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因为“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理念在教研活动中被“形式化”,传统的教研形式已不符合潮流,所以校本教研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校本教研怎么做才有效,笔者进行初步探讨:需要保障措施,建设考核评价奖励制度,灵活机制,教研内容与形式需要多样化,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校本;教研;做法
一、初中校本教研之背景
(一)“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
“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的教学思路常会被教材所禁锢。所以课堂教学经常在不知不觉中被知识传授为本位的思想所牵引,使得我们往往难以摆脱教材的“围猎”,把活生生的人变成教材的猎物。
(二)新课程理念在教研活动中被“形式化”
比如,“自主、合作、探究”學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95%的教师能在课堂采用这一方式。但只看到了“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喜欢哪个就说哪个”等形式,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
(三)传统的教研形式已不符合潮流
在传统的教研形式下,教研活动的执行者——教师,仅仅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和“道德示范者”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强烈呼唤教师要不断改造既有的知识结构、开发新式教学方式和提高综合素质,成长为一名“学习者”“研究者”。
二、校本教研的操作程序
关于校本教研的操作程序理论界的观点是较为一致的,即为“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具体行动—操作反思—再行动—最终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即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确定存在的问题;“设计方案”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后,在一系列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体行动”指将已经“设计”好的方案付诸实践;“操作反思”实际上是贯穿于整个校本教学研究过程的始终的,但一般指教师以及合作研究者在“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校本教研做法之初探
(一)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保障措施
学校努力做好校本教研计划、组织、监督和评价工作,融合校内外教研资源,并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场地和设施;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音像素材,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性的学校教研网络,及时传递课程改革信息;领导深入教研组,联络与参与教学教研的各项活动,并予以及时监督与指导,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力度。
(二)制定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考核评价奖励制度
(1)制定考核评价制度。为了保障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将制定相应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学研究、个人反思、群体合作、专业化发展提升等,做出明确规定与要求,从宏观调控,微观安排,把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纳入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制定考核奖励制度。每学期末,学校对各科教研组、备课小组开展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定,评选优秀教研工作者和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并把考核結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
(3)在前面工作取得成绩的前提下,实施课任教师评价量化工作,有利于评优评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灵活机制
“用教学之精髓,激学生之兴趣,鼓学生之干劲,动学生之手脑,思学生之所思。”为教学指引方向,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
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
(1)制定《加速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专家型教师培养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落实。
(2)以赛“育”人。给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为教师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每年分学科组织开展说课、授课、评课和教案设计等基本功大比武,不搞形式,务实地进行交流。
(四)教研内容与形式
1.“主题”研究
“主题”研究产生于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依托学科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多人的实践体验、连环跟进的深入研究。严把课题立项关,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的实验研究;将课题研究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课题实验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并根据我校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确立校级研究项目,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学校特色发展。
2.日常研究
以研究教材、教学为主要内容。重视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每天发生在课堂上的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
3.学习研究
(1)建立“校本教研超市”。发挥网络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增值,为校本教研构建绿色信息通道。
(2)对外交流互动学习制度。一要把本校的经验与做法及其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交流的途径进行推广;二要把专家名师的新信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外来学校的好经验学过来,改进自身的不足。
(3)推行名师工程制。推行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
(4)明确教研工作内容:①加大备课组的工作力度,借大家的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成长,成熟课堂教学工作;②加强教研组中心发言工作的形成,力求中心集中,内容广泛,有一定的见解;③开展试卷命题的存档工作,一学期各备课组拟一份全册的模拟试卷,目标明确,评价全面,为试题库筹备铺垫;④继续开展教师结对教研活动,将结对目标化、阶段化、有效化。
(5)提升听课与评课能力:①按学校年度教学教研计划,派遣各组赴杭州、金华等地听“浙派名师教学”与“省优质课展示课”,同时配合温州市教育局网上课堂教学的互动研究,积极撰写评课报告;②执行教育局的精神,与其他中学开展结对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的合作,派本校教师到其他中学讲座、指导、教学。
(6)汇编校级教研丛书:①继续配合社政教研组出好教研组教研指导报;②在教师撰写论文与案例的基础上,汇编《校本教研》(小论坛与反思随笔文章)、《教师论文选》与《教学设计选》。
(五)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
(1)为今年申报中、高级教师构建专业教学的工作培训平台。
(2)为优质课、公开课推荐青年教师,在教学目标、内容、策略优化、反馈方面,力求调动全组教师予以指导和培养。
(3)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精神,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并付诸实施,积累材料,以便准时结题。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3(4):53—58.
[2]吴刚平.校本教学研究的意义和理念[J].人民教育,2003(5):28—30.
关键词:初中;校本;教研;做法
一、初中校本教研之背景
(一)“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
“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的教学思路常会被教材所禁锢。所以课堂教学经常在不知不觉中被知识传授为本位的思想所牵引,使得我们往往难以摆脱教材的“围猎”,把活生生的人变成教材的猎物。
(二)新课程理念在教研活动中被“形式化”
比如,“自主、合作、探究”學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95%的教师能在课堂采用这一方式。但只看到了“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喜欢哪个就说哪个”等形式,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
(三)传统的教研形式已不符合潮流
在传统的教研形式下,教研活动的执行者——教师,仅仅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和“道德示范者”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强烈呼唤教师要不断改造既有的知识结构、开发新式教学方式和提高综合素质,成长为一名“学习者”“研究者”。
二、校本教研的操作程序
关于校本教研的操作程序理论界的观点是较为一致的,即为“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具体行动—操作反思—再行动—最终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即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确定存在的问题;“设计方案”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后,在一系列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体行动”指将已经“设计”好的方案付诸实践;“操作反思”实际上是贯穿于整个校本教学研究过程的始终的,但一般指教师以及合作研究者在“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校本教研做法之初探
(一)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保障措施
学校努力做好校本教研计划、组织、监督和评价工作,融合校内外教研资源,并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场地和设施;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音像素材,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性的学校教研网络,及时传递课程改革信息;领导深入教研组,联络与参与教学教研的各项活动,并予以及时监督与指导,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力度。
(二)制定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考核评价奖励制度
(1)制定考核评价制度。为了保障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将制定相应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学研究、个人反思、群体合作、专业化发展提升等,做出明确规定与要求,从宏观调控,微观安排,把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纳入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制定考核奖励制度。每学期末,学校对各科教研组、备课小组开展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定,评选优秀教研工作者和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并把考核結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
(3)在前面工作取得成绩的前提下,实施课任教师评价量化工作,有利于评优评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灵活机制
“用教学之精髓,激学生之兴趣,鼓学生之干劲,动学生之手脑,思学生之所思。”为教学指引方向,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
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
(1)制定《加速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专家型教师培养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落实。
(2)以赛“育”人。给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为教师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每年分学科组织开展说课、授课、评课和教案设计等基本功大比武,不搞形式,务实地进行交流。
(四)教研内容与形式
1.“主题”研究
“主题”研究产生于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依托学科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多人的实践体验、连环跟进的深入研究。严把课题立项关,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的实验研究;将课题研究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课题实验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并根据我校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确立校级研究项目,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学校特色发展。
2.日常研究
以研究教材、教学为主要内容。重视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每天发生在课堂上的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
3.学习研究
(1)建立“校本教研超市”。发挥网络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增值,为校本教研构建绿色信息通道。
(2)对外交流互动学习制度。一要把本校的经验与做法及其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交流的途径进行推广;二要把专家名师的新信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外来学校的好经验学过来,改进自身的不足。
(3)推行名师工程制。推行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
(4)明确教研工作内容:①加大备课组的工作力度,借大家的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成长,成熟课堂教学工作;②加强教研组中心发言工作的形成,力求中心集中,内容广泛,有一定的见解;③开展试卷命题的存档工作,一学期各备课组拟一份全册的模拟试卷,目标明确,评价全面,为试题库筹备铺垫;④继续开展教师结对教研活动,将结对目标化、阶段化、有效化。
(5)提升听课与评课能力:①按学校年度教学教研计划,派遣各组赴杭州、金华等地听“浙派名师教学”与“省优质课展示课”,同时配合温州市教育局网上课堂教学的互动研究,积极撰写评课报告;②执行教育局的精神,与其他中学开展结对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的合作,派本校教师到其他中学讲座、指导、教学。
(6)汇编校级教研丛书:①继续配合社政教研组出好教研组教研指导报;②在教师撰写论文与案例的基础上,汇编《校本教研》(小论坛与反思随笔文章)、《教师论文选》与《教学设计选》。
(五)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
(1)为今年申报中、高级教师构建专业教学的工作培训平台。
(2)为优质课、公开课推荐青年教师,在教学目标、内容、策略优化、反馈方面,力求调动全组教师予以指导和培养。
(3)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精神,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并付诸实施,积累材料,以便准时结题。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3(4):53—58.
[2]吴刚平.校本教学研究的意义和理念[J].人民教育,2003(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