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队员的生命成长注入“绿色”的基石

来源 :少先队活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894784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成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要求。因此,我校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帮助学生养成理解(对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有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关爱(对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有一颗关爱之心,有一份挚爱之情)、尊重(对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及文化多样性接纳、尊重)、珍惜(对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资源要节约和珍惜)、保护(对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要保护、优化,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主动参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各方面的生态道德品质,发展自然智能,使之成为具有生态意识、践行绿色生活、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高尚的生态道德综合素养的人。
  多年来,我们利用学校生态文化资源,根据时令节气、学校教育规律以及队员的年龄特点,对学校少先队生态德育活动进行了多样化、多层次、多系列、多角度的研究和探索。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各种小调查、小研究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利用校园生态环境,播下“绿色”种子
  在我们东北塘实验小学的校园里,有着品种众多数量丰富的绿色植物。这些植物,默默地为校园增添着美丽,悄悄地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春天,迎春花张开黄色的小喇叭,在校园的操场边、花园里绽放,然后是纯洁的玉兰,一树树,一朵朵,热烈地开始歌唱;夏天,校园荷花池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秋天,散布于校园的一棵棵桂树,绽放出点点金黄,走在校园,真有香满园的感受;冬日,那朵朵腊梅,使得校园内暗香浮动……校园里,究竟有多少种植物,引领孩子们走向这些绿色朋友,开展校园绿色植物生态调查活动,让学生们在调查中,走近校园里的那一棵棵树,一朵朵花,是我们的第一步动作。
  孩子们接收到调查表后,分区域的调查活动也就开始了。在大花园,在小花园,在教室前后,在操场边,孩子们邊数着绿色朋友的数量,边记录着绿色朋友的种类。有的绿色植物上因为缺少标签,不知道它的名称,孩子们找来了指导老师,甚至将植物拍成照片,带回家对着照片请教父母和专家。桃花、迎春花、杜鹃花、蔷薇花、玉兰、荷花、月季、石榴、紫薇花、含笑花、美人蕉、菊花、桂花、木芙蓉、鸡冠花、木槿花、夹竹桃、凤仙花、晚香玉、松、竹、梅……多少种植物,多少位绿色朋友啊!经全校队员调查后统计出校园植物多达83种。在这样的调查活动中,队员对植物的敏感,对自然的亲近感与日俱增,关爱自然,关爱绿色朋友的情感,被点燃,被激发!
  我们学校还有一个仿真生态园。新入学的低年级队员都会开展校园生态园参观活动。在模拟的自然环境中让队员们认识生态世界,辨认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各种动物,知道最初级的物种分类知识。
  而每个中队的生物角布置、观察和管理,也让校园时时处处生机盎然。几年来,在生物角的建设上,低年级的队员通过建花草混合型生物角,初步了解了苏南地区的常见花草知识;中年级则以开花植物为主、高年级以植物生长观察为主来建不同的生物角。在上下两个学期里,又分别以“阳春三月”、“金秋十月”为时间段重点布置,并要求队员认真做好植物生长观察日记。队员们在活动中了解植物的名称和生长特点,积累了一些常见绿色作物的栽培知识,掌握了初步的种植技能。而“最美生物角”、最美班花(草)、“最美小使者”的评选,更是让队员对生物角“情有独钟”。不时可以看见小管理员浇水、搬弄花草时那忙碌又小心翼翼的身影。
  二、校外寻访实践活动,践行“绿色”生活
  如果少先队的生态活动环境仅局限于校园内,那就会限制队员的视野,束缚他们的智能发展。考虑到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情境,因此我们把实践活动的环境拓展到了课外、校外,以不断拓宽队员的生态视野。作为无锡市第一批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学校,结合我校原有的少先队研究课题,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寻访、实践活动。
  如以“寻找我的绿色朋友”为主题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以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出发点,培养队员综合的生态道德素养,养成生态文明习惯。让队员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懂得其他生命的存在价值和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和奉献。尊重生命、热爱自然;鼓励队员主动反思人类的生活和积极调节、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即节约资源,简约生活;通过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关注,参与并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为保护环境、优化生态尽自己的努力。活动分五个阶段:
  (一)寻找一位“绿色”朋友
  利用假期,寻访一位“绿色”朋友,了解它的特性,以及与人类的积极关系。建立一份“绿色”档案。可以是户外调查,可以上网、查书报资料,也可利用外出旅游的时间,走近身边的各种生物,填写好活动记载表,并将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整理收入到“绿色寻访袋”。通过活动让队员去关注身边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去关心它们的近况,能为它们更好地生存做一点小事。记下一份真实的访问记录,低年级队员完成一份力所能及的访问单,并有一张访问时的照片;中年级可以在此基础上建一份绿色档案,可以是观察日记,也可以是资料汇编文字、图片、视频等,但必须要有一篇自己的心得体会;高年级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活动成果,可以加上照片、视频等。
  (二)培养一个“绿色”习惯
  开展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情况,探讨环保举措。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拒绝使用或少用一次性物品等绿色习惯。开展“小手拉大手,争创绿色家庭”活动,在家庭中进行环保节能知识学习,开展家庭节水、节电、废物回收利用大比拼,人人确定一个节约的小措施,小行动,并能坚持做到,把自己节约的故事、实效等记录在 “绿色小习惯卡”上。纠正父母长辈的一些错误习惯,共同养成一个绿色的小习惯,学会简约生活。追求科学、文明、健康、合理的绿色生活方式。努力使“绿色文明”的生活意识走入每个家庭。
  (三)种一盆“绿色”植物   自己种一盆植物(养一种生物),精心呵护,仔细观察,并及时做好观察日记。队员们交上来的观察日记,图文并茂,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一起来看一篇三年级队员的观察日记。
  日记
  寒假到了,一盆吊兰因我的“邀请”,从邻居家来到我家了。听邻居说它的茎有再生能力。而我们带回家的只是从原来的大盆里剪下来的几根茎。回家后,我和妈妈一起把它们插到花盆的泥土里,浇上水,就摆在阳台上。起初它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就是不肯将自己嫩绿的叶子展现给大家看。今天,阳光正好,它的心情也好极了,大胆地将它的头探出来,叶子也开始有了生机。
  浇水
  早上,我没有偷懒,早早就起了床。我拿起水壶就给吊兰浇水,爸爸连忙阻止我。“怎么了?不让我给吊兰浇水?”我质问爸爸。“没有,”爸爸解释道,“现在是冬天,不用天天浇水。”我才知道,季节不同浇水的时间也不一样啊。爸爸又说:“大约一个星期浇一次就可以了,不然它会烂根的。”
  又过了几天,我发现表面的土有点干了。爸爸就说:“还不浇水,要干死了!”“哦!我知道了。”我兴冲冲地拎着水壶给吊兰浇了水。我的吊兰在“沐浴”后高兴地直起了腰,冲着我笑呢!
  长叶
  开学前,我发现这位“新朋友”居然换新颜了,在枝条的中间,在深绿的枝叶间,竟然轻轻柔柔地冒出了几个新芽,那新芽浅浅的,绿绿的,嫩嫩的,和旧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那么的醒目。多么可爱的生命,多么富有生机的绿色!虽然仅仅是两星点,但它们足以让我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它们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正积蓄力量准备奋发成长。我为我的发现欣喜不已。
  又过了几天,新叶子长出来了,叶片慢慢舒展开,我能看到两片对生的长长的嫩叶,叶片呈淡绿色,轻轻一摸,光滑柔软,却弱不禁风,仿佛风一吹就会断。几天之后,又有一对小叶片冒了出来。我像大树妈妈一样呵护着它,感觉好有成就感。看上去,我的功夫没有白费呀!
  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队员对自己的绿色朋友是多么喜爱,而和绿色朋友共成长的经历一定会让队员心中的“绿色”种子生根发芽。
  (四)诵读一首 “绿色”诗文
  我们还引导孩子们寻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有关夏天花卉植物的诗文,摘抄下来,诵读欣赏。活动注重文理结合,在培养自然智能的同时,提升了文学素养。
  (五)制作一件“绿色”花卉
  活动要求孩子们向家中的长辈学习,自己亲手制作一件工艺花。可以是十字绣、丝网花、旧塑料瓶做的花等,材质不限,比比谁的手最灵巧。
  这次活动,队员们积极参与,共收到队员的寻访档案235份,收到家庭绿色习惯卡800份,还选出了队员手工作品50件陈列于队室,得到参观队员及老师的一致好评。而队员的观察日记则选编成册。
  三、多彩花卉节,激发“绿色”情感
  每学期的花卉节,总是那样热闹,那样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全校师生包括家长都积极参与。
  秋天,我们开展“菊花节”亲子系列活动:(一)“美丽的菊花”亲子摄影比赛,指导队员在家长带领下,去锡惠公园秋游赏菊,赏一赏,拍一拍,拍下自己最喜欢的菊花,参加学校的赏菊摄影比赛;(二)“我了解的菊花”,通过上网等途径找一找、写一写,了解自己所喜爱的菊花的品种、产地、名称等各种资料,搜集有关描写菊花的经典诗句,并用各种形式写下自己的一份感受;(三)“多姿多彩的菊花”诗配画比赛,利用美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时间来画自己喜欢的菊花,“画一画,吟一吟”,吟诵相应的有关描写菊花的经典古诗。
  梅花节活动,正值春花烂漫的季节,而梅园的梅花,正是开得热闹的时候。小诗社的孩子们坐不住了,他们强烈要求老师带他们一起去梅园赏梅、吟诗。
  还没跨入梅园大门,梅花的幽香已扑鼻而来。园中,一棵棵姿态万千的梅树,枝头挂满了朵朵灿然绽放的梅花,白得像云,红得如火。孩子们置身其间,和梅花一起在微风中欢快地舞蹈,他们一会儿跑这,一会儿跑那, 还时不时举起手中的相机,留下镜头前的美丽,亦有孩子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着自己对一景一物的感受。一阵风吹来,梅枝随风舞动,早谢的花瓣如仙女散花般飘落于地,孩子们不由吟诵起“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句。
  在梅园,孩子们采访了著名书画家元植:“你为什么特别喜爱梅花?”“你选择了哪些梅花诗题写在你的画中?”
  面对小社员的一个个问题,画家元植用他一贯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地一一耐心给予了解答。他说,梅花虽然没有牡丹的瑰丽四溅,没有玫瑰的浓浓情意,但她所具有的朴实无华、经霜傲雪的可贵精神品质,深深地吸引着他。在谈到题画诗时,他说,他主要学习的是元代王冕的梅花,因此对王冕的《墨梅》情有独钟,经常配在画中。 采访现场不时传出画家和孩子们阵阵的笑声。
  游园让队员们感受了梅花的形态美,而通过对画家的采访,让他们更深地了解了“梅文化”,把握了梅花的精神内涵。
  而“色彩缤纷梅花展”更是把“梅花节”活动推向了高潮。有梅花图案的衣服、真丝围巾、真丝手帕……上面的梅花,或红或粉,或含苞欲放或绽放枝头,在或白或黄的背景下,显得那样高雅美丽。这些物品,仿佛在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梅花精神,什么是高洁淡雅。
  一帧帧梅花照片,诉说的是梅花的美丽;那一扇扇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绢面的、纸质的、檀香木质、蓝印花布的)的扇面,记载的是梅花的高洁;那一幅幅微型的“梅花”的屏风,承载的是人们知梅爱梅的雅致……
  不难看出,在丰富的活动中,梅花那坚毅、顽强、纯洁等品格,已深植在队员们心中,而这,是开展生态德育教育最重要的。
  四、小手拉大手,树立“绿色”理念
  虽然生活在美丽的江南水乡,面对不再清澈的河流,不再透亮的天空,面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6)中队的“小水滴”社团的孩子们坐不住了。他们以“Hello,水”为主题,开展了相关调查实践活动。   队员们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合资企业无锡市新德印染厂,请厂里的技术人员讲解污水的来源,污水处理的办法及流程。参观了为学校提供净水的无锡海洋膜净水厂,了解我们每天喝的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工厂的污水是怎样处理的,是不是安全地排出厂?并了解了我们的生活用水状况。
  队员们还调查了自己家中、社区居民、学校、公共场所浪费水的现象,了解浪费的原因并对浪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还调查了附近水域的水质情况。
  队员们还就本地区是否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污染,污染状况如何,污染源是什么以及治理水污染的举措等问题请教了环保站的专家。
  通过活动,队员们了解了水对于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与有限性。了解了水污染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严重危害以及应采取的整治措施。
  队员们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写成的文章投到广播站作了一次专题栏目,并分小队深入街道、单位、居民家中、公共场所宣传节约用水,发放宣传资料,让人们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节水的方法和措施;向有关单位写建议书,提出制止水浪费、治理水污染的合理化建议;还设计了一个公益广告,张贴在校园里,呼吁人们节约用水,拒绝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活动中,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在增强,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在养成,保护生态、关爱自然的“绿色”理念在树立。
  五、提炼生态文化,丰润“绿色”内涵
  在体验自然与人和谐相处中,队员们也充分体会到了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精神力量。在与自然同行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欣赏花草的颜色、姿态,也欣赏起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队员们一边观赏着雪中报春的早梅、傲霜怒放的菊花、凌寒不惧的青松,一边吟诵起学过的诗歌:《青松》、《梅花》、《菊花》……这样,我们的活动就不仅是停留在让队员们观赏花卉、了解花卉知识的层面,而是走向深入,挖掘花卉詩文的文化底蕴,“以花育德”,让队员真正领略中国“花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国古典文化中,以不同植物为对象的诗歌数不胜数,对这些诗歌进行整理,可以丰蕴生态德育的内容,提高生态德育的文化性、趣味性和有效性。整理相关的花卉、绿色植物的诗歌,以它们为媒介开展生态德育活动,成为丰蕴生态道德内容的一个重要策略。我们搜集、整理、编撰了《春花烂漫》、《夏木繁荫》、《秋色似锦》、《冬韵铿锵》四季花卉诗集,让队员分年级段学习、赏读。
  多年来,我校花卉诗诵读系列活动也日渐丰满,多彩活动日趋成熟。以“新年诗会”、“诵读节”、“古诗词擂台赛”等活动为阵地,搭建学生经典诵读的舞台;以“新蕾小诗社”等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拓展延伸经典诵读的范围;以“水仙花节”“梅花节”“菊花节”等主题花卉节为凭借,把生态教育活动与经典诵读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生态道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其他方面一样,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努力让我们的活动给队员提供正能量,让队员在各种活动中养德践行,用队员的行动去感染、影响周围的人(家庭、社区),努力为队员的生命成长注入“绿色”的基石。
其他文献
一、背景调查  责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和基点。 拥有正确的、积极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责任情感和品质,是中国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公民责任教育蓬勃开展,可是视角并未关注到小学生,对小学阶段的责任教育认识偏驳,责任教育方法过于简单,责任教育评价肤浅,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偏差。我们曾经对本校岗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队员除了对公共岗位——学习岗位的关注之外,缺乏其他有关承担岗位责任的
期刊
赏心悦目五月红,红得壮美、红得喜庆、红得兴旺。红五月的节日特别多,这五月的前前后后,也是很多地方的解放日、新生日。当然,节日多,活动也多。  一、红色热土之旅。  这个活动使人接地气,对家乡的风土人情知根知底,从中感知、感觉、感谢、感恩,激发出少先队员的情感智慧,萌发浩然正气。  二、“五一”小长假怎么过?5月4日,我将对大哥哥大姐姐说些什么,学些什么?5月8日世界微笑日有啥设想?5月9日母亲节能
期刊
2012年10月17日是世界扶贫日,这一天,来自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一所普通小学的孩子们做了一件有爱的事——为生活贫困的孩子捐赠棉衣。这所学校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新世纪小学。  为贫困生募集棉衣的爱心公益活动——“爱心棉衣计划”启动了。学校先通过“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发出倡议:希望队员将家中闲置的干净棉衣捐给贫困学生,在今冬第一场雪前,让生活贫困的小伙伴能穿上棉衣。活动经学校的“童趣
期刊
一、活动背景:  目前,我国人均生活用纸为每年2.6公斤,全国一年消耗生活纸制品440万吨,生产440万吨生活纸制品要7400万棵树作为原料。大量的生活用纸会使自然环境遭受污染。中国的物质文明在进步,精神文明也要进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国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中国是“手绢文化”的起源地,我们在弘扬“手绢文化”的同时,也要倡导人们树立“绿色环保消费”的观念。为了让队员们了解“手绢”的起源及作用,
期刊
我们学校新招一同事,是蒙古人。今年春节过后,都开学好几天了,还不见他回来。领导给他打电话问情况,他在电话里说:“不好意思,我现在还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骑马找我家呢。我家是游牧民族,现在不知道搬到哪里了。”  小时候最傻的观点  语文课上,上到《农业变化大》这篇课文时,一个同学问:“袁隆平是谁啊?”  老师告诉他们说,那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什么是水稻啊?”  老师晕了一下,开始解说,然后接着问:“
期刊
红领巾小贴士  队课的教育对象是少先队员,这就注定了队课的形式必须为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  国家教育部的文件指出:“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可见,我们所说的“队课”,就是“少先队活动课”的简称。  少先队的活动有各种形式,《队章》第十四条:“我们的活动:举行队会,组织参观、访问、野营、旅行、故事会,开展文化科学、娱乐游戏、军事体育等各种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以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期刊
一、活动缘起和理念  湘湖是一方风水宝地:三面环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湖面上腾起的渺渺水雾仿佛是群山腰间的条条轻纱。山水相融,滋养出好泉、好谷、好茶、好果、好鱼……学校地处湘湖,少先队员都来自地道的湘湖区域,通过“湘湖探宝”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少先队员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通过调查、访问、探究等方式认识湘湖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美丽的前景,感受湘湖人的勤劳和智慧,培养少先队员热爱家乡和热爱家乡人民
期刊
红领巾文化场馆是在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日渐兴起、日趋完善的少先队阵地。它们的创建并不容易,不仅需要一定的场地,更需要可观的经费和人力。学校的红领巾场馆如果只是为了课题或者校园装饰而建馆,那一定是件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事。所以如何合理地应用它,使它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让它成为真正的文化强队,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研究的课题。笔者所在学校建有一个被誉为“全国首个规模较大的红领巾社团博览
期刊
莺飞草长,桃红柳绿,又到了清明时节。清明祭奠烈士墓是少先队的传统活动。可是一般扫墓活动都是全校或全年级一起进行的,小队能有什么用武之地呢?丹心小队想出了好主意,他们在扫墓活动中,以小队为单位做了三件事。  一、“第三只眼”真实记录  现在数码相机普及,丹心小队就充分运用它作为“第三只眼”,记录下烈士陵园和扫墓活动的情景。队员们分别从各个角度选取镜头,摄下一幅幅有意义的照片:有的是烈士陵园的纪念墙,
期刊
美其名曰“中队素描”,就是将队员自己所观察到的中队里具有鲜明个性的同学、老师,以及那些突发的事件,或经历过的有趣而难忘的活动,具体而微地呈现出来。  佐藤学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是从一间间教室里萌生出来的。而中队素描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教室”的教育意义,让队员在自由地描述里,尽情地享受“在天天学习、生活的教室里,与同伴、老师一起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它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光影星播客”,也是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