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每个教师准确理解课程理念,把握新教材的脉搏。本文就如何创设自主学习之情境,让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谈几点粗浅之看法,作为对实施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教学之摸索和探究。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自主创新 新课程理念 探究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教师较多的注重“尖子生”的培养,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起点高,其结果是抓了“尖子生”丢了其余学生。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要尽可能为全体学生着想。在教学设计时,尽可能地从所教班级的每位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注重情境的梯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特别要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身临其境,找到学习的基点,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的知识层次上有所提高。
二、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要注重针对性
刚接触化学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疑”,如何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讲解、归纳和总结,从而解决课堂教学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作为教师课前必须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的设疑,要让学生疑而能解,针对班级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疑点。
三、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重在知识迁移并加以应用
如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能否对所学知识顺利迁移应用,关键在于能不能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根据新知识的本质特点,准确地进行分类、归纳,从而将刚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这就要努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概括水平。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用已有知识去理解当前的新知识,新课题。如学习某一新原理或新概念时,一般不要讲出来或不全讲完,也就是不要把现成的结果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养成善于总结规律,寻找正确答案的良好习惯。二是注重知识的巩固性训练,即对所学知识要多举应用的实例。三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分析能力是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能否顺利接受并加以运用的重要条件,当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的掌握完全能够解决某一实际的问题(或某题目),但由于缺乏分析能力找不到解题的办法,这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人体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放手让学生去自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寻找答案,教师不要统包整个课堂45分钟的教学时间,从头讲到尾。2.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讲练结合,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不要硬性灌输。3.对讲授的知识及题目也要通过适当的点拨和提高,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一)学习方法上要从跟着老师转,变为自主创新地学。新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过去使用的教材作了较大的补充和调整。探究性实验、选学内容资料的增加,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教科书中这些内容的增加和设置对改进学生的学习非常有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选择性、计划性、自主性,促使学生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调控,增强学生对学习中即将出现或出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范围上要从囿于课本内转变为跳出课本,联系社会和周围的现实生活。与以前使用的几个版本的教科书相比,新教材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实际生活相联系。如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就是根据社会的发展新增内容,无论是从课本的插图、资料的选择、探究实验的设计、选学内容的配置,都突出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教科书中的一幅插图,一段阅读材料,一段资料入手,都可以引导学生把知识的触角伸向课本之外。教材中与生活紧密结合,对学生来说有种熟悉感,对知识的掌握上容易找到切入点,也增加自主创新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目的上,从重基础知识转变为能力与知识并重,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新教材的突出表现,现教材在原来的教材基础上增加了较多的选做实验、活动与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制取氧气,课本中通过演示[实验2-5]用H2O2分解制氧气,演示[实验2-7]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从仪器的选择到气体的收集,催化剂的使用,作了详细的论述,课后又增加了活动与探究,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资料介绍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地让学生从中体会实验设计思想,并受到实验方法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如活动与探究中的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从而引导学生知道怎样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
(四)学习过程中从重记忆、重结果转变为重理解、重探索、重过程,新教材删除了繁杂的计算,对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特别是溶液部分的计算作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讨论探究题的练习,表现在一是重要规律得出之前,插入讨论题,让学生对重要结论的得出有一个探究讨论的过程。二是做完某个实验后,插入讨论,让学生自己完成从实验现象到结论的推理分析过程。三是对原有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前,插入讨论,让学生扩展认识提出建议等。在设计实验讨论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探索的机会,不能越俎代疱,简单地把结论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充分感谢悟获取真理的心理历程,使学生在讨论中不断激起思维的碰撞。
总之,作为起始学科的九年级化学教学,面临着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重视程度不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强化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改革,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圆满完成新课程教学任务,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每一位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老师所必须面临的课题。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自主创新 新课程理念 探究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教师较多的注重“尖子生”的培养,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起点高,其结果是抓了“尖子生”丢了其余学生。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要尽可能为全体学生着想。在教学设计时,尽可能地从所教班级的每位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注重情境的梯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特别要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身临其境,找到学习的基点,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的知识层次上有所提高。
二、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要注重针对性
刚接触化学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疑”,如何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讲解、归纳和总结,从而解决课堂教学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作为教师课前必须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的设疑,要让学生疑而能解,针对班级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疑点。
三、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重在知识迁移并加以应用
如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能否对所学知识顺利迁移应用,关键在于能不能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根据新知识的本质特点,准确地进行分类、归纳,从而将刚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这就要努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概括水平。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用已有知识去理解当前的新知识,新课题。如学习某一新原理或新概念时,一般不要讲出来或不全讲完,也就是不要把现成的结果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养成善于总结规律,寻找正确答案的良好习惯。二是注重知识的巩固性训练,即对所学知识要多举应用的实例。三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分析能力是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能否顺利接受并加以运用的重要条件,当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的掌握完全能够解决某一实际的问题(或某题目),但由于缺乏分析能力找不到解题的办法,这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人体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放手让学生去自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寻找答案,教师不要统包整个课堂45分钟的教学时间,从头讲到尾。2.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讲练结合,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不要硬性灌输。3.对讲授的知识及题目也要通过适当的点拨和提高,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一)学习方法上要从跟着老师转,变为自主创新地学。新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过去使用的教材作了较大的补充和调整。探究性实验、选学内容资料的增加,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教科书中这些内容的增加和设置对改进学生的学习非常有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选择性、计划性、自主性,促使学生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调控,增强学生对学习中即将出现或出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范围上要从囿于课本内转变为跳出课本,联系社会和周围的现实生活。与以前使用的几个版本的教科书相比,新教材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实际生活相联系。如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就是根据社会的发展新增内容,无论是从课本的插图、资料的选择、探究实验的设计、选学内容的配置,都突出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教科书中的一幅插图,一段阅读材料,一段资料入手,都可以引导学生把知识的触角伸向课本之外。教材中与生活紧密结合,对学生来说有种熟悉感,对知识的掌握上容易找到切入点,也增加自主创新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目的上,从重基础知识转变为能力与知识并重,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新教材的突出表现,现教材在原来的教材基础上增加了较多的选做实验、活动与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制取氧气,课本中通过演示[实验2-5]用H2O2分解制氧气,演示[实验2-7]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从仪器的选择到气体的收集,催化剂的使用,作了详细的论述,课后又增加了活动与探究,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资料介绍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地让学生从中体会实验设计思想,并受到实验方法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如活动与探究中的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从而引导学生知道怎样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
(四)学习过程中从重记忆、重结果转变为重理解、重探索、重过程,新教材删除了繁杂的计算,对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特别是溶液部分的计算作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讨论探究题的练习,表现在一是重要规律得出之前,插入讨论题,让学生对重要结论的得出有一个探究讨论的过程。二是做完某个实验后,插入讨论,让学生自己完成从实验现象到结论的推理分析过程。三是对原有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前,插入讨论,让学生扩展认识提出建议等。在设计实验讨论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探索的机会,不能越俎代疱,简单地把结论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充分感谢悟获取真理的心理历程,使学生在讨论中不断激起思维的碰撞。
总之,作为起始学科的九年级化学教学,面临着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重视程度不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强化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改革,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圆满完成新课程教学任务,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每一位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老师所必须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