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虞稷《明史艺文志稿》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俞邰在著《千顷堂书目》之后,又著有一部《明史艺文志稿》用以备修艺文志,而这部志稿才真正是艺文志的底本,它和千頃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对明史艺文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黄虞稷;明史艺文志稿;千顷堂书目
  1 黄虞稷生平及简介
  黄虞稷字俞邰,室名千顷堂,泉州晋江人,生于崇祯二年,而卒于康熙三十年。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历史学家。父亲黄居中,明万历举人,官至国子监丞,筑千顷斋以藏书,多达六万余卷,著有《千顷斋藏书目录》六卷。他继承父业,也热衷于藏书,使千顷堂的藏书增加到八万多卷,并在黄居中《千顷斋藏书目录》的基础上撰成《明史艺文志》。曾刻唐宋秘本书目、参加编纂《明史艺文志》和《大清一统志》,他学识渊博,谙熟经籍校勘、版本学和目录学,康熙十七年正月,经徐元文推荐入馆参与修撰《明史艺文志》。他一生中著述甚多。并以《千顷堂书目》最具有代表性。《千顷堂书目》是一部能够全面反映黄氏藏书概况和目录学理论的私人藏书目录,是他参与《明史》编撰,撰写《明史艺文志稿》的时候所使用的底本,虽然原稿已经失传了,但是它对《明史艺文志》的形成和后世补史艺文志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2 黄虞稷著明史艺文志稿
  康熙二十年春,黄虞稷于母亲丧期服满之后,携带《千顷堂书目》进京修史,以备修撰明史艺文志。以至于后代的人都因此说千顷堂书目就是现在流传的明志艺文志底本。正如《清史稿黄虞稷传》面说:“…..家富藏书,著千顷堂书目,为明史艺文志所本”《库全书总目》论千顷堂书目也说:“焦竑国史经籍志,既诞妄不足凭;传维麟明书经籍志、尤侗明史艺文志稿,尤冗杂无绪”。
  事实上,千顷堂书目是俞邰还没有进入史馆前的作品,只是一个初步的底稿而已。明史艺文志的底本,并不是千顷目,而是黄虞稷跟据千顷目书目修订后的明史艺文志稿。
  黄虞稷的《史艺文志稿》后世已无流传。在张明华氏的《千顷堂书目的源流》一文中所说,明史艺文志稿总共有三部抄本,一是黄虞稷在乾隆二十八年前的脱稿,并且经过徐乾学几番裁定的进呈本;二是朱奂的藏本;三是朱彝尊藏本。在这三部抄本里,进呈本已经无从考证;朱彝尊的藏本能在《艺文志稿十四本》里找到,但是并没有提及作者是谁,那是否就说明他是黄虞稷的艺文志稿,尚无法证明,所以想要考查黄虞稷是否撰写过明史艺文志稿,应该从朱奂藏本入手。
  朱奂字文游,吴国人。号滋阑主人。庐文弨根据他所收藏的朱奂明史艺文志稿和千顷堂书目相比较,他在《题明史艺文志稿》里面说:“此志稿传是温陵黄虞稷俞邰氏所撰辑,今以颁行明史校之,所分门类。多有删并移易之处。史于书不甚著及无卷数者,俱削之。黄志中小注为史所采入者,亦无几耳。志稿自南宋及辽金元之书,俱搜集殆遍,此即晋、隋史志兼备五代之遗漏,而今以断代为限,亦具削之已。安得有力者将此四代书目别辟之以传。外间传有千顷堂书目,与此志大致相同,而亦间有移易,堂名千顷,固黄氏所以志也。然今之书,直是书贾所为,俊贤志几于无所不载;别集各就其科第之年以为先后,取便于检寻耳;宗番与宗室离而为二,俱失体裁,而而小注又为钞胥任意删减,益失黄志之旧。但此志稿别集类于羽流、外国亦俱缺如,篇弟亦间或颠倒,恐此尚有脱简。余先抄的书目,后从朱君文游借的此本,力不能重写但取以校书目,改正不少,既毕校,遂书其前以还之。”
  在这篇文章中,庐氏署名为乾隆三十八年。朱奂藏本现在已经没有流传,然而跟据庐氏文中所说,我们就可以看出以下几点:第一、由于朱奂的藏本里没有说明撰写之人,所以庐氏仅仅只是说相传是黄虞稷撰辑的。可见,黄虞稷这篇稿子在民间流传很少,这和庐氏所说的“外间传有”的千顷目不同。千顷目已经流传在国外,而这志稿却很少见,这或许可以看作是黄虞稷进入史馆之后才开始著作的一个证据。第二、庐氏也知道明史艺文志是从这篇稿发展而来的,因此文中说他拿这志稿和现今通行的明史相比较,并且说明史是由此志稿“删并移易”、“俱削之”而成的等等。
  除了庐氏的叙述外,还有下面两点可以证明黄虞稷除了千顷目外,还著有明史艺文志:第一、吴骞在《千顷目序跋》里面说:“右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晋江黄虞稷先生所辑也…..先是,其父明立监丞有千顷斋书目六卷,俞邰稍增广之。及入史馆,乃益加缺集,详为注释,故又有明史艺文志之目。盖以前之名绍承先绪,而后此云者,欲自尽其识志也…..。”吴氏所说的“以前之名”,就是指俞邰承接他父亲而所做的千顷堂书目,“后此云者”则指明史艺文志稿。吴氏致力于千顷目的研究,他的论证是可以相信的。第二、和吴骞同时代的黄丕烈也拥有一部明史艺文志稿,只是它的内容如何,已经不可以考了。他的荛圃藏书题识多次提到这篇志稿,如卷九集类半轩集十二卷说:“…….后检家俞邰明史艺文志,载有王行半轩集十二卷、补遗一卷,又楮园集十五卷…..。”荛圃所说的俞邰明史艺文志或补明史艺文志,均符合吴校杭抄本内所迻録的《黄志》,此外,荛圃又将黄虞稷明史艺文志和他的千顷目相提并论,如集类僭溪先生集七卷说:“唯千顷堂书目及家俞邰明史艺文志有之……。”可证俞邰除千顷目外,又另有一部志稿存在。
  综上多述,黄虞稷的确撰写过一部明史艺文志稿,且撰写的时间应在千顷堂书目之后。
  【参考文献】
  [1]黄虞稷.千顷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李鹏:潘景郑文献活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7硕士论文.
  [3]贺洪斌:千顷堂书目新论[J],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4]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5.
  [5]朱彝尊.曝书亭集[M],世界书局出版社,1984.
其他文献
在很多人看来,《餐饮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作为一本拥有14年历史的老牌行业期刊,我们究竟在做什么呢?  《餐饮世界》于最近两年和3个城市的6家房地产企业合作,在招商、规划方面与商业地产项目进行了密切的交流,一些项目目前已经进入公众视野;和两家银行就投融、财富管理、支付渠道等进行合作;和BAT旗下电商品牌频繁接触,试水新领域新模式;和地方旅游局合作,开展餐旅项目咨询和项目推介;和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如何实施古诗教学是我们迫切要探讨的问题。根据古诗的基本特点,我认为可以对古诗教学进行如下教学:  1、紧扣诗眼,提纲挈领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靠教师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培养的结果。为此,教学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感恩教育,就是让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它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90后”大学生而言,特殊的社会环境也赋予了他们更多时代的特征,使高校的感恩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
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某肉种鸡场的感染鸡进行实验室诊断,在肿胀的肝、肾和法氏囊组织切片中观察到成淋巴细胞增生病变。针对禽白血病病毒(ALV)群特异性抗原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