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俞邰在著《千顷堂书目》之后,又著有一部《明史艺文志稿》用以备修艺文志,而这部志稿才真正是艺文志的底本,它和千頃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对明史艺文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黄虞稷;明史艺文志稿;千顷堂书目
1 黄虞稷生平及简介
黄虞稷字俞邰,室名千顷堂,泉州晋江人,生于崇祯二年,而卒于康熙三十年。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历史学家。父亲黄居中,明万历举人,官至国子监丞,筑千顷斋以藏书,多达六万余卷,著有《千顷斋藏书目录》六卷。他继承父业,也热衷于藏书,使千顷堂的藏书增加到八万多卷,并在黄居中《千顷斋藏书目录》的基础上撰成《明史艺文志》。曾刻唐宋秘本书目、参加编纂《明史艺文志》和《大清一统志》,他学识渊博,谙熟经籍校勘、版本学和目录学,康熙十七年正月,经徐元文推荐入馆参与修撰《明史艺文志》。他一生中著述甚多。并以《千顷堂书目》最具有代表性。《千顷堂书目》是一部能够全面反映黄氏藏书概况和目录学理论的私人藏书目录,是他参与《明史》编撰,撰写《明史艺文志稿》的时候所使用的底本,虽然原稿已经失传了,但是它对《明史艺文志》的形成和后世补史艺文志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2 黄虞稷著明史艺文志稿
康熙二十年春,黄虞稷于母亲丧期服满之后,携带《千顷堂书目》进京修史,以备修撰明史艺文志。以至于后代的人都因此说千顷堂书目就是现在流传的明志艺文志底本。正如《清史稿黄虞稷传》面说:“…..家富藏书,著千顷堂书目,为明史艺文志所本”《库全书总目》论千顷堂书目也说:“焦竑国史经籍志,既诞妄不足凭;传维麟明书经籍志、尤侗明史艺文志稿,尤冗杂无绪”。
事实上,千顷堂书目是俞邰还没有进入史馆前的作品,只是一个初步的底稿而已。明史艺文志的底本,并不是千顷目,而是黄虞稷跟据千顷目书目修订后的明史艺文志稿。
黄虞稷的《史艺文志稿》后世已无流传。在张明华氏的《千顷堂书目的源流》一文中所说,明史艺文志稿总共有三部抄本,一是黄虞稷在乾隆二十八年前的脱稿,并且经过徐乾学几番裁定的进呈本;二是朱奂的藏本;三是朱彝尊藏本。在这三部抄本里,进呈本已经无从考证;朱彝尊的藏本能在《艺文志稿十四本》里找到,但是并没有提及作者是谁,那是否就说明他是黄虞稷的艺文志稿,尚无法证明,所以想要考查黄虞稷是否撰写过明史艺文志稿,应该从朱奂藏本入手。
朱奂字文游,吴国人。号滋阑主人。庐文弨根据他所收藏的朱奂明史艺文志稿和千顷堂书目相比较,他在《题明史艺文志稿》里面说:“此志稿传是温陵黄虞稷俞邰氏所撰辑,今以颁行明史校之,所分门类。多有删并移易之处。史于书不甚著及无卷数者,俱削之。黄志中小注为史所采入者,亦无几耳。志稿自南宋及辽金元之书,俱搜集殆遍,此即晋、隋史志兼备五代之遗漏,而今以断代为限,亦具削之已。安得有力者将此四代书目别辟之以传。外间传有千顷堂书目,与此志大致相同,而亦间有移易,堂名千顷,固黄氏所以志也。然今之书,直是书贾所为,俊贤志几于无所不载;别集各就其科第之年以为先后,取便于检寻耳;宗番与宗室离而为二,俱失体裁,而而小注又为钞胥任意删减,益失黄志之旧。但此志稿别集类于羽流、外国亦俱缺如,篇弟亦间或颠倒,恐此尚有脱简。余先抄的书目,后从朱君文游借的此本,力不能重写但取以校书目,改正不少,既毕校,遂书其前以还之。”
在这篇文章中,庐氏署名为乾隆三十八年。朱奂藏本现在已经没有流传,然而跟据庐氏文中所说,我们就可以看出以下几点:第一、由于朱奂的藏本里没有说明撰写之人,所以庐氏仅仅只是说相传是黄虞稷撰辑的。可见,黄虞稷这篇稿子在民间流传很少,这和庐氏所说的“外间传有”的千顷目不同。千顷目已经流传在国外,而这志稿却很少见,这或许可以看作是黄虞稷进入史馆之后才开始著作的一个证据。第二、庐氏也知道明史艺文志是从这篇稿发展而来的,因此文中说他拿这志稿和现今通行的明史相比较,并且说明史是由此志稿“删并移易”、“俱削之”而成的等等。
除了庐氏的叙述外,还有下面两点可以证明黄虞稷除了千顷目外,还著有明史艺文志:第一、吴骞在《千顷目序跋》里面说:“右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晋江黄虞稷先生所辑也…..先是,其父明立监丞有千顷斋书目六卷,俞邰稍增广之。及入史馆,乃益加缺集,详为注释,故又有明史艺文志之目。盖以前之名绍承先绪,而后此云者,欲自尽其识志也…..。”吴氏所说的“以前之名”,就是指俞邰承接他父亲而所做的千顷堂书目,“后此云者”则指明史艺文志稿。吴氏致力于千顷目的研究,他的论证是可以相信的。第二、和吴骞同时代的黄丕烈也拥有一部明史艺文志稿,只是它的内容如何,已经不可以考了。他的荛圃藏书题识多次提到这篇志稿,如卷九集类半轩集十二卷说:“…….后检家俞邰明史艺文志,载有王行半轩集十二卷、补遗一卷,又楮园集十五卷…..。”荛圃所说的俞邰明史艺文志或补明史艺文志,均符合吴校杭抄本内所迻録的《黄志》,此外,荛圃又将黄虞稷明史艺文志和他的千顷目相提并论,如集类僭溪先生集七卷说:“唯千顷堂书目及家俞邰明史艺文志有之……。”可证俞邰除千顷目外,又另有一部志稿存在。
综上多述,黄虞稷的确撰写过一部明史艺文志稿,且撰写的时间应在千顷堂书目之后。
【参考文献】
[1]黄虞稷.千顷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李鹏:潘景郑文献活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7硕士论文.
[3]贺洪斌:千顷堂书目新论[J],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4]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5.
[5]朱彝尊.曝书亭集[M],世界书局出版社,1984.
【关键词】黄虞稷;明史艺文志稿;千顷堂书目
1 黄虞稷生平及简介
黄虞稷字俞邰,室名千顷堂,泉州晋江人,生于崇祯二年,而卒于康熙三十年。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历史学家。父亲黄居中,明万历举人,官至国子监丞,筑千顷斋以藏书,多达六万余卷,著有《千顷斋藏书目录》六卷。他继承父业,也热衷于藏书,使千顷堂的藏书增加到八万多卷,并在黄居中《千顷斋藏书目录》的基础上撰成《明史艺文志》。曾刻唐宋秘本书目、参加编纂《明史艺文志》和《大清一统志》,他学识渊博,谙熟经籍校勘、版本学和目录学,康熙十七年正月,经徐元文推荐入馆参与修撰《明史艺文志》。他一生中著述甚多。并以《千顷堂书目》最具有代表性。《千顷堂书目》是一部能够全面反映黄氏藏书概况和目录学理论的私人藏书目录,是他参与《明史》编撰,撰写《明史艺文志稿》的时候所使用的底本,虽然原稿已经失传了,但是它对《明史艺文志》的形成和后世补史艺文志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2 黄虞稷著明史艺文志稿
康熙二十年春,黄虞稷于母亲丧期服满之后,携带《千顷堂书目》进京修史,以备修撰明史艺文志。以至于后代的人都因此说千顷堂书目就是现在流传的明志艺文志底本。正如《清史稿黄虞稷传》面说:“…..家富藏书,著千顷堂书目,为明史艺文志所本”《库全书总目》论千顷堂书目也说:“焦竑国史经籍志,既诞妄不足凭;传维麟明书经籍志、尤侗明史艺文志稿,尤冗杂无绪”。
事实上,千顷堂书目是俞邰还没有进入史馆前的作品,只是一个初步的底稿而已。明史艺文志的底本,并不是千顷目,而是黄虞稷跟据千顷目书目修订后的明史艺文志稿。
黄虞稷的《史艺文志稿》后世已无流传。在张明华氏的《千顷堂书目的源流》一文中所说,明史艺文志稿总共有三部抄本,一是黄虞稷在乾隆二十八年前的脱稿,并且经过徐乾学几番裁定的进呈本;二是朱奂的藏本;三是朱彝尊藏本。在这三部抄本里,进呈本已经无从考证;朱彝尊的藏本能在《艺文志稿十四本》里找到,但是并没有提及作者是谁,那是否就说明他是黄虞稷的艺文志稿,尚无法证明,所以想要考查黄虞稷是否撰写过明史艺文志稿,应该从朱奂藏本入手。
朱奂字文游,吴国人。号滋阑主人。庐文弨根据他所收藏的朱奂明史艺文志稿和千顷堂书目相比较,他在《题明史艺文志稿》里面说:“此志稿传是温陵黄虞稷俞邰氏所撰辑,今以颁行明史校之,所分门类。多有删并移易之处。史于书不甚著及无卷数者,俱削之。黄志中小注为史所采入者,亦无几耳。志稿自南宋及辽金元之书,俱搜集殆遍,此即晋、隋史志兼备五代之遗漏,而今以断代为限,亦具削之已。安得有力者将此四代书目别辟之以传。外间传有千顷堂书目,与此志大致相同,而亦间有移易,堂名千顷,固黄氏所以志也。然今之书,直是书贾所为,俊贤志几于无所不载;别集各就其科第之年以为先后,取便于检寻耳;宗番与宗室离而为二,俱失体裁,而而小注又为钞胥任意删减,益失黄志之旧。但此志稿别集类于羽流、外国亦俱缺如,篇弟亦间或颠倒,恐此尚有脱简。余先抄的书目,后从朱君文游借的此本,力不能重写但取以校书目,改正不少,既毕校,遂书其前以还之。”
在这篇文章中,庐氏署名为乾隆三十八年。朱奂藏本现在已经没有流传,然而跟据庐氏文中所说,我们就可以看出以下几点:第一、由于朱奂的藏本里没有说明撰写之人,所以庐氏仅仅只是说相传是黄虞稷撰辑的。可见,黄虞稷这篇稿子在民间流传很少,这和庐氏所说的“外间传有”的千顷目不同。千顷目已经流传在国外,而这志稿却很少见,这或许可以看作是黄虞稷进入史馆之后才开始著作的一个证据。第二、庐氏也知道明史艺文志是从这篇稿发展而来的,因此文中说他拿这志稿和现今通行的明史相比较,并且说明史是由此志稿“删并移易”、“俱削之”而成的等等。
除了庐氏的叙述外,还有下面两点可以证明黄虞稷除了千顷目外,还著有明史艺文志:第一、吴骞在《千顷目序跋》里面说:“右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晋江黄虞稷先生所辑也…..先是,其父明立监丞有千顷斋书目六卷,俞邰稍增广之。及入史馆,乃益加缺集,详为注释,故又有明史艺文志之目。盖以前之名绍承先绪,而后此云者,欲自尽其识志也…..。”吴氏所说的“以前之名”,就是指俞邰承接他父亲而所做的千顷堂书目,“后此云者”则指明史艺文志稿。吴氏致力于千顷目的研究,他的论证是可以相信的。第二、和吴骞同时代的黄丕烈也拥有一部明史艺文志稿,只是它的内容如何,已经不可以考了。他的荛圃藏书题识多次提到这篇志稿,如卷九集类半轩集十二卷说:“…….后检家俞邰明史艺文志,载有王行半轩集十二卷、补遗一卷,又楮园集十五卷…..。”荛圃所说的俞邰明史艺文志或补明史艺文志,均符合吴校杭抄本内所迻録的《黄志》,此外,荛圃又将黄虞稷明史艺文志和他的千顷目相提并论,如集类僭溪先生集七卷说:“唯千顷堂书目及家俞邰明史艺文志有之……。”可证俞邰除千顷目外,又另有一部志稿存在。
综上多述,黄虞稷的确撰写过一部明史艺文志稿,且撰写的时间应在千顷堂书目之后。
【参考文献】
[1]黄虞稷.千顷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李鹏:潘景郑文献活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7硕士论文.
[3]贺洪斌:千顷堂书目新论[J],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4]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5.
[5]朱彝尊.曝书亭集[M],世界书局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