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视域下的人文精神教育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u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促进人天性的发展。长期以来,很多教育者片面重视对学生技能、思维、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责任等人文内涵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对学科以外的社会、伦理、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等问题缺乏应有的理解和重视,在应对法制、道德、信仰、人口、资源、生态,以及因科学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时,束手无策。《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进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既是新时期德育的新内容,又是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
  一、在习惯养成教育及课堂教学中,
  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一是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教育要加强“知、情、意、行”的统一,并将“知、情、意”落实在“行”之上。在诸多教育内容中,基础道德和基础文明的教育是最根本的人文教育,决定了学生今后以何种面貌立身处世。为此,只有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才更有利于学生将其内化为自身行动。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从培养习惯开始。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和具体要求来引导和巩固学生的习惯,在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和学习的能力,并将其物化为一系列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在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还可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强化或巩固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让学生学会健身、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通过体贴父母、关心长辈、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通过团队活动、各种公益活动和值日工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通过升旗礼、唱国歌及坚持每天了解国内、国际大事,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人文精神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让人文精神教育更具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首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念,将课堂打造成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丰富人文精神的综合性课堂,改变只教书不育人、只传授知识不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教育模式。为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科知识中的人文素材,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知识的产生或起源以及先贤们的品格;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内涵及相关知识之间相互关联的学习,启发学生将知识与现实相结合,从而能够更加关注现实和社会,产生创造的灵感。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勇于求新、求异,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实现师生和谐共融、课堂高效有趣。
  二、从校园文化及教师教育行为入手,
  开展人文精神教育
  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人文精神。校园氛围是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隐性课程。优雅的校园环境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内化。人文精神教育,也需要一个能激发人积极性的外在驱动场。如让校园内的每一堵墙都成为“会说话的人文墙”,每当学生面对它时,自然会受到熏陶或感染;通过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来活跃校园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的意识和多方面的能力;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刊和黑扳报等学校媒介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行为,加深学生的人文底蕴。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种人文精神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成立学生文明监督岗及执行值周班制度,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让学生自办板报、自我管理,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让学生自主组织管理各类社团,可培养学生多种综合能力。
  二是在教师教育行为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教育过程,也是师生心与心碰撞的过程,更是教师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过程中,教師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情感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个人素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为此,教师要养成不断钻研业务、加强人文修养的习惯,带着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走进课堂,实现师生和谐发展,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促进其精神的升华。
  三、开展人文精神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与主旋律教育相结合,关注学生人格的教育。德育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德育内容之一的人文精神教育也应被赋予时代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生命力。而在人文精神教育中,只有做到弘扬时代主旋律,才能拓宽德育内容,克服以往教育中华而不实之处,真正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在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过程中,既要体现显著的时代特色又要蕴含丰富的优秀传统,做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进而突出先进的思想观念,体现出时代精神。从当前来看,学校要坚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国家、民族、公民意识方面的教育,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环保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时代观念,成为一个能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现代人。
  二是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关注学生和谐发展。学校教育应在强调培养科学精神的同时,将人文精神教育放在与科学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应重视科学发展史,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不断探索、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这既能丰富科学教育的人文内涵,又能使抽象的科学知识生动起来,变得更有趣、更有亲和力。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过程中,应重视科学精神和应用价值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单调的科学探索过程中产生人文思考,使知识因融入生活而充满活力,并体现其应用价值。要使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达到共生互动,必须在科学教育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德育教学观,使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变得更加合理和完善,从而达到树人、育人的目的。
  坚持人文精神的教育,将促进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达到一个更高层次,引导学生成为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具有人文关怀的人,成为知识广博、志趣高雅、人文底蕴深厚、人格高尚、身心健康的合格现代人。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座落在丝绸古道重镇兰州的西北民族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少数民族高等学府。她历史悠久,享誉四方,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舒卷如画的丝绸之路上,放射出夺目灿烂
我国土地退化严重,且大部分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恢复为何种生态系统类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采用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各个生态功能区主体生态系统功能,推导发挥此功能的生
<正>"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我们这些以太阳系的普通行星——地球为家的人类来说太重要,太熟悉,也太亲切了。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几乎主宰了太阳系里的一切。太阳供
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植物毛果苔草枯落物分解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探讨了典型碟形洼地不同水位下枯落物分解1a时间内的分解速率与N、P等营养元素动态。分解1a内,无积水环境下枯落物失重率为34.99%,季节性积水环境下为27.28%,常年积水环境下随水位增加枯落物失重率分别为26.99%与30.67%,表明积水条件抑制了枯落物的分解。枯落物的分解随环境变
基于"临水垂直插管法"采集赣江流域32个采样点的底泥样品,经索氏提取方法(Soxhlet Extraction,SE)前处理及气相色谱法(GC-ECD)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结合多元统计学和ArcG
摘要:会计准则的变化越来越突显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解读出发,主要从企业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最后针对现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提升我国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
基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估算3个不同纬度的木荷种源(开平、太平和永丰种源)光补偿点、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等参数,以便为评价不同木荷种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优良种源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纬度种源中,开平种源具有最高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且其生长速率最快;太平种源光饱和点最高,但其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其生长速率也最低;永丰种源具有较
吉林是农业大省。又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农”问题在吉林体现得最为典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注重发挥本地优势,运用先进科技,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是吉林省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吉林省解决“三农”问题取得的成绩    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抓好粮食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尤其重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系统评估的核心领域,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形式与能力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反之,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又影响着人类相关决策的制定。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很难甚至不可能同时达到利益最大化,即存在着不同程度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此外,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也可能形成相互促进或抑制的协同作用。探讨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关系(竞争与协同作用),有利于揭示不同尺度利益相关方与生态系统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有一些人为了别人的幸福和健康,每天都在默默地工作。用他们高度的责任心,为我们维持着和谐、安详的生活。然而,他们却不被我们所熟知,甚至当我们提起他们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