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到吃穿住行,大到人生大事,生活中充满选择,看似简单的决定过程背后却潜藏着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科学家试图对这一个体差异极大的人类行为做出科学的解释,了解些选择背后的秘密,有助于我们下次做出更好的选择。
“情感预期”有偏差
周末是呆在家里放松一下还是来一次短途旅行?是买一辆新车还是换一幢更大的房子?甚至是跟谁结婚?我们每次做决定时都会设想,不同的选择结果会使我们有何感受,我们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情绪或“快感”。显而易见,我们通常会做出那种我们认为会使自己最快乐的选择。
这种“情感预期”在理论上毫无瑕疵。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并不十分擅长于此,人们通常高估了抉择的后果所带来的影响,不论这些事情是好是坏。比如,彩票中奖实际上带给我们的快乐往往比我们认为的要少。
导致我们做出错误预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损失厌恶”,这个概念是指损失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同样的收获所带来的快乐,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发现,大多数人不愿意打一个输赢几率各为一半的赌,除非他们可能赢到的钱大约是输掉的两倍。因此,在赌硬币的正反面时,如果有可能赢得10美元以上,大多数人才会押上5美元。然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及其同事最近的研究证明,尽管“损失厌恶”会影响人们的选择,但当人们真的受到损失时,他们发现其实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心疼。吉尔伯特把这种现象归因于我们潜在的心理承受力,以及我们几乎能为所有情况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
那么,一个可怜的情感预期者该怎么办呢?不要揣摩内心并想象假设的结果可能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试着找到一个做出相同决定或选择的人,看看他们的感受是怎样的。还要记住,不论未来如何,你可能受到的伤害或者得到的快乐比你想象的要少。最后,不要总是谨小慎微。最坏的情况也许永远不会发生——就算发生了,你还有足以应对这一情况的心理承受力。
跟着感觉走
人们倾向于认为,做出正确的决定需要花时间系统地考虑各种选择的利弊,其实有时当机立断或随心所欲即便不比深思熟虑更好,也差不了多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决定相信谁,以及与谁交往时既快又准。普林斯顿大学的雅尼娜·威尔斯和亚历山大。托多罗夫发现,当我们见到一张新面孔时,我们在最初的0.1秒内就对这个人的可信度、能力、攻击性、可爱程度和吸引力做出了判断,如果再给一些时间观察——大概!秒钟——研究人员发现,观察者几乎不会改变他们的看法,他们只会对他们的迅速决定变得更加自信。
当然,随着你对某人的了解更加深入,你会改变你的第一印象。更多的信息当然可以帮你做出见多识广的理智决定。然而自相矛盾的是,有时你拥有的信息越多,也许你跟着感觉走就越好。在各种情况下,信息过量都有可能成为问题,不论是为孩子选择学校还是挑选度假目的地。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阿普,戴克斯特海斯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还是避免有意识地权衡考虑,而是让你的大脑下意识地做出决定。
他们要求学生从4辆假想的轿车中选择一辆,一次只列出了驾驶里程和腿部活动空间等4个特征,另一次则列出了12个此类特征,戴克斯特海斯发现,当面对一个简单选择时,如果受试者经过了深思熟虑,他们就会挑选出比较好的轿车。然而,当面对一个复杂选择时,他们会感到困惑,如果他们未曾有意识地分析过这些选项,他们实际上会做出最佳选择。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不论在购物中心还是在政治和管理领域,这种下意识的决策过程都能够得到成功运用。
不可忽视的情感因素
你可能认为情感是决定的大忌,但是实际上,它们是决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最基本的情感的演变使我们能在生存受到威胁的形势下,迅速而无意识地做出选择。研究发现,那些大脑情感部分受损的人不能做出决定,甚至不能做出穿什么和吃什么这类最基本的选择。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大脑储存过去选择的情感记忆,我们利用存储的情感记忆为目前的决定提供信息。
情感显然是关于选择的神经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情感是否总能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则是另一回事。如果你试图在某种情感的影响下做出选择,那可能严重影响结果。
以愤怒为例。丹尼尔·费斯勒和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同事激发一组人的愤怒,让他们写一篇文章回忆使他们火冒三丈的经历,然后给他们两种选择:或者保证能拿到15美元,或者为得到更多钱赌博,但是可能一分钱也得不到。研究人员发现男人(但不是女人)在愤怒时选择赌博比较多。
然而奇怪的是,有一种情感似乎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选择,那就是悲伤。悲伤的人会不慌不忙地考虑摆在他们面前的各种选择,最后能做出最佳选择,实际上,许多研究表明情绪低落的人对世界的反应最现实,心理学家甚至为它创造了一个词,抑郁型现实主义。
别陷入“成本误区”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家高档餐馆里,这里的饭菜很棒,你已经吃得很多了,但仍不放弃剩下的甜点,一定要吃完它;或者,你的衣橱最里面一直挂着一件既不合身又款式过时的衣服,但你就是不能下定决心扔掉它,因为这件衣服是你花大价钱买来的,而你几乎还没有穿过它。
这两个错误决定背后的力量可以称之为“沉没成本误区”。上世纪80年代,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哈尔·巴克斯和凯瑟琳·布卢默证明了我们很容易被这种情况所欺骗。巴克斯和布卢默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支付了100美元,准备一次周末滑雪旅行,但随后又发现可以以50美元的价格去另一千更便宜、更好的度假胜地。当支付了两次旅行的费用后,学生们才被告知,不得不在两者之中选择一处。令人吃惊的是,大多数人选择了不那么吸引人而且也更加昂贵的那次,因为他们在这次旅行上投入得更多。
这个决定背后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某些东西上投入得越多,我们就觉得无法摒弃它。这种投入不一定仅限于经济方面。没有人可以不受沉没成本误区的影响。
为了避免让沉没成本影响你的决定,要不时提醒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投入的已经投入了。我们都痛恨遭受损失,但有时明智的选择是不要在已经亏本的买卖上再投入更多的钱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
考虑一下下面这种假设的情况: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你的家乡可能暴发一种导致600人死亡的疾病。为了抗击这种疾病,你可以选择第一种方案,这种方案将可以挽救200入的生命,还
“情感预期”有偏差
周末是呆在家里放松一下还是来一次短途旅行?是买一辆新车还是换一幢更大的房子?甚至是跟谁结婚?我们每次做决定时都会设想,不同的选择结果会使我们有何感受,我们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情绪或“快感”。显而易见,我们通常会做出那种我们认为会使自己最快乐的选择。
这种“情感预期”在理论上毫无瑕疵。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并不十分擅长于此,人们通常高估了抉择的后果所带来的影响,不论这些事情是好是坏。比如,彩票中奖实际上带给我们的快乐往往比我们认为的要少。
导致我们做出错误预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损失厌恶”,这个概念是指损失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同样的收获所带来的快乐,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发现,大多数人不愿意打一个输赢几率各为一半的赌,除非他们可能赢到的钱大约是输掉的两倍。因此,在赌硬币的正反面时,如果有可能赢得10美元以上,大多数人才会押上5美元。然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及其同事最近的研究证明,尽管“损失厌恶”会影响人们的选择,但当人们真的受到损失时,他们发现其实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心疼。吉尔伯特把这种现象归因于我们潜在的心理承受力,以及我们几乎能为所有情况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
那么,一个可怜的情感预期者该怎么办呢?不要揣摩内心并想象假设的结果可能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试着找到一个做出相同决定或选择的人,看看他们的感受是怎样的。还要记住,不论未来如何,你可能受到的伤害或者得到的快乐比你想象的要少。最后,不要总是谨小慎微。最坏的情况也许永远不会发生——就算发生了,你还有足以应对这一情况的心理承受力。
跟着感觉走
人们倾向于认为,做出正确的决定需要花时间系统地考虑各种选择的利弊,其实有时当机立断或随心所欲即便不比深思熟虑更好,也差不了多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决定相信谁,以及与谁交往时既快又准。普林斯顿大学的雅尼娜·威尔斯和亚历山大。托多罗夫发现,当我们见到一张新面孔时,我们在最初的0.1秒内就对这个人的可信度、能力、攻击性、可爱程度和吸引力做出了判断,如果再给一些时间观察——大概!秒钟——研究人员发现,观察者几乎不会改变他们的看法,他们只会对他们的迅速决定变得更加自信。
当然,随着你对某人的了解更加深入,你会改变你的第一印象。更多的信息当然可以帮你做出见多识广的理智决定。然而自相矛盾的是,有时你拥有的信息越多,也许你跟着感觉走就越好。在各种情况下,信息过量都有可能成为问题,不论是为孩子选择学校还是挑选度假目的地。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阿普,戴克斯特海斯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还是避免有意识地权衡考虑,而是让你的大脑下意识地做出决定。
他们要求学生从4辆假想的轿车中选择一辆,一次只列出了驾驶里程和腿部活动空间等4个特征,另一次则列出了12个此类特征,戴克斯特海斯发现,当面对一个简单选择时,如果受试者经过了深思熟虑,他们就会挑选出比较好的轿车。然而,当面对一个复杂选择时,他们会感到困惑,如果他们未曾有意识地分析过这些选项,他们实际上会做出最佳选择。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不论在购物中心还是在政治和管理领域,这种下意识的决策过程都能够得到成功运用。
不可忽视的情感因素
你可能认为情感是决定的大忌,但是实际上,它们是决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最基本的情感的演变使我们能在生存受到威胁的形势下,迅速而无意识地做出选择。研究发现,那些大脑情感部分受损的人不能做出决定,甚至不能做出穿什么和吃什么这类最基本的选择。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大脑储存过去选择的情感记忆,我们利用存储的情感记忆为目前的决定提供信息。
情感显然是关于选择的神经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情感是否总能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则是另一回事。如果你试图在某种情感的影响下做出选择,那可能严重影响结果。
以愤怒为例。丹尼尔·费斯勒和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同事激发一组人的愤怒,让他们写一篇文章回忆使他们火冒三丈的经历,然后给他们两种选择:或者保证能拿到15美元,或者为得到更多钱赌博,但是可能一分钱也得不到。研究人员发现男人(但不是女人)在愤怒时选择赌博比较多。
然而奇怪的是,有一种情感似乎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选择,那就是悲伤。悲伤的人会不慌不忙地考虑摆在他们面前的各种选择,最后能做出最佳选择,实际上,许多研究表明情绪低落的人对世界的反应最现实,心理学家甚至为它创造了一个词,抑郁型现实主义。
别陷入“成本误区”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家高档餐馆里,这里的饭菜很棒,你已经吃得很多了,但仍不放弃剩下的甜点,一定要吃完它;或者,你的衣橱最里面一直挂着一件既不合身又款式过时的衣服,但你就是不能下定决心扔掉它,因为这件衣服是你花大价钱买来的,而你几乎还没有穿过它。
这两个错误决定背后的力量可以称之为“沉没成本误区”。上世纪80年代,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哈尔·巴克斯和凯瑟琳·布卢默证明了我们很容易被这种情况所欺骗。巴克斯和布卢默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支付了100美元,准备一次周末滑雪旅行,但随后又发现可以以50美元的价格去另一千更便宜、更好的度假胜地。当支付了两次旅行的费用后,学生们才被告知,不得不在两者之中选择一处。令人吃惊的是,大多数人选择了不那么吸引人而且也更加昂贵的那次,因为他们在这次旅行上投入得更多。
这个决定背后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某些东西上投入得越多,我们就觉得无法摒弃它。这种投入不一定仅限于经济方面。没有人可以不受沉没成本误区的影响。
为了避免让沉没成本影响你的决定,要不时提醒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投入的已经投入了。我们都痛恨遭受损失,但有时明智的选择是不要在已经亏本的买卖上再投入更多的钱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
考虑一下下面这种假设的情况: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你的家乡可能暴发一种导致600人死亡的疾病。为了抗击这种疾病,你可以选择第一种方案,这种方案将可以挽救200入的生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