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人们推崇“敏于行而讷于言”,又说“沉默是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激烈的经济竞争,人们的频繁交往,那种“沉默寡言”式的人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而口语表达能力却显得越来越重要,“说话是金”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滔滔不绝,能言善辩;旁征博引,出口成章;针锋相对,刚柔相济;侃侃而谈,娓娓道来……这些出色表现,总是让人羡慕称道。中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理应打下坚实的口语基础,所以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比读写能力更复杂的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同时还要注意举止风度、语调音色、应变技巧等因素,因此它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复合体。这种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故我们在训练时不能把它孤立地对待,而应注意多管齐下,以达到最终目的。
一、知识积累
如何评判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人们常常会用满腹经伦、能说会写来衡量。满腹经伦其实就是语言积累丰富,而能说会写则是一项表达能力。那么说什么呢(本文只谈说话能力)?其实说的就是自己的心里积累。如果没有积累,说的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累与能力相比,积累是更基础的东西。
(一)语言积累
提到语言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和食古不化,就想到书呆子和书袋子,好像强调了语言积累,就一定会阻碍人们的灵性和创造力,其实这是种误解。语言积累恰恰要以灵性和悟性作基础。语言积累的途径有许多,作为学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积累:
第一:字词的积累。汉语言常用字约3000个,掌握了这些字正确的声、韵、调和字义,说话时运用起这些汉字就会像疱丁解牛,游刃有余。词汇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元件。掌握丰富的词汇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这是说的基础。无论哪一位演说家,他的语言都会表现出词汇丰富的特点。如果词汇贫乏,说话也会平淡无味,像个瘪三。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不学无术的青年,第一次看到波澜壮阔的长江,只觉得豪情万丈、心旷神怡,顿时“诗兴”大发,由于平时语言积累匮乏,他脱口而出的居然是:“长江啊,长江,你他妈的真长!”令人啼笑皆非。
第二:锦言佳句的积累。锦言佳句浓缩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自然、人生、社会、艺术、哲学等等的文化积淀,包含了人们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心理模式。许多脍炙人口的锦言佳句是那样广泛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和变化。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等,都是学生们应该大量积累的锦言佳句,这些无疑是一种非常可贵和可靠的思维训练和言语训练,是他们学习和发展说话能力的内容素材和形式规范。
第三:精美诗文的积累。为了体现文学的整体性,还必须积累典范的精美诗文,这是最高级的语言积累。学生在这些精美诗文中学到的语言,已不仅仅是一种纯工具性的语言符号系统,更是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方法体系等整个文化体系。多积累精美的诗文,可以潜以默化地提高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道德情感及人格心理状态。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精辟的概括不也是积累精美诗文的结果?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不也是谈积累的好处吗?
第四:指导学生留意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生动的语言。
(二)生活积累
说话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要观察自然风光,体察世态人情,要深入人们的内心以了解情感世界的精微奥妙。要求学生用日记或生活札记的形式,抓住细节特征记录下来,并深入思考生活,这样,既积累了说话的材料又训练了思维能力。比如,一个在农村成长起来的中学生,他不仅熟悉一般农村的生活习俗、人物形象,而且了解人们的血统关系、家族纠葛、人情世故,连邻里琐事、家长里短也了若指掌。这些生活积累在平时,也许并不觉得是财富,但等到谈起这一切时,这些积累就会一古脑儿涌现出来,使他如数家珍。老舍笔耕几十年没离开他的北京生活基地,作品像涌泉一样长流不息;刘绍棠始终不渝地拥抱着他的故乡大运河,语言的乡土气息愈写愈浓郁,作品像一颗颗带着泥土芬芳的珍珠,大珠小珠落玉盘,滚滚而来,无休无尽。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你缺乏生活积累,是断然写不出好作品来的,更不用说用口语表达了。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
当然,心理积累不完全是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它还包括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说话活动是以表达为中心将思维快速转换成口语的过程。但是,学生的说话训练,并不是冷漠地、被动地、消极地进行的,而总是伴随喜、怒、哀、乐、惧等各种情绪、情感,并根据自己的个性对说话采取亲近或疏远的态度,有时还根据自己的需要,带着一定的目的性。这些知、情、意等心理因素在学生的说话活动中都起着特定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学生紧张得哆哆嗦嗦,说起话来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语无伦次,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究其原因,不一定是由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往往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不好,加上平时锻炼少,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当众说话时便过分紧张、胆怯,从而影响了表达质量;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长期以来传统的“满堂灌”使学生已习惯了做一个俯首贴耳的“听话者”,在听讲中,他们慢慢地丧失了“说”的能力,甚至“说”的欲望,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所以要使学生善“说”,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扫除说话时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说话时能显示出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关爱世界的情感,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做到乐说,愿说,想说,说好,说透。
三、科学地训练
如果说积累及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培养说话能力的基础,那么训练就是培养说话能力的最好良方。说话能力构成因素复杂,训练内容多样,途径也多,训练也应通盘考虑,有计划地进行。应遵循能力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循序渐近发展的规律,拟定说话能力的序列,使训练计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一)自由说话。利用晨读课或每节语文课课前三五分钟,按学号依次上讲台,不限内容,或阐述一成语,或演绎一句格言,或讲述自己的见闻感受,亦或一个小故事、小幽默。学生爱讲什么就讲什么,旨在练胆量、找感觉。老师只作宏观控制,对学生一律是表扬、鼓励。这样不仅使学生能放得开,也便于教师从中发现学生的说话潜能,有的放矢地去开发学生“说”的潜力。
(二)展开讨论,把训练引入课堂教学。依据课文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时组织课堂讨论。或由学生试讲浅显的课文,或把社会上一些热门话题以及学生生活中碰到的有争议性的问题,拿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这一步意在培养学生敏捷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说话技巧,做到言之凿凿,有理有据。
(三)口头作文,对说话的诸项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已具备了较好的学识积累,情感蕴藉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开展口头作文的良好基础。口头作文练习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是课堂即兴口头小作文,可以让学生抽纸条(教师事先准备好若干张小纸条,上面写好演讲题目)即兴演讲;也可以提前布置口头大作文题目,使学生通过充分的准备再到课堂上当众宣讲或进行演讲比赛等。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当众讲话确定一些标准,如能根据题目叙述内容,叙述要条理分明,讲话要掌握适当的语调、语速和语气,声音洪亮,发音准确而清晰,表情与身体动作要自然协调等。然而在实施这一训练方法时,还需要根据班情的不同而把握好时间的“度”。
(四)组织活动。充分利用中学生活动课组织各种形式的辩论会,演讲会;或开展读书活动,智力抢答赛等,从而锻炼学生胆量,开发学生智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总之,厚积才能薄发,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上科学的训练,说话才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
单位:湖北仙桃沔城回民初中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比读写能力更复杂的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同时还要注意举止风度、语调音色、应变技巧等因素,因此它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复合体。这种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故我们在训练时不能把它孤立地对待,而应注意多管齐下,以达到最终目的。
一、知识积累
如何评判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人们常常会用满腹经伦、能说会写来衡量。满腹经伦其实就是语言积累丰富,而能说会写则是一项表达能力。那么说什么呢(本文只谈说话能力)?其实说的就是自己的心里积累。如果没有积累,说的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累与能力相比,积累是更基础的东西。
(一)语言积累
提到语言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和食古不化,就想到书呆子和书袋子,好像强调了语言积累,就一定会阻碍人们的灵性和创造力,其实这是种误解。语言积累恰恰要以灵性和悟性作基础。语言积累的途径有许多,作为学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积累:
第一:字词的积累。汉语言常用字约3000个,掌握了这些字正确的声、韵、调和字义,说话时运用起这些汉字就会像疱丁解牛,游刃有余。词汇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元件。掌握丰富的词汇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这是说的基础。无论哪一位演说家,他的语言都会表现出词汇丰富的特点。如果词汇贫乏,说话也会平淡无味,像个瘪三。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不学无术的青年,第一次看到波澜壮阔的长江,只觉得豪情万丈、心旷神怡,顿时“诗兴”大发,由于平时语言积累匮乏,他脱口而出的居然是:“长江啊,长江,你他妈的真长!”令人啼笑皆非。
第二:锦言佳句的积累。锦言佳句浓缩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自然、人生、社会、艺术、哲学等等的文化积淀,包含了人们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心理模式。许多脍炙人口的锦言佳句是那样广泛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和变化。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等,都是学生们应该大量积累的锦言佳句,这些无疑是一种非常可贵和可靠的思维训练和言语训练,是他们学习和发展说话能力的内容素材和形式规范。
第三:精美诗文的积累。为了体现文学的整体性,还必须积累典范的精美诗文,这是最高级的语言积累。学生在这些精美诗文中学到的语言,已不仅仅是一种纯工具性的语言符号系统,更是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方法体系等整个文化体系。多积累精美的诗文,可以潜以默化地提高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道德情感及人格心理状态。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精辟的概括不也是积累精美诗文的结果?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不也是谈积累的好处吗?
第四:指导学生留意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生动的语言。
(二)生活积累
说话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要观察自然风光,体察世态人情,要深入人们的内心以了解情感世界的精微奥妙。要求学生用日记或生活札记的形式,抓住细节特征记录下来,并深入思考生活,这样,既积累了说话的材料又训练了思维能力。比如,一个在农村成长起来的中学生,他不仅熟悉一般农村的生活习俗、人物形象,而且了解人们的血统关系、家族纠葛、人情世故,连邻里琐事、家长里短也了若指掌。这些生活积累在平时,也许并不觉得是财富,但等到谈起这一切时,这些积累就会一古脑儿涌现出来,使他如数家珍。老舍笔耕几十年没离开他的北京生活基地,作品像涌泉一样长流不息;刘绍棠始终不渝地拥抱着他的故乡大运河,语言的乡土气息愈写愈浓郁,作品像一颗颗带着泥土芬芳的珍珠,大珠小珠落玉盘,滚滚而来,无休无尽。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你缺乏生活积累,是断然写不出好作品来的,更不用说用口语表达了。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
当然,心理积累不完全是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它还包括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说话活动是以表达为中心将思维快速转换成口语的过程。但是,学生的说话训练,并不是冷漠地、被动地、消极地进行的,而总是伴随喜、怒、哀、乐、惧等各种情绪、情感,并根据自己的个性对说话采取亲近或疏远的态度,有时还根据自己的需要,带着一定的目的性。这些知、情、意等心理因素在学生的说话活动中都起着特定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学生紧张得哆哆嗦嗦,说起话来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语无伦次,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究其原因,不一定是由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往往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不好,加上平时锻炼少,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当众说话时便过分紧张、胆怯,从而影响了表达质量;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长期以来传统的“满堂灌”使学生已习惯了做一个俯首贴耳的“听话者”,在听讲中,他们慢慢地丧失了“说”的能力,甚至“说”的欲望,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所以要使学生善“说”,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扫除说话时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说话时能显示出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关爱世界的情感,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做到乐说,愿说,想说,说好,说透。
三、科学地训练
如果说积累及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培养说话能力的基础,那么训练就是培养说话能力的最好良方。说话能力构成因素复杂,训练内容多样,途径也多,训练也应通盘考虑,有计划地进行。应遵循能力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循序渐近发展的规律,拟定说话能力的序列,使训练计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一)自由说话。利用晨读课或每节语文课课前三五分钟,按学号依次上讲台,不限内容,或阐述一成语,或演绎一句格言,或讲述自己的见闻感受,亦或一个小故事、小幽默。学生爱讲什么就讲什么,旨在练胆量、找感觉。老师只作宏观控制,对学生一律是表扬、鼓励。这样不仅使学生能放得开,也便于教师从中发现学生的说话潜能,有的放矢地去开发学生“说”的潜力。
(二)展开讨论,把训练引入课堂教学。依据课文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时组织课堂讨论。或由学生试讲浅显的课文,或把社会上一些热门话题以及学生生活中碰到的有争议性的问题,拿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这一步意在培养学生敏捷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说话技巧,做到言之凿凿,有理有据。
(三)口头作文,对说话的诸项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已具备了较好的学识积累,情感蕴藉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开展口头作文的良好基础。口头作文练习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是课堂即兴口头小作文,可以让学生抽纸条(教师事先准备好若干张小纸条,上面写好演讲题目)即兴演讲;也可以提前布置口头大作文题目,使学生通过充分的准备再到课堂上当众宣讲或进行演讲比赛等。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当众讲话确定一些标准,如能根据题目叙述内容,叙述要条理分明,讲话要掌握适当的语调、语速和语气,声音洪亮,发音准确而清晰,表情与身体动作要自然协调等。然而在实施这一训练方法时,还需要根据班情的不同而把握好时间的“度”。
(四)组织活动。充分利用中学生活动课组织各种形式的辩论会,演讲会;或开展读书活动,智力抢答赛等,从而锻炼学生胆量,开发学生智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总之,厚积才能薄发,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上科学的训练,说话才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
单位:湖北仙桃沔城回民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