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行为具有经济后果性,需要会计制度来予以指导和规范。而会计制度效率要受收益和成本两方面的影响。前者取决于会计制度对会计域秩序符合程度的高低;后者取决于会计责任界定和履行的有效性程度。通过适时推进会计制度变迁和合理界定会计责任都能有效提高会计制度效率。
[关键词]会计制度效率;经济后果性;会计域秩序;会计制度变迁
一、会计的制度性分析
(一) 会计行为的社会性和经济后果性
会计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某一主体的经济活动进
行反映和控制,并向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确认、计时、记录和报告活动组成了会计行为的全部内容。
1、会计行为具有社会性。会计是人类对自身经济活动管理和控制需要的产物,目的是使得各项经济活动更具效率性,最终促进社会以济资源的优化有效配置。会计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人类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的,会计行为具有社会属性,由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环境等方面因素所决定,不同的社会结构产生不同的会计行为,“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观点表述了这样的思想。
2、会计行为具有经济后果性。会计信息将影响企业、政府、职工、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决策行为,这些个人或团体的持为以可能对其他团体的利益产生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不同的会计行为将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而不同的会计翻译片引起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决策行为,最终将导致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
(二)会计行为的制度需求性
会计行为的社会性和经济后果性决定了会计行为本身需要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会计是对某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进行反映,而该主体以是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集合体”。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仲裁利益相关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采取各种方式影响会计行为,当契约不完全并存在机会均等主义倾向时,这种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行为将会影响该主体的整体效率和公平,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规范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即制定会计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
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的框架,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法律、规章等;后者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续约束力的、并构成世代相传文化的一部分,包括风俗习惯、偷首先、意识形态等。会计制度是使会计行为标准化、模式化的一系列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职业道德和会计惯例的总称,是会计人员进行所应遵循的规定和标准。
会计制度的基本功能有两方面:第一,指导会计实务。
会计制度源泉于会计实务,对会计实务具有指导功能,即要求行为人必须在会计框架内进行会计行为。第二,约束过度会计行为。如前所述,会计行为具有经济后果性,各利益相关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采用非合理方式影响会计行为,导致对效率和公平原则上的违背。因此需要用具有强制约束力的会计制度来进行了规范,减少或消除利已主义的会计行为。
二、 会计制度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会计制度效率
所谓效率,即指效益和成本的对比关系。会计制度效
率就是会计制度对于会计行为指导和规范的有效性程度,即会计制度的效益和成本之比。会计制度效益指会计制度对社会资源配置的有用性程度。会计制度成本包括会计制度的制定成本、实施成本和失败成本三部分。制定成本指为订立制度条款、规范权利和责任所发生的费用;实施成本指为保证制度条款运行、纠正在事后偏离及解决纠纷等所发生的费用;失败成本指由于制度失败发生的各种费用。
从新制度经济学看,会计制度效益就是制度效益,而
会计制度成本就是制度的交易费用,因此会计制度效率就是制度效益和制度费用之比。
(二) 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因素
会计制度效率是会计制度效益和成本之比,因此其影
响因素包括效益和成本两方面。
1、会计制度其实是对会计域秩序符合程度的高低是影
响会计制度的根本因素
会计制度其实是一种产权制度,当各利益相关者对某特
定组织进行了要素投入,他们必然要示相应的产权份额,为了保护各产权主体的正当权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社会公平,必须明确度量和办公室他们的产权份额。会计制度正是因经而产生,但是这种度量和办公室是否真实、公允则要追溯到位会计域秩序。
会计域秩序是某特定组织的各产权主体根据各自要投
入向量而进行博弈,最后达到位纳什均衡后所一致认可的利益监管和分配规则 。当各产权主体基于检同知识和制度背景,通过相互讨价还价,会就既定状态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形成一定的秩序域。其后随着各产权主体夫同知识和制度背景发生变迁,原秩序域就会变得失衡。利益被告弱化的一方必然会主动要求对原秩序域进行调整,最后达到位新的纳什均衡,形成新的秩序域。因此,会计域秩序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是一种动态均衡。
因此,会计制度和会计域秩序的不一致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会计制度效益来体现的。
2、会计责任界定是影响会计制度效率的重要因素
为保证会计制度的执行效率,制度制定者在制定并发布会计制度时,在给予会计行为主体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相应的会计责任。会计责任和会计制度是相伴而生的产权保护制度,能保障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因此,会计责任界定对会计制度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衡量会计制度效率的重要标准。
会计责任界定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双层的:如果会计制度对会计域秩序符合程度高,会计制度界定的产权利益边界和会计域秩序内人们正当的产权利益边界一致或接近,生产性努力就得到了制度的内在激励,则会计责任界定就是对生产性努力的保证。此时会计责任界定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积极的。反之,如果会计制度能对会计域外秩序偏离程度高,会计制度界定的产权利益边界和人们正当的产权利益边界存在很大差距,其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消极的。
因此,会计责任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会计制度成本来体现的。
三、提高会计制度效率的思路
(一)准确把握会计域秩序的动态变化,适时推进会计制度变迁
提高会计制度效率的根本在于提高会计制度质量。因此必须及时、准确地把握会计域秩序的动态变化,适时推进会计制度变迁,缩小会计制度对会计域秩序偏离区间。
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前者指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根本上是由原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潜在利益引起的;后者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
两种制度变迁模式并非截然分开的,必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推进会计制度的变迁。同时,国家应努力冲破“有限理性”和“个体利益偏好”的限制,努力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推进会计制度变迁,最大限度地追求社会整体的公平和效率。
(二)合理界定会计责任,促使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
会计责任的界定应以“程序理性为基准备、理性为参考”的指导思想,坚持“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过错责任原则为辅”的归则原则,缩小程序理性对结果更改一的偏离区间,实现程序理性向结果理性的转变。
会计行为主要是对过去事实的反映,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同时又离不开大量的职业判断等人为因素的作用,这使得局外人对会计行为上的过错举证十分困难。所以应坚持无过错责任归责:只要会计行为对最终相关者产生了损害,其行为人就应承担责任,除非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行为时严格遵循了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只有这样,会计行为者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最大谨慎的职业态度进行会计行为。
参考文献:
[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糖果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79-114.
[2]梁莱歆.现代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3-227.
[关键词]会计制度效率;经济后果性;会计域秩序;会计制度变迁
一、会计的制度性分析
(一) 会计行为的社会性和经济后果性
会计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某一主体的经济活动进
行反映和控制,并向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确认、计时、记录和报告活动组成了会计行为的全部内容。
1、会计行为具有社会性。会计是人类对自身经济活动管理和控制需要的产物,目的是使得各项经济活动更具效率性,最终促进社会以济资源的优化有效配置。会计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人类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的,会计行为具有社会属性,由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环境等方面因素所决定,不同的社会结构产生不同的会计行为,“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观点表述了这样的思想。
2、会计行为具有经济后果性。会计信息将影响企业、政府、职工、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决策行为,这些个人或团体的持为以可能对其他团体的利益产生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不同的会计行为将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而不同的会计翻译片引起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决策行为,最终将导致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
(二)会计行为的制度需求性
会计行为的社会性和经济后果性决定了会计行为本身需要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会计是对某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进行反映,而该主体以是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集合体”。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仲裁利益相关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采取各种方式影响会计行为,当契约不完全并存在机会均等主义倾向时,这种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行为将会影响该主体的整体效率和公平,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规范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即制定会计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
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的框架,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法律、规章等;后者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续约束力的、并构成世代相传文化的一部分,包括风俗习惯、偷首先、意识形态等。会计制度是使会计行为标准化、模式化的一系列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职业道德和会计惯例的总称,是会计人员进行所应遵循的规定和标准。
会计制度的基本功能有两方面:第一,指导会计实务。
会计制度源泉于会计实务,对会计实务具有指导功能,即要求行为人必须在会计框架内进行会计行为。第二,约束过度会计行为。如前所述,会计行为具有经济后果性,各利益相关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采用非合理方式影响会计行为,导致对效率和公平原则上的违背。因此需要用具有强制约束力的会计制度来进行了规范,减少或消除利已主义的会计行为。
二、 会计制度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会计制度效率
所谓效率,即指效益和成本的对比关系。会计制度效
率就是会计制度对于会计行为指导和规范的有效性程度,即会计制度的效益和成本之比。会计制度效益指会计制度对社会资源配置的有用性程度。会计制度成本包括会计制度的制定成本、实施成本和失败成本三部分。制定成本指为订立制度条款、规范权利和责任所发生的费用;实施成本指为保证制度条款运行、纠正在事后偏离及解决纠纷等所发生的费用;失败成本指由于制度失败发生的各种费用。
从新制度经济学看,会计制度效益就是制度效益,而
会计制度成本就是制度的交易费用,因此会计制度效率就是制度效益和制度费用之比。
(二) 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因素
会计制度效率是会计制度效益和成本之比,因此其影
响因素包括效益和成本两方面。
1、会计制度其实是对会计域秩序符合程度的高低是影
响会计制度的根本因素
会计制度其实是一种产权制度,当各利益相关者对某特
定组织进行了要素投入,他们必然要示相应的产权份额,为了保护各产权主体的正当权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社会公平,必须明确度量和办公室他们的产权份额。会计制度正是因经而产生,但是这种度量和办公室是否真实、公允则要追溯到位会计域秩序。
会计域秩序是某特定组织的各产权主体根据各自要投
入向量而进行博弈,最后达到位纳什均衡后所一致认可的利益监管和分配规则 。当各产权主体基于检同知识和制度背景,通过相互讨价还价,会就既定状态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形成一定的秩序域。其后随着各产权主体夫同知识和制度背景发生变迁,原秩序域就会变得失衡。利益被告弱化的一方必然会主动要求对原秩序域进行调整,最后达到位新的纳什均衡,形成新的秩序域。因此,会计域秩序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是一种动态均衡。
因此,会计制度和会计域秩序的不一致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会计制度效益来体现的。
2、会计责任界定是影响会计制度效率的重要因素
为保证会计制度的执行效率,制度制定者在制定并发布会计制度时,在给予会计行为主体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相应的会计责任。会计责任和会计制度是相伴而生的产权保护制度,能保障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因此,会计责任界定对会计制度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衡量会计制度效率的重要标准。
会计责任界定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双层的:如果会计制度对会计域秩序符合程度高,会计制度界定的产权利益边界和会计域秩序内人们正当的产权利益边界一致或接近,生产性努力就得到了制度的内在激励,则会计责任界定就是对生产性努力的保证。此时会计责任界定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积极的。反之,如果会计制度能对会计域外秩序偏离程度高,会计制度界定的产权利益边界和人们正当的产权利益边界存在很大差距,其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消极的。
因此,会计责任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会计制度成本来体现的。
三、提高会计制度效率的思路
(一)准确把握会计域秩序的动态变化,适时推进会计制度变迁
提高会计制度效率的根本在于提高会计制度质量。因此必须及时、准确地把握会计域秩序的动态变化,适时推进会计制度变迁,缩小会计制度对会计域秩序偏离区间。
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前者指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根本上是由原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潜在利益引起的;后者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
两种制度变迁模式并非截然分开的,必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推进会计制度的变迁。同时,国家应努力冲破“有限理性”和“个体利益偏好”的限制,努力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推进会计制度变迁,最大限度地追求社会整体的公平和效率。
(二)合理界定会计责任,促使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
会计责任的界定应以“程序理性为基准备、理性为参考”的指导思想,坚持“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过错责任原则为辅”的归则原则,缩小程序理性对结果更改一的偏离区间,实现程序理性向结果理性的转变。
会计行为主要是对过去事实的反映,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同时又离不开大量的职业判断等人为因素的作用,这使得局外人对会计行为上的过错举证十分困难。所以应坚持无过错责任归责:只要会计行为对最终相关者产生了损害,其行为人就应承担责任,除非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行为时严格遵循了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只有这样,会计行为者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最大谨慎的职业态度进行会计行为。
参考文献:
[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糖果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79-114.
[2]梁莱歆.现代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