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式学习,是指将一个班级分为几个由若干学生组成的小组,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将小组的成绩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被动接受的课堂角色,让他们成为英语课堂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合作学习主体作用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分工合作、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完成一定的任务,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扩大词汇量,避免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有利于克服大班制语言教学的弊端和消除学生们在以往课堂教学中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成为语言的实践者和参与者。合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但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信心 ,而且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以锻炼和发展,学生成绩能够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
但是,如果教师把握不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则小组活动可能会出现冷场或混乱,有的学生会不知不觉地一味用母语交流,合作学习代替独立思考等问题。以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1、合理分组
小组的划分要要为顺利开展学习活动提供最基本的组织保障,切忌盲目组合。为此,我了解了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习惯,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6名(优等生2人,中等生3人,后进生1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的小组,以有助于小组内的相互学习、促进。如果组间的差距过大,教学中可能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既可保持小组的相对稳定性,也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组合。并且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让同组成员就近入座,以便活动的展开。
2、明确分工和职责
每组可设组长一名,对于组长的人选一般由成绩较好的,平时积极发言的,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学生担任,由组长负责每次活动的分工,确保每次活动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另外选一位字迹较端正且负责的记录员,记录好每次活动中各个成员的工作安排及所获的评价。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还可确定关系协调员,报告员,信息采集员和监督员。大家各施其职,互帮互助,确保每次活动都能达到既定目标。由英语课代表和学习委员对每组进行考绩打分并公布到积分栏内。这样,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地积极的去完成。
3、优化小组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课前的活动主要围绕课文预习来展开,可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包括查阅字典,记下相关词的搭配词组和典型例句,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找出所预习课文的重难点,然后在组内交流讨论并提出质疑,以达到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课中可充分利用新教材题材多样性的特点,自然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语言交际活动。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主要从词语听写、课文朗读,经典篇目或段落的背诵,课文改写,检查书面作业,单元相关话题的讨论,单元回顾,合编习题,习题讲解,发行英语刊物等几个方面展开,从而在学生中形成既能自主学习,又能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4、引进竞争激发主体作用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如果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没有一点竞争机制,容易出现“死水”一潭的局面。竞争好比一块“石”,往往能“激起千层浪”。当然,合作和競争相结合则能更为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这次期中考试前针对学生单词比较薄弱的现象,我在班级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单词竞赛。8组同学激烈抢答,表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单词的记忆效率。
5、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科学的设计者,活动的指导者,过程的参与者,结果的评价者和学生的帮手。在每次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选定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克服班级人数多且学生个体差异大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有助于改变传统英语课堂中“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单项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项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只有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精心准备,才能真正减少小组合作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久成.《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现代中小学教育》[J]
2. 沈常青.《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种常见性问题及基本对策》[M]
3. 杨敏.《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
【关键词】合作学习主体作用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分工合作、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完成一定的任务,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扩大词汇量,避免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有利于克服大班制语言教学的弊端和消除学生们在以往课堂教学中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成为语言的实践者和参与者。合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但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信心 ,而且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以锻炼和发展,学生成绩能够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
但是,如果教师把握不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则小组活动可能会出现冷场或混乱,有的学生会不知不觉地一味用母语交流,合作学习代替独立思考等问题。以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1、合理分组
小组的划分要要为顺利开展学习活动提供最基本的组织保障,切忌盲目组合。为此,我了解了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习惯,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6名(优等生2人,中等生3人,后进生1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的小组,以有助于小组内的相互学习、促进。如果组间的差距过大,教学中可能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既可保持小组的相对稳定性,也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组合。并且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让同组成员就近入座,以便活动的展开。
2、明确分工和职责
每组可设组长一名,对于组长的人选一般由成绩较好的,平时积极发言的,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学生担任,由组长负责每次活动的分工,确保每次活动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另外选一位字迹较端正且负责的记录员,记录好每次活动中各个成员的工作安排及所获的评价。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还可确定关系协调员,报告员,信息采集员和监督员。大家各施其职,互帮互助,确保每次活动都能达到既定目标。由英语课代表和学习委员对每组进行考绩打分并公布到积分栏内。这样,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地积极的去完成。
3、优化小组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课前的活动主要围绕课文预习来展开,可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包括查阅字典,记下相关词的搭配词组和典型例句,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找出所预习课文的重难点,然后在组内交流讨论并提出质疑,以达到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课中可充分利用新教材题材多样性的特点,自然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语言交际活动。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主要从词语听写、课文朗读,经典篇目或段落的背诵,课文改写,检查书面作业,单元相关话题的讨论,单元回顾,合编习题,习题讲解,发行英语刊物等几个方面展开,从而在学生中形成既能自主学习,又能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4、引进竞争激发主体作用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如果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没有一点竞争机制,容易出现“死水”一潭的局面。竞争好比一块“石”,往往能“激起千层浪”。当然,合作和競争相结合则能更为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这次期中考试前针对学生单词比较薄弱的现象,我在班级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单词竞赛。8组同学激烈抢答,表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单词的记忆效率。
5、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科学的设计者,活动的指导者,过程的参与者,结果的评价者和学生的帮手。在每次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选定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克服班级人数多且学生个体差异大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有助于改变传统英语课堂中“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单项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项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只有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精心准备,才能真正减少小组合作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久成.《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现代中小学教育》[J]
2. 沈常青.《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种常见性问题及基本对策》[M]
3. 杨敏.《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