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罗瑞茨基 悬在空中的家园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瑞茨基出生在1970年,作为移民后代,他的祖辈在苏联成立后被迫离开他们在波兰东部的家园。罗瑞茨基的父母都在波兰西部出生,到了他这一代,波兰东部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遥远而奇异的世界。动荡的个人和集体记忆一直围绕着罗瑞茨基,这些记忆来自他的祖父母和叔叔们。在知道很多故事以后,他觉得自己像是活在小说里的人。
  他的诗歌也糅合了记忆与想象。比如《热带气旋》,灵感来自他小时候读的一些儿童冒险书。2007年的作品《殖民地》说的是海边或者山上专供孩子们冒险的营地,当他还是孩子时,经常到那样的地方玩耍。他还经常去一座山上看望他的姨妈,山上有湖,湖就在森林里,非常危险,他却乐于跟朋友结伴前往。
  “阅读、想象的时候就像身处梦境,而寻访历史会让你有新的经验和记忆。”2004年,罗瑞茨基完成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叙事诗《十二车站》。《十二车站》是一部长篇悲喜诗剧,以家族第三代成员的视角,讲述二战后,第三代成員聚合了半世纪前被驱逐出波兰东部的家族成员,一起重回家乡,举行家庭聚会,并寻找1945年埋于土下的教会大钟。
  “这是关于我的家族在战时的故事。每次家人讲起这些都很不一样。叔叔们可能会说他们在苏联待了多久才回家,第一次说是10个月或者12个月,第二次又说是两年,再下次就是3年,每个人的记忆都不同。对我来说,写那样的书很困难,严肃地去讲那些历史不是我的风格,也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严肃地写出那种战乱的感觉。我并没有经历战乱,无法真切地写出他们的生活——人们出去打猎、钓鱼,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所以我选择用诗歌来表达战争中人的苦难。”

  《十二车站》为罗瑞茨基赢得了高捷斯基奖,使他跻身于波兰最重要诗人之列。评委会认为《十二车站》反映了“省域与家族传统间的有趣距离,同时热情地歌颂省域与家族传统”,足以媲美波兰伟大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塔杜施先生》。
  一位诗人这样评价罗瑞茨基的诗:“它们让我想起关于家庭的诗,但这个家悬在空中,被连根拔起;还有关于家园的诗,但这个家园已岌岌可危,仅存在于童话、传说以及偶然听到的故事里;这些诗以一种审慎、缓和的方式从传统里蜕变出来。它们还与时空有关,尽管那些地方终将被抛弃,时间终将耗尽。罗瑞茨基描述了一个‘中间地带’,善恶同时发生,真实与幻象并存。”
  34岁的时候,罗瑞茨基第一次回到乌克兰,他祖辈曾经的家乡。二战后,波兰的领土边界开始西移,东部领土归入苏联,那块土地曾是波兰人、犹太人、乌克兰人和亚美尼亚人共同的家园。他们在二战中饱受苏联和纳粹的双重折磨,其间乌克兰人与波兰人自相残杀。战后,几百万人流离失所。罗瑞茨基说自己的家族就是经历过所有这些恐怖与悲伤事件的受害者之一。
  90岁的祖母知道他要回家乡,希望他能找到当年她住过的房子的痕迹,最重要的是,看看她曾经供奉在砖砌的神龛里的女神还在不在。祖母认为那才是那幢房子和自己一生的标志。
  他拿着根据祖母记忆画出的地图,却找不到祖母的房子和神龛,甚至没人记得她。在好心人的指引下,他找到了祖母曾经生活的地方,却发现那里没有房子,没有神龛,连一棵树也没有。一个老妇人告诉他,自己是他祖母的邻居,儿时的玩伴。她为他指了指祖母曾经住过的位置,附近一条土路边有一个半下沉式的地下室,那是过去惟一的痕迹。回去后,他告诉祖母,自己只找到了一个地下室,祖母对他说,那就是她以后长眠的地方。
  于是,他在《被遗忘的地图》一诗中写道:比蚁穴更深的定居地点。我到处打听,/ 他们的足迹,但是草木生长,/ 蜜蜂在空中飞旋。所以我就近躺下,/ 面向大地,说出这句咒语——/ 你们可以出来了,一切都已过去。(赵刚译)
  “战后的波兰改变了国界,我住的地方,二战前是德国的,现在是波兰的。那里的波兰移民认为美国一定会跟苏联开战,美国扔下一颗原子弹,他们就能重回自己的家乡。我就幻想回到自己的家乡,移民就是有这样的想法,一直等着回家。我幻想另一边的生活多么美好,到了冬天,总觉得圣诞合唱团比不上东边的。想象一个不再存在的地方给我很大的启发。可那里真的是好地方吗?也许并不是。我有这样的幻想,是因为失去了才觉得往事值得回味。我怀念的并不是我住过的地方,而是我的童年,那些我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现在,罗瑞茨基住在波兰一个叫奥波莱的小城,在当地的大学教法国文学,他喜欢的作家是杜贝莱和龙沙。他和辛波斯卡是大学校友,他对辛波斯卡的印象是“没有很多朋友,但无论是人还是诗歌,都非常讨人喜欢”。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期间,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来香港。在他成名之后,几乎每个人都会问他,为什么不离开奥波莱,去一个更大的城市生活。对罗瑞茨基来说,总有一些让他留下来的理由。“当我有机会离开这个城市,有个孩子正在上学,我和妻子说,明年再说吧。到了第二年,情况又变了,就又待了两年。我也不知道,就是这样。”
其他文献
摘要: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包括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审美元素、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语文为凭借。”因此,把握美的特征,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乃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
八月中旬,笔者有幸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如密教授的讲座,讲座的开篇讲述了一个穿越玉米地的故事:你将随同3位对手进行一场竞赛:谁最先穿过这片玉米地到达对岸,手中的玉米又大又多则为胜者。故事中描绘的速速、老安、小效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了速度、安全和效益三个要素,他们的言行反映了不同的人在面对三个不同的价值取向时的思维方式。然而,如何对这三者进行组合,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以最终实现目标才
摘 要: 本文以实例作为导引,阐述了应用Master CAM软件实现平面文字雕刻的方法,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为目前雕刻加工提供了一个参考案例。  关键词: Master CAM软件 文字雕刻加工技术 实例    一、前言    雕刻是一门艺术,源头是艺术品的加工,但是雕刻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成品效果而走入了工业生产领域。雕刻在进入工业生产的初期主要工作是产品形态的细节精细修整和产品的文字
摘 要: 《茶花女》全篇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美好的女性被毁灭,主人翁的人性得到至真至善的闪现,产生巨大的道德震撼力量,深刻地探讨了资产阶级的道德主题。  关键词: 《茶花女》 爱情悲剧 牺牲    小仲马(1824—1895),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茶花女》、《三个坚强的人》、《迪安娜·德·利斯》、《阿尔丰斯先生》、《德尼莎》等。  “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摘 要: 当前,高职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高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而要完成这个使命,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人性化的量化管理理念,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班级管理,既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让班级管理工作实效性更强。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班级管理 人性化的量化管理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
1.引言  当前我校体育课走入困境,“喜欢运动,但对体育课却不感兴趣甚至畏惧”,这是我校学生常见的心理,体育课也被他们列入可上可不上的课程行列,有的学生若有事,第一想逃的就是体育课。因此,在当前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必须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来改进教学,促进体育课的发展,发挥体育课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各种体育运动的成绩,增强学生体质中的积极作用。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德州卫生学校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
摘 要: 随着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方案的颁布以及听力理解部分“长对话”这一题型的增加,听力理解的难度无疑将加大。高校英语教师应及时调整授课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增强学生对语篇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关键词: CET-4 听力改革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一、引言    2005年2月25日教育部舉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对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进行历史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难的现象极其普遍。为了搞好语文作文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本文作者经长期摸索,从学生写作心理出发,提出了“解放作文”的新理念,从不同角度避免了学生对作文写作的抵制心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达到了语文作文训练的目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解放作文” 实现途径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作文是学生语文生涯中的一座悬崖峭
摘 要: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不仅要受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它的精髓之处,学校教育似乎永远也替代不了。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这其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家庭教育。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以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