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75-02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的确,教学过程开始的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导入环节如果设计得好,就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明确概念和作用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头,是指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前,采用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将所要教学的新知识引出来,使学生进入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基本环节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好的导入能引导和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其迅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状态;能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求知欲望的火花,达到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情绪饱满的主动去接受新知。孔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揭示了教育过程中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柏拉图也告诉我们:“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巧设悬念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神奇”、“惊叹”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三、故事导入法
采取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的故事引入,教师的教学语言铺陈渲染、绘声绘色,是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如同爱玩是小孩的天性一样,听故事也是小学生的最爱。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筑在积极、活跃的故事基础之上。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一些材料,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故事,从这些数学故事出发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入新课。
同样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许多老师在执教时就喜欢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引入,如: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3,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2/6。老三分到了这块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故事讲到这里,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你们就清楚了。这样的故事,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浓厚兴趣,从而使他们精神饱满地参与到这一新知识的学习当中来。
四、设疑导入法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的触发点,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学生就会有一种非学不可的迫切心情,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设疑导入的启发思维的功能,在导入时通过精心设疑,来激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例如:我在执教《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导入是这样设计的:滕老师有一个绝活,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的话可以说个数来考考老师,如果有疑问还可以用计算器验证一下。在学生报数,老师判断之后,提问:现在你们相信了吧,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既巧妙地向学生提出了学习目标,又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自然地进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
五、巧用多媒体导入法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美丽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的使用便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鸟、1只鸡、3只鹿、1只象、2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言。当然,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最终实现的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达成。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的确,教学过程开始的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导入环节如果设计得好,就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明确概念和作用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头,是指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前,采用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将所要教学的新知识引出来,使学生进入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基本环节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好的导入能引导和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其迅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状态;能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求知欲望的火花,达到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情绪饱满的主动去接受新知。孔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揭示了教育过程中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柏拉图也告诉我们:“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巧设悬念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神奇”、“惊叹”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三、故事导入法
采取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的故事引入,教师的教学语言铺陈渲染、绘声绘色,是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如同爱玩是小孩的天性一样,听故事也是小学生的最爱。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筑在积极、活跃的故事基础之上。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一些材料,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故事,从这些数学故事出发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入新课。
同样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许多老师在执教时就喜欢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引入,如: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3,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2/6。老三分到了这块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故事讲到这里,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你们就清楚了。这样的故事,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浓厚兴趣,从而使他们精神饱满地参与到这一新知识的学习当中来。
四、设疑导入法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的触发点,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学生就会有一种非学不可的迫切心情,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设疑导入的启发思维的功能,在导入时通过精心设疑,来激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例如:我在执教《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导入是这样设计的:滕老师有一个绝活,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的话可以说个数来考考老师,如果有疑问还可以用计算器验证一下。在学生报数,老师判断之后,提问:现在你们相信了吧,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既巧妙地向学生提出了学习目标,又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自然地进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
五、巧用多媒体导入法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美丽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的使用便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鸟、1只鸡、3只鹿、1只象、2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言。当然,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最终实现的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