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例研究背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青少年的性教育一直在遮遮掩掩中进行。长期以来,人们对性教育的认识有着一定的偏颇,常常认为是性的生理教育。其实性教育的核心是人格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康人格。 我国现有“10~20”岁的青少年3亿多人,他们的性成熟时间一般在12岁至13岁左右,比10年前提早了1岁至2岁。而与此同时,我国为这种早熟“保驾护航”的性教育却相对滞后。 青少年性教育不仅包括过去所说的生理卫生教育,还包括性道德、性审美等方面的内容,以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让青少年从小就开始逐渐了解这些内容,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对早恋、未婚先孕甚至性犯罪等现象也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但是如何在小学开展性教育?讲什么?怎么讲?却是我们最大的困惑。其实从孩子的心理生理角度看,在二、三年级时孩子会有许多性好奇,包括为什么是男、女孩,从哪里来等等,但这时没有尝试的冲动需求,适合向他们科学客观地介绍性知识;而到了性发育时就有尝试的可能性,在五、六年级时适合进行性心理、性审美的教育。而性教育的形式也不应是正襟危坐和过分严肃。对孩子来说这样会促使他们窘迫和紧张,并且通常不为他们所接受。将性教育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他们会更易接受。如语文课上对母爱、生育知识的渗透,体育课上健康知识的渗透……所渗透的内容不一定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也许是一个环节,一个片断,或一带而过的一句话几个词语。这种方式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孩子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性教育。
二、教学活动
《桥之思》是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散文诗。它以“桥之思”为题,意为由桥引发的思考:桥的基本功能是沟通、交流,桥的延伸功能是给人美的享受;有形的路桥虽不可少,但无形的心桥更为珍贵。
全诗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桥能沟通两岸,给人方便。第二部分写桥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美的享受,分别介绍了两种不同风格的九曲桥和立交桥。第一、二部分都是写路桥所能给予人们的好处。第三部分写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心桥是最值得珍视的桥。
当我们在研读文本时,我们发现文中第二部分介绍的不同风格的九曲桥和立交桥,不正是性教育渗透的最好切入点吗?那蜿蜒迂回的九曲桥犹如一位襟飘带舞、柔美飘逸的女子,而巍峨雄伟的立交桥不正像一个钢铁巨人吗?
(一)教学目标设定
首先,这堂课的定位是一堂语文课,其次才是性教育渗透课。所以,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感受文字所包含的魅力,体会课文的优美意味。所以,我确定了:
1. 学习课文,阅读有关桥的信息,培养学生整理,收集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这堂中还要继续引导。
2.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部分之间的联系。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在情景中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这就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3.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无形的桥”的含义、结合事例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这堂课,要让学生不仅体会到“心桥”的可贵,还要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要与他人架起可贵的“心桥”。
4. 进行性教育渗透,让学生感知男生阳刚之美与女生柔和之美,并且感受两种不同美的和谐与缺一不可。世界上的男生和与女生构成了我们和谐的社会,引导他们善于欣赏不同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 了解桥的功能、材料及其样式,理解桥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2. 理解“无形的桥”的含义,体会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
三、课后反思
回想刚刚接到这个课时,我心里是一片茫然:性教育渗透课应该如何渗透,才能又自然又有效呢?而不是为了渗透而渗透。我又应该怎样这来构思、设计这堂课呢?让这堂课既是一堂语文课,又能成为一堂渗透课……我不断地思索着。
《桥之思》是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图文对照,表达了我们对美好“心桥”的赞誉,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全诗共有三节,第一节写桥的功能及桥的材料和样式。从建桥的材料来看,有木桥、石桥、铁桥、水泥桥……从桥的样式来看,从简单的独木桥到大江大河上的现代斜拉桥,最后一句与最前一句相照应,点出桥的功能。语言朴实、无华。第二节描述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一小节着重写了两种桥,一是既实用又极具观赏性的小桥,它九曲回旋,小巧别致,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二是城市里的立交桥,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突显现代化的气势。第三节写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建起来的心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课文内涵丰富,从桥的基本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文中语句较长,每小节都有几个长句,但语言朴实,富有哲理。
怎样把性教育自然地渗透其间呢?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决定把“九曲桥”和“立交桥”两种不同风格的桥,作为此次的渗透点,由“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引导学生感受女性的阴柔之美,“巍峨雄伟的立交桥”感受到男子的雄壮、阳刚之美,从而认识到两种不同美的和谐与缺一不可。后来经过三次试讲,确定了最后的教案。
回想这次的课堂,收到了我们预想的效果,在感知男生阳刚之美与女生柔和之美的基础上,通过“九曲桥温柔婉约,立交桥浩然坦荡,你更喜欢、欣赏哪一种呢?用你自己的话来夸夸你喜欢的桥吧”,让学生抒发自己心中对这两种的感受,我顺势进行总结“世界上有着各式各样的桥,有的温柔婉约,有的浩然坦荡。虽然它们造型不一,用处不同,但它们都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带来了美的享受,也带来了和谐,正如这世上的人们,有了女生的柔美,男生的雄壮,才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多样的色彩,让我们的社会拥有了和谐之美”,让学生感受到这两种不同美的和谐与缺一不可,懂得欣赏不同的美。
此次的性教育渗透课《桥之思》让我感慨颇多,它也让我对于以后在语文中渗透性教育的进行充满了信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青少年的性教育一直在遮遮掩掩中进行。长期以来,人们对性教育的认识有着一定的偏颇,常常认为是性的生理教育。其实性教育的核心是人格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康人格。 我国现有“10~20”岁的青少年3亿多人,他们的性成熟时间一般在12岁至13岁左右,比10年前提早了1岁至2岁。而与此同时,我国为这种早熟“保驾护航”的性教育却相对滞后。 青少年性教育不仅包括过去所说的生理卫生教育,还包括性道德、性审美等方面的内容,以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让青少年从小就开始逐渐了解这些内容,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对早恋、未婚先孕甚至性犯罪等现象也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但是如何在小学开展性教育?讲什么?怎么讲?却是我们最大的困惑。其实从孩子的心理生理角度看,在二、三年级时孩子会有许多性好奇,包括为什么是男、女孩,从哪里来等等,但这时没有尝试的冲动需求,适合向他们科学客观地介绍性知识;而到了性发育时就有尝试的可能性,在五、六年级时适合进行性心理、性审美的教育。而性教育的形式也不应是正襟危坐和过分严肃。对孩子来说这样会促使他们窘迫和紧张,并且通常不为他们所接受。将性教育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他们会更易接受。如语文课上对母爱、生育知识的渗透,体育课上健康知识的渗透……所渗透的内容不一定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也许是一个环节,一个片断,或一带而过的一句话几个词语。这种方式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孩子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性教育。
二、教学活动
《桥之思》是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散文诗。它以“桥之思”为题,意为由桥引发的思考:桥的基本功能是沟通、交流,桥的延伸功能是给人美的享受;有形的路桥虽不可少,但无形的心桥更为珍贵。
全诗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桥能沟通两岸,给人方便。第二部分写桥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美的享受,分别介绍了两种不同风格的九曲桥和立交桥。第一、二部分都是写路桥所能给予人们的好处。第三部分写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心桥是最值得珍视的桥。
当我们在研读文本时,我们发现文中第二部分介绍的不同风格的九曲桥和立交桥,不正是性教育渗透的最好切入点吗?那蜿蜒迂回的九曲桥犹如一位襟飘带舞、柔美飘逸的女子,而巍峨雄伟的立交桥不正像一个钢铁巨人吗?
(一)教学目标设定
首先,这堂课的定位是一堂语文课,其次才是性教育渗透课。所以,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感受文字所包含的魅力,体会课文的优美意味。所以,我确定了:
1. 学习课文,阅读有关桥的信息,培养学生整理,收集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这堂中还要继续引导。
2.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部分之间的联系。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在情景中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这就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3.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无形的桥”的含义、结合事例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这堂课,要让学生不仅体会到“心桥”的可贵,还要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要与他人架起可贵的“心桥”。
4. 进行性教育渗透,让学生感知男生阳刚之美与女生柔和之美,并且感受两种不同美的和谐与缺一不可。世界上的男生和与女生构成了我们和谐的社会,引导他们善于欣赏不同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 了解桥的功能、材料及其样式,理解桥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2. 理解“无形的桥”的含义,体会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
三、课后反思
回想刚刚接到这个课时,我心里是一片茫然:性教育渗透课应该如何渗透,才能又自然又有效呢?而不是为了渗透而渗透。我又应该怎样这来构思、设计这堂课呢?让这堂课既是一堂语文课,又能成为一堂渗透课……我不断地思索着。
《桥之思》是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图文对照,表达了我们对美好“心桥”的赞誉,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全诗共有三节,第一节写桥的功能及桥的材料和样式。从建桥的材料来看,有木桥、石桥、铁桥、水泥桥……从桥的样式来看,从简单的独木桥到大江大河上的现代斜拉桥,最后一句与最前一句相照应,点出桥的功能。语言朴实、无华。第二节描述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一小节着重写了两种桥,一是既实用又极具观赏性的小桥,它九曲回旋,小巧别致,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二是城市里的立交桥,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突显现代化的气势。第三节写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建起来的心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课文内涵丰富,从桥的基本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文中语句较长,每小节都有几个长句,但语言朴实,富有哲理。
怎样把性教育自然地渗透其间呢?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决定把“九曲桥”和“立交桥”两种不同风格的桥,作为此次的渗透点,由“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引导学生感受女性的阴柔之美,“巍峨雄伟的立交桥”感受到男子的雄壮、阳刚之美,从而认识到两种不同美的和谐与缺一不可。后来经过三次试讲,确定了最后的教案。
回想这次的课堂,收到了我们预想的效果,在感知男生阳刚之美与女生柔和之美的基础上,通过“九曲桥温柔婉约,立交桥浩然坦荡,你更喜欢、欣赏哪一种呢?用你自己的话来夸夸你喜欢的桥吧”,让学生抒发自己心中对这两种的感受,我顺势进行总结“世界上有着各式各样的桥,有的温柔婉约,有的浩然坦荡。虽然它们造型不一,用处不同,但它们都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带来了美的享受,也带来了和谐,正如这世上的人们,有了女生的柔美,男生的雄壮,才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多样的色彩,让我们的社会拥有了和谐之美”,让学生感受到这两种不同美的和谐与缺一不可,懂得欣赏不同的美。
此次的性教育渗透课《桥之思》让我感慨颇多,它也让我对于以后在语文中渗透性教育的进行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