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题学习的路径进行学习任务群设计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課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而学习任务群多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需要突出“任务”的意识。因此,专题学习要特别重视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实施。
  近期,笔者作为培训者之一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语文教师学员共同参与了“新课标”的解读专项培训会。培训小组设计了“苏轼词”专题的体验式学习,要求教师学员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进行筛选组合,根据学习任务单,为高中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苏轼词专题学习手册”。学员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的体验,能基本掌握专题学习流程和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编写的“苏轼词专题学习手册”不乏智慧,呈现了专题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如下特点。
  围绕核心素养,体现综合性、任务群特点
  此次专题学习的重点不在苏轼词的阅读鉴赏,而是基本掌握专题学习的要素和基本流程。因此,为教师学员设计的学习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给高中学生编写“苏轼词专题学习手册”和任务单,有关编写的具体要求如下:
  1.浏览推送的学习材料(共9篇);
  2.确定学习方向,明确专题学习目标;
  3.选择学习材料(必读篇目:自选或从提供的18首苏轼词中选择3-5首。选读篇目:自选或从提供的18首苏轼词中另选3-5首。拓展资源:自选或从提供的辅读材料中选择文章,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
  4.设计1-2个能推进学生持续学习的探究类学习任务;
  5.确定评价方案;
  6.梳理、整合,完成设计初稿。
  首先,专题学习是将一组有联系的阅读材料聚在一起,本课推送的学习材料包括18首苏轼代表词作、《苏轼生平年表及行踪路线图》、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苏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科素养和课程目标》等,材料既有苏轼词原作、背景资料、名家解读赏析文章,也有课标说明,综合了文学类、评论类、实用类语篇类型。
  其次,专题学习手册的编写整合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等内容,包含了阅读理解、审美鉴赏、梳理探究、实用文体的写作等学习活动。贯穿专题学习过程的任务是为学生编写“苏轼词专题学习手册”,这项任务要依靠学习任务单中6个任务组成的“群”来完成。
  此次学员为高中学生设计的“苏轼词”专题学习任务也体现了综合性和“群”的特点。比如,为黄州“苏轼博物馆”设计一个“苏轼黄州词”的展馆,这项任务不是简单的读写活动,而是围绕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些语文核心素养,整合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语文活动,充分体现了专题学习任务群的综合性和“群”的特点。
  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
  专题学习应以教学目标为支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资源的筛选、整合。教学中的任何一项活动、任务和评价标准,最终都指向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在教师学员编写的“苏轼词专题学习手册”中,有的小组确定的学习目标是:体会苏轼词的意境美、语言美,了解苏轼豪放旷达的词风,学习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材料提供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几篇解读鉴赏的文章。学习任务是设计一份“跟着苏轼去旅游”的方案。此例就存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相互脱离的现象,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进行调整与修改。
  首先,学习内容的选择要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此例中,目标指向的是苏轼词的语言、意境、艺术风格和情感态度,学习内容就应该围绕苏轼词的品读、理解和鉴赏,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应该是一组能体现苏轼乐观旷达风格的代表词作,仅有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学员从提供的18首苏轼词中再选择6-8首或自选作为学习资源,学员补充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归临皋》等作品。读完这一组不同时期的苏轼词作,学生对苏轼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就能概括出共同的特点,了解其乐观旷达的词风。由此可见,学习内容的确立和学习材料的选取,应观照学习目标,保证专题学习目标的达成。
  其次,学习任务的设计也应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此例中,学习任务更多指向苏轼人生经历的梳理、地图的绘制、旅游方案的制定,与苏轼词本身的关系不大,学习任务的重点并未指向目标中所提到的苏轼词的意境美、语言美、豪放旷达的词风、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任务的设计基本脱离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我们建议教师学员重新设计专题学习任务,重点要指向对苏轼词的审美鉴赏。经过商议,专题学习任务改为举办“苏轼词朗诵会”,诗歌朗诵会的重点指向了诗词的诵读、审美鉴赏,以及对苏轼词情感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就能有效地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创设学习情境,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真实语文运用情境中语文学习,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目的性、问题意识、任务意识,而且学以致用,便于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升。
  本次教师学员设计的“带着《苏轼词集》出行”的游学活动,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单:观看系列纪录片《苏东坡》;小组合作梳理完成苏轼生活轨迹图;查找并精读苏轼在每个地点创作的词作1-3首;设计一条“苏轼词”游学线路,注明参观景点及相关词作;为“带着《苏轼词集》出行”的游学活动编写一段宣传语。
  又如,教师学员设计的“为苏轼建一个微信朋友圈”活动,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单:阅读相关辅读资料,全面了解苏轼其人;阅读精选的18首苏轼词,了解相关创作背景;将苏轼词中相关的人物进行分类,说明理由;以小组为单位为苏轼设计一个微信头像和个性签名;以苏轼的名义发送一条信息到他的微信朋友圈;分别以朋友圈中各人物的身份回复一条消息;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进行评价。
  游学活动、微信朋友圈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充满着趣味、挑战、协作、创新和交流展示的期盼,学习任务围绕阅读、写作、鉴赏、探究、创造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更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更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们在设计专题学习任务时要努力创设真实情境,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转变教学方式,突出学习的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从关注文本、知识和技巧到现在更多考虑学生的学习,要通过任务驱动去引发学生学习行为发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有助于教学方式的转化,突出实践性。
  教师学员为学生设计的苏轼词专题学习任务是创作并表演情景剧《两个苏轼的对话》,它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戏剧是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实践的过程。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在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培养和提升,呈现的结果反倒不那么重要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让学习成为一种参与、实践,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科知识“活”起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真正转变。
  在专题学习中,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围绕核心素养,设计综合性的学习任务;保持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创设学习情境,注重能力运用;在学习任务中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学习的实践性。专题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还需要我们继续进行学习、实践、探索。
  编辑 _ 汤灏
其他文献
2019年11月10日,北京市教育学会2019学术年会在北京市第四中学举办。年会以“新时代教育的挑战与实践”为主题,邀请各方教育专家、知名校长、骨干教师等600余人,围绕教师队伍发展新趋势、统编教材育人新方向、提升教育教学治理能力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  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罗洁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学数学新任教师的培训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围绕“如何用专题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如何有效评价线上教学效果”“如何开展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展开了多轮次行动研究,帮助教师解决线上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等关键问题。下面,我从“云培训”的内容重组及流程再造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和经验。  研修课程的内容重組  以往新任教师学科教学基本功的课程,基本围绕教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让首都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残疾人。近日,北京市教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二期计划”),努力使北京市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能够在公平、包容的环境中接受适宜的教育,优化特殊教育供给,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二期计划”出台的背景  2013年3月,北京市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发布《北京市
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立足新时代,通过新思想、新举措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成为教育的重要命题,也成为教育人的时代担当。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指导纲要与意见、地方出台的系列改革举措等为中小学基层实践者提供了基本依循。北京市东城区结合区情、校情,通过一系列举措,探索形成了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三部曲”——诊断、设计、评价,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到了学校的德育活动与评价中。提升学校德育
2019年是北京最后一次文理分科高考,今年各学科的考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本期,我们特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各区教研部门教研员和特级教师,共同解析今年的高考试题都有哪些新变化,对于今后的教学,教师又该如何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语文:注重学科情境设计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点评专家夏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语文卷坚持对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注重学科情境设计和考生思维
“当线上教学从应急走向常态,教师的改变和提升将成为关键。未来线上自主学习将成为常态化,在线教研将成为常态化,在线与在校融合式教学与教研将成为常态化。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提前预判,预见未来,重新构建学校课程、重构师生学习方式、重新界定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区域教研。”  这是4月29日,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
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如果管理者没有头绪,不爱做研究,只能发现事情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枯燥,疲于奔命。  评析:面对纷繁复杂的管理工作,我们应静心梳理,系统考虑教育和学校的发展,综合分析研究。这就是学术思维,即为了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質和规律而进行的思维方式。  学术思维有助于系统解决共性化的问题。遇到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难题,不要急于赶快解决完事,而是要运用学术思维,先做研究,分析问题产
专家简介  杨志成,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对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宋庆龄关于教育的论述中,“劳动”两个字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她把劳动列入人类最优秀的品质之一,还多次将“爱劳动”列为国民最重要的品德。宋庆龄说:“必须从小参加劳动,锻炼成
提起唐双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光大集团董事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若干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众多重量级头衔。以及他在金融领域的工作及诸多著述,此外还有他那久负盛名的狂草书法。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对中共党史的浓厚兴趣,也鲜有人理解他在一天紧张工作之余,仍对党史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的热情。从重走长征路到发表党史问题考证文章,从对党史史实的如数家珍,到初步写就关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