转课堂的实践当中,认真地学习录制微课的技术,有时甚至为了录制一段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在家里从晚上十点钟忙到凌晨,只要稍有差池,哪怕只是一声轻微的咳嗽,这位老教师都会重新开始
录制……
教师心中的理念“坚冰”逐渐消融,让宁阳六中的这场教育信息化改革成为教师们不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的契机。采访时有教师表示,当真正地参与了改革之后,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因为改革,这所乡村学校的教师们开始去碰触更广阔的世界和更丰富的资源,开始了解他山之石,发现自身的局限,同时体验到了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和突破自我的乐趣……
由此,宁阳六中的生命力开始焕发了出来。
二、制度重构
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逐渐铺开,学校原有的管理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成为了改革向深度发展的掣肘之力。有“破”就有“立”,宁阳六中顺势造就了一场学校的整体变革。
1.建立“三模块”教学监测评价制度
制度整体变革之由,是宁阳六中当前阶段推行实施的“一课两段,精讲多练”的翻转课堂模式。
“一课两段”是将每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分为“自学质疑课”和“训练达标课”两个时段。自学质疑课的课堂流程共五步: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合作互学,微课助学,自学检测。最后是问题提交。教师根据问题报告单和检测数据梳理课堂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设计。“精讲多练”则于训练达标课中完成。训练达标课是在“自学质疑课”的基础上,于相邻的正课上进行,课堂流程共五步:疑难精讲、巩固训练、合作提升、系统总结、在线测学。
针对当前阶段逐渐成熟起来的“一课两段,精讲多练”翻转课堂模式,为了实现常规管理的精细化,提高教学水平,宁阳六中实施了“三模块”教学监测评价制度。
一是质量监控模块。主要是把控教学设计质量。采取超周抽查的方式,由教务处组织教研组进行检查,每周至少抽查每位教师的一套教学设计,包括自学质疑学案、训练展示学案、教案、微课、在线测试。
二是效果监控模块。主要是监测自学质疑学案完成率、在线测试达标率。由教务处组织专人进行检查。“自学质疑学案完成率”要求教师于相应的训练展示课课前5分钟到教室实地抽查,“在线测试达标率”则是由检查人员利用平台管理账号在线检查。
三是工作量堵漏模块。主要关注教学实施材料(自学质疑学案、训练展示学案、教案、达标检测题)、单元备课、质量检测、常规作业等实施情况。采取的是普查的方式,由教务处组织级部主任于每周末进行检查。
2.实施“双轮驱动”协同促进策略
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光靠“监控”肯定是不行的,应该从根本上激发教师与学生们的进取意识。为此,宁阳六中又制定了“双轮驱动”策略。
“双轮”一方面是课堂改革,一方面是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方面,关键是要增强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宁阳六中北依东岳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借此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学校尝试将儒家文化融入学生德育,构建了君子文化评价体系。具体而言是实行“学点积累”的管理制度,建立“向学志道卡”,鼓励学生“向学志道,厚德笃行”,以达到“唤醒学生心智、养成学生习惯、激励学生成功、健全学生人格”的目标。 “学点累积”管理把学生作为评价对象,以学点的累积作为激励兴趣点,以向学生颁发“向学志道卡”为主要形式。“向学志道卡”由学点卡、时习卡、论道卡、君子卡构成。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学生都有机会获得点卡,都能依据自身的表现得到及时的鼓励与评价。越来越多的学生凭借这个可以不断往上寻摸的学点积累过程,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从课堂模式转型到教学监测评价制度改革,再到君子文化评价体系的确立,宁阳六中的原有框架不断被打破,这不仅让学校的改革得到了切实的保障,更是让学校进入一种“动态生成”的状态之中。
三、动态生成
宁阳六中从“绝境”中一路走来,顶着压力进行了诸多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从学校课堂翻转、教学质量翻转的成就上来看,这些尝试和探索都是成功的。但实际上,我们目前为止又很难将“宁阳六中经验”确定下来,因为宁阳六中绝地反击的最关键因素和状态就是:在不断地应对现实问题中保持着灵活度,随时随
地在现实动态中生成新的思考和尝试。
面对“外来”的优质资源的辩证态度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学校与外部世界建立了更全面更广泛的联系以后,大量名校的优质资源涌入宁阳六中的视野,这给学校的教学提供了不少便利,名校名师的微课视频直接推送给学生似乎是一个减负增效的好办法,然而宁阳六中对此保持着绝对的理性:引进优质资源应当基于校情和学情,将优质资源本土化,实现资源的二次生成,不可盲目地直接复制照搬。所以,在宁阳六中所使用的微课视频中,更多的是教师们自己精心录制,或者是依据现有的内容加工之后的微课视频。
其次是在课堂模式的不断升级上。翻转课堂是一种理念,没有既定的模式,宁阳六中一直在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和发现自身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最初宁阳六中确立的是“三环节”教学模式,如今发展为更细致成熟的“一课两段,精讲多练”课堂模式。“这是1.0的模式”,刘校长笑着说,“我们还要继续往下走,走出2.0,3.0模式。”当前的模式亦有不足之处,比如微课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的问题,比如当前教学更多是流于满足识记、理解等低层次学习要求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宁阳六中进一步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考虑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让学习目标变成问题,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成活动。这是2.0模式。进入3.0模式,就是打造学校文化,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刘校长说这些的时候,眼里亦是充满希冀。
关键是先动起来,在动中提高质量。宁阳六中一直处于一种不断寻求改进的状态之中:一是学习促进,继续组织教师们参与理论学习、外出观摩,扩大视野,更新观念,促进教师对改革的认同。二是研究改进,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重点加强对“三案”设计和“两段”课堂实施的研究。三是活动推进,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如微课评比、翻转课堂教学论坛等。四是管理继续跟进,进一步修订现有的制度,加强对常规实施的监控与评价,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跨过当下就是未来,未来并不遥远,宁阳六中正在一步步的执着探索和追求中创造自己的未来;“未来”有时还寓意着希望,从这个层面而言,宁阳六中凭着自己“绝境求生”的毅力,凭着自己与世界联通之后所拥有的视野与平台,凭着大胆地“破”与“立”不断地进行变革创新,将自己纳入了“未来学校”的行列之中。
责任编辑:宁小安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