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党执政理念的发展与成熟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ngmmsn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为本”这一新的执政理念不仅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同时也表明我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理念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着眼于解决现阶段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集中体现了我党执政理念的成熟。
  【关键词】以人为本 科学的发展观 执政理念
  
  发展观是指一个国家,特别是该国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发展的本质、规律、动力、目的和发展的标志等问题的基本看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把人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发展视为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观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凸显了“以人为本”这一新的执政理念,它不仅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同时也表明我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单纯强调经济增长为主的计划经济时代
  中国目前科学的发展观的形成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而逐步完善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就开始了现代化进程的探索。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让人民群众摆脱饥饿,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成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建国之初,提出了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由于急于求成,脱离国情,在实施的过程中惨遭失败。1964年,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了用36年的时间,到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1975年,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又重申了“四化”目标。“四个现代化”到底包含何种指标?达到何种水平?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并不是很清楚,也没有人提出质疑。现在看来,所谓“四化战略”仍然是以发达工业化国家为目标的“赶超型战略”。①
  从总体上来看,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我国选择了一种以单纯强调经济增长为主的封闭型发展模式,战略重心是以追求重工业的增长为目标。尽管这种战略的实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日益明显,并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社会乃至人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第一代领导集体虽然提出了在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但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他们并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和现代化进程的重新启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用极大的勇气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这对于扭转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经济长时期裹足不前、人的自由发展受到限制的被动局面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把经济搞上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缩短和发达国家的距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合乎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与毛泽东、周恩来相比,邓小平所设想的中国未来发展目标,仍然立足于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更为具体,更为现实。这一目标不仅包含了强国目标,即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而且也包含了“富民”目标,即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使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②为了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他又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指导思想,从“物”的现代化、社会结构的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和发展。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驶向了快车道。随着“三步走”战略中前两个目标的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的背后,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的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是为了当代人的发展而损害了子孙后代的发展,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社会结构的协调。所以中国虽然实现了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的目标,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必须看到,……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
  正是在对历史事实客观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依据邓小平关于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几十年来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针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十六大一次招待会上全面阐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所谓更高水平,就是用大体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所谓更全面,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所谓发展比较均衡,就是使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渐扭转,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富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中不难看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符合邓小平推出的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设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五个统筹”显示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科学的发展观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科学的发展观这一概念,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又无不包含着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的发展的执政理念。这就为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审时度势,统一认识,旗帜鲜明地提出将发展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系保障”。④“五个统筹”的新提法显示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科学的发展观。而所谓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体现在经济建设上,就是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体现在政治建设上,就是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现在文化建设上,就是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体现在社会建设上,就是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做到科学的发展。所以说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类发展,即以人为本的发展,经济增长并不是发展的目的,它只是发展的手段。从片面的经济增长,转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向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协调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的发展观在取得的经验尤其是教训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⑤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我党执政理念的成熟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经济发展作为基础,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对我们党第一、二代领导集体有关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党对近年来出现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而提出来的具有战略性的应对措施。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我党执政理念的成熟。
  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赶超发达国家”式的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再到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直至今天的“科学的发展观”,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正在逐步从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模式中摆脱出来,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地注意到了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更好地通过社会政策、社会发展指标来体现社会公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陕西工运学院)
  
  注释
  ①②④胡鞍钢,邵平:《中国发展报告 社会与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距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10页。
  ③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⑤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3~4页。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入了高发期,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我们在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必须坚持法治的视野、法治的立场、法治的原则、法治的方式和法治的程序,将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预防 处置 群体事件 现实思考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呈直线上升趋势,1993年发生0.87 万起,20
【摘要】加入WTO后,面对国际品牌汽车企业冲击和进口关税大幅度调整,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虽然还是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分割过于均匀、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等。未来若能在开发自主品牌和研发新技术等方面多下功夫,中国仍有望发展成为汽车产业中心。  【关键词】市场分割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有效贸易保护率 规模经济    引 言    我国的汽车工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3年
【摘要】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首要前提是要构建一系列制度基础。为此,要构建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土地市场、公共财政制度等,使各项制度联动并进,为城乡良性互动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城乡关系 统筹发展 制度基础    随着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这一重要战略措施,我国的城乡关系开始迈入良性互动的新时期,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
【摘要】当前,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和人们生活中提出的各项实践任务。要实事求是,利用唯物主义来认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代发展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 新唯物主义 必然性    我国的哲学界在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变革问题的理解上经历了从物质本体论到实践的转变。随着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的兴起,国内外
【摘要】政策执行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政策目标的实现。过渡时期总政策执行过快、过急致使总政策目标未能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政策的科学制定和当前的小康社会建设。通过分析过渡时期总政策执行失误的政策原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过渡时期总政策 执行失误 科学性    过渡时期总政策的历史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途径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并走过四条路径:彻底纠正大民主阶段的缓慢前行路径;逐步形成新专断阶段的震荡起伏路径;内部分权小民主阶段的曲折徘徊路径;民主执政新进展阶段的稳步推进路径。只有认清其主要原因,才能找到解决民主政治发展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民主政治 发展路径 成因剖析 对策措施    民主政治发展路径之概况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所经历的30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