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的视线往往锁定班级的“问题生”,转化他们,促其进步。而对“学优生”,总以为他们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而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忽视了对他们心理问题的关注,造成了对“学优生”教育的“盲区”。如何消除“学优生”的消极心理,全面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已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为使“学优生”能更健康地成长,本文就对“学优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消除脆弱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品格
“学优生”学习能力较强,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都比较好,因而给自己规定的目标和标准也就较高。但考试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考试成绩更不可能一成不变,“学优生”如果达不到自己既定的目标,就会比一般同学体验到更多的挫折感,有的会一蹶不振,有的会自暴自弃。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学优生”的“耐挫折”教育,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的目标,以避免挫折给他们带来消极和苦恼,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心理和良好的情绪。
我班一名学生谢Ⅹ妮,她聪明好学,但心理承受能力差,每一次考试后,她的喜怒哀乐都会溢于言表,考得好喜形于色,考得不好就神情沮丧。针对这种情况,我耐心的跟她进行交流,让他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既有成功的时候,也难免遇到挫折,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正确面对现实,接受挫折的考验,经受挫折的磨难,树立信心,鼓足勇气,采取有效措施,最终战胜挫折。在我的多次教导下,谢Ⅹ妮同学终于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学习、工作中所遇到的成功与失败,能在成功时保持一份冷静,在失败时存有一份热情。
二、 消除自大心理,培养奋发进取的精神
著名作家冰心曾写过一首寓意深刻的诗:“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诗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她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学优生”通常在智力、学习成绩上都相对比较优秀,是家长和老师的骄傲,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这就使“学优生”容易产生优越感,形成自大的心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轻视他人,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对优秀生自傲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创设竞争氛围,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让优秀生在活动中体验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体验中感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感悟中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黎Ⅹ武是我班成绩优异的学生,他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学习上的许多问题都难不倒他。充满朝气的她,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总可以见到他活跃的身影。可是,我渐渐发现他身上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优越感太强,争论问题时总是咄咄逼人,凡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起其他同学。针对这种现象,我在班内设立各种竞争机制,例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建立小组竞赛制度。为使黎Ⅹ武这类“学优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增强“危机感”,我把他们分在了同一个小组,每次检测或竞赛都来比比高低。这一做法挫去了这类“学优生”由来已久的“傲气”,转变最明显的就是黎Ⅹ武同学。一次阅读能力竞赛,黎Ⅹ武同学排在该小组的倒数第二,一向咄咄逼人的她一下子变得沉默不语,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纠正错题。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满以为这次考试一定可以拿到本小组的前三名,没想到他们太厉害了,把我赶了下去……”就这样,他在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重新认识了自己,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三、消除嫉妒心理,培养宽广博大的胸襟
在心理学上,妒忌心是指恐惧他人优于自己和愤怒他人优于自己的混合心理。一般来说,“学优生”比其他同学怀有更强的嫉妒心理,因为“学优生”总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他们见不得其他同学超越自己,不论在什么方面一旦发现有人比自己强,妒意便会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不惜采取卑鄙手段攻击他人。
孟德斯鸠说过:当一个人缺乏某种才能的时候,以藐视这种才能作为补偿。班主任要引导“学优生”对嫉妒心理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敢于解剖这一心理现象,并能认识它的危害;要引导他们在失败和落后的情况下,分析原因,找出努力的方向和采取有效措施;要引导他们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起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要以宽广博大的胸襟去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曾有一名学生叫刘Ⅹ财, 他成绩比较优秀,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但是,在竞选班干部时,他因几票之差落选了。后来他在私下里总是和班长对着干,鼓动别人说班长的坏话,还扬言一定要把班长拉下来,弄得班长无法开展工作。我知道了这件事后,找到了他, 告诉他,想当班长是件好事,愿意为同学服务,这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但是,必须靠自己的真本领,通过自己各方面的良好表现,来赢得同学的爱戴与拥护。同时,我还用课外的时间和他谈论一些历史人物,谈李世民,也谈李建成;谈诸葛亮,也谈周瑜。我用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委婉地告诉他凡成大事者必须有宽广的胸襟。在我的不断教导下,他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变得谦逊、宽容,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被选为共青团员,初三时考取了梅州市重点中学-宪梓中学。
四、消除冷漠心理,培养感恩的情怀
一些家长、教师对“学优生”总是偏爱有加,有时甚至宠着、惯着、护着,评选各类先进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促使他们当选。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宠出“学优生”的“冷漠”,使他们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认为取得好成绩,获得荣誉完全是自己的聪明,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社会、家人、老师、同学对我好是理所当然的,至于如何回报他人,另当别论。
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善待他人。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对待“学优生”不偏爱,把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看待,既爱护其学习中的上进心,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教育,做到严得合理,爱得真诚;加强对“学优生”的感恩教育,使他们懂得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社会的关爱,他们根本无法取得学习上的辉煌;通过结合社会中的感恩事例展开讨论,在周记中回顾和记录自己的感恩心得等一系列活动来培养“学优生”感恩的情怀。
总之,对“学优生”,既要把他们看做是普通的孩子,防止因学习成绩优秀而忽视对其心理的辅导,又要认识这些孩子心理上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工作,热心地引导他们远离卑劣走向高尚,耐心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既要防止超越客观实际和“学优生”思想接受不了的“严”要求,又要反对放松管理,迁就姑息的“爱”,做到放心而不放松,表扬而不忘批评。这样,“学优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优秀生。
一、消除脆弱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品格
“学优生”学习能力较强,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都比较好,因而给自己规定的目标和标准也就较高。但考试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考试成绩更不可能一成不变,“学优生”如果达不到自己既定的目标,就会比一般同学体验到更多的挫折感,有的会一蹶不振,有的会自暴自弃。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学优生”的“耐挫折”教育,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的目标,以避免挫折给他们带来消极和苦恼,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心理和良好的情绪。
我班一名学生谢Ⅹ妮,她聪明好学,但心理承受能力差,每一次考试后,她的喜怒哀乐都会溢于言表,考得好喜形于色,考得不好就神情沮丧。针对这种情况,我耐心的跟她进行交流,让他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既有成功的时候,也难免遇到挫折,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正确面对现实,接受挫折的考验,经受挫折的磨难,树立信心,鼓足勇气,采取有效措施,最终战胜挫折。在我的多次教导下,谢Ⅹ妮同学终于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学习、工作中所遇到的成功与失败,能在成功时保持一份冷静,在失败时存有一份热情。
二、 消除自大心理,培养奋发进取的精神
著名作家冰心曾写过一首寓意深刻的诗:“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诗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她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学优生”通常在智力、学习成绩上都相对比较优秀,是家长和老师的骄傲,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这就使“学优生”容易产生优越感,形成自大的心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轻视他人,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对优秀生自傲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创设竞争氛围,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让优秀生在活动中体验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体验中感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感悟中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黎Ⅹ武是我班成绩优异的学生,他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学习上的许多问题都难不倒他。充满朝气的她,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总可以见到他活跃的身影。可是,我渐渐发现他身上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优越感太强,争论问题时总是咄咄逼人,凡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起其他同学。针对这种现象,我在班内设立各种竞争机制,例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建立小组竞赛制度。为使黎Ⅹ武这类“学优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增强“危机感”,我把他们分在了同一个小组,每次检测或竞赛都来比比高低。这一做法挫去了这类“学优生”由来已久的“傲气”,转变最明显的就是黎Ⅹ武同学。一次阅读能力竞赛,黎Ⅹ武同学排在该小组的倒数第二,一向咄咄逼人的她一下子变得沉默不语,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纠正错题。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满以为这次考试一定可以拿到本小组的前三名,没想到他们太厉害了,把我赶了下去……”就这样,他在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重新认识了自己,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三、消除嫉妒心理,培养宽广博大的胸襟
在心理学上,妒忌心是指恐惧他人优于自己和愤怒他人优于自己的混合心理。一般来说,“学优生”比其他同学怀有更强的嫉妒心理,因为“学优生”总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他们见不得其他同学超越自己,不论在什么方面一旦发现有人比自己强,妒意便会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不惜采取卑鄙手段攻击他人。
孟德斯鸠说过:当一个人缺乏某种才能的时候,以藐视这种才能作为补偿。班主任要引导“学优生”对嫉妒心理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敢于解剖这一心理现象,并能认识它的危害;要引导他们在失败和落后的情况下,分析原因,找出努力的方向和采取有效措施;要引导他们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起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要以宽广博大的胸襟去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曾有一名学生叫刘Ⅹ财, 他成绩比较优秀,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但是,在竞选班干部时,他因几票之差落选了。后来他在私下里总是和班长对着干,鼓动别人说班长的坏话,还扬言一定要把班长拉下来,弄得班长无法开展工作。我知道了这件事后,找到了他, 告诉他,想当班长是件好事,愿意为同学服务,这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但是,必须靠自己的真本领,通过自己各方面的良好表现,来赢得同学的爱戴与拥护。同时,我还用课外的时间和他谈论一些历史人物,谈李世民,也谈李建成;谈诸葛亮,也谈周瑜。我用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委婉地告诉他凡成大事者必须有宽广的胸襟。在我的不断教导下,他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变得谦逊、宽容,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被选为共青团员,初三时考取了梅州市重点中学-宪梓中学。
四、消除冷漠心理,培养感恩的情怀
一些家长、教师对“学优生”总是偏爱有加,有时甚至宠着、惯着、护着,评选各类先进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促使他们当选。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宠出“学优生”的“冷漠”,使他们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认为取得好成绩,获得荣誉完全是自己的聪明,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社会、家人、老师、同学对我好是理所当然的,至于如何回报他人,另当别论。
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善待他人。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对待“学优生”不偏爱,把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看待,既爱护其学习中的上进心,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教育,做到严得合理,爱得真诚;加强对“学优生”的感恩教育,使他们懂得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社会的关爱,他们根本无法取得学习上的辉煌;通过结合社会中的感恩事例展开讨论,在周记中回顾和记录自己的感恩心得等一系列活动来培养“学优生”感恩的情怀。
总之,对“学优生”,既要把他们看做是普通的孩子,防止因学习成绩优秀而忽视对其心理的辅导,又要认识这些孩子心理上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工作,热心地引导他们远离卑劣走向高尚,耐心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既要防止超越客观实际和“学优生”思想接受不了的“严”要求,又要反对放松管理,迁就姑息的“爱”,做到放心而不放松,表扬而不忘批评。这样,“学优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优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