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创建“核心素养体系”的任务。核心素养的确立,打开了教育固有局面,不仅注重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方法,更注重人文修养与社会参与等品格的培养。那么,如何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呢?作者通过实践研究,从健康意识及行为的培育与引导、优化教学方法、增加趣味性、尊重规则等方面做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教育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教學;教育渗透
一、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本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现,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表现,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部分构成。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具体化的,其中运动能力包括体能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保持身心和谐和适应自然和社会;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体育教学改革从“双基-三维-核心素养”的变化,体现了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内涵更加的泛,它是对原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高度融合。
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一)培育健康意识,树立体育健康观念
学练过程中,健康知识与行为是一个内在与外在表现的结合。健康行为的表现更多源于学生对于健康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这其中包括学生对于科学健身、运动伤病预防、安全防范知识的理解与日常渗透。但往往在日常教学中健康安全教育有失偏颇。更多时候教师只是一味强调要“注意安全”“注意锻炼”却并没有系统性、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理论的指导。
除了课堂的教授之外,体育教师的身体力行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学生的学练过程是一个模仿-转化-内化的过程,而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模仿对象基本以教师为主,由此可见教师的自身体育健康意识以及行为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从教师到学生,我们均需要多层次、多群体地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知识意识。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运动能力
想要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就变得尤为重要。高效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运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融入课堂。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我将从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来探讨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运动能力,从而使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准备部分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尤为重要。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快速地让学生从非学习状态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参与感,唤醒学生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准备部分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我认为准备部分的教学应设置为既贴近主教材、服务于主教材,又容易被学生所掌握的练习方法且准备部分作为课的导入,具有趣味性,提升学习兴趣。例如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材处理上,授课教师在准备部分的游戏环节中安排了“运球抢断球游戏”,要求同学们在运球的同时既要去断对方的运球,又要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其他人破坏掉。该游戏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在练习运球的同时养成自然护球的动作,为接下来的主教材内容“突破时的护球动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基本部分是一堂课的核心,相对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所占时间比重大,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主要关键点,所以在基本部分设计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都会采用常规的手段来解决课的重难点,在备课的时候总觉得完成教学就很单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错与改错、再练习。假使在常态课中,我们设计简单、高效的练习方法,则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体操远撑前滚翻”教材处理的时候,通过在垫子上贴手掌印,来确定学生的撑手位置,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完成60厘米以上的远撑前滚翻,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样强化了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
(三)增加趣味性,提升学习兴趣
游戏、比赛的设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选择的内容上我们必须要避免游戏在课堂上的“喧宾夺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大量游戏的情况,使得一堂课完全脱离了教学目标。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巧妙地选取密切贴合课堂教学的游戏,让游戏服务于教学目标。游戏或比赛的设计要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要对游戏的安全性有很好的预估,这其中包括对游戏组织的设计、场地器材设施的安全评估等。
(四)重视德育,提升体育品德培养
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一书中提道:“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教育,不仅重在育体,更重于育心。体育学科较其他科目而言,提供了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更能展现及培养学生自强自尊、挑战自我、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一系列优秀的品格。例如在足球“头顶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害怕用前额顶球,下意识地用手挡或者用手接住球的现象。这时体育教师要加以引导,且强调规则意识。在足球比赛中除了守门员和掷界外球队员,其他人都不能用手去接球,再通过语言鼓励的方式使学生消除害怕心理。如此一来学生不但明白了足球比赛的规则以及技巧,还锻炼了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品德。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与健康学科是一个“育人”的学科,同样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体育课堂应发挥其在学校教育中更大的作用。将“育人”寓于整个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
(责编 杨 菲)
参考文献:
[1]窦桂梅.聚焦完整人的核心素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12).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教學;教育渗透
一、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本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现,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表现,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部分构成。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具体化的,其中运动能力包括体能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保持身心和谐和适应自然和社会;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体育教学改革从“双基-三维-核心素养”的变化,体现了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内涵更加的泛,它是对原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高度融合。
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一)培育健康意识,树立体育健康观念
学练过程中,健康知识与行为是一个内在与外在表现的结合。健康行为的表现更多源于学生对于健康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这其中包括学生对于科学健身、运动伤病预防、安全防范知识的理解与日常渗透。但往往在日常教学中健康安全教育有失偏颇。更多时候教师只是一味强调要“注意安全”“注意锻炼”却并没有系统性、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理论的指导。
除了课堂的教授之外,体育教师的身体力行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学生的学练过程是一个模仿-转化-内化的过程,而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模仿对象基本以教师为主,由此可见教师的自身体育健康意识以及行为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从教师到学生,我们均需要多层次、多群体地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知识意识。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运动能力
想要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就变得尤为重要。高效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运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融入课堂。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我将从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来探讨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运动能力,从而使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准备部分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尤为重要。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快速地让学生从非学习状态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参与感,唤醒学生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准备部分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我认为准备部分的教学应设置为既贴近主教材、服务于主教材,又容易被学生所掌握的练习方法且准备部分作为课的导入,具有趣味性,提升学习兴趣。例如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材处理上,授课教师在准备部分的游戏环节中安排了“运球抢断球游戏”,要求同学们在运球的同时既要去断对方的运球,又要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其他人破坏掉。该游戏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在练习运球的同时养成自然护球的动作,为接下来的主教材内容“突破时的护球动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基本部分是一堂课的核心,相对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所占时间比重大,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主要关键点,所以在基本部分设计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都会采用常规的手段来解决课的重难点,在备课的时候总觉得完成教学就很单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错与改错、再练习。假使在常态课中,我们设计简单、高效的练习方法,则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体操远撑前滚翻”教材处理的时候,通过在垫子上贴手掌印,来确定学生的撑手位置,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完成60厘米以上的远撑前滚翻,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样强化了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
(三)增加趣味性,提升学习兴趣
游戏、比赛的设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选择的内容上我们必须要避免游戏在课堂上的“喧宾夺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大量游戏的情况,使得一堂课完全脱离了教学目标。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巧妙地选取密切贴合课堂教学的游戏,让游戏服务于教学目标。游戏或比赛的设计要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要对游戏的安全性有很好的预估,这其中包括对游戏组织的设计、场地器材设施的安全评估等。
(四)重视德育,提升体育品德培养
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一书中提道:“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教育,不仅重在育体,更重于育心。体育学科较其他科目而言,提供了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更能展现及培养学生自强自尊、挑战自我、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一系列优秀的品格。例如在足球“头顶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害怕用前额顶球,下意识地用手挡或者用手接住球的现象。这时体育教师要加以引导,且强调规则意识。在足球比赛中除了守门员和掷界外球队员,其他人都不能用手去接球,再通过语言鼓励的方式使学生消除害怕心理。如此一来学生不但明白了足球比赛的规则以及技巧,还锻炼了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品德。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与健康学科是一个“育人”的学科,同样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体育课堂应发挥其在学校教育中更大的作用。将“育人”寓于整个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
(责编 杨 菲)
参考文献:
[1]窦桂梅.聚焦完整人的核心素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