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系在学校各位领导和多位专家的指导下,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先导,在深入分析纺织市场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围绕霍校长提出的“三原则”,以“教会学生做什么了”为目标,组织全系教师人人参与教学改革,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动手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努力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一、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理论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1.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传统教学中,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似懂非懂,更谈不上深入理解、举一反三。尤其是教师把实践操作过程在教室进行板书教学时,学生更觉得摸不着头脑、抽象空洞、枯燥乏味。进入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专业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不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若长期沿用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本位,强调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就将容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大多是专科教学计划的压缩版,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因此,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非所用,学非所需,知识与能力联系断裂,培养出的学生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
因此,破除陈旧的职业教育理念,建立现代教育观,打破学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行业需要、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和陈旧的教学内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结构,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教学改革,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二、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当前,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方法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集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现场设备控制综合运用及实际动手操作于一体;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1.新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新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情境与工作环境一体化、教师与企业内训师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
2.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1)职业定向。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有的可以与工作岗位相吻合,其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十分明确。
(2)实用。新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度,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3)高效。教学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连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4)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新的模式教学能利用模拟环境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能借助多媒体、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探索学习的能力,能运用实践上机实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强化学生的“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素质。
(5)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教学方式实现五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操作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校内外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实物、多媒体、网络化、现场操作”转变。
三、新的教学模式的课程结构
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精益管理方式的推广,社会对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以培养学习者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专业基础课安排过多,各学科过分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培养目标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大的革命,改革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建立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
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以“能力”为基础,注重职业情景中实践技能的培养,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提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以工作实践为起点
学生入学后,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尽早进入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职业爱好,并逐步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态度。 深入原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纺织企业,保证工作任务分析完整性,基本覆盖工作岗位群。通过系统的工作任务分析,我们获得了纺织企业一线的工作任务情况。
根据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分析,分析出来的工作项目用于指导构建课程结构,工作任务、工作行为用于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在工作分析时,必须确定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以便确立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和学时安排。
四、新教学模式下教学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1.实施过程
(1)教学实施前检查。教学资料、设施检查,指导老师相关培训检查。
(2)实施步骤。根据教学安排,将各班级进行定期轮换。指导老师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介绍教学场所的设施、安全规则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学习材料领取及贮放手续,工具材料的领取及贮放手续。
教学组织一般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施操作技能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程序化技能培训法——五阶段教学法(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点评考核)。
(3)教学管理。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对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日常加强教学秩序的巡查和监控。
2.教学评估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除了采取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外,还应采取适时有效的测试方法配合教学。通过这类测试,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还可以检验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准备。那么,什么样的测试形式符合上述的标准呢?
总体上应坚持以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原则,根据教材和教学的具体要求,灵活采用多种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进行考核。由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学习特点组织考试,让学生在考试中强化知识和获得参与考试的乐趣,并专门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和跟踪教学效果。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三年的学习中真正掌握知识,完成学业。
五、新教学模式的初步成果
1.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由于新的教学模式比较直观,学生认知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双边活动效果好,以往学生厌学的局面有所改变。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教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变化:全体教师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明确了职业教育课程以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为核心;认识到在学习化社会中,应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共处,完善学生的人格,达到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
一、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理论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1.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传统教学中,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似懂非懂,更谈不上深入理解、举一反三。尤其是教师把实践操作过程在教室进行板书教学时,学生更觉得摸不着头脑、抽象空洞、枯燥乏味。进入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专业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不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若长期沿用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本位,强调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就将容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大多是专科教学计划的压缩版,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因此,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非所用,学非所需,知识与能力联系断裂,培养出的学生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
因此,破除陈旧的职业教育理念,建立现代教育观,打破学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行业需要、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和陈旧的教学内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结构,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教学改革,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二、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当前,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方法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集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现场设备控制综合运用及实际动手操作于一体;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1.新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新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情境与工作环境一体化、教师与企业内训师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
2.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1)职业定向。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有的可以与工作岗位相吻合,其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十分明确。
(2)实用。新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度,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3)高效。教学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连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4)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新的模式教学能利用模拟环境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能借助多媒体、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探索学习的能力,能运用实践上机实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强化学生的“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素质。
(5)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教学方式实现五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操作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校内外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实物、多媒体、网络化、现场操作”转变。
三、新的教学模式的课程结构
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精益管理方式的推广,社会对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以培养学习者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专业基础课安排过多,各学科过分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培养目标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大的革命,改革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建立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
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以“能力”为基础,注重职业情景中实践技能的培养,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提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以工作实践为起点
学生入学后,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尽早进入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职业爱好,并逐步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态度。 深入原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纺织企业,保证工作任务分析完整性,基本覆盖工作岗位群。通过系统的工作任务分析,我们获得了纺织企业一线的工作任务情况。
根据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分析,分析出来的工作项目用于指导构建课程结构,工作任务、工作行为用于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在工作分析时,必须确定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以便确立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和学时安排。
四、新教学模式下教学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1.实施过程
(1)教学实施前检查。教学资料、设施检查,指导老师相关培训检查。
(2)实施步骤。根据教学安排,将各班级进行定期轮换。指导老师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介绍教学场所的设施、安全规则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学习材料领取及贮放手续,工具材料的领取及贮放手续。
教学组织一般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施操作技能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程序化技能培训法——五阶段教学法(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点评考核)。
(3)教学管理。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对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日常加强教学秩序的巡查和监控。
2.教学评估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除了采取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外,还应采取适时有效的测试方法配合教学。通过这类测试,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还可以检验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准备。那么,什么样的测试形式符合上述的标准呢?
总体上应坚持以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原则,根据教材和教学的具体要求,灵活采用多种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进行考核。由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学习特点组织考试,让学生在考试中强化知识和获得参与考试的乐趣,并专门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和跟踪教学效果。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三年的学习中真正掌握知识,完成学业。
五、新教学模式的初步成果
1.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由于新的教学模式比较直观,学生认知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双边活动效果好,以往学生厌学的局面有所改变。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教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变化:全体教师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明确了职业教育课程以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为核心;认识到在学习化社会中,应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共处,完善学生的人格,达到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