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不断地深入实践,有效教学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我市从课改的第二阶段开始,就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为了总结、交流、研讨有效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市教研室发起了面向全市初中、高中教学的问卷调查活动。问卷包括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内容涉及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课后辅导、教学研究和教学开发等方面。调查结果总的情况是好的,与我们预期的目标也基本一致,但有一些问题调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反差,反映了“学”与“教”的不和谐,直接影响了有效教学的全面推进。
一、教学理解上出现的偏差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什么因素有关?也许我们能够给出很多答案。如果在问题里加上“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回答起来可能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或许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都在探讨的问题。在师生问卷中都设计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的问题,调查结果是:教师问卷为多选题,84.5%的教师选择了“教学方法”,62.7%的教师选择了“学生素质”,59.3%的教师选择了“教师水平”,只有26.8%的教师选择了“学习管理”,21.8%的教师选择了“教学条件”;学生问卷为单选题,42.6%的学生选择了“自我要求”,33.9%的学生选择了“学习基础”,只有16.0%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方法”,7.5%的学生选择了“教师水平”。教师把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放在了教学方法、教师水平和学生素质上,而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因素(自我要求和学习基础),很少学生认为是教师水平和教学方法。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效果影响因素认识上的偏差,是由来已久就存在的问题。这种偏差最大的根源就是教师放大了自己的作用,一直以来教师都是把学生抱在怀里“喂”,追求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完美。事实上,再完美的讲授也只能是教师的完美,充满课堂的是教师个人的思维,而不是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往往是学生听得很明白,课后却什么也不明白,更不懂得去独立解决学习问题,而且被动接受的东西也容易遗忘。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学习交还给学生自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研究学生,养成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提高课堂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准备上出现的偏差
教学准备做得越充分,课堂教学的效益就越高。学校也很重视课前准备,对课前准备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和要求,也注意加强对课前教学准备情况的检查。但课前准备的质量又千差万别,跟教师个人在教学上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在对教学的加工和处理上,反映在教学各个细节的设计上。在师生问卷中都设计了“课内外练习和作业的来源”的问题,调查结果是:教师问卷中,90.9%的教师选择了“全部自己设计”或“部分自己设计”,9.1%的教师选择了“完全使用教材”或“完全使用资料”;学生问卷中,68.1%的学生选择了“学校统一征订资料上的练习”或“书本上的练习”,28.4%的学生选择了“有专门的教师自己编制的练习”。数据显示,教师和学生对练习、作业的来源的认识是不同的。也许这不能说明教师没有对练习和作业进行设计,但至少说明学生对教师使用资料的目的和意图并不明确,所以才出现这种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别。
在一次学生座谈调研活动中,学生谈到每一节课教师都有一份试题,但每份试题做完后都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些题,到底收获了什么。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有目的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练习和作业,让学生在练习和作业中得到巩固、运用、提高和发展。现在的教辅资料满天飞,教师过分依赖或简单对资料进行剪贴,都会使练习和作业的质量打折扣。所以,要认真分析征订资料的特点和优势,研究学生学习的情况,领会课程教学的要求,结合自己教学的特点和风格,大胆地对有关资料进行取舍,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练习和作业设计的思路,真正提高练习和作业的质量和效益。
三、教学组织上出现的偏差
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必须要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事实上是怎样的呢?在教师问卷中设计了“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分配”的问题,调查结果是:6.7%的教师选择了“主要是教师讲”,47.6%的教师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比例达到了1/4”,34.5%的教师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比例达到了1/2”,11.2%的教师选择了“主要是学生自己学”。在学生问卷中设计了“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讲得多”的问题,调查结果是:86.6%的学生选择了“太多”或“较多”。数据显示,93.3%的教师认为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但大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教师讲得多,这说明教师与学生在理解自主学习上还是有偏差的。尽管教师给了学生时间,但给的时间是用来机械性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体现,这也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也不是给多少时间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关注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中来。但是,自主学习首先又是时间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行为常常有惯性,当走上讲台就会忍不住要讲,而且一讲就不能停下来。一些学校提出“20 25”模式(教师讲20分钟,学生学25分钟)、“10 35”模式(教师讲10分钟,学生学35分钟)等,在教与学的时间上进行了明确的分配,不管是否科学,但至少在扭转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间还给学生后,教师就会想怎样让学生利用好这些时间,怎样自主地开展学习,怎样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而引导教师去研究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展。
四、教学开发上出现的偏差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科课程开发提供了空间,也提出了要求,对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从学科角度进行教学开发的范围很宽,包括校本课程、校本资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学科兴趣小组等,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朝向多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课改以来,我们在教学开发上做得怎样呢?在教师问卷中设计了“围绕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和校本活动等开发情况”的问题,调查结果是:73.4%的教师选择了“常有”或“有,但较少”,26.6%的教师选择了“很少”或“没有”。在学生问卷中设计了“学校开展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第二课堂活动等活动情况”的问题,调查结果是:59.4%的学生选择了“经常”或“有时”(高中学生选择率只有46.3%),40.6%的学生选择了“很少”或者“没有”。数据显示,我们在教学开发上做得还不够,而且教师与学生的调查情况有一定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开发上主要放在了校本资料的开发,形式比较单一,质量也不高,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教学开发是学科教学很好的补充,是中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因为认识和理解上的问题,特别是中学因为有中考和高考,受“考什么抓什么”思想的影响,学校在教学开发上举步维艰。现在必须要意识到关注学科发展与关注教学发展、学生发展一样重要,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科课程,从学科课程的角度发掘学科教育素材,通过教学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或者这样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以及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科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教学是由很多细节组成的,教学过程存在预设和生成的矛盾,需要不断调节和平衡。学与教之间的不和谐就是一种不平衡,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从而使教学环节不断地得到优化,教学效果不断地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教学理解上出现的偏差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什么因素有关?也许我们能够给出很多答案。如果在问题里加上“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回答起来可能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或许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都在探讨的问题。在师生问卷中都设计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的问题,调查结果是:教师问卷为多选题,84.5%的教师选择了“教学方法”,62.7%的教师选择了“学生素质”,59.3%的教师选择了“教师水平”,只有26.8%的教师选择了“学习管理”,21.8%的教师选择了“教学条件”;学生问卷为单选题,42.6%的学生选择了“自我要求”,33.9%的学生选择了“学习基础”,只有16.0%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方法”,7.5%的学生选择了“教师水平”。教师把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放在了教学方法、教师水平和学生素质上,而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因素(自我要求和学习基础),很少学生认为是教师水平和教学方法。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效果影响因素认识上的偏差,是由来已久就存在的问题。这种偏差最大的根源就是教师放大了自己的作用,一直以来教师都是把学生抱在怀里“喂”,追求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完美。事实上,再完美的讲授也只能是教师的完美,充满课堂的是教师个人的思维,而不是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往往是学生听得很明白,课后却什么也不明白,更不懂得去独立解决学习问题,而且被动接受的东西也容易遗忘。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学习交还给学生自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研究学生,养成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提高课堂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准备上出现的偏差
教学准备做得越充分,课堂教学的效益就越高。学校也很重视课前准备,对课前准备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和要求,也注意加强对课前教学准备情况的检查。但课前准备的质量又千差万别,跟教师个人在教学上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在对教学的加工和处理上,反映在教学各个细节的设计上。在师生问卷中都设计了“课内外练习和作业的来源”的问题,调查结果是:教师问卷中,90.9%的教师选择了“全部自己设计”或“部分自己设计”,9.1%的教师选择了“完全使用教材”或“完全使用资料”;学生问卷中,68.1%的学生选择了“学校统一征订资料上的练习”或“书本上的练习”,28.4%的学生选择了“有专门的教师自己编制的练习”。数据显示,教师和学生对练习、作业的来源的认识是不同的。也许这不能说明教师没有对练习和作业进行设计,但至少说明学生对教师使用资料的目的和意图并不明确,所以才出现这种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别。
在一次学生座谈调研活动中,学生谈到每一节课教师都有一份试题,但每份试题做完后都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些题,到底收获了什么。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有目的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练习和作业,让学生在练习和作业中得到巩固、运用、提高和发展。现在的教辅资料满天飞,教师过分依赖或简单对资料进行剪贴,都会使练习和作业的质量打折扣。所以,要认真分析征订资料的特点和优势,研究学生学习的情况,领会课程教学的要求,结合自己教学的特点和风格,大胆地对有关资料进行取舍,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练习和作业设计的思路,真正提高练习和作业的质量和效益。
三、教学组织上出现的偏差
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必须要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事实上是怎样的呢?在教师问卷中设计了“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分配”的问题,调查结果是:6.7%的教师选择了“主要是教师讲”,47.6%的教师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比例达到了1/4”,34.5%的教师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比例达到了1/2”,11.2%的教师选择了“主要是学生自己学”。在学生问卷中设计了“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讲得多”的问题,调查结果是:86.6%的学生选择了“太多”或“较多”。数据显示,93.3%的教师认为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但大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教师讲得多,这说明教师与学生在理解自主学习上还是有偏差的。尽管教师给了学生时间,但给的时间是用来机械性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体现,这也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也不是给多少时间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关注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中来。但是,自主学习首先又是时间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行为常常有惯性,当走上讲台就会忍不住要讲,而且一讲就不能停下来。一些学校提出“20 25”模式(教师讲20分钟,学生学25分钟)、“10 35”模式(教师讲10分钟,学生学35分钟)等,在教与学的时间上进行了明确的分配,不管是否科学,但至少在扭转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间还给学生后,教师就会想怎样让学生利用好这些时间,怎样自主地开展学习,怎样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而引导教师去研究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展。
四、教学开发上出现的偏差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科课程开发提供了空间,也提出了要求,对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从学科角度进行教学开发的范围很宽,包括校本课程、校本资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学科兴趣小组等,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朝向多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课改以来,我们在教学开发上做得怎样呢?在教师问卷中设计了“围绕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和校本活动等开发情况”的问题,调查结果是:73.4%的教师选择了“常有”或“有,但较少”,26.6%的教师选择了“很少”或“没有”。在学生问卷中设计了“学校开展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第二课堂活动等活动情况”的问题,调查结果是:59.4%的学生选择了“经常”或“有时”(高中学生选择率只有46.3%),40.6%的学生选择了“很少”或者“没有”。数据显示,我们在教学开发上做得还不够,而且教师与学生的调查情况有一定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开发上主要放在了校本资料的开发,形式比较单一,质量也不高,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教学开发是学科教学很好的补充,是中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因为认识和理解上的问题,特别是中学因为有中考和高考,受“考什么抓什么”思想的影响,学校在教学开发上举步维艰。现在必须要意识到关注学科发展与关注教学发展、学生发展一样重要,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科课程,从学科课程的角度发掘学科教育素材,通过教学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或者这样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以及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科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教学是由很多细节组成的,教学过程存在预设和生成的矛盾,需要不断调节和平衡。学与教之间的不和谐就是一种不平衡,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从而使教学环节不断地得到优化,教学效果不断地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