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应该警醒“语言暴力”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da123sas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学校和老师都有义务和责任保证学生在学校里的身心安全和健康。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有所减少。然而,教师的语言暴力问题却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本文从教师语言暴力的表现、危害性、教师实施语言暴力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等几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象进行探讨,以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心罚;表现;危害 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向来备受关注。尤其当中小学生处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时,学校和老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安全就负有相当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在中小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体罚现象有所减少。然而,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暴力问题却日渐凸显出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统计发现: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39%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给其造成了心理伤害。可见,教师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是长久的,后果是严重的。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警醒,别再让自己的语言变成无形的暴力。
  1何谓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应该算作当代社会的新词汇。所谓语言暴力,顾名思义,就是诉诸于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而教师的语言暴力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使用谩骂、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在教师的语言暴力问题中,口头语言暴力现象更为普遍。教师语言暴力实际上就是教师使用侮辱、歧视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心罚”。是一种消极的教育形式。而所谓“心罚”,也叫精神虐待、心灵施暴,它是相对于体罚而言的,是一种特殊的消极惩罚方式。简言之,心罚就是对人的内在心理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惩罚,一种摧残。具体地说,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无视学生的存在,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自居,毫无顾忌、赤裸裸地攻击、摧残学生自尊自爱的城堡。如用尖酸刻薄、冷嘲热讽的语言挖苦、讽刺、讥笑、斥责、辱骂学生。这不仅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行为,也是一种反人性的教育行为。
  2教师语言暴力的常见表现
  教师的语言暴力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反人性的教育话语。
  挖苦学生:“你要是能学好,太阳从西边出来。”“反正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你手里了,哪里还用得着您老先生学呀。”“你白吃了十几年的饭。”“你父母给你吃什么长大的?”
  呵斥学生:“滚出去!”“别给脸不要脸。”“你缺心眼啊!”
  把学生比作动物:“笨驴”、“傻猪”、“我现在都成了养猪专业户了,教了你们这群蠢猪。”
  辱骂学生:“笨蛋”、“白痴”、“弱智”、“狗屎一堆”。
  否定学生:“你天生是个蠢才。”“你注定没出息。”
  3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有何危害
  教师语言暴力相对于体罚而言,带来的伤害是“内伤”。而它所造成的恶果决不在体罚之下,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教师语言暴力不仅给当事学生造成伤害,对教师自己、学校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害。
  在具体分析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性之前,先援引两个案例:
  案例1:2004年4月,重庆市渝中区初三女生丁某因为上学迟到,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其间班主任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赤裸裸地贬损丁某:“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的资格都没有。”丁某遭此侮辱,一时想不开,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身亡。
  案例2:有一名升入大学的女孩曾经伤心地回忆说:从小我的学习成绩就不好,上小学时,一次我们全年级同学在操场上做操,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指着我对别的班的老师说:“这就是我们班上那个最笨的学生,就冲她那股子笨劲,我看她连小学三四年级都读不下来。”班主任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到今天。上述女孩的回忆中,就是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让她感受到了人的尊严和自信心的丧失,使她的自卑感达到了极点,甚至好几次都想到了死。这名女生背着全班倒数第一名的心理负担,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老师们总是喜欢人前人后地戏说,让同学们瞧不起她,别和她来往。这种没有尊严、受尽白眼、遭遇歧视的非人生活,整整持续了九年。在她的心灵深处,她对老师有无尽的怨恨。她说,她最恨的人就是老师。
  从上面活生生的案例中,足以让我们看到教师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巨大杀伤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由于社会成熟度不高,意志还比较脆弱,一般经受不住来自教师方面的精神摧残,主要后果表现为以下几种:
  (1)自尊心受到伤害
  自尊心是青少年儿童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他们在学校中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精神支柱,它既敏感又脆弱。如果一个教师对所谓的差生另眼相待、讽刺挖苦、羞辱,往往使学生产生自卑、孤独的心理,会心灰意冷、萎靡不振,有的甚至厌学逃学。
  (2)失去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
  当学生听多了老师的讽刺挖苦、嘲笑之后,会产生暗示心理:“也许我真的是最差的,我真的不行。”因此会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丧失上进心,自暴自弃,悲观厌世,甚至产生永久的心理疾患。
  (3)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当学生遭受到老师的挖苦、讽刺、嘲笑之后,往往不是考虑如何改正错误,而是体验到难堪和痛苦。因此学生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拒绝以后的正确的教育,他们会设法躲避教师、远离学校,甚至于反抗和对抗的情绪会驱使他们动脑筋去考虑如何对付老师。
  (4)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讽刺挖苦的语言具有较强的心理攻击性,容易刺激学生产生诸如气愤、恸哭、发抖、说不出话、血压升高、心跳加速等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会使学生做出不顾任何后果的行动来。
  4别再让“语言暴力”玷污了校园这块净土
  教育是一种信托行为。教师受托于学生、学生家长、社会而去掌管学生的利益。教师被要求通过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和培养理解能力来创造和保障每一个学生的最大利益。这种受托人的责任使教育充满了道德意义。而道德教育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不要伤害学生。作为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较为敏感,感情也相对脆弱,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是老师的肯定。面对错误和缺点,他们需要的是师长的中肯批评和循循善诱,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恶语相向。他们希望被老师关注,希望老师走进他们的心灵,希望老师对自己有好评价。但是,当教师语言暴力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他们的这些希望就被彻底打破了。俗话说“良言入耳三东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开掘教师的智慧。这常常需要教师采用更为灵活的技巧,迂回地表达教育目的。但面对学生,更需要教师有宽阔的胸襟和高雅的气量,怀着寻宝的心情去发现学生积极的一面;更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希望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能够引起广大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大家共同努力,杜绝教师语言暴力,还校园一片纯洁。
  参考文献
  [1] 李苗,林国耀. 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J].现代教育科学,2005,(4):14~15
  [2] 吴天武.心罚:一个急需关注的教育问题——兼论人性化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60~62
  [3] 刘新才.校园拒绝语言伤害[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5):42~43
  [4] 刘微.关注校园中的隐性人身伤害[N].中国教育报,2003-3-30第4版
  [5] 课堂语言暴力莫轻忽[N].中国教育报,2006-2-15第一版
  [6] 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审视教育中的“罪”与“罚”[M].广西:广西示范大学出版社,2003.9:64~65
  [7] 刘厚萍.校园“心罚”现象剖析[J].基础教育参考,2004,(10):36~38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把德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于一炉,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新课标》指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学生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的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
期刊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是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主要场所,但要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只靠学校这块阵地是远远不够 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相互配合形成一种教育合力,推动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现将我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的关系及我的体会做以下陈述。  1做一个合格的新型教师  做一个合格的新型教师要为人师表、作风正派、言行一致、严于律已。作为高素质的教师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集文字、图片、声音、影视、动画于一体以光、电、声等刺激学生的感官,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必将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效率与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日渐走进课堂,对思想品德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问题,谈谈自己的感想。  1运用多媒体能增加和丰
期刊
【摘要】面对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新的认识和定位。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和体验。教师必须转变自己解析者、传递者和训导者角色,在阅读教学中扮演好教学活动的创建者、阅读过程中的引导者、辅导员和教学活动中的记录者角色。  【关键词】阅读教学; 角色; 个性化; 创建者; 辅导
期刊
“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内涵非常十分丰富,目前我们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堂热闹,课后“曲终人散”,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标,学生也没有收获。有效教学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因此,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如何让教学活动更有效,总结出两大方面:一是教学活动设计要有效,二是课堂教学实施要有效。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活动
期刊
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其中,“写”既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方面,也是每位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难点。强化练笔是以读促写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可供练笔的内容,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练笔契机,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以文中字、词为基点,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掌握认识一
期刊
【摘要】班主任的情感、态度等物质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这些影响更多是通过无声的渠道传递给学生的。笔者以为,我们的班级管理方式要突破粗犷式,而于细微处见精神。唯其如此,班主任才将展示自己独特而美丽的一面而使管理显示高效。  【关键词】班主任; 个性特质; 潜在作用; 影响随着课改的实施,中国教育正一点点的发生着改变。改革要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教师的管理能力。一个班主任的情感、态度等特质
期刊
在学校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传统的教学中,主张"师道尊严",教师至高无上,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独立性丧失了,实际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改革创新之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既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素质教育呼唤新型师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的识字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整个小学阶段学会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由此可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石。但是由于它远不如阅读教学那样诗情画意,也不如习作教学那样异彩纷呈,更不如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学习那样生动活泼,因此便成为制约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瓶颈,同时也成为教学
期刊
创新设计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把握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景,怎样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生活化,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导入是关键。因此,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1趣味情景导入法  导入数学课要寓趣味于其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