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改变以往那种求同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把自己的独特见解与大家交流、讨论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白语文是一个灵活的学科,一个问题可有多种做答,一个观点可以从多个角度来阐述,真正培养了他们的求异思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
合作学习是与创新教育理念相适应的,农村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必须构建崭新的教学观念来适应现代教育。例如,什么是“好课”,传统的看法是,教师自身舞文弄墨,精彩地唱“独角戏”,而新课改的观念不只是看教师是否讲得好,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是否学得好。怎样才能学得好?新课程对于好课有一个评选标准就是能够引起学生的疑问,也就是说,好课应当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质疑求疑的教学过程。一节好课,并不要求教师把所有的知识讲通讲透,而是要求教师能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方法,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例如,什么是良好的教学秩序?传统的看法认为学生在课上坐得端端正正,屏声凝气,整节课下来只有教师讲课的声音,学生回答的声音,就是好的教学秩序,教师在课堂秩序上成了一名操控者。而新课改则要求实现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的互动氛围。对于学生的活跃发言,惟妙惟肖的动作表演,七嘴八舌的辩论,都不应视为是课堂的“乱相”,而应看作是课堂的“生气”。当然,好的课堂秩序应该有开有合,进行适当调节统整。只有教学理念新了,合作学习的意境、思路、方法才会慢慢形成,才能真正有效地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
二、注重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农村孩子见识少,基本上没有家长辅导,又不懂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我在教学《乡下人家》时,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先扶后放。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后,我以“检查预习”的方式归纳出1至6自然段每段分别写什么,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板书出来,再重点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找出这一段主要在写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读着这样的语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积极交流,并练习朗读找出来的句子,再让学生从2、3、4、5、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自己学习,给学生提出多种学习建议,包括有感情朗读、读文画画、仿写、在文中写感受等方式,小组合作自学,之后在全班交流,学生的发言面比较广,每个自然段都有学生选学,且方式多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学生自己的劳动获得知识,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注重创设情景,营造合作氛围
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从而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在《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文字描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在教这篇课文之前,先让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欣赏静、清、绿的漓江水和奇、秀、险的桂林山,使学生在美妙音乐、精美画面的气氛渲染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自己荡舟江上在游览桂林山水。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四、注重实践,培养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多人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观潮》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和潮水来临之前水面的特点,接着引导他们想象:潮来时会是什么样子?把小组成员的想象结果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在各小组长的指导下,他们展开了潮水来临整个过程的概括,小组代表发言:先是江面远处传来隆隆声,好像闷雷滚动;然后响声渐近,在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人群沸腾;接着白线移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紧跟着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近乎眼前时,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气势山崩地裂;霎时潮水退去,但余波漫天,风号浪吼,好久江面才风平浪静,观潮的人们还意犹未尽……然后我又让孩子们仿照这样的写作方式由远到近的描写一处景物。通过这样读、想、说、写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五、注重讨论,提高合作效率
合作学习即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由教师设计,教师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使“合作”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把教材作为例子,从学会了到会学了,达到由课内的获取到课外的提升,从而真实地体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例如我在教学《落花生》这篇文章时,将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来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问学生:你们长大了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定势:都表示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因为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它默默无闻,不求名利。这时候,我反问:你们都不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吗?未来的社会需要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啊!教室里出现短暂的冷场后,马上有学生说:“我觉得做像花生那样的人也不算好。它躲躲藏藏,不让人发觉。我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它们成熟了,高高地站在枝头上,召唤着人们,既漂亮、神气,同时又对人们有好处。”我予以肯定:“对啊,外表美,心灵又美,何乐而不为呢?”有了意见的分歧,我组织各个小组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好呢?还是做苹果、石榴、桃子那样的人好呢?各小组两个阵营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加以指导,总结出:不管做怎样的人,关键是你要做对别人有好处的人。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农村小学语文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立相启发,互相帮助,对农村小学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宜用合作方式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将合作学习和传统集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深入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从而灵活的组织安排,使学生得以充分合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责任编辑 鲁玮)
一、注重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
合作学习是与创新教育理念相适应的,农村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必须构建崭新的教学观念来适应现代教育。例如,什么是“好课”,传统的看法是,教师自身舞文弄墨,精彩地唱“独角戏”,而新课改的观念不只是看教师是否讲得好,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是否学得好。怎样才能学得好?新课程对于好课有一个评选标准就是能够引起学生的疑问,也就是说,好课应当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质疑求疑的教学过程。一节好课,并不要求教师把所有的知识讲通讲透,而是要求教师能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方法,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例如,什么是良好的教学秩序?传统的看法认为学生在课上坐得端端正正,屏声凝气,整节课下来只有教师讲课的声音,学生回答的声音,就是好的教学秩序,教师在课堂秩序上成了一名操控者。而新课改则要求实现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的互动氛围。对于学生的活跃发言,惟妙惟肖的动作表演,七嘴八舌的辩论,都不应视为是课堂的“乱相”,而应看作是课堂的“生气”。当然,好的课堂秩序应该有开有合,进行适当调节统整。只有教学理念新了,合作学习的意境、思路、方法才会慢慢形成,才能真正有效地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
二、注重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农村孩子见识少,基本上没有家长辅导,又不懂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我在教学《乡下人家》时,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先扶后放。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后,我以“检查预习”的方式归纳出1至6自然段每段分别写什么,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板书出来,再重点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找出这一段主要在写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读着这样的语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积极交流,并练习朗读找出来的句子,再让学生从2、3、4、5、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自己学习,给学生提出多种学习建议,包括有感情朗读、读文画画、仿写、在文中写感受等方式,小组合作自学,之后在全班交流,学生的发言面比较广,每个自然段都有学生选学,且方式多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学生自己的劳动获得知识,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注重创设情景,营造合作氛围
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从而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在《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文字描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在教这篇课文之前,先让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欣赏静、清、绿的漓江水和奇、秀、险的桂林山,使学生在美妙音乐、精美画面的气氛渲染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自己荡舟江上在游览桂林山水。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四、注重实践,培养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多人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观潮》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和潮水来临之前水面的特点,接着引导他们想象:潮来时会是什么样子?把小组成员的想象结果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在各小组长的指导下,他们展开了潮水来临整个过程的概括,小组代表发言:先是江面远处传来隆隆声,好像闷雷滚动;然后响声渐近,在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人群沸腾;接着白线移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紧跟着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近乎眼前时,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气势山崩地裂;霎时潮水退去,但余波漫天,风号浪吼,好久江面才风平浪静,观潮的人们还意犹未尽……然后我又让孩子们仿照这样的写作方式由远到近的描写一处景物。通过这样读、想、说、写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五、注重讨论,提高合作效率
合作学习即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由教师设计,教师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使“合作”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把教材作为例子,从学会了到会学了,达到由课内的获取到课外的提升,从而真实地体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例如我在教学《落花生》这篇文章时,将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来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问学生:你们长大了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定势:都表示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因为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它默默无闻,不求名利。这时候,我反问:你们都不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吗?未来的社会需要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啊!教室里出现短暂的冷场后,马上有学生说:“我觉得做像花生那样的人也不算好。它躲躲藏藏,不让人发觉。我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它们成熟了,高高地站在枝头上,召唤着人们,既漂亮、神气,同时又对人们有好处。”我予以肯定:“对啊,外表美,心灵又美,何乐而不为呢?”有了意见的分歧,我组织各个小组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好呢?还是做苹果、石榴、桃子那样的人好呢?各小组两个阵营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加以指导,总结出:不管做怎样的人,关键是你要做对别人有好处的人。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农村小学语文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立相启发,互相帮助,对农村小学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宜用合作方式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将合作学习和传统集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深入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从而灵活的组织安排,使学生得以充分合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责任编辑 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