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性绘画是指引导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局限于传授绘画的技能以及评价作品,而是应该体现在策划、启发的诱导等方面。因此,我们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以及在活动中应发挥的作用。下面以《画音乐》活动为例,简述教师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一、准备环节——明确教师的角色,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策划作用
基于对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的理解和教师作用的定位,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尝试通过适宜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整合经验,促进其多感官、多通道经验之间的转化,从而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经过思考和讨论,我们选择了《画音乐》的方式。《画音乐》活动是指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帮助幼儿加深理解音乐作品并鼓励幼儿学会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方式,表达最自己的感受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活动形式确定后,教师又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再策划。为了帮助幼儿逐步加深理解感受音乐作品内容,整合他们的听觉、视觉和空间知觉方面的经验,促进各种经验之间的转化,使幼儿能深刻的认识周围世界,教师初步考虑采用“听”“说”“画”三个教学环节实施画音乐的活动。在“画音乐”活动中,“音乐”是绘画的基础,“画”是一种表现形式,引导幼儿深刻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是实施这项活动的关键一环,所以,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注重选择韵律和节奏变化明显、能表现一定场景和情节、能够表达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音乐。在提问的设计上,教师利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将问题开放性逐步加深,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使幼儿能够整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如,欣赏第一遍音乐后,教师提问:你认为这是一首什么样的音乐,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欣赏第二遍音乐后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欣赏第三遍音乐后提问:你又想到了什么,他们怎么了,结果怎么样等。
二、组织环节——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表现,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多感官的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听:在与幼儿一起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恰当地使用了自己的表情,将自己对作品的欣赏通过体态表现出来,教师投入的表情和体态给了幼儿一种积极的暗示,把自己自然而然地带到了音乐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中。另外,教师对幼儿的欣赏表现没有过多的干预,减少了幼儿之间的模仿。教师创设较为宽松、开放的活动环境,为幼儿想象、创造提供了支持。
画:在幼儿绘画过程中,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如绘画时,一个小朋友想画青蛙,可是自己又不会画,于是,就请教同桌的小朋友,可是他们两个人比划了半天也没有成功。老师鼓励他们,想想可以在哪里找到小青蛙的图片。后来,这个小朋友来到了美工区去翻阅图书资料,终于如愿以偿。教师鼓励性的语言指导,为幼儿平等交流、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
说:在讲述绘画作品时,教师鼓励幼儿讲述自己通过绘画方式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引导幼儿给自己讲、同伴讲、小组讲和集体讲的方式,帮助幼儿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事件表达出来,在集体中建立自信;同时,也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幼儿,使教师更能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
说画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小班是说画的基础,有了积累才能自主,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就是锻炼幼儿习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概括和想像,从先画后想,到边画边想,最后到先想后画。小班的孩子描述自己的作品大多只会讲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中班的孩子能想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描述自己的作品时能够说出一段话。到了大班,孩子已经能够说出一段话。到了大班,孩子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能把画说成一个故事,有很多心理活动的描述、对话等。通过“说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进步明显,同时对音乐的理解、对其他饰物的理解都有所帮助。
三、分析环节——关注幼儿作品呈现的信息,从中获得有助于下一阶段活动设计的信息,未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首先,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为制定下一环节的活动提供依据。
由于绘本本身携带了大量有关幼儿的信息,因此,分析幼儿绘画作品、提出改进措施是教师提高教育技能的一个途径。在第一次《画音乐》活动后,通过对幼儿的绘画作品的分析,发现幼儿能够根据音乐的旋律特点来想象、绘画,暂时在绘画内容上相似的比较多。分析起来有一下的原因:可能是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引导过多,提问过于局限,固化了幼儿的思维;还可能是在组织环节中先让幼儿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引发了同伴之间的模仿。因此,在进行第二次活动时,教师重新考虑了提问的内容、方式和顺序,在组织活动时,把听、说、画的顺序改为听、画、说,从而尽量避免幼儿之间的交流影响创造力的发挥。
其次,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筛选重要信息,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
自主性绘画和核心内容体现在绘画方法的自主、绘画过程的自主和绘画表现的自主。因此,分析和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没有把写实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幼儿的绘画表现,绘画过程中的自主性、新异性、独特性来评价绘画作品,并通过幼儿在绘画背景、绘画过程中所强调的重点内容来了解幼儿,重新审视和评价他们要表达的情感和想法。
绘画档案有效地把家长的注意力吸引到作品的“神”上,注意“神形统一”,使家长看到幼儿的成长,从而赢得了家长对新教师的支持。当然,幼儿的绘画智能成长并非天天能看到,多数时候,后一幅作品比较前一幅作品并不会发现明显的进步。所以,教师在多数的作品分析中可以以幼儿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的丰富性为主要分析对象,不要过分分析绘画表现形式和技能方面的进步。
一、准备环节——明确教师的角色,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策划作用
基于对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的理解和教师作用的定位,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尝试通过适宜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整合经验,促进其多感官、多通道经验之间的转化,从而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经过思考和讨论,我们选择了《画音乐》的方式。《画音乐》活动是指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帮助幼儿加深理解音乐作品并鼓励幼儿学会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方式,表达最自己的感受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活动形式确定后,教师又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再策划。为了帮助幼儿逐步加深理解感受音乐作品内容,整合他们的听觉、视觉和空间知觉方面的经验,促进各种经验之间的转化,使幼儿能深刻的认识周围世界,教师初步考虑采用“听”“说”“画”三个教学环节实施画音乐的活动。在“画音乐”活动中,“音乐”是绘画的基础,“画”是一种表现形式,引导幼儿深刻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是实施这项活动的关键一环,所以,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注重选择韵律和节奏变化明显、能表现一定场景和情节、能够表达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音乐。在提问的设计上,教师利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将问题开放性逐步加深,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使幼儿能够整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如,欣赏第一遍音乐后,教师提问:你认为这是一首什么样的音乐,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欣赏第二遍音乐后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欣赏第三遍音乐后提问:你又想到了什么,他们怎么了,结果怎么样等。
二、组织环节——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表现,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多感官的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听:在与幼儿一起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恰当地使用了自己的表情,将自己对作品的欣赏通过体态表现出来,教师投入的表情和体态给了幼儿一种积极的暗示,把自己自然而然地带到了音乐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中。另外,教师对幼儿的欣赏表现没有过多的干预,减少了幼儿之间的模仿。教师创设较为宽松、开放的活动环境,为幼儿想象、创造提供了支持。
画:在幼儿绘画过程中,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如绘画时,一个小朋友想画青蛙,可是自己又不会画,于是,就请教同桌的小朋友,可是他们两个人比划了半天也没有成功。老师鼓励他们,想想可以在哪里找到小青蛙的图片。后来,这个小朋友来到了美工区去翻阅图书资料,终于如愿以偿。教师鼓励性的语言指导,为幼儿平等交流、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
说:在讲述绘画作品时,教师鼓励幼儿讲述自己通过绘画方式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引导幼儿给自己讲、同伴讲、小组讲和集体讲的方式,帮助幼儿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事件表达出来,在集体中建立自信;同时,也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幼儿,使教师更能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
说画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小班是说画的基础,有了积累才能自主,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就是锻炼幼儿习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概括和想像,从先画后想,到边画边想,最后到先想后画。小班的孩子描述自己的作品大多只会讲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中班的孩子能想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描述自己的作品时能够说出一段话。到了大班,孩子已经能够说出一段话。到了大班,孩子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能把画说成一个故事,有很多心理活动的描述、对话等。通过“说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进步明显,同时对音乐的理解、对其他饰物的理解都有所帮助。
三、分析环节——关注幼儿作品呈现的信息,从中获得有助于下一阶段活动设计的信息,未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首先,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为制定下一环节的活动提供依据。
由于绘本本身携带了大量有关幼儿的信息,因此,分析幼儿绘画作品、提出改进措施是教师提高教育技能的一个途径。在第一次《画音乐》活动后,通过对幼儿的绘画作品的分析,发现幼儿能够根据音乐的旋律特点来想象、绘画,暂时在绘画内容上相似的比较多。分析起来有一下的原因:可能是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引导过多,提问过于局限,固化了幼儿的思维;还可能是在组织环节中先让幼儿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引发了同伴之间的模仿。因此,在进行第二次活动时,教师重新考虑了提问的内容、方式和顺序,在组织活动时,把听、说、画的顺序改为听、画、说,从而尽量避免幼儿之间的交流影响创造力的发挥。
其次,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筛选重要信息,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
自主性绘画和核心内容体现在绘画方法的自主、绘画过程的自主和绘画表现的自主。因此,分析和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没有把写实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幼儿的绘画表现,绘画过程中的自主性、新异性、独特性来评价绘画作品,并通过幼儿在绘画背景、绘画过程中所强调的重点内容来了解幼儿,重新审视和评价他们要表达的情感和想法。
绘画档案有效地把家长的注意力吸引到作品的“神”上,注意“神形统一”,使家长看到幼儿的成长,从而赢得了家长对新教师的支持。当然,幼儿的绘画智能成长并非天天能看到,多数时候,后一幅作品比较前一幅作品并不会发现明显的进步。所以,教师在多数的作品分析中可以以幼儿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的丰富性为主要分析对象,不要过分分析绘画表现形式和技能方面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