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有机会参与对公务员的培训,不止一次亲眼看到,中国官员比西方国家的官员更擅长于数据。举凡辖区人口面积、历年GDP增长幅度、项目投资多少、惠及领域若干、利税增加几何——全都倒背如流。
如今,各种“科学分析数据”,如总量多少、人均多少、同比增减多少、环比增减多少,充斥于各种报道。它在网络上的传播效果,引发很多解构与嘲笑以及不信任。最新的一例是有人建立了“中华民族复兴指数”,并计算出当今指数为62%。可见,科学与数据这一类词汇,在中国的形象有点古怪,相应的公众认知与感受有点复杂。
作为教师,我会向参加培训课程的公务员推荐《大数据》中的这一段:
2006年,通过把二十多年的犯罪数据和交通事故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并映射到同一张地图之后,警务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交通事故的高发地带,也正是犯罪活动的高发地带,甚至交通事故的高发时间段,也是犯罪活动的高发时间段。(《大数据》第81-2页)
大家可以注意,这是一个数据积累、整合、分析的科学过程,它产生了新的知识:交通事故与犯罪活动,两者的高发时段与高发地段是重合的。
依据上述新发现,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与国家司法援助局两个机构实施跨部门联合,成立了名为“数据驱动的新方法:犯罪和交通安全”的工作组。在此之下,将交通警察与治安警察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根据数据指引,专门治理“黑点”,将交通事故率和犯罪率同时压了下来。
这就是一个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而进行的政府机构部门的改革,有科学依据,目标是公共管理,效果可公开检验。
中国政府也开展过多次机构改革。多年来,从机构精简到大部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与《大数据》中的美国案例相比,立刻可以知道差异所在,就是缺乏大数据分析。至少从公开报道中人们看不出来,机构扩张、裁撤或合并,是否有一套针对治理的数据分析作为基础。
这才是《大数据》值得一读的理由。领导干部再博闻强记、再聪明过人,她/他个人不可能生产出大数据知识和创新。而只有以科学的大数据分析及其发现为基础,政府机构改革才能超越旧有的权力分配格局,真正具有功能、意义和价值。
《大数据》值得一读,理由还在于它必定触及规范层面上的争论,实际上也已经引发了争论。这里我只举几个要点:规范涵义、社会涵义以及认识论涵义。
在规范涵义这个层面上,一个争论焦点是:面对复杂的中国问题,是应该强调规范与价值解决优先呢,还是可以将它们化解为科学方法问题,并依赖于越来越技术化的分析方法?
在社会涵义上,问题在于,大数据分析会强化政府的严苛监管吗?会使个人隐私更加暴露,整个社会变成福柯所讲的“全视监狱”吗?美国学者德波拉?斯通在《政策悖论:政治决定的艺术》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观点:计算某些东西,本质上是“创建一个社群”。我们这样来理解,统计尘肺病人数量并相应建立一个数据库,本质上是建立了一个“受害者群体”。不同的指标分析,会建立不同的群体,因此会揭示出社会冲突。显然,怎样建立数据,怎样使用数据,怎样言说数据,背后有社会动力机制,还有价值选择。
在认识论涵义上,我们要问,大数据分析改变了人类认识模式吗?比如,会严重冲击人们对于因果联系的普遍认知吗?如果是,那么检验真假的标准在哪里?它会导致专家统治,或者软件统治吗?
无人能对这些问题轻易给出答案。
涂子沛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7
《平成电影的日本女优》
舒明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1
昭和64年(1989)1月7日,日本昭和天皇驾崩,翌日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元平成。本书介绍了134部平成影片与120位日本女演员。老牌杂志《文艺春秋》2009年通过读者投票评选出日本最美最有魅力的十大女演员,分别是:吉永小百合、原节子、高峰秀子、夏木雅子、岸惠子、岩下志麻、宫泽理惠、若尾文子、松隆子和松坂庆子。该刊于平成元年(1989)出版的《日本映画Best150》一书中列出的20位最佳女优前5名则是:原节子、吉永小百合、高峰秀子、田中娟代和岩下志麻。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8
2008年,帕慕克出版了他的小说《纯真博物馆》,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凯末尔的男子深陷情网,不能自拔。小说出版不久,作者被无数读者追问:“这一切真的都在你身上发生过吗?帕慕克先生,凯末尔就是你吗?”最后他得出结论:绝对天真的读者,总是把文本当作自传或乔装的生活体验编年史来看,无论你多少次提醒他们所阅读的是一部小说;绝对感伤-反思性的读者,则认为一切文本都是虚构,无论你多少次提醒他们所阅读的是你最坦诚的自传。
如今,各种“科学分析数据”,如总量多少、人均多少、同比增减多少、环比增减多少,充斥于各种报道。它在网络上的传播效果,引发很多解构与嘲笑以及不信任。最新的一例是有人建立了“中华民族复兴指数”,并计算出当今指数为62%。可见,科学与数据这一类词汇,在中国的形象有点古怪,相应的公众认知与感受有点复杂。
作为教师,我会向参加培训课程的公务员推荐《大数据》中的这一段:
2006年,通过把二十多年的犯罪数据和交通事故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并映射到同一张地图之后,警务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交通事故的高发地带,也正是犯罪活动的高发地带,甚至交通事故的高发时间段,也是犯罪活动的高发时间段。(《大数据》第81-2页)
大家可以注意,这是一个数据积累、整合、分析的科学过程,它产生了新的知识:交通事故与犯罪活动,两者的高发时段与高发地段是重合的。
依据上述新发现,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与国家司法援助局两个机构实施跨部门联合,成立了名为“数据驱动的新方法:犯罪和交通安全”的工作组。在此之下,将交通警察与治安警察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根据数据指引,专门治理“黑点”,将交通事故率和犯罪率同时压了下来。
这就是一个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而进行的政府机构部门的改革,有科学依据,目标是公共管理,效果可公开检验。
中国政府也开展过多次机构改革。多年来,从机构精简到大部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与《大数据》中的美国案例相比,立刻可以知道差异所在,就是缺乏大数据分析。至少从公开报道中人们看不出来,机构扩张、裁撤或合并,是否有一套针对治理的数据分析作为基础。
这才是《大数据》值得一读的理由。领导干部再博闻强记、再聪明过人,她/他个人不可能生产出大数据知识和创新。而只有以科学的大数据分析及其发现为基础,政府机构改革才能超越旧有的权力分配格局,真正具有功能、意义和价值。
《大数据》值得一读,理由还在于它必定触及规范层面上的争论,实际上也已经引发了争论。这里我只举几个要点:规范涵义、社会涵义以及认识论涵义。
在规范涵义这个层面上,一个争论焦点是:面对复杂的中国问题,是应该强调规范与价值解决优先呢,还是可以将它们化解为科学方法问题,并依赖于越来越技术化的分析方法?
在社会涵义上,问题在于,大数据分析会强化政府的严苛监管吗?会使个人隐私更加暴露,整个社会变成福柯所讲的“全视监狱”吗?美国学者德波拉?斯通在《政策悖论:政治决定的艺术》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观点:计算某些东西,本质上是“创建一个社群”。我们这样来理解,统计尘肺病人数量并相应建立一个数据库,本质上是建立了一个“受害者群体”。不同的指标分析,会建立不同的群体,因此会揭示出社会冲突。显然,怎样建立数据,怎样使用数据,怎样言说数据,背后有社会动力机制,还有价值选择。
在认识论涵义上,我们要问,大数据分析改变了人类认识模式吗?比如,会严重冲击人们对于因果联系的普遍认知吗?如果是,那么检验真假的标准在哪里?它会导致专家统治,或者软件统治吗?
无人能对这些问题轻易给出答案。
涂子沛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7
《平成电影的日本女优》
舒明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1
昭和64年(1989)1月7日,日本昭和天皇驾崩,翌日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元平成。本书介绍了134部平成影片与120位日本女演员。老牌杂志《文艺春秋》2009年通过读者投票评选出日本最美最有魅力的十大女演员,分别是:吉永小百合、原节子、高峰秀子、夏木雅子、岸惠子、岩下志麻、宫泽理惠、若尾文子、松隆子和松坂庆子。该刊于平成元年(1989)出版的《日本映画Best150》一书中列出的20位最佳女优前5名则是:原节子、吉永小百合、高峰秀子、田中娟代和岩下志麻。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8
2008年,帕慕克出版了他的小说《纯真博物馆》,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凯末尔的男子深陷情网,不能自拔。小说出版不久,作者被无数读者追问:“这一切真的都在你身上发生过吗?帕慕克先生,凯末尔就是你吗?”最后他得出结论:绝对天真的读者,总是把文本当作自传或乔装的生活体验编年史来看,无论你多少次提醒他们所阅读的是一部小说;绝对感伤-反思性的读者,则认为一切文本都是虚构,无论你多少次提醒他们所阅读的是你最坦诚的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