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档案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t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倦怠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职业枯竭,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
  职业倦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各项工作的开展。而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基础性工作,既单调、枯燥,又极其辛苦,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身体上的职业疾病。再加上档案行业的服务性和不能直接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特殊性,以及没有优厚待遇等“职业缺陷”,导致档案工作者在自身心理定位较低,在社会上被普遍认同为“弱势群体”。此外,县级档案工作者在档案系统承担着上传下达、监督指导等多种工作职能及使命,人员少,任务重,日复一日地围绕着“档案”机械作业,渐渐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缺乏热情,不可避免地会过早产生职业倦怠。因此,改变县级档案工作者当前的职业困惑及倦怠现状势在必行。提早发现,及时调整档案工作体制机制,适度干预,是确保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县级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困惑
  (一)缺乏社会认知的存在感
  目前,公众对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能知之甚少,社会认知度明显不高。自古以来,档案资源作为统治者专政的工具,一直被隐匿于“深宫大院”之内,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神秘感早已在社会普通大众的观念中根深蒂固。通过调查,98%的利用者不了解档案馆馆藏档案主要内容,80%利用者对档案集中到档案馆保存存在不解现象。特别是部分立档单位工作人员认为,保存在本单位查阅起来更方便,没有考虑到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利用不方便的因素。档案部门的形象和作用被严重低估。同时,县级档案部门在运转过程中,常常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缺乏权威性,档案接收等工作的开展存在实际困难。社会认知的缺失导致县级档案工作者缺少部门自信、行业自信,形成职业恐慌。
  (二)缺乏职业价值的认同感
  档案工作为领导决策、经济建设、信访稳定等提供有效依据和参考,但与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要害部门相比,贡献率明显不高,难以凸显政绩和亮点,个人发展调动受到限制。在档案系统中“一备七八年,待用无期限”的用人现象司空见惯,冷了热情,凉了人心。加之社会上对档案工作存在无足轻重的偏见,使县级档案工作者对自身的职业价值产生怀疑,工作激情不高、动力不足。
  (三)缺乏系统内部的归属感
  国家机构的设置是自上而下的完整体系,档案系统也不例外。然而,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部分县级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多数被划拨到本地政府办公室,设为档案指导科。从改革目的上看,是加大了档案的行政管理力度;但从实际工作开展上看,大部分档案工作还是要原班人马去开展与落实,实际上束缚了县级档案工作者的手脚,干起工作来束手束脚,相当于削弱了行政执法能力,即失去了去除病害的“刀”。同时,各基层单位没有专职档案员编制,向下又缺少有效开展工作的“脚”。一系列的问题使县级档案工作者对系统内部关怀的需求更为迫切。
  二、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一)工作内容单调催生职业倦怠
  档案管理工作者绝大多数时间要面对各种档案资料的保管、鉴定、统计、利用服务工作,而且要特别细心、认真,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过程中,工作内容枯燥,工作方式单一,很容易将自己局限在小天地里,“养在深山无人识”,影徒随身,孤芳自赏,从而产生孤独、压抑、失落心理,职业倦怠油然而生。
  (二)年龄结构老化滋生职业倦怠
  从县级档案从业者的人员结构来看,老龄化比较明显,与之俱来的是作风保守、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等不良习气,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此外,有效的人员流动机制匮乏,如死水一潭,难以引入新鲜的血液。档案系统内部工作活力和创新能力危机,进而滋生职业倦怠。
  (三)消极心理暗示诱发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主要由工作引发,但也与自身的不正确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如部分工作者往往放弃主观努力,把专业能力不强的现状归结于外部因素,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逐渐丧失工作信心。性格中的怯懦、孤僻、狭隘、缺乏耐心等因素,更容易使其在面临压力时不能采取积极的策略应对,久而久之,形成职业倦怠。此外,职业期望与工作现实的矛盾也极易引起职业倦怠。
  (四)社会环境影响衍生职业倦怠
  社会环境是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档案部门肩负档案行政管理与档案服务等多种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档案部门普遍存在档案资源建设方面执行力低下,档案行政执法的对象大多为各机关单位,处罚措施难以落实。社会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得不到应有的社会认可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关注。
  三、防治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岗位轮换,激发内部人员的新活力
  大多数县级档案部门内部岗位调整较少,档案工作者长期处于一个岗位,从事着相同的工作内容,对本岗位的新鲜感会逐渐消失,档案工作的创造力和工作激情会逐渐被消磨,岗位效率、创新能力大大下降。因此,档案部门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效缓解和释放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适时调整岗位职责,让每一位档案工作者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新的触角多角度地了解档案工作,有的放矢,创造出最佳的工作业绩。
  (二)因材而用,形成人尽其才的价值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笔者认为,作为档案部门的领导要当好伯乐,充分发现和挖掘部门内部人员的特长和优势,因材而用,会使工作人员感到得心应手,大大提高工作兴趣和工作效率。如:让档案工作队伍中的老将们发挥经验优势,起好“传、帮、带”的作用,使后来者快速进入档案工作角色,掌握业务技能;让年轻健将充分运用新型、现代化理论知识及计算机等实际操作技能,将档案管理工作推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这样,会有效预防职业倦怠。
  (三)自我增值,组建高效务实的好队伍
  职业倦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能力恐慌,而自我增值能有效减弱职业倦怠中的无力感。因此,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地自我充电,努力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把自己打造成多面手的复合型人才。提高自身思(下转第59页) (上接第54页)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敬业奉献精神,提高职业角色认同,寻求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淡化对个人名利与社会地位的追求,从精神层面上杜绝职业倦怠。同时,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业务交流,为档案工作者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深造的机会,组建更加高效务实的人才队伍。
  (四)搭建平台,营造档案事业的良好氛围。
  事业要发展,环境需先行。档案部门要推出一系列的有档案特色、有社会影响力、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精品,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高社会认知程度。通过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对档案事业工作进行大量宣传,发挥宣传引导作用,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持。从各种角度培植全民档案意识,以公共服务为突破口,主动服务,以服务换取公众认知,以作为赢得社会地位。在政治生态上,组织人事部门要多关心关注档案干部的成长,强化岗位交流,形成干部队伍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档案这一职业不但不会消亡,反而越来越能发挥其它职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工作不是一线工作,但要为一线工作服务,不是中心工作,但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档案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很有必要采取有利措施预防和治疗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倦怠,使档案工作者找准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素养,精准自我期望,合理释放情绪,坚信自己的选择,为档案事业的科学化、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青龙满族自治县档案局)
其他文献
重视科学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提出的重大课题.如何通过动态科学过程建立起静态的学科知识网络,是科学素质教育的中心议题.本文在考察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很多学校都在为转变教育模式和课堂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语文在教学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1989年5月5日,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刘复之率中国检察代表团出访新加坡、泰国,我以代表团副团长身份随同。飞行途中,刘复之检察长叫他的秘书小雷与我换了座位,我坐到了检察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是摆在中学化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学化学教授
化学教育2001年第1期刊登的"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命题形式新颖,特别是紧密结合了当代化学发展的前沿,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近年来,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商丘市疾控中心)在商丘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计划免疫为基础,以急性传染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