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很多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弱,孩子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本文结合日常生活中幼儿自理能力弱的问题进行问题的分析及问题的所在,同时提出了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关爱;督促;引导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但绝不能限制孩子去遵守。小班一日生活安排有十几个环节,有几十条常规,要刚离开家庭的三岁的孩子去遵守这些常规是不容易的,且往往使孩子们觉得苦恼。我不去压制他们,而是用我的爱去催化他们,想方设法运用种种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把常规转化为他们的自觉生活习惯。
一、 关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勺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减少幼儿初入园的分离焦虑时间。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沈心雨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她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她,刚开始给她喂饭、喝水,后来慢慢引导她自己吃饭、喝水。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注意她,经常提问她。渐渐地,她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她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 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
在自理能力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提出要求和检查,一般以为这个过程老师盯得很紧,并且态度是非常严肃的。而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三、 要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小班幼儿在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费心悦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 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幼儿在园每天除了和老师小朋友打交道以外,最熟悉的应当是生活环境,有时适当地变换幼儿的生活环境,结合当前常规的要求,为更好地打好常规教育做好铺垫,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前段时间因为有幼儿饭后总忘记漱口,于是我在网上收集牙齿的图片,还给他们讲《没牙齿的老虎》,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蛀牙,有的孩子说是吃多了糖,有的说是没有刷牙,有的想到了饭后漱口这一问题,通过这几幅图片和讲故事的形式,幼儿就了解了漱口的重要性,每次他们吃完饭看到这些图片,不用我说,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漱口,效果非常的明显。
五、 索园配合,促进自理能力培养
家园沟通是我们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还有家校路路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培养幼儿的一些好习惯,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習。贸。并向家长及时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点滴进步,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的培养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各项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就像萤火虫的旅行一样,为孩子照亮前面的路,指引他们正确地走出人生的每一步。只有抓好常规方面的教育,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坚持不懈地抓好幼儿常规工作。
作者简介:
王瑶,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蓬溪县明月小学校。
关键词:关爱;督促;引导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但绝不能限制孩子去遵守。小班一日生活安排有十几个环节,有几十条常规,要刚离开家庭的三岁的孩子去遵守这些常规是不容易的,且往往使孩子们觉得苦恼。我不去压制他们,而是用我的爱去催化他们,想方设法运用种种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把常规转化为他们的自觉生活习惯。
一、 关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勺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减少幼儿初入园的分离焦虑时间。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沈心雨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她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她,刚开始给她喂饭、喝水,后来慢慢引导她自己吃饭、喝水。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注意她,经常提问她。渐渐地,她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她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 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
在自理能力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提出要求和检查,一般以为这个过程老师盯得很紧,并且态度是非常严肃的。而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三、 要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小班幼儿在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费心悦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 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幼儿在园每天除了和老师小朋友打交道以外,最熟悉的应当是生活环境,有时适当地变换幼儿的生活环境,结合当前常规的要求,为更好地打好常规教育做好铺垫,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前段时间因为有幼儿饭后总忘记漱口,于是我在网上收集牙齿的图片,还给他们讲《没牙齿的老虎》,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蛀牙,有的孩子说是吃多了糖,有的说是没有刷牙,有的想到了饭后漱口这一问题,通过这几幅图片和讲故事的形式,幼儿就了解了漱口的重要性,每次他们吃完饭看到这些图片,不用我说,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漱口,效果非常的明显。
五、 索园配合,促进自理能力培养
家园沟通是我们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还有家校路路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培养幼儿的一些好习惯,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習。贸。并向家长及时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点滴进步,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的培养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各项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就像萤火虫的旅行一样,为孩子照亮前面的路,指引他们正确地走出人生的每一步。只有抓好常规方面的教育,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坚持不懈地抓好幼儿常规工作。
作者简介:
王瑶,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蓬溪县明月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