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的瞬间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un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似一泓宁静的碧波,那是由无数叫“瞬间”的水滴组成的。掬起一捧水,看着逝去的岁月的波纹在掌间逐渐地荡漾开去,洒脱得一如它们在自然的怀抱中那样,没有特殊的形态,更没有特殊的味道,离开了也不留一丝痕迹。然而,回忆却以凝固的状态永远地留存在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时时忆起它们,这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情感,所以,这一个个瞬间才让我们如此的刻骨铭心。我们成长的岁月,也是包含着深情厚意的,其中,有我们对于长大的孜孜追求,还有,那位孕育我们,并且牵引着我们迈向成长的伟大的人——母亲。
  太奶奶·油纸伞
  江南的烟雨,濡湿了那一堵堵粉墙黛瓦,也绣绿了村口那座小石桥儿,斗转星移,桥上的青苔掩映得小桥如同通绿的翡翠打造而就。桥上川流不息,是这个村里除了西边的集市,最热闹的地方。那左鞋上带着与鞋子不协调的花补丁的,挑着两担物什的,是一位走街串巷的卖货郎;那气咻咻的步子,时刻跟在一头大黄牛身后的,是一个耕田勤做的庄稼汉;更有那穿着阔口布鞋,方方正正迈步的私塾先生,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在为着生计奔波着,忙碌着,永远都没有人会愿意驻足,停下,望一眼桥上的风光。有一双脚,永远是这般与众不同,显然的,这是一双女人的脚,因为它们在幼年时被紧紧地包裹过,因而小的仿佛是幼齿孩童的双足,然而,却没有套着考究的绣花鞋,而是一双早已磨得针脚模糊的小黑布鞋,它们絮絮地“挪动”着,步履也是如此匆忙,只是少却了几分男性的自如。它们的主人,我那可敬的太奶奶正从桥上走过,宽大的蓝布大襟衣衫随着步履的移动而不停地摆动,雨滴飞过,仿佛给那了无装饰的衣衫上绣出了几朵细密的花,手中的那把油纸伞也不似古画中仕女手中的伞儿如此美丽完整,而是在油纸覆盖中缀着几块不应景的布块儿或者纸片儿,仿佛是一阕歌曲中倏然插入的不和谐音符,看得出,我的太奶奶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她在35岁那一年就失去了丈夫,遗下四女一子与太奶奶相依为命。作为太奶奶唯一的小儿子,我的爷爷被她视为了珍宝,更视为了家族的希望。
  爷爷爱读书,有着一腔闯出大山,开辟新生活的热情,这份热情得到了开明的太奶奶的支持,太奶奶毅然地变卖了身边所有值钱的东西,并迈着那不太灵便的小脚,与我爷爷的姐妹们一道走出家门做起了与男人一般的活计,耕田、放牛与种庄稼,甚至还让一个姑婆来到上海做起了娘姨(保姆)。让我的爷爷得以到离他们那个村落整整四十里外的城里念书。那时,爷爷年幼,自离开太奶奶的身侧,这让太奶奶很是不放心,于是,隔三差五,太奶奶迈着那双“三寸金莲”到镇上看望爷爷,无论是晴是雨,太奶奶是“雷打不动”地去探望爷爷。她或是为爷爷带去她亲手制作的香喷喷的桑洲(我爷爷的家乡)麦饼,或是为爷爷送来亲手缝制的抵寒御冷的冬衣,于是,就出现了桥上的那个身影,那迈着小脚的行走身影。四十里的路程,合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和枝繁叶茂的山林,太奶奶这样一个女子为了看望他的儿子,该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啊。
  如今年逾古稀的爷爷总会翻看那本泛黄的影集,抚着里面太奶奶生前留下的、唯一的,也是最终的照片,还是禁不住老泪纵横。太奶奶行走的瞬间,正是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关怀的最好诠释,散发着最伟大的母爱的光辉!
  奶奶·老台灯
  1967年,对于11岁的父亲一直是一个隐痛,那时候,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风潮也来到了我们这个地处浙东的小城镇。人们被所谓的“革命激情”蒙蔽了双眼,狂热而无知。爷爷这样一位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老干部,也被“打倒”了,迷失了方向的人早已忘却了爷爷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把爷爷关入“牛棚”,并进行了无休止的批斗,爸爸的家庭被划入了“当权派”。持续了十年的“文革”也让爸爸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这个与爷爷一样满怀抱负的少年被这个时代生生折去了梦想的羽翼,只能去参军,想籍军旅生活为自己获得一些希望。于是,他成为了一名部队驾驶员,开着老式卡车,终日伴着阵阵涛声在高低不平的舟山岛谱写着他的军旅生涯。
  高考恢复了,退伍到地方的爸爸已经27岁了。第一件事,他就是要读书。当他接到可以参加高考的消息,犹如流放在外许久的迁客,得到了特赦返乡的通令,不由得喜不自禁。他的那腔早已被呼啸的海风几近磨平的意志又重新被召回来了。他决定放弃工作参加高考,爸爸的这一决定得到了爷爷奶奶的大力支持。
  昏黄的老式台灯下坐着踌躇满志的青年与他的母亲-------我的奶奶。那盏台灯虽然比不上现代的日光灯、节能台灯那般明亮,可是依旧是弥足珍贵的一盏灯啊,也是这个多子女家庭的一件奢侈品。为了爸爸的学习,一向省吃俭用的奶奶咬牙买了这盏台灯。高考资格有了,复习资料也有了,连台灯也有了,唯一欠缺的就是爸爸的自信心。爸爸开始还是喜气洋洋地面对高考的,可是一捧起书,他却担心起来了,因为毕竟整整十一年没有碰过书本,况且作为家中的独苗,家人对他也是寄予了极大的期望,梦想愈发炙热,爸爸的内心也愈发忐忑起来。这时候,一边要操劳一家老小食宿,一边要工作的奶奶每一天坚持陪伴爸爸复习,无论多晚,奶奶就坐在爸爸的身边。爸爸用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学完了落下十一年的功课。可是,他又怎能忘记,是自己的母亲,坐在这盏台灯下陪伴着他,在他学习上遇到拦路虎时,母亲告诉他,“孩子,这题目跟你当年当兵时候的环岛驾驶测试比要简单许多了,因为你的那个测试稍不慎还会要了你的性命,但是眼下,这只是一道小小的题目罢了。”是他的母亲牵着他,让他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
  终于,爸爸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爸爸因为苦读而消瘦不少,而奶奶也因为连续为爸爸操劳,脸庞的颧骨也几近突出,从此也落下了腰酸的毛病。
  台灯下,母亲陪伴儿子深夜苦读的瞬间,却是母爱成就孩子理想的最大支持和最好的见证。
  妈妈·摇篮曲
  一向精力充沛的妈妈住院了,一连二十几天的高烧让原本那个总有着使不完力气的妈妈变得十分虚弱,她不能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也无法在厨房中给我们做出一道道可口的小菜。病床上的她,披散着长发,如同一个无助的孩童,紧闭双目,仿佛连那睁眼的力气都被这高烧给吞噬殆尽了。我来到医院,静静地坐在她的病床边看着她,看着她那头长发中夹杂的几条“刺眼”的银丝,看着她那紧锁的额头,看着她那双细巧白皙的手背上那一个个因为连续扎针而泛起的淤青,心里不觉万分酸楚。但是,我却不能落泪,妈妈曾告诉过我,作为一个男孩,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随意落泪,因为泪水是懦弱的表现,于是我只能沉默……
  午后,沉睡的妈妈,以及间或透过玻璃窗进来的那道柔和的红色阳光,让这个冰冷的病房在顷刻间就添了一丝温暖的味道。大约是受到了阳光的召唤,妈妈醒过来,看到了我,她的眼睛倏然就有了只有健康时才有的那道神采,她用沙哑的声音问着我这几天的学习,因为她还牵挂着她这个马上就要参加中考的儿子。我一一应答着,妈妈那苍白的面孔泛起了笑容的涟漪,看得出,她很满意我的表现。正谈话间,隔壁床刚住进来观察的小弟弟也醒过来了,依依呀呀地吵闹起来,妈妈看了我一眼:“小时候你和姐姐也是这样过来的,你们一哭,我就得哄着你们呢。”我羞涩地笑了。
  那婴孩的母亲也开始哄起她的孩子:“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多么熟悉,这不正是母亲曾经给我和姐姐唱过无数遍的《摇篮曲》吗?此时,妈妈忽然停住了说话,她注意地听着那首歌曲,她不住用双手抹着泛红的眼眶……在那旋律中,我们安静着,谁也不愿意用言语去打破这一份沉寂,也许,在音乐伟大的力量面前,世间任何的语言都是那般苍白无力。这首《摇篮曲》就是妈妈对我们的爱的最好写照——这是一种绵长而温柔的爱。
  我的母亲,养育了两个孩子——我和姐姐,不但赐予我们的生命,维系我们的生存,还教会了我们如何成为正直的人,而她自己却从来不求回报,默默地贡献了她的青春、她的健康、她的一切。
  我的妈妈很平凡,但是她的爱并不平凡,也许有人觉得爱的表情应该是幸福的笑容,但是我觉得,这世界上最纯粹的情感便是泪水,晶莹的泪珠包含的是世界上最真切的感情。《摇篮曲》中的妈妈流下泪水的瞬间便是她那颗慈爱的心的最好写照。
  爷爷,爸爸以及我和姐姐,都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因为我们都有一位深爱着我们的慈母。她们以慈爱为针,以关怀为线,把一个个满含真情的瞬间缝在一起,制成了一件叫做“幸福“的暖衣披在我们身上,并且,这件暖衣将会伴随我们,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我们披满了的是母亲的爱。瞬间易流逝,真爱永长存,盛满母爱的瞬间将会缔结成这个世上永恒的瑰宝,在岁月的角落熠熠生辉。
  王焜昱,浙江镇海中学学生;导师:王静
其他文献
英语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下一种重要的创新性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充
期刊
在如今注重素质教育的时代,钢琴教学要由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转变为更加注重对少年儿童整体音乐素质的培养。 In today’s era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piano teachi
英语写作能力既是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必备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是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优劣的体现.但英语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薄弱环节,学生的语言基础较差,缺乏写作
期刊
不久前,听了几天的职评课。  按我们那里的相关文件规定,一个教师有资格参评中级职称,最起码工作了五年。十几个参评的老师年纪大小不一,他们的语文教学水平也跟他们的年纪一样参差不齐。这里面不乏有佼佼者,但也暴露了不少语文教学的问题。  有的老师竟连一堂课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教都不清楚,课堂混乱而漫无目的,怎不教人担忧呢?  有的老师似乎连最起码的解读文本的能力都不具备。上课的时候,捧着学生用的辅导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文化是应当世代相传的瑰宝,俗话说一
新课程在湖北省铺开两三年来,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思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身处其中的一线教师更是对此感受深刻。  在新课标中,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思路设计都始终在强调“语文素养”的这一新观念。而要培养高语文素养的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的语文教师,则应具备更高的语文素养。本文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对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应当具备的素养进行一些探讨。  一.海纳百川,活水清渠  常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需要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规则,记忆基础的单词,拥有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学生应对的方法基本都是死记死背.而初中英语是学生夯实基础,真正开始理
期刊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高低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对现在高职院校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
很多一线教师都有着这样的困惑和苦恼:繁重的教学任务、多种的社会角色,使得“草根语文老师”多年来都是处于“低头教书,抬头看分”的尴尬境地,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上毫无建树。专家告诉我们,专业成长必须要向名师学习,实行“拿来主义”。与其做高山下匍匐的小草,不如将草根深植于高山之上——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向名师学习,汲取他们的智慧,摆脱“教书匠”的俗气。那么我们向名师学什么?怎么学?在实践中又该怎么办?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