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找出具体发病机制以及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贵州省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36例AWE病患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其临床资料;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病患治愈效果差别较大,观察组为100%的治愈率,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2.94%;结论:利用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取得的效果更好,不过在手术中还需要遵循相关手术规定,从最大的限度确保手术规范,保障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
引言
剖宫产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简称AWE)),发病率在0.03%到0.47%之间,数值较低,但是一旦出现并发症,将会对患者造成难以接受的影响,所以,在施行剖宫产之后一定要加以重视。基于此,笔者结合贵州省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36例此类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以下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贵州省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36例AWE病患為研究对象,且都做过剖宫产手术。其年龄段为22-39岁,平均年龄为(30.56±2.98)岁,并且此次发病距剖宫产术的时间间隔在0.42-2.58年,具体的确诊方式是通过B超、CT检查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来完成。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这些病患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为手术治疗,人数有19例,后者17例使用保守治疗方式。
1.2方法
1.2.1观察组
对于此组的病患,在治疗前都在硬膜外进行麻醉,采用仰卧位的手术治疗方式,具体使用腹壁异位病灶切除术。手术切口选择肿块外侧缘约半公分处,并一层层的进行切入,直到到达病灶并完全清除肿块为止,随后使用生理盐水逐层清洗并关闭切口。并在手术之后让患者服用消炎药物,以防止二次感染。
1.2.2对照组
对对照组进行保守的药物治疗方式,建议其口服米非司酮片,每次约12.5mg,一天一次,服用周期为半年。
1.3疗效评定标准
具体的疗效评定标准以患者临床症状和肿块的消肿状态综合判断。症状完全消失或者还存有轻微症状,以及肿块消除在三分之二以下或者直至完全消除,则可判断为治愈,反之症状之类的,没有明显变化,肿块几乎不消肿,则治疗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具体的分析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对此类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之后,前者全部治愈,后者则只有9人治愈,治愈率分别为100%和52.94%,并对比两组治愈率的数据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EMT)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的疾病。在临床上表现受发病的具体部位影响而不一样。常出现的现象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出血量增多、经期延长、继发性痛经,而少数患者还会在月经周期前1~2天伴有腹痛和腰背部痛等表现,在疼痛时,还会出现放射至腿部的状况。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在腹部触及明显的肿块,且部分患者肿块在经前期或经期增大或伴有胀痛。
对于此病的发病机制众说纷纭,包括诱导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种植学说等等。而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认为是医源性因素,也许是由于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组织污染腹壁切口,加上手术创伤致免疫功能降低,机体不能正常清除内膜碎片,在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刺激下,导致子宫内膜在切口部位种植,形成异位病灶,主要与内膜碎片的遗传特性、生物学活性及患者机体的状态有关。在此次的研究对象之中,有3例病患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手术时需切开和弄碎胎盘并清除子宫下段的胎盘碎屑,致子宫内膜直接接触切口,从而使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其他的则在月份足够后进行的剖宫产手术,发病的原因也许是腹壁切口受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组织的污染。
3.2诊断手段
使用彩超检查的手段,操作性简单,而且属于无创型手段,能够反复进行以及动态观察,也是当前临床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重要的手段。声像图表现为腹壁切口或周围组织内可探及不均质低回声区,无包膜,形态不规则,其内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CDFI(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多提示包块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本组彩超检查均提示腹壁切口处皮下软组织内呈不均质的低回声区,无包膜,形态不规则,其内回声不均匀,未见血流;其中8例超声检查显示包块内可见片状不规则无回声区,后方可衰减。CT、MRI检查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无特异性,但可辅助确定腹壁切口肿块的囊实性和部位的深浅,对术前预测病变的范围有帮助,但价格较贵。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125水平常增高,不过通常在100μg每升以下。在本次研究对象中有4例CA125增高,余均正常,但是本项目对于此病的诊断几乎没什么意义,所以较少的在临床上应用。
3.3治疗方法
对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旦诊断为事实,则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而不同的报道对于手术切除范围而稍有不同,一般其应超过病灶直径1.0-1.5cm,这样便于病灶的彻底清除。而且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具有种植侵蚀能力,并且周围性出血致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在病程的持续存在下,病变的范围将会不断的加大,所侵袭的程度也会更深。所以在手术之中应当仔细的探查,在最大可能上避免小病灶的残留。同时,因为此病的病变部位为瘢痕组织,与筋膜、肌肉等有粘连,所以偶尔要对小部分的正常组织进行切除,以防止手术之后0复发。倘若手术之后切除筋膜缺损比较大,可使用补片进行修补。一般在手术之后,口服孕三烯酮胶囊三至六个月,防止复发。
4结束语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探讨,对于AWE的诊断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并且其发生率并不高,手术治疗的效果也非常理想,不过有些远期的并发症却不是很好的控制。所以,在进行剖宫产手术之后,严格执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其所带来的并发症一定可以很好的扼制,从而保护自身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鸿慧,邢华英,刘绪芳,蒋英敏,葛志娟,邹和梅,费翠芹.中国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状与思考[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05:521-524+532.
[2]庞雁.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32:53-54.
[3]李燕,梁进,何焕群,刘丽燕,廖李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06:175-177.
作者简介:丁永华(1981-)男 本科 住院医师 主要从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工作
关键词: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
引言
剖宫产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简称AWE)),发病率在0.03%到0.47%之间,数值较低,但是一旦出现并发症,将会对患者造成难以接受的影响,所以,在施行剖宫产之后一定要加以重视。基于此,笔者结合贵州省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36例此类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以下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贵州省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36例AWE病患為研究对象,且都做过剖宫产手术。其年龄段为22-39岁,平均年龄为(30.56±2.98)岁,并且此次发病距剖宫产术的时间间隔在0.42-2.58年,具体的确诊方式是通过B超、CT检查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来完成。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这些病患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为手术治疗,人数有19例,后者17例使用保守治疗方式。
1.2方法
1.2.1观察组
对于此组的病患,在治疗前都在硬膜外进行麻醉,采用仰卧位的手术治疗方式,具体使用腹壁异位病灶切除术。手术切口选择肿块外侧缘约半公分处,并一层层的进行切入,直到到达病灶并完全清除肿块为止,随后使用生理盐水逐层清洗并关闭切口。并在手术之后让患者服用消炎药物,以防止二次感染。
1.2.2对照组
对对照组进行保守的药物治疗方式,建议其口服米非司酮片,每次约12.5mg,一天一次,服用周期为半年。
1.3疗效评定标准
具体的疗效评定标准以患者临床症状和肿块的消肿状态综合判断。症状完全消失或者还存有轻微症状,以及肿块消除在三分之二以下或者直至完全消除,则可判断为治愈,反之症状之类的,没有明显变化,肿块几乎不消肿,则治疗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具体的分析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对此类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之后,前者全部治愈,后者则只有9人治愈,治愈率分别为100%和52.94%,并对比两组治愈率的数据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EMT)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的疾病。在临床上表现受发病的具体部位影响而不一样。常出现的现象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出血量增多、经期延长、继发性痛经,而少数患者还会在月经周期前1~2天伴有腹痛和腰背部痛等表现,在疼痛时,还会出现放射至腿部的状况。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在腹部触及明显的肿块,且部分患者肿块在经前期或经期增大或伴有胀痛。
对于此病的发病机制众说纷纭,包括诱导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种植学说等等。而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认为是医源性因素,也许是由于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组织污染腹壁切口,加上手术创伤致免疫功能降低,机体不能正常清除内膜碎片,在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刺激下,导致子宫内膜在切口部位种植,形成异位病灶,主要与内膜碎片的遗传特性、生物学活性及患者机体的状态有关。在此次的研究对象之中,有3例病患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手术时需切开和弄碎胎盘并清除子宫下段的胎盘碎屑,致子宫内膜直接接触切口,从而使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其他的则在月份足够后进行的剖宫产手术,发病的原因也许是腹壁切口受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组织的污染。
3.2诊断手段
使用彩超检查的手段,操作性简单,而且属于无创型手段,能够反复进行以及动态观察,也是当前临床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重要的手段。声像图表现为腹壁切口或周围组织内可探及不均质低回声区,无包膜,形态不规则,其内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CDFI(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多提示包块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本组彩超检查均提示腹壁切口处皮下软组织内呈不均质的低回声区,无包膜,形态不规则,其内回声不均匀,未见血流;其中8例超声检查显示包块内可见片状不规则无回声区,后方可衰减。CT、MRI检查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无特异性,但可辅助确定腹壁切口肿块的囊实性和部位的深浅,对术前预测病变的范围有帮助,但价格较贵。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125水平常增高,不过通常在100μg每升以下。在本次研究对象中有4例CA125增高,余均正常,但是本项目对于此病的诊断几乎没什么意义,所以较少的在临床上应用。
3.3治疗方法
对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旦诊断为事实,则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而不同的报道对于手术切除范围而稍有不同,一般其应超过病灶直径1.0-1.5cm,这样便于病灶的彻底清除。而且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具有种植侵蚀能力,并且周围性出血致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在病程的持续存在下,病变的范围将会不断的加大,所侵袭的程度也会更深。所以在手术之中应当仔细的探查,在最大可能上避免小病灶的残留。同时,因为此病的病变部位为瘢痕组织,与筋膜、肌肉等有粘连,所以偶尔要对小部分的正常组织进行切除,以防止手术之后0复发。倘若手术之后切除筋膜缺损比较大,可使用补片进行修补。一般在手术之后,口服孕三烯酮胶囊三至六个月,防止复发。
4结束语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探讨,对于AWE的诊断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并且其发生率并不高,手术治疗的效果也非常理想,不过有些远期的并发症却不是很好的控制。所以,在进行剖宫产手术之后,严格执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其所带来的并发症一定可以很好的扼制,从而保护自身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鸿慧,邢华英,刘绪芳,蒋英敏,葛志娟,邹和梅,费翠芹.中国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状与思考[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05:521-524+532.
[2]庞雁.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32:53-54.
[3]李燕,梁进,何焕群,刘丽燕,廖李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06:175-177.
作者简介:丁永华(1981-)男 本科 住院医师 主要从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