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各方都在积极寻找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方法。与我国相比,即使在失业人口超过400万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仍然十分乐观,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德国较为完备的、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模式。为此,我们将中德高校就业指导模式进行比较,以借鉴德国的经验,为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就业问题 中德高校 就业指导模式
  1.中德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率是反映高校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等办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据统计:中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2004年达到73%,2008年则下降到66%。[1]据《世界大学新闻网》报道,德国高等教育数据统计局日前对1万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毕业1年的德国大学本科生失业率约为4%,而应届毕业生表现更佳,仅有2%的普通大学毕业生和3%的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未找到工作,均好于全国平均5.9%的失业率。
  2.中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2.1中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2.1.1国家层面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务院出台七项相关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4]。2009年,我国又出台了四项就业新政策:对在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由国家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新政策;扩大招收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的规模等[2]。
  2.1.2学校层面——以宁波大学为例
  校园内开展的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在此以宁波大学为例归纳高校指导就业举措如下。网络平台:设有就业信息网,发布各类应聘信息等;校园招聘:开展校园招聘会,吸引大批企业入校寻找人才;心理指导:针对部分学生就业难,心理压力大的问题,学校设有心理辅导的课程和部门;社团设置:学校设有就业指导协会,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接触企业,积累经验;校企合作:部分专业与企业对口合作,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指导讲座:邀请知名企业家进校开讲,为同学们开阔眼界等;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对就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国内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正在逐步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参与;政策上比较宽泛,没有实施细则,只有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在衡量就业质量高低时只有签约率这个单纯的指标,具有片面性。
  2.2德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德国对就业指导工作更为重视,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办公室,职业咨询师帮助学生出谋划策。在一些就业环节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就业指导工作模式表现为公共服务型。德国以联邦劳动局设在全国的10个大区中心、178个地区局、660个服务网点为龙头,以劳动局专门设在大学附近的大学服务组为重点,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德国模式彰显的是政府的力量、公共服务的价值[2]。
  2.2.1国家层面
  德国联邦和州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的特点是统一的社会化和法制化管理,即把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就业的普通一员,与其他就业人员一样享受相应的就业政策和服务,进行统一的就业管理。
  2.2.2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由政府、社会、学校等构成,基本要素是政府、学校、企业、私人咨询介绍所和学生。在这一体系中,政府为主渠道,企业与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中介,私人咨询介绍所为补充。政府参与就业服务的方式主要是:信息统计、网络服务、职业培训等;私人咨询介绍所主要面向企业,同时为求职者个人介绍,搭起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企业发挥择优用人的主体作用,大企业直接承担求职者的实习与培训,中小企业也委托政府等培训;各高校普遍注意到对学生就业的咨询服务,主要运作方式是针对专业教学的缺陷和学生素质的不适应,进行系统的课程培训;而学生在就业中更具自主性,是就业服务系统面向的客体[3]。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适应德国社会市场经济需要而形成的,对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起了重要的作用。
  2.2.3学校层面——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的德国职业教育在职教模式、经费来源、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职教体系,并源源不断地为德国培养大批各类专业人才。德国从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并成为欧洲的经济强国,其重要原因,就是被誉为促进德国经济发展“秘密武器”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经验丰富、体系完备,“双元制”更是德国职教体系的主要部分,它是一种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双元制”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特色[4]。
  2.2.3.1双元互补,重视发挥企业作用。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受培训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更好地掌握“怎样做”的问题;同时又以学生身份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以解“为什么”的问题。这就将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了起来,培养出既有较强操作技能又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与普通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
  2.2.3.2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设置课程。因为他们的职业训练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大生产密切结合,所以对经济部门的需要十分敏感,能够及时估计到劳动市场的需要,并相应地不断抛弃过时的训练章程,是一个十分灵活和高效能的训练体系。
  2.2.3.3法制健全,切实保障培训实施。德国有健全的法制体系,如《职业教育法》、《职业促进法》等,其中《工商业管理条例》、《联邦德国手工业规章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是其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些职业教育法及其法规性的职业培训条例,使“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促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3.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成效显著的原因分析
  3.1德国大学生服务体系优势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实际上与劳工市场的内在联系非常密切,直接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对此,德国政府与社会很为关注,并积极地制定对策,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恰好与德国的市场经济相适应,促进了大学生就业。
  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具有有效的灵活性与适应性:(1)分散性原则,注重各有关方面自主参与,形成自然的联系与补充,减轻政府与社会的压力;(2)自愿性原则,尊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主体;(3)有效性原则,体现市场机制的价值判断,减少因素个体的盲目性;(4)适应性原则,使培养过程与就业需要结合,形成有特色的高校自身及高校与企业结合的人才模式;(5)人才市场一体化原则,大学生就业直接进入市场[2]。
  3.2政府的关注与投入。
  针对大学生就业,德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一系列政策,其中重要的是强化劳动局的就业服务职能,靠社会保障体系给予较充足的经费投入,加强就业培训,使大学生就业服务主体上体现为政府行为。
  3.3大学生就业社会化、信息化与国际化。
  德国大学生就业具有畅通的现代化渠道,据法兰克福市劳动局资料,该单位服务网中有320万人的就业信息,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更重视国际化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德国大学生就业跨出国度和其他国家大学生来德就业的人数日益增多。
  3.4调整人才培养策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德国政府对大学课程、专业设置的导向做了必要的调整,一些大学教授积极参与高教改革,不仅参与大学生就业服务部门组织的课程教学,而且对自己开设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德国高教提出的口号是:培养人才面向新的世纪。
  4.德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4.1转变观念,树立新大学生就业服务观念。
  高校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首先在观念的变革上,树立新的市场观念和基于良好社会与心理承受能力的失业观念。
  4.2优化体系。
  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但它是在改革过去长期存在的计划分配体制基础上而来的,因此没有完全摆脱因有体制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一方面优化政府职能,另一方面优化教育、人事、劳动部门之间的联系。
  4.3改善条件。
  大学生就业服务要有必要的投入保障。政府要提取专项费用用于相应的咨询、培训服务,并建成全国性的网络系统,调动各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多方投入,且形成鼓励投入与重点建设的机制。
  总之,就业问题的解决仅靠政府是不够的,把“学校办学、市场用人、学生择业、政府调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要不断结合自身的情况,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向着又好又稳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边文霞.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与面临困境动因研究成果综述[J].现代财经,2010,4:93-96,2012.10.06.
  [2]刘和忠.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1,(5),2012.10.06.
  [3]赵居礼.德国双元制大学的办学特点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D].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
  [4]姚宝,过文英.当代德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蔡玳燕老师的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其他文献
该研究根据已报道鸡贫血病毒调亡素基因两端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PCR方法对分离到的鸡贫血病毒哈尔滨病毒株基因组进行扩增,将扩增得到的PCR反应产物进行琼脂糖
摘 要: 英汉表示颜色的词汇非常多,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这些词汇基本意义之外的内涵,进而产生了文化差异。作者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红色的内涵来分析红色在两种文化中的异同,以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英汉文化 红色 文化内涵 文化差异  一、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日趋频繁。不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虽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导入外源性基因载体的改进及其基因转移技
摘 要: 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直接面向企业就业,他们若要尽快适应和胜任自己的工作并受到企业的欢迎,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重要的就是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适应。他们是从大学校园文化中来的,要使他们尽快从校园文化走进企业文化,从一个校园文化人转变为一个企业文化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对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异同之处进行比较研究,以使学生们求同存异,尽快适应企业文化。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摘 要: 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尤其是多读整本的书,当然是好事,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整本书之前,还是得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三思而后行”。一把关:阅读教材是否学生自主选择,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把关:阅读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把关:阅读题材、体裁、风格是否丰富多样,是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 阅读教材 阅读方法 阅读题材、体裁、风格  
为了研究方便,可把大分子的结合位点简化为一维或二维点阵,利用其特殊的统计特征可解释一些生命现象.抗冻蛋白与冰晶表面的相互作用就可以看作是大配体与具有均匀点阵式的位
东北区域文化鲜明。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广阔神奇的土地和多姿多彩的生活状态为我们提供了多元的审美文化类型和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其艺术既具有中国整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作者试从塑造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等方面,对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想象力 培养方法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
目的 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NADP-dependent retinol dehydrogenase/reductase,NRDR)是黄东阳等于1997年在兔肝细胞中发现并纯化的一种新的催化视黄醇氧化/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