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护理安全是在护理过程中,不会因为护理失误而是病人受到损害,甚至严重的话会发生疾病或死亡,对于妇科来说,护理安全是重中之重,在医疗纠纷事件中,妇科医疗纠纷是最高的,妇科护士被投诉也是最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妇科是发生医疗纠纷风险最高的科室之一,所以妇科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妇科 护理安全 隐患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137-01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在不断的完善,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在妇科护理方面,护理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我们要慎重,对于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要有及时处理的对策,有助于我们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1 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工作者風险意识弱,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不喜欢自己现在所做的工作,对孕妇不关心,没有严格执行产后的常规护理,造成新生儿突发状况。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不用心,马马虎虎,用错药、抽错血,发生突发状况,没有告诉患者家属就自行处理,造成纠纷。如在产后,有的产妇会得抑郁症,医生给产妇开有抑制抑郁症的药,护士由于粗心,把药留在了产妇手中,产妇大量使用用后差点造成自杀,护士并没有及时发现情况,造成了医疗纠纷。
护理工作者理论知识弱,实际操作能力差,临床经验不足,在抢救的关键时刻,无法准确迅速的作出应对措施,不能及时的给医生反馈正确的信息,埋下了安全隐患。
1.2 患者因素
由于妇科病人的特殊性,增加了医疗和护理的难度,有些产妇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配合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如不经过医生的同意,私自离开医院,结果出现了摔伤、早产等现象,不得已只能进行刨宫产,产后新生儿呼吁弱或出现窒息,这种情况就就导致了医疗事故的发生,产生医疗纠纷。如果出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与患者本身和病患家属沟通,容易出现与现实不相符的情况,造成了患者不满的情绪。
1.3 物质方面的因素
护理物品质量差或数量不足,急救药品不良易造成安全隐患;设备缺乏,性能不好,不配套或对新进的不了解,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造成安全隐患。如产后大出血抢救工作,药物不及时,应急设备不是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容易引发事故。
1.4 环境因素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合适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对于孕妇来说,地面太滑,孕妇一不小心摔倒,会导致婴儿早产。在孕妇分娩前不能保持心情愉快,家人不能给其营造愉悦的氛围,也会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
2 防范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逐渐喜欢上自己所做的工作,严格执行手术后的常规护理。在工作中要用心,不要粗心大意,防止药物的错误使用,如果发生突发状况,要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增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由一些经 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新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实践经验,也可以由经验丰富的人带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综合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改正在护理过程中的不良行为。
鼓励护理人员进行高等教育,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面,严格规范自己,不要有不良行为的出现。
2.2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护理是一项需要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开展有赖于患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及支持,患者及时配合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对双方都有利。护理工作就是围绕患者进行的,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患者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如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大出血,护理人员应及时及患者家属沟通,把可能出现的状况及时告诉患者家属,让患者家属做好准备,以防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对物质方面的管理
完善对药品和设备的管理,最好应急准备。对于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都应处于应急状态,做到应急准备,而且也可以进行专人管理,把应急药品和应急设施交由专人管理,随时监测药品和设施是否完好。
护士需要熟悉对各种应急药物的是使用,应急设备的使用,记清楚哪些药物使用后会出现哪些副作用,及时观察产妇用药后的情况,若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向产妇的主治医师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2.4 对环境进行改善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在优良的环境中,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对于恢复自己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孕妇的环境尤为重要,如果环境 不好,影响孕妇心情,会对在产后恢复的孕妇 容易的产后抑郁症。对于孕妇来说,不仅需要良好的环境,家人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对于产前还是产后的孕妇来说,都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孕妇在生产后,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家人陪在身边,可以减少此情况的发生。
3 总结
对于妇科护理安全是一个长久性的话题,不可能一时得到解决,它关系着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关系着医院在社会中的信誉。随着社会的发展,孕妇的法律意思也在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护理工作也有了更大的挑战,这样,就使得我们的护理人员需要更强的护理知识,也要有更强的责任心才能做好我们的护理工作。
但以此同时也存在了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着更多的安全隐患,增加了护理工作者的难度,护理工作者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他们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本领,增强自己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同时给更多的产妇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出现的突发事故时,需要有应对的方法,不至于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尽量减小事故的不亮影响,从而减小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华娟《新形势下护理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与防范对策》上海护理 2003
[2]王艳秋、蒲凤萍、董娟等《产科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防范措施》护理学杂志 2003
[3]陈怀敏《实现护患交流有效性的因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7
[4]陈良珠、赖敏珍《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南方护理学报 2005
[5]《大家健康:现代医学研究》2010年第六期
【关键词】 妇科 护理安全 隐患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137-01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在不断的完善,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在妇科护理方面,护理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我们要慎重,对于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要有及时处理的对策,有助于我们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1 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工作者風险意识弱,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不喜欢自己现在所做的工作,对孕妇不关心,没有严格执行产后的常规护理,造成新生儿突发状况。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不用心,马马虎虎,用错药、抽错血,发生突发状况,没有告诉患者家属就自行处理,造成纠纷。如在产后,有的产妇会得抑郁症,医生给产妇开有抑制抑郁症的药,护士由于粗心,把药留在了产妇手中,产妇大量使用用后差点造成自杀,护士并没有及时发现情况,造成了医疗纠纷。
护理工作者理论知识弱,实际操作能力差,临床经验不足,在抢救的关键时刻,无法准确迅速的作出应对措施,不能及时的给医生反馈正确的信息,埋下了安全隐患。
1.2 患者因素
由于妇科病人的特殊性,增加了医疗和护理的难度,有些产妇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配合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如不经过医生的同意,私自离开医院,结果出现了摔伤、早产等现象,不得已只能进行刨宫产,产后新生儿呼吁弱或出现窒息,这种情况就就导致了医疗事故的发生,产生医疗纠纷。如果出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与患者本身和病患家属沟通,容易出现与现实不相符的情况,造成了患者不满的情绪。
1.3 物质方面的因素
护理物品质量差或数量不足,急救药品不良易造成安全隐患;设备缺乏,性能不好,不配套或对新进的不了解,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造成安全隐患。如产后大出血抢救工作,药物不及时,应急设备不是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容易引发事故。
1.4 环境因素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合适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对于孕妇来说,地面太滑,孕妇一不小心摔倒,会导致婴儿早产。在孕妇分娩前不能保持心情愉快,家人不能给其营造愉悦的氛围,也会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
2 防范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逐渐喜欢上自己所做的工作,严格执行手术后的常规护理。在工作中要用心,不要粗心大意,防止药物的错误使用,如果发生突发状况,要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增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由一些经 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新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实践经验,也可以由经验丰富的人带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综合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改正在护理过程中的不良行为。
鼓励护理人员进行高等教育,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面,严格规范自己,不要有不良行为的出现。
2.2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护理是一项需要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开展有赖于患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及支持,患者及时配合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对双方都有利。护理工作就是围绕患者进行的,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患者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如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大出血,护理人员应及时及患者家属沟通,把可能出现的状况及时告诉患者家属,让患者家属做好准备,以防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对物质方面的管理
完善对药品和设备的管理,最好应急准备。对于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都应处于应急状态,做到应急准备,而且也可以进行专人管理,把应急药品和应急设施交由专人管理,随时监测药品和设施是否完好。
护士需要熟悉对各种应急药物的是使用,应急设备的使用,记清楚哪些药物使用后会出现哪些副作用,及时观察产妇用药后的情况,若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向产妇的主治医师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2.4 对环境进行改善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在优良的环境中,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对于恢复自己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孕妇的环境尤为重要,如果环境 不好,影响孕妇心情,会对在产后恢复的孕妇 容易的产后抑郁症。对于孕妇来说,不仅需要良好的环境,家人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对于产前还是产后的孕妇来说,都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孕妇在生产后,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家人陪在身边,可以减少此情况的发生。
3 总结
对于妇科护理安全是一个长久性的话题,不可能一时得到解决,它关系着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关系着医院在社会中的信誉。随着社会的发展,孕妇的法律意思也在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护理工作也有了更大的挑战,这样,就使得我们的护理人员需要更强的护理知识,也要有更强的责任心才能做好我们的护理工作。
但以此同时也存在了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着更多的安全隐患,增加了护理工作者的难度,护理工作者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他们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本领,增强自己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同时给更多的产妇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出现的突发事故时,需要有应对的方法,不至于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尽量减小事故的不亮影响,从而减小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华娟《新形势下护理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与防范对策》上海护理 2003
[2]王艳秋、蒲凤萍、董娟等《产科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防范措施》护理学杂志 2003
[3]陈怀敏《实现护患交流有效性的因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7
[4]陈良珠、赖敏珍《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南方护理学报 2005
[5]《大家健康:现代医学研究》2010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