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尿频、尿急忍无可忍
夏女士已过不惑之年,工作业绩斐然,号称“女强人”,单位同事都对她投以崇拜的目光。然而,正值事业高峰期的夏女士最近却有说不出的苦衷——那经常出现的尿频、尿急症状让她烦心透了。有时驾车外出途中,尿频、尿急时,连厕所都找不到,真是痛苦万分。这个病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特别是在她与客户洽谈业务时,下腹部往往会出现一阵阵不适,立刻就要上厕所,稍不小心就会尿在裤子上。到了厕所却又解不出多少尿,离开厕所不久,很快又出现尿急症状,只得再去,令她十分尴尬。为此,她多方求治,也做了不少检查,医生一般都按泌尿系感染治疗,效果一直不好。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应付不时出现的尿急,她把自己关在家中,免得外出时找不到厕所。
很多女士都有类似夏女士这样的切肤之痛。尽管服用了不少抗生素,但症状就是不见好转。这些患者尿液化验的结果,往往既没有白细胞,也没有红细胞,做肾脏及膀胱的B超检查,也查不出什么问题。结果,尽管吃了很多药,症状还是不见好转,有时反而会越来越重。
原因:逼尿肌活动频繁
这种经常出现尿频、尿急症状,而尿液检查却查不出问题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在欧美国家18岁以上的人口中,大约有17%的人患有此病,以女性居多,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我国,近年来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中老年妇女,有尿频、尿急症状的不在少数。
过去,由于对这种疾病的性质不了解,就把它称为“女性尿道综合征”“不稳定膀胱”等。这种既常见又令人烦恼的疾病,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妇女为了避免外出时找不到厕所的尴尬,只好尽量不外出。有的人则采取不喝水或少喝水的办法以期减轻症状。后来,人们才发现,这类患者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而是因排尿功能障碍引起的。直到2001年,才把这种症状正式命名为“膀胱过度活动症”,其真正的病因在于,负责排尿的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对储尿的感觉过敏,即使膀胱内只有很少的尿液也会产生明显的排尿感觉。临床上表现为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必须明确指出,只有在排除了任何可能存在的器质性病变之后,才能考虑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
对策:降低膀胱敏感度
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建议患者写排尿日记,详细记录每次排尿的时间和尿量,以便医生分析病情。开始时可以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膀胱训练和盆底肌肉运动训练(即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加强控尿能力)等方法进行保守治疗。通过膀胱训练,患者可掌握控制排尿的技能,打断精神因素的恶性循环。降低膀胱逼尿肌的敏感性方法:一是尽量延迟排尿,逐渐使每次排尿量大于300毫升;二是采取定时排尿的办法,提高生活质量。另外,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治疗能恢复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协调功能。
现在可供临床使用的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托特罗定,它属于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作用于逼尿肌上的M受体,从而减少逼尿肌的活动频率,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由于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会同时作用于肠道、唾液腺,可能产生轻微便秘、口干等不良反应。还有一种是黄酮哌酯,它能解除泌尿生殖系统平滑肌的痉挛,降低引起膀胱排空的收缩效率,增加膀胱的容量,消除尿频、尿急的症状。
部分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须同时进行治疗。比如,一些更年期妇女的尿频、尿急症状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关,在治疗时就可以适当加用雌激素。对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采取几种药物联合应用,加强对膀胱逼尿肌的抑制,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夏女士已过不惑之年,工作业绩斐然,号称“女强人”,单位同事都对她投以崇拜的目光。然而,正值事业高峰期的夏女士最近却有说不出的苦衷——那经常出现的尿频、尿急症状让她烦心透了。有时驾车外出途中,尿频、尿急时,连厕所都找不到,真是痛苦万分。这个病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特别是在她与客户洽谈业务时,下腹部往往会出现一阵阵不适,立刻就要上厕所,稍不小心就会尿在裤子上。到了厕所却又解不出多少尿,离开厕所不久,很快又出现尿急症状,只得再去,令她十分尴尬。为此,她多方求治,也做了不少检查,医生一般都按泌尿系感染治疗,效果一直不好。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应付不时出现的尿急,她把自己关在家中,免得外出时找不到厕所。
很多女士都有类似夏女士这样的切肤之痛。尽管服用了不少抗生素,但症状就是不见好转。这些患者尿液化验的结果,往往既没有白细胞,也没有红细胞,做肾脏及膀胱的B超检查,也查不出什么问题。结果,尽管吃了很多药,症状还是不见好转,有时反而会越来越重。
原因:逼尿肌活动频繁
这种经常出现尿频、尿急症状,而尿液检查却查不出问题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在欧美国家18岁以上的人口中,大约有17%的人患有此病,以女性居多,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我国,近年来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中老年妇女,有尿频、尿急症状的不在少数。
过去,由于对这种疾病的性质不了解,就把它称为“女性尿道综合征”“不稳定膀胱”等。这种既常见又令人烦恼的疾病,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妇女为了避免外出时找不到厕所的尴尬,只好尽量不外出。有的人则采取不喝水或少喝水的办法以期减轻症状。后来,人们才发现,这类患者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而是因排尿功能障碍引起的。直到2001年,才把这种症状正式命名为“膀胱过度活动症”,其真正的病因在于,负责排尿的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对储尿的感觉过敏,即使膀胱内只有很少的尿液也会产生明显的排尿感觉。临床上表现为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必须明确指出,只有在排除了任何可能存在的器质性病变之后,才能考虑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
对策:降低膀胱敏感度
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建议患者写排尿日记,详细记录每次排尿的时间和尿量,以便医生分析病情。开始时可以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膀胱训练和盆底肌肉运动训练(即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加强控尿能力)等方法进行保守治疗。通过膀胱训练,患者可掌握控制排尿的技能,打断精神因素的恶性循环。降低膀胱逼尿肌的敏感性方法:一是尽量延迟排尿,逐渐使每次排尿量大于300毫升;二是采取定时排尿的办法,提高生活质量。另外,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治疗能恢复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协调功能。
现在可供临床使用的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托特罗定,它属于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作用于逼尿肌上的M受体,从而减少逼尿肌的活动频率,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由于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会同时作用于肠道、唾液腺,可能产生轻微便秘、口干等不良反应。还有一种是黄酮哌酯,它能解除泌尿生殖系统平滑肌的痉挛,降低引起膀胱排空的收缩效率,增加膀胱的容量,消除尿频、尿急的症状。
部分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须同时进行治疗。比如,一些更年期妇女的尿频、尿急症状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关,在治疗时就可以适当加用雌激素。对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采取几种药物联合应用,加强对膀胱逼尿肌的抑制,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