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原本是英才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guangyi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个人魅力太强、太完美的开国君主,给他的后代带来的精神上和政治上、社会上的种种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这样的君主在离世之后,往往会给政治体制留下一个巨大的空洞,形成权力的断层。而几乎所有的二世君主,都要面对这样的一个困境。
  刘禅,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刘禅的一生,是被误解、被刻意妖魔化的一生。
  “扶不起的阿斗”妇孺皆知,甚至成了“弱智”的代名词。阿斗的不佳名声,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形象,有意贬低了小名阿斗的后主刘禅。
  且看南北朝人裴松之注引的《三国志》中引自《魏略》的一段史实。
  刘备在小沛大败之时,受曹操、吕布夹攻,仓皇弃家出逃,“数岁”的刘禅没人管了,只好自己逃跑。他跟着人流来到汉中,被人贩子卖了。
  买他的是逃乱来到汉中的扶风富豪刘括。刘禅被买来,给刘括做书童。一次闲谈时,刘括觉得刘禅言谈不俗,“知为良家子”,就把刘禅收为义子,还给他娶了媳妇,刘禅还生了一个儿子。
  214年,刘备从刘璋手中得到益州,派部下简将军去汉中寻找阿斗。从刘括那里得到刘备寻子的消息后,刘禅只身前往驿舍,侃侃而谈,一一回答了简将军提出的种种问题。曾做过刘备内侍的简将军终于认定,面前这个出落得一表人才的青年,就是当年赵云包在怀里的阿斗。
  “从王子到贫儿”,这个看似在戏台上才存在的大起大落,和做书童、义子的经历,让刘禅学会了察言观色和隐忍,学会了“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刘备死后,年仅17岁的刘禅继位,开始与“相父”诸葛亮共事。
  刘禅即位伊始,面对的就是非常强势的宰相诸葛亮,无论年龄还是治国经验,都要比他强,甚至连他的父亲刘备都说,诸葛亮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面对此情此景,刘禅既不“武大郎开店”,也不想方设法掣肘诸葛亮,而是找准自己的定位,选择了“清静无为”。
  老子说,无为无不为。用全面、全局、系统的眼光来看,我们也许会从《出师表》中读出诸葛亮的“忠”,从“六出祁山”中看到诸葛亮的“勇”,从子虚乌有的“空城计”中杜撰出诸葛亮的“智”,但这些都是微观层面的观察与思考,联系起来看,立体地看,我们会发现,刘禅才是真正的大智慧。纵观刘禅四十多年的皇帝史,我们不难发现,他看起来几乎是无所作为,但是,他又是有所作为的,他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将蜀汉政权延续了将近半个世纪。
  显然,诸葛亮并未牢记自己的臣子身份。从好的一面来讲,他果然以刘备的重托为己任,将刘禅当做自己的儿子一般对待;从坏的一面来讲,他拥兵自重,不把君主放在眼里,忘了自己的本分。只是刘备从举兵起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努力塑造着自己的仁者爱人的形象,全力维护君臣父子等级尊卑关系,在他周围建构了一个强力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浓郁的道德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爱惜自己名誉如同爱惜自己生命的诸葛亮是轻易不敢反其道而行之,篡夺他与刘备一起打下来的江山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死去的刘备的灵魂与精神并没有随着他的肉体的死亡而消亡。
  对比一下曹操及其子孙后代的遭遇,就更清楚了。曹氏以篡位得天下,在其国内弥漫着“天下唯有力者便可取之”的文化氛围,一但曹氏家族力量不足以镇服群下时,就会有有力者觊觎其天下,于是司马氏又篡其位。
  于是,诸葛亮一心一意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青年刘禅以大局为重,委曲求全,缩身为尺,将诸葛亮当做父亲一般尊重,使得三国之中最弱的蜀国——刘备去世之时,蜀国兵力已经是三国之中最弱,人才乏陈可数,疆域只相当于魏的几个州。再加上刘备属于“个人魅力型统治”,并没有给阿斗留下“硬实力”,众人追随他,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现在他去世了,阿斗从表面上看是继承了大统,但他一无战功,二无人气,又凭什么来要求先帝手下的众多能臣骁将听从他的指挥呢?——在这种情况下,延续了四十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63年,曹魏大举攻蜀。刘禅知道自己国家无力抵抗,为百姓计,采取了投降的上策。投降,百姓可安,群臣可保,唯一的赌注,是刘禅自己的性命。《三国志》中说刘禅投降时,没有把自己当做亡国之君,颇有骨气,甚至连敌方诸臣都不免赞叹。
  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性命,而且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到晋国对蜀地百姓的政策。因此,他嘴称“此间乐,不思蜀”,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的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正像周寿昌《三国志集解》中评价阿斗时所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隐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
  271年12月,刘禅在洛阳病逝,终年64岁。
  在中国历朝历代亡国之君中,刘禅的下场是最好的。
其他文献
接触温森特·凡高,如同接触一壶毛尖茶,当茶干人走时,总有一丝眷恋涌上心头。  凡高1853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他的一生中,倍受冷落和贫穷的打击。他漂泊着,一生孤独,他用自己的全部热情选择了追逐艺术,追逐色彩,追逐梦想。  那次喝信阳毛尖,是在孩子的小姨父马向东家,向东从河南信阳弄来了一斤毛尖茶,说是名茶,说是要谷雨前后的八万多个茶芽才能制成一斤,说是凡高也喜欢喝这种茶,一定要我喝
期刊
自隋朝创立科举制度起,各代状元在仕途上有着怎样的起点呢?  一、唐代状元的起始官阶  唐代是实行科举制度的早期,并未给状元以特殊的初始待遇。一般情况下,状元都与普通进士一样:不立即授职,只有再参加某种名目的“制科”考试(类如当今的公务员考试),如“贤良方正”、“博学鸿词”等等,合格了方可进入官场。要么,则到地方大僚手下去当幕宾,待4年(后来改为3年、两年)之后由他们推荐入朝,才算正式进入官场。这又
期刊
央视的《舞出我人生》,一次舞林盛会,群英荟萃,美不胜收。  中华泱泱大国,历来是舞蹈的故乡,汉唐舞风尤炽,善舞者众。刘邦的爱姬戚夫人,擅“翘袖折腰”,楚地风韵,起舞抖袂振衣,长袖如风,小蛮腰弯折自如,曼妙无比。刘邦为观赏戚夫人跳舞,甘愿为之唱歌伴舞,“若为我楚舞,我为若楚歌。”(《史记·留侯世家》)。  成帝时的赵飞燕,是别具一格的舞蹈家。她身材阿娜纤巧,体轻如燕,舞姿轻灵,临风飘举。她还有一样绝
期刊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一、帝王业非等闲事  前不久,网上曾经流传中国现代高危行业排行榜,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据说是政府公务员。这个排行榜准确与否我们不做评论,但却给我们一定的启发: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假如有一个高危行业排行榜,皇帝有可能也会名列其中,特别是当自身的能力、威望、德行都不足以君临天下的时候——无异于活受罪。所以在三国时代,吴国的孙权给曹操写信,劝曹操当皇帝,曹操会发出“这孩子,是想
期刊
题外话:223年,西北部的张掖地区柳谷口连降大雨,造成泥石流,滚下了许多石头。这些石头巨大,有的像牛,有的像马。由于是像马的石头先滚下来,像牛的石头又滚下来,堆靠在像马的石头上面,就被《玄石图》用“牛继马后”这四个字加以概括。  这四个字让司马懿大起戒心,他下决心要除掉继“马”之后的“牛”,不让预言应验。遍观朝廷,当时有资格与他争权,又姓牛的人只有后军将军牛金。牛金本是曹操堂弟曹仁手下一员猛将,战
期刊
公元前210年7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国君秦始皇暴病而亡,十八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遗嘱,21岁的胡亥登上王位。  胡亥坐上帝王宝座之后,一心想享乐人生。他对赵高说:“人这一生就像飞奔的马穿过墙的缝隙一样快,做了皇帝,我想尽心享乐,爱卿你看呢?”  这正合赵高心意,从此他全力“帮助”胡亥享乐,自己则更大胆地专权。  有了赵高的支持胡亥还不放心,又向李斯询问如何才能长久地享乐下去
期刊
西汉的第二个皇帝就是刘邦和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司马迁在流传千古的《史记》中居然不为他单独列传,实在让人感到遗憾。  他生于公元前211年,当时还是秦始皇三十六年。  汉惠帝是个年轻的皇帝,16岁就继承了皇位;也是个短命的皇帝,7年后就去世了。这和他的母亲有直接的关系——登基做皇帝是母亲吕后的功劳,英年早逝也和母亲的所作所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他代表了皇二代中十分重要的一类——母亲控制下的二世祖
期刊
要说天下荒唐事,当属惠帝司马衷。  《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分裂谁“合”的?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司马昭父子,再加上司马昭的儿子,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三代人的努力才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西晋。  但是,这一切,很快就毁在了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手里。  司马衷是司马炎的长子,但这个儿子却是个白痴。明知道他是白痴,为什么还会选他当接班人呢?说来荒唐,是因为司马
期刊
熟悉北魏开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北魏的前身是代国。代国与其说是个国家,不如说是个在国家机器面前徘徊的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的核心是拓跋部,部落联盟的最高首领,即所谓的代王,是由拓跋部的首领担任,但在形式上要由组成联盟的各大部落推举产生。即使是道武帝拓跋 本人,也是被势力较大的贺兰等部落推举出来的。  后来的学者就此评论说,从现代人的眼光加以考量,代国和北魏开创初期,都属于脱离母系氏族社会不久的父系家长
期刊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戚继光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称为“三朝虎臣”。戚继光先后得到了明朝内阁首辅徐阶、高珙和张居正的鼎力支持,特别是张居正,对戚继光的才干特别赏识。  戚继光指挥戚家军前期在东南沿海扫灭倭寇,肃清海疆;后期在北方御边,拱卫京师,颇有战功,使蓟门安然。  戚继光南北征战40余年,一生以军营为家,为政清廉,视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