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袭人在《红楼梦》中是忠主的婢女,也是有口皆碑的大丫鬟,同时也是富有心计步步为营的“内定”姨娘,为扫除阻碍告密。每一面都是她性格的碎片,拼接起来才算完整。
关键词:袭人;告密;内定姨娘
袭人是金陵十二衩又副钗之首,作者曹雪芹给袭人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开篇黛玉、宝钗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对比判词我们会发现,作者对宝钗是“叹”,有叹息、感慨之意,对黛玉的“怜”,有怜惜、保护之意,这是作者对金陵十二衩正钗两位女主的态度,叹息宝钗的“德”,怜惜黛玉的“才”。皆是曹老在褒奖两位女主的美好品格。然而,对于副钗之首的袭人,作者却一连用了“枉”、“空”二字。难道这是在以判词之口来对袭人进行批评吗?那袭人真正的品格是如何的,且容我慢慢分析。
一、与宝钗行为对比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说到底并非宝钗贪图富贵,而是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贾元妃权衡利弊之后的结果,而薛宝钗对自己的终身没有决定权,原因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作者曹雪芹而言,薛宝钗嫁给宝玉既误了自己,又害了黛玉,并非是薛宝钗之过,所以是可叹的。叹息她一个好女子嫁给了心里有人的男人。但袭人与宝钗不同的是,袭人早早献身宝玉、被贾家众人内定为“姨娘”,不仅是袭人的主观意愿,还是袭人打败其他人自己“争”来的。而袭人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是袭人为了达到目标所营造出来的假象还是她真正的为人,作者曹雪芹会一连用“枉”、“空”两个字来形容袭人,是对可怜女子命运的同情,还是对袭人算盘落空的嘲讽。这都要看袭人在大观园里是如何处事的。
二、处事中反映出的真正为人
袭人的性格和在小说中,有着几次大起大落的描写。第一次是十九回和二十一回,都是写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彰显她贤德的品行;第二次是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之后,袭人在王夫人前进言,“借刀杀人”赶走了竞争对手晴雯。前一次表明袭人所遵奉的行为规范是和薛宝钗相一致的,所以二十一回中间特地插入从宝钗眼中所见的袭人;后一次则是袭人的一次进言,她向王夫人发出宝玉有可能越出礼法之外的警告,以此表明她对主家的忠心,这样她赢得了王夫人充分的信赖,并因此提拔她为“内定”的姨娘。
(一)备受争议的告密
晴雯的被赶跟袭人没有直接关系,但却有间接关系。因为袭人的进言,让王夫人意识到怡红院的种种不稳定因素,间接的被王善保家的抓住机会,参了晴雯一本,这才导致了晴雯的悲剧。袭人的一席话有理有据,看似对宝玉尽职尽责、看似对王夫人发自肺腑,但实际上也避开了最大的坑,这个坑就是袭人自己。王夫人因为袭人的进言,意识到贾宝玉可能跟谁“做怪”,袭人回答没有。但实际上和宝玉“做怪”的恰恰是袭人自己,那个时候宝玉还不足十三岁。袭人一席话成功引起了王夫人的警觉,让王夫人意识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可能遭了很多人的惦记,明面上袭人指的是宝钗、黛玉,但实际上王夫人会自动自觉把这个范围扩大,扩大到和宝玉有密切联系的、怡红院的所有人。袭人此举让王夫人直接插手怡红院的院中事务,更是让自己借此长了威、扫了道。这个结果最得利的无疑是袭人了,说她无意也着实牵强。她确实这么做了,在向王夫人表忠心的同时,祸水东引到晴雯身上。这是她品行中的缺陷--“自私”,是对晴雯的报复。这足以证明平时在外的好名声是真的,但人性自私为己也不是假的。最后的“枉”和“空”,我相信是曹老对她这件事情的嘲弄。
(二)多面镜的袭人
袭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一方面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富有心机,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就连手下人也对其服气,是出了名的贤人。心中亦有些痴处,她服侍谁,心里便唯有谁。她与宝玉有情,是《红楼梦》中唯一与宝玉发生关系的丫鬟。她不时规劝宝玉要读书上进。宝玉挨打后,她向王夫人进言好好管教宝玉,并建議为防不测而搬出园子来。贾宝玉此后被迫搬离怡红院,再也不能和黛玉朝夕相处,也隔断了宝钗一天两三次探望的殷勤。这一手计谋既在王夫人面前卖了深明事理的形象,又有力隔绝了其他女子与宝玉的接触。 可谓是费尽心思赢得了一箭双雕。
她工于心计,如愿让自己成了王夫人、王熙凤、甚至是贾母都内定的“姨娘”,在宝玉还未内定正妻时,就以贾宝玉“姨娘”的身份和规格回家探亲,可见对其的重视。另一方面袭人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伏侍宝玉细心周到,恪尽职任,“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她一心为宝玉前途忧虑,“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她虽身为奴婢,却能事事为贾府大局着想,宁可自己委屈些;人性何其复杂,袭人一方面严于律己、恪守职责,无微不至的照顾宝玉,另一方面与人为善、不争宠、不卖乖,脾气好的好似没脾气,在晴雯在种种场合不给自己脸面,让她下不来台,袭人一回击晴雯就离开了贾府。她讨好王夫人,虽有私心,但确实对宝玉和贾府一片赤诚。也因此得到自由,最后嫁人,结局也算“圆满”。
然而,袭人想到了一切,却没有料想到富贵塔也有倒塌的一天,贾府没落了,她的美好期盼落空了。最后嫁给了社会地位更低贱的伶人。这不算是最好的结局,但对袭人,这是“圆满”的结尾。最后下嫁优伶蒋玉菡,也是因为袭人有一个帮她、爱他的哥哥花自芳。这也离不开袭人对宝玉无悔的付出,平时的恪尽职守让贾家众人放了她一条生路,保全了自己。我们可以说袭人是精于算计,但也可以说是袭人爱宝玉爱到了骨子里,作者安排袭人心愿落空,但结局归于平淡,是手下留情的嘲讽。
但可以确认的是,袭人对宝玉的满腔爱意终究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宝玉说袭人是“出了名至善至贤之人”,薛姨妈说她是“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些可从正面反面理解她的性格中的要害。她是自私的至善至贤的人。
袭人是被驯服的婢女,她有一颗要强向上爬的心,身份低微注定她向上走只有“做妾”,宝玉是她最好的选择,所以她使尽手段。袭人也非全无正义感,在贾赦要强娶鸳鸯时,她也表示了愤慨和同情。宝玉对袭人看重和依赖,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是真挚的,不仅是因为他“惜花”,更是因为看到了袭人对他的殷切照顾。日复一日的赤诚相伴值得人依赖。若不是身份受限,如果她是名门小姐,不必用尽手段只为出头,她的闺誉想必是在夫人圈里也是交口称赞的。可惜没有如果,袭人只是宝玉的“身边人”,做得再好也只会被提拔姨娘。她不是圣人,做不到无私,但从她的一生来看,实在是令人可怜,可叹。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朱丽.《红楼梦》袭人形象的传统解析与现代视角[J].语文建设,2013.
关键词:袭人;告密;内定姨娘
袭人是金陵十二衩又副钗之首,作者曹雪芹给袭人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开篇黛玉、宝钗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对比判词我们会发现,作者对宝钗是“叹”,有叹息、感慨之意,对黛玉的“怜”,有怜惜、保护之意,这是作者对金陵十二衩正钗两位女主的态度,叹息宝钗的“德”,怜惜黛玉的“才”。皆是曹老在褒奖两位女主的美好品格。然而,对于副钗之首的袭人,作者却一连用了“枉”、“空”二字。难道这是在以判词之口来对袭人进行批评吗?那袭人真正的品格是如何的,且容我慢慢分析。
一、与宝钗行为对比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说到底并非宝钗贪图富贵,而是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贾元妃权衡利弊之后的结果,而薛宝钗对自己的终身没有决定权,原因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作者曹雪芹而言,薛宝钗嫁给宝玉既误了自己,又害了黛玉,并非是薛宝钗之过,所以是可叹的。叹息她一个好女子嫁给了心里有人的男人。但袭人与宝钗不同的是,袭人早早献身宝玉、被贾家众人内定为“姨娘”,不仅是袭人的主观意愿,还是袭人打败其他人自己“争”来的。而袭人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是袭人为了达到目标所营造出来的假象还是她真正的为人,作者曹雪芹会一连用“枉”、“空”两个字来形容袭人,是对可怜女子命运的同情,还是对袭人算盘落空的嘲讽。这都要看袭人在大观园里是如何处事的。
二、处事中反映出的真正为人
袭人的性格和在小说中,有着几次大起大落的描写。第一次是十九回和二十一回,都是写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彰显她贤德的品行;第二次是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之后,袭人在王夫人前进言,“借刀杀人”赶走了竞争对手晴雯。前一次表明袭人所遵奉的行为规范是和薛宝钗相一致的,所以二十一回中间特地插入从宝钗眼中所见的袭人;后一次则是袭人的一次进言,她向王夫人发出宝玉有可能越出礼法之外的警告,以此表明她对主家的忠心,这样她赢得了王夫人充分的信赖,并因此提拔她为“内定”的姨娘。
(一)备受争议的告密
晴雯的被赶跟袭人没有直接关系,但却有间接关系。因为袭人的进言,让王夫人意识到怡红院的种种不稳定因素,间接的被王善保家的抓住机会,参了晴雯一本,这才导致了晴雯的悲剧。袭人的一席话有理有据,看似对宝玉尽职尽责、看似对王夫人发自肺腑,但实际上也避开了最大的坑,这个坑就是袭人自己。王夫人因为袭人的进言,意识到贾宝玉可能跟谁“做怪”,袭人回答没有。但实际上和宝玉“做怪”的恰恰是袭人自己,那个时候宝玉还不足十三岁。袭人一席话成功引起了王夫人的警觉,让王夫人意识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可能遭了很多人的惦记,明面上袭人指的是宝钗、黛玉,但实际上王夫人会自动自觉把这个范围扩大,扩大到和宝玉有密切联系的、怡红院的所有人。袭人此举让王夫人直接插手怡红院的院中事务,更是让自己借此长了威、扫了道。这个结果最得利的无疑是袭人了,说她无意也着实牵强。她确实这么做了,在向王夫人表忠心的同时,祸水东引到晴雯身上。这是她品行中的缺陷--“自私”,是对晴雯的报复。这足以证明平时在外的好名声是真的,但人性自私为己也不是假的。最后的“枉”和“空”,我相信是曹老对她这件事情的嘲弄。
(二)多面镜的袭人
袭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一方面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富有心机,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就连手下人也对其服气,是出了名的贤人。心中亦有些痴处,她服侍谁,心里便唯有谁。她与宝玉有情,是《红楼梦》中唯一与宝玉发生关系的丫鬟。她不时规劝宝玉要读书上进。宝玉挨打后,她向王夫人进言好好管教宝玉,并建議为防不测而搬出园子来。贾宝玉此后被迫搬离怡红院,再也不能和黛玉朝夕相处,也隔断了宝钗一天两三次探望的殷勤。这一手计谋既在王夫人面前卖了深明事理的形象,又有力隔绝了其他女子与宝玉的接触。 可谓是费尽心思赢得了一箭双雕。
她工于心计,如愿让自己成了王夫人、王熙凤、甚至是贾母都内定的“姨娘”,在宝玉还未内定正妻时,就以贾宝玉“姨娘”的身份和规格回家探亲,可见对其的重视。另一方面袭人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伏侍宝玉细心周到,恪尽职任,“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她一心为宝玉前途忧虑,“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她虽身为奴婢,却能事事为贾府大局着想,宁可自己委屈些;人性何其复杂,袭人一方面严于律己、恪守职责,无微不至的照顾宝玉,另一方面与人为善、不争宠、不卖乖,脾气好的好似没脾气,在晴雯在种种场合不给自己脸面,让她下不来台,袭人一回击晴雯就离开了贾府。她讨好王夫人,虽有私心,但确实对宝玉和贾府一片赤诚。也因此得到自由,最后嫁人,结局也算“圆满”。
然而,袭人想到了一切,却没有料想到富贵塔也有倒塌的一天,贾府没落了,她的美好期盼落空了。最后嫁给了社会地位更低贱的伶人。这不算是最好的结局,但对袭人,这是“圆满”的结尾。最后下嫁优伶蒋玉菡,也是因为袭人有一个帮她、爱他的哥哥花自芳。这也离不开袭人对宝玉无悔的付出,平时的恪尽职守让贾家众人放了她一条生路,保全了自己。我们可以说袭人是精于算计,但也可以说是袭人爱宝玉爱到了骨子里,作者安排袭人心愿落空,但结局归于平淡,是手下留情的嘲讽。
但可以确认的是,袭人对宝玉的满腔爱意终究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宝玉说袭人是“出了名至善至贤之人”,薛姨妈说她是“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些可从正面反面理解她的性格中的要害。她是自私的至善至贤的人。
袭人是被驯服的婢女,她有一颗要强向上爬的心,身份低微注定她向上走只有“做妾”,宝玉是她最好的选择,所以她使尽手段。袭人也非全无正义感,在贾赦要强娶鸳鸯时,她也表示了愤慨和同情。宝玉对袭人看重和依赖,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是真挚的,不仅是因为他“惜花”,更是因为看到了袭人对他的殷切照顾。日复一日的赤诚相伴值得人依赖。若不是身份受限,如果她是名门小姐,不必用尽手段只为出头,她的闺誉想必是在夫人圈里也是交口称赞的。可惜没有如果,袭人只是宝玉的“身边人”,做得再好也只会被提拔姨娘。她不是圣人,做不到无私,但从她的一生来看,实在是令人可怜,可叹。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朱丽.《红楼梦》袭人形象的传统解析与现代视角[J].语文建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