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演播技术的新媒体专业课程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虚拟演播技术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探索该技术在新媒体专业中的实际运用效果,提出开展虚拟演播室实训的必要性,对课程实训作出分析。
  关键词:虚拟演播 新媒体 课程研究
  虚拟演播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脱胎于广播电视技术、实时跟踪技术和画面合成技术等,本质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时合成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摄像机拍摄的人物活动影像,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1],实现两者的融合,获得精美的合成画面。与传统色键抠像技术相比,虚拟演播技术能够同步背景与摄像机的运动,实现播音员与虚拟背景实时叠加,合成效果更逼真、立体感更强。在融媒体发展趋势下,现实条件的革新促使市场对新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更迫切,因此对于高校新媒体专业建设,可以基于虚拟演播技术开展课程实训,使学生获得全媒体策划与演播训练,为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积累项目执行的经验。
  一、在新媒体专业开展虚拟演播课程实训的必要性
  (一)融媒体人才培养的需要
  新媒体是一门新兴专业,该专业的开设与当前融媒体发展需求密不可分。基于市场对于新媒体人才的技能要求, 高校开设的课程应当与互联网时代的传媒行业人才需求紧密对接。
  虚拟演播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以虚拟演播室为载体,极大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学习新技术的平台,让学生不出高校就能了解虚拟演播系统的运作模式,切身感受真实的传媒应用场景,获得自由创意空间,还能帮助学生运用项目运作的思维完成一个节目策划或视频作品创作,使专业教学形式更加立体、多元。
  (二)完善专业建设的需要
  新媒体专业的课程设置需注重培养与需求相对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实践型课程体系:一是理论认识板块,强调系统学习新闻传播的基础理论,为后续业务技能学习储备必要的理论知识,拓宽传媒发展视野;二是技术业务板块,即学习网络传播应用技能,主要是培养文案创作与传播、美术设计及影像短视频创作三个方面的实操技能;三是运营板块,强调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进行新媒体运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运作一个独立的新媒体项目。[2]
  在新媒体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的理论学习外, 还应当关注实操技能,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中实现多维度的专业训练。虚拟演播室作为一个实体化的实践基地,能够让学生以新媒体项目运作的形式,熟悉前期的构思策划、中期的拍摄录制及后期的剪辑营销全部流程。总之,通过虚拟演播室开展技能实训是完善新媒体专业建设的需要,能够有效拓宽新媒体人才培养思路和方法。
  二、新媒体专业的虚拟演播课程实训教学设计
  (一)技术要点
  虚拟场景建构
  虚拟场景的建构通常可分为二维和三维两种模式,二维是最普通的平面场景,三维场景可以结合人像运动的实时跟踪获得很多真实感。在新媒体专业教学中,虚拟场景的建构应当与课程教学内容、主题、形式紧密联系,并服务于课程主题和内容。虚拟演播技术的应用,让高校新媒体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并学习虚拟演播系统的运作模式,直接地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虚拟场景,为教学提供多样化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如校园新闻、访谈节目、综艺节目等不同类型的节目制作实践。
  摄像跟踪技术
  摄像跟踪技术是虚拟演播技术的关键所在,可实现人像与虚拟场景的同步运动,达到更加逼真、立体的视觉效果。常见摄像跟踪技术包括机械电子传感定位、图形网格、精密分析定位和红外超声波传感定位技术②,其中网格识别和机械传感器定位的应用最广泛。以网格识别技术为例, 主要通过计算和分析摄像机拍摄的特征图像进行匹配识别,并且让工作人员从频繁校对镜头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和工作量,但这种技术有着明显的缺点——不能进行人物特写。就机械传感器定位技术而言,无法对虚拟演播室中的人和物进行精准定位,在每次摄像机移动后都要重复校对,大大增加了虚拟演播室的应用成本。
  虚拟演播灯光
  在实景布光中,传统新闻类演播室一般运用三点式布光原理,但由于虚拟演播技术采用的是色键器消蓝技术进行抠蓝处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努力消除蓝色对前景主持人的影响,树立立体布光的理念。例如,在对人物进行布光时,应保证主光灯位的高度足够高,确保阴影落在地面上;利用好地面的辅助光,借助地排灯光等手段解决主持人或前景物体下出现阴影的问题;布光时做到先前景后蓝箱,防止出现蓝边。除此之外,蓝箱内对光照均匀的要求较高,只有做到均匀布光,才能达到更好的抠像效果,使虚拟演播室内多机位拍摄形成的图像更加融合,使作品更加真实。
  (二)教学模式
  理论讲解
  对于尚未接触过虚拟演播技术实训的学生来说,在头脑中搭建关于该技术的理论框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技术习得的状态。因此,在进入虚拟演播室讲授实际技术操作之前,任课教师首先应当整理虚拟演播室的概念、装置、设备等基本知识,总结该技术在高校传媒类专业中的运用,介绍开展虚拟演播实训对于专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将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图文演示的形式为学生讲解,为之后实际操作知识储备和思维转变夯实基础。
  技术实操
  对虚拟演播技術的理论有所了解之后,学生过渡到演播室内的技术实训阶段,即在演播室中学习摄像机跟踪、辅助摄像机设置、灯光设置、计算机的虚拟背景设置、蓝箱技术、色键技术及录音设备的使用等具体操作。该阶段以教师模拟示范、学生学习操练的教学模式为主。
  项目作业
  初步掌握虚拟场景构建、计算机控制流程和摄像录音设备的使用方法后,学生可以分小组选取一种类型的新媒体项目完成作品创作,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及后期制作营销的项目运作全流程。具体应用流程包括: 创作人员拟出视频制作方案;根据方案画出分镜头,写出实操脚本;模型师在电脑中创建模型及贴图;虚拟演播室操作者与“表演者”合作进行视频录制;最后完成视频输出及后期制作。[3]可选取的项目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课程录制。随着“数字云时代”概念的兴起,社会各行业逐步将互联网技术纳入管理和组织中,从教育领域来看,细分市场对在线精品课程的需求巨大。新媒体专业学生可以以制作一堂网络课程作为项目,利用虚拟演播室技术进行网课制作,是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的。在课程录制中,前期的課程设计是尤为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导入情景设计、内容呈现设计与互动情节设计等方面。④利用虚拟演播技术制作网课,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为课程增添趣味性,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
  节目及视频制作。虚拟演播技术因内在特性的多样化和可变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在课程中输出类型、风格不同的作品。如新媒体专业学生可以运用影视编导相关知识与技能,通过计算机搭建虚拟场景,录制一期小型访谈类、歌舞或综艺类节目,在创作过程中综合训练策划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营销能力,培养小组内部的合作精神、创意思维。另外,还可以选择创作一个创意短视频,通过制作虚拟场景,调整场景要素,切换影像景别,将技术融入作品构建中。
  直播。直播是当下网络媒体平台最为热门的视频形式之一,类型可分为游戏直播、娱乐秀场直播、音乐秀场直播、户外直播、电商直播等,为深化对新媒体领域视频形态的认知,新媒体专业学生应当对直播这种形式有所了解,将其作为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同时,虚拟演播室为新媒体专业学生提供了直播项目开展的实体空间,学生能够自主选取直播类型,利用计算机抠像创设合适的场景,完成一个小型直播。如为学校新设计的文创产品策划“产品发布会”,为校园文创“直播带货”。
  三、虚拟演播课程实训的优势与不足
  (一)虚拟演播课程实训的优势
  创设校内实践平台,实现场景化教学
  虚拟演播技术具有天然优势,利用计算机建构虚拟背景节省了制作影视视频需要的场景布置的复杂环节,节省了人力、物力。此外,虚拟演播技术能够实现多样化的场景建构,依据不同的教学与实训需求,对虚拟场景进行设计、更改,虚拟演播技术的背景能够实现多元化,可以通过技术操作修改、移动内部要素,根据需求搭建多样化场景。该技术和新媒体专业的特性相契合,能够满足新媒体专业学生不同创意想法的场景需求。
  相较于传统课程教学,虚拟演播室能创设开放立体的学习情境,学习者置身其中,完成技术学习和项目策划,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发挥新媒体人才创意,丰富作品形式
  在传统演播室,由于场地、布置、灯光等固定化,节目创作者的创意和想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在虚拟演播室中,可以通过技术搭建三维立体仿真场景,场景的空间、格局、布置、装饰等都可以随意设置、任意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产出各种形式的视频作品,如网课讲座、新闻播报、访谈节目、直播、创意短视频等。
  学生参与实践有利于学习媒体技术,熟悉影视设备,全面锻炼实操能力和运营能力,成为对接市场需求的全媒体人才。
  (二)虚拟演播课程实训的不足
  虚拟演播室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演播室本身来看,演播室前期搭建和设备购买成本高,后期设备管理时限长,假如后期使用和作品输出频率不高,则使投入与产出比失衡, 导致建设虚拟演播室的性价比较低。从新媒体专业教学来看,一方面,虚拟演播室作为实训基地,因场地有限、设备固定,给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教学效果可能不佳。另一方面,虚拟演播技术的多样化、创意化运用难度较大,新媒体专业学生如果对技术操作掌握不精,难以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构思与想法,难以胜任全媒体化运作流程,则项目运作的时限、作品输出的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
  四、结语
  虽然虚拟演播技术的发展历史十分短暂,但由于虚拟场景构建的便捷性与多样性,目前已经在电视节目制作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虚拟演播技术软硬件的日趋完善和成本降低,虚拟演播室系统将进一步在高校中得到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传媒类专业的现代化教学需求,又为其提供丰富直观的校内实践平台。在具体实践运用当中,高校一方面应当从虚拟场景的设计、摄像机的操作和演播灯光的布景等各方面综合分析,设计合理的系统技术标准,在满足教学目标和实训要求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完善技术方式,提高演播室的灵活性和性价比。另一方面依据自身开设新媒体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深化虚拟演播室系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方面的设计,以满足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夏青. 电视制作中如何加强虚拟演播技术的应用[J]. 传媒论坛,2019,2(21).
  [2]孙德俊. 高校虚拟演播室技术在微课视频制作中的运用[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40(6).
  [3]王正宏,李小平. 虚拟演播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
  [4]任潭,张攀峰. 基于虚拟演播室技术的精品教学资源应用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6).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学校,对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环境。本文以高职院校創新创业教育中的教师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团队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师资团队建设  创业教育是为了让大学生更
摘 要:2019 年我国开始实施高职教育建设“双高计划”,这是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双高计划”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底部支撑。基层教学组织是高职院校组织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基层教学组织作为高校教师的主要活动阵地,如何在历史发展和当前改革语境的定位中破解发展困境,是我国高职教育质量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要搞好基层教学组织建
摘 要:按照“金课”建设内涵要求,结合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理论,本文对高等职业教育“插花和花艺设计”课程的建设理念进行深度解析和重新架构。  关键词:金课 混合式教学 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理论 插花和花艺设计  “金课”内涵可以总结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MOOC)、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 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
摘 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下诊改工作要求自我定标、自我保证、自我提高,学校层面建立与诊改相适应的综合考核制度,以目标实现、职责履行、质量保证、工作业绩为核心,激发各层面质量主体内生动力。  关键词:诊改 考核 制度 建设 实践  继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等一系列诊改相关文件之后,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出台了《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型院校转型发展之际,探讨本科院校为乡村振兴培养地域性人才存在必要。本文以高校设计类专业为切入点,分析近些年师生参与的乡村建设活动,探讨培养地域性人才的基本模式。乡村振兴可以依托高校的设计人才开展乡村规划设计、民宿开发设计、文旅产品创新设计、营销设计等实践活动,院校应根据当地乡村发展状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
摘 要:师范院校语文教学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确保对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成效。本文以师范院校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体系、新理念为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师范院校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多层次、多内容、多维度的分析和探索,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师范院校 新体系 新理念 以人为本  一、引言  随着现代语文教育理念的升级和优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
摘 要:针对学生的课堂提问,积极的教师反馈有利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反之,消极的教师反馈会妨碍其提问能力的发展。根据课堂观察,目前教师的消极反馈行为主要有引导少、反馈内容模式化、不及时、缺乏耐性、缺乏教学机智。本文结合对任课教师的访谈,分析导致这些欠妥行为出现的原因,提出提高教师反馈能力的途径,如夯实学科功底、建构多元思维、锤炼教学机智。  关键词:学生课堂提问 教师反馈 现状分析  让学生学会学
摘 要:情景模拟是案例教学的深化和升级,注重对真实人类决策行为情景的模拟和仿真,十分适合地方公共政策课程教学。本次教学改革首先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选定4 个情景模拟典型案例,然后进行情景模拟和决策角色扮演,进入真实公共决策情景,模拟决策者进行决策,了解并体验现实公共决策的复杂性。此次改革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使研究生了解了地方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理解了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复杂情境,同时发现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如何使高校学生更好地顺应时代趋势全面提升,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视角探索、梳理高校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并以此为切入点,剖析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现状和问题,针对性地从专业素质、思想品德、身心健康三方面提出改善途径,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献策,以适应现代化人才发展需求。  关键词:委托代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