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辅导员的工作之一。民族高校由于其学生民族成分多、生源地域广、文化习俗多样等因素,也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着眼于目前民族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民族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同时,在民族高校,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各民族同学和普通高校大学生一样也会面临不同的心理问题,因而民族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既会面临共性问题,又会面临个性问题。同时,辅导员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了解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发现其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能够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民族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国家和学校重视,制度保障。
目前,从国家到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逐步在增加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和要求。尤其是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知识中明确要求,应当具备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教思政厅〔2011〕1号)等制度文件也都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和内容等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同时,民族高校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和要求,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辅导员队伍具有年龄优势,贴近学生。
辅导员老师大部分都是年轻老师,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接触多,和同学关系紧密。由于年龄相近,他们的社会经历、知识背景、关注的问题、兴趣爱好等都和在读大学生很接近,在心理上更能贴近大学生,更能理解大学生的想法,从而更容易取得大学生的信任[1]。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学生遇到心理困扰也能够跟辅导员进行交流,能够接受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
3. 辅导员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能力有待提高。
现在,各高校辅导员在学历层次上基本都已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但是在专业结构上却多种多样,既有文史类、也有理工类、也有经管类,但是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很少。绝大多数辅导员缺乏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够,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信心不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辅导员队伍业务知识匮乏,无法有效开展心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相关心理学知识技能[2]。
4. 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工作繁杂琐碎,可以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辅导员的工作状况。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既要处理与学生相关的奖、助、贷、勤工作以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问题,也要协调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还要承担相应的文体活动组织、教学、科研、评职称等压力,同时也要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可以说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需要辅导员参与,过多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大量的工作时間,相应的辅导员则不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辅导员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对很多辅导员而言,谈到心理健康教育就认为是心理疾病,就意味着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而其本身又不具备这一专业技能,认为这是专业心理教师的工作,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不足,也没法重视。
二、民族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把握国家方针,明确目标,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
高校辅导员要明确国家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对辅导员的相关制度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以每个学生的健康成才、健康发展为本,重视心理健康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去除对心理健康工作的片面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而不只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有全面的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
2.提高辅导员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作为高校辅导员,一方面国家相关制度文件有要求,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实际工作中也切实需要辅导员拥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辅导员学科来源多样,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数很少,绝大部分辅导员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首先是提升辅导员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培训课程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才能够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其次,要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知识是基础,实际运用能力才是关键,要通过专题培训、情境模拟、实训操作等方式,让辅导员逐步掌握简单的运用谈心、辅导的方法处理学生常见的轻微的心理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加强辅导员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及专业心理老师之间的联系,让辅导员参与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工作中,在实际观摩和学习中提升能力。
3.明确定位,设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辅导员在现实中,工作内容繁杂,任务多,压力大,在众多的工作中往往会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更多的是从事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这与辅导员的定位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同时在考核中也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因此,必须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去除不符合辅导员定位的工作事项,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辅导员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用制度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效果、班级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开展情况等进行可操作性的考核,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优秀的辅导员进行一定的奖励和表彰。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和调动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珍葶,包生耿.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 教育导刊,2009,12
[2]郑日昌,中学心理辅导[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1
【关键词】:民族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同时,在民族高校,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各民族同学和普通高校大学生一样也会面临不同的心理问题,因而民族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既会面临共性问题,又会面临个性问题。同时,辅导员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了解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发现其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能够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民族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国家和学校重视,制度保障。
目前,从国家到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逐步在增加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和要求。尤其是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知识中明确要求,应当具备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教思政厅〔2011〕1号)等制度文件也都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和内容等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同时,民族高校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和要求,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辅导员队伍具有年龄优势,贴近学生。
辅导员老师大部分都是年轻老师,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接触多,和同学关系紧密。由于年龄相近,他们的社会经历、知识背景、关注的问题、兴趣爱好等都和在读大学生很接近,在心理上更能贴近大学生,更能理解大学生的想法,从而更容易取得大学生的信任[1]。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学生遇到心理困扰也能够跟辅导员进行交流,能够接受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
3. 辅导员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能力有待提高。
现在,各高校辅导员在学历层次上基本都已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但是在专业结构上却多种多样,既有文史类、也有理工类、也有经管类,但是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很少。绝大多数辅导员缺乏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够,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信心不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辅导员队伍业务知识匮乏,无法有效开展心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相关心理学知识技能[2]。
4. 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工作繁杂琐碎,可以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辅导员的工作状况。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既要处理与学生相关的奖、助、贷、勤工作以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问题,也要协调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还要承担相应的文体活动组织、教学、科研、评职称等压力,同时也要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可以说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需要辅导员参与,过多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大量的工作时間,相应的辅导员则不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辅导员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对很多辅导员而言,谈到心理健康教育就认为是心理疾病,就意味着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而其本身又不具备这一专业技能,认为这是专业心理教师的工作,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不足,也没法重视。
二、民族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把握国家方针,明确目标,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
高校辅导员要明确国家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对辅导员的相关制度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以每个学生的健康成才、健康发展为本,重视心理健康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去除对心理健康工作的片面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而不只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有全面的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
2.提高辅导员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作为高校辅导员,一方面国家相关制度文件有要求,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实际工作中也切实需要辅导员拥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辅导员学科来源多样,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数很少,绝大部分辅导员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首先是提升辅导员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培训课程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才能够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其次,要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知识是基础,实际运用能力才是关键,要通过专题培训、情境模拟、实训操作等方式,让辅导员逐步掌握简单的运用谈心、辅导的方法处理学生常见的轻微的心理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加强辅导员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及专业心理老师之间的联系,让辅导员参与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工作中,在实际观摩和学习中提升能力。
3.明确定位,设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辅导员在现实中,工作内容繁杂,任务多,压力大,在众多的工作中往往会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更多的是从事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这与辅导员的定位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同时在考核中也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因此,必须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去除不符合辅导员定位的工作事项,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辅导员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用制度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效果、班级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开展情况等进行可操作性的考核,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优秀的辅导员进行一定的奖励和表彰。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和调动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珍葶,包生耿.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 教育导刊,2009,12
[2]郑日昌,中学心理辅导[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