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读式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把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放在首位,以学案为辅,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探讨而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自读式学案导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一谈“自读式学案导学”模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自读式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
(一)环节与操作
“自读式学案导学”模式由自学感知、知识梳理与整合、深思质疑、自我测评四个环节构成。在这些环节中,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贯穿始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自学感知。
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课标要求,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学案并印发给学生。上课时,教师要简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按照学案的自读提纲通读教材,初步感知教材内容。
2.知识梳理与整合。
在学生初步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利用精心设计的填空、图表等习题,引导学生梳理教材知识,进一步分析教材,理清教材脉络,记忆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等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就既记忆了基础知识,又理清了历史线索,构建了知识框架。
3.深思质疑。
学生在细读、分析教材的过程中会遇到疑难问题,对此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内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经过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自我测评。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在学习中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理解到了什么程度?能不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学案上的针对性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教师要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四个环节严格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重视知识讲解,强调能力培养。
(二)具体要求
1.课前,教师必须充分备课,精心设计学案。
一个好的学案应该具备设疑激趣、启发诱导、巩固基础、培养能力等作用。对此,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始终以练习为主线,引领整个课堂教学。这是应用“自读式学案导学”模式的关键。
2.课上,教师要进行引导。
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该讲的知识一定要讲,使学生牢固掌握;不该讲的知识一定不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交流互动。
3.课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教学不可能十全十美,教师要认真反思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自读式学案导学”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引导与自学相结合。
自学是“自读式学案导学”模式的核心,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是自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学会阅读,才能进行自学。不少学生误以为只要认识教材中的字,就说明会阅读。为了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找出有效信息,并适当做阅读笔记。经过实践,学生深深体会到:历史教材不是故事书,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基础与能力相结合。
教师既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与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让历史为现实“说话”,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打破历史思维定式。
4.内容与形式相结合。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认为只要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并进行简单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克服盲目从众心理,注重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以免使教学流于形式。
一、“自读式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
(一)环节与操作
“自读式学案导学”模式由自学感知、知识梳理与整合、深思质疑、自我测评四个环节构成。在这些环节中,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贯穿始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自学感知。
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课标要求,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学案并印发给学生。上课时,教师要简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按照学案的自读提纲通读教材,初步感知教材内容。
2.知识梳理与整合。
在学生初步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利用精心设计的填空、图表等习题,引导学生梳理教材知识,进一步分析教材,理清教材脉络,记忆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等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就既记忆了基础知识,又理清了历史线索,构建了知识框架。
3.深思质疑。
学生在细读、分析教材的过程中会遇到疑难问题,对此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内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经过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自我测评。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在学习中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理解到了什么程度?能不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学案上的针对性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教师要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四个环节严格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重视知识讲解,强调能力培养。
(二)具体要求
1.课前,教师必须充分备课,精心设计学案。
一个好的学案应该具备设疑激趣、启发诱导、巩固基础、培养能力等作用。对此,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始终以练习为主线,引领整个课堂教学。这是应用“自读式学案导学”模式的关键。
2.课上,教师要进行引导。
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该讲的知识一定要讲,使学生牢固掌握;不该讲的知识一定不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交流互动。
3.课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教学不可能十全十美,教师要认真反思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自读式学案导学”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引导与自学相结合。
自学是“自读式学案导学”模式的核心,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是自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学会阅读,才能进行自学。不少学生误以为只要认识教材中的字,就说明会阅读。为了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找出有效信息,并适当做阅读笔记。经过实践,学生深深体会到:历史教材不是故事书,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基础与能力相结合。
教师既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与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让历史为现实“说话”,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打破历史思维定式。
4.内容与形式相结合。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认为只要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并进行简单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克服盲目从众心理,注重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以免使教学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