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年报披露季接近尾声,上市银行悉数亮出了2015年的“成绩单”。据统计,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共实现净利润9336.28亿元,增速不到0.7%,除中行和交行之外,其他3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低于1%。银监会发布的2015年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59万亿元,五大行实现的利润占全行业近六成。
银行业利润为何低增长?
五大行净利润增速仅为0.69%,多数股份制银行落入低增长行列,面临资产质量下降、净息差大幅收窄的“阵痛”。
走出高增长“黄金时代”的银行业,正逐渐步入低增长期。从总体看,已发布年报的13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幅约为1.01%,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不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仅为0.69%,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除了个别银行外,多数也纷纷落入低增长行列,净利润增速不到5%。
曾经风光无限、净利润增速高达两位数的银行业作为顺周期行业,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不得不经历“阵痛”。
分析指出,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银行业资产质量变差,导致银行拨备计提增加。其次是利润市场化改革叠加利率下行周期,导致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大幅收窄。2015年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为2.44%,五大国有银行负债端零售客户较多,利率成本较为刚性,贷款客户结构中的大型企业客户占比较高,溢价能力较弱,降息后贷款收益率随行就市,息差收窄较明显。五大行息差平均收窄,幅度大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
在五大行中,建行的净利润增速最低。对此,建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表示,建行2014年和2015年的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这不仅与经济周期变化有关,也与银行息差收窄有关。“2015年建行净息差下降了17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达到2.63%,2016年预计还将下降20个基点,对银行利润产生一定影响。2015年建行足额计提客户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支出936.39亿元,较上年增长51.25%,也对建行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尽管净利润增速“滑坡”,但是银行业盈利能力不可小觑。首先是利润总量仍较大,如中国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2777亿元;其次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如平安银行、招商银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1%和21.47%;同时银行拨备前利润、利息净收入等指标依然平稳增长。
信贷资产风险有多大?
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等风险较集中,部分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率开始上升。相比盈利状况,银行的资产质量、不良贷款率水平的高低更受市场关注。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至1.27万亿元,较2014年增加4318亿元,增幅达到51.25%;不良贷款率为1.67%,较2014年末上升0.42个百分点。
这一趋势在上市银行年报中得到印证。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银行业回顾和展望》分析指出,截至2015年末,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合计不良贷款率为1.69%,较2014年末上升0.44个百分点,除中行外,其他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普遍已高于1.5%。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速最快,2015年末较2014年同期增加了54.54%。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6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根据16家上市银行近几年的数据测算,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速存在稳定的关联度,且可能有明显的加速特征,即当经济增速持续下降时,信用风险的释放速度将有所加大,这是因为信用风险会由“点”即单个企业,向“链”即产业链和“面”即行业、区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传播。
研究表明,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仍是风险较集中的行业;从分布区域看,西部地区的补量增长最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考虑到前几年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东部包括长三角地区,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区域有所扩大。此外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是,部分银行之前一直表现较好的房地产业不良率开始有所上升。
商业银行逾期贷款额和逾期率“双升”。逾期贷款指本金或利息逾期1天或以上的貸款,这是衡量资产质量的前瞻性指标。这可能预示着资产质量的风险进一步暴露。大型商业银行的逾期率升幅最快,2015年末较2014年末上升0.7个百分点。
对此,商业银行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如中行,一方面主动压缩存量授信,关注类贷款比率降至2.51%。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创新清收模式,积极化解不良资产1044亿元,并加大拨备力度,贷款拨备率为2.62%。
尽管不良率抬头,但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环比持续提高,拨备覆盖率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监管要求。这表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虽有所上升,但总体可控。以国际通行标准衡量,我国商业银行不到2%的不良贷款率,属于较低水平。
考虑到我国经济依然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财政和货币政策也有一定的调节余地,且商业银行对各类风险的内部消化能力依然较强,即使不良率小幅上升,信用风险总体仍相对可控。受到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持续推进的影响,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难度将有所提升,但风险水平相对不高。
未来的卖点在哪儿?
告别传统存贷款业务,银行正大力发展理财、私人银行及资产托管类业务,积极拥抱互联网。
面对净利差水平持续下降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转型发展成为银行的不二选择。较各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结构,可以看出,虽然净利息收入仍是主要来源,但各上市银行均大力推动转型,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主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续上升。
数据显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变化最明显,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了32.93%;而大型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相对较稳定,净利息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较慢,整体增速分别为3.19%及5.64%。
各类银行相同的一个趋势是,积极开拓理财、私人银行及资产托管类业务。银行以‘托管+’服务平台为依托,在传统托管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等新兴领域托管业务,使这些业务增长迅速。
面对利润下滑、不良贷款率上升,上市银行需要更坚定地走差异化道路,主动管理资产负债,保持竞争力,为存款客户设计更灵活、针对性强、定制化的产品;在资产端要更贴近借款人的需求,如符合他们的贷款项目周期、现金流需要等。
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发展,银行业怎样融入其中?近年来上市银行已陆续拥抱互联网科技,打造涵盖电商、支付、理财、网络小额贷款等综合金融平台,超过30家商业银行开展了直销银行业务。业内人士指出,上市银行需要与互联网科技进一步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完善征信,实现客户的精准定价与风险控制,并利用移动互联网加强渠道整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固信息安全。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
银行业利润为何低增长?
五大行净利润增速仅为0.69%,多数股份制银行落入低增长行列,面临资产质量下降、净息差大幅收窄的“阵痛”。
走出高增长“黄金时代”的银行业,正逐渐步入低增长期。从总体看,已发布年报的13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幅约为1.01%,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不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仅为0.69%,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除了个别银行外,多数也纷纷落入低增长行列,净利润增速不到5%。
曾经风光无限、净利润增速高达两位数的银行业作为顺周期行业,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不得不经历“阵痛”。
分析指出,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银行业资产质量变差,导致银行拨备计提增加。其次是利润市场化改革叠加利率下行周期,导致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大幅收窄。2015年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为2.44%,五大国有银行负债端零售客户较多,利率成本较为刚性,贷款客户结构中的大型企业客户占比较高,溢价能力较弱,降息后贷款收益率随行就市,息差收窄较明显。五大行息差平均收窄,幅度大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
在五大行中,建行的净利润增速最低。对此,建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表示,建行2014年和2015年的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这不仅与经济周期变化有关,也与银行息差收窄有关。“2015年建行净息差下降了17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达到2.63%,2016年预计还将下降20个基点,对银行利润产生一定影响。2015年建行足额计提客户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支出936.39亿元,较上年增长51.25%,也对建行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尽管净利润增速“滑坡”,但是银行业盈利能力不可小觑。首先是利润总量仍较大,如中国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2777亿元;其次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如平安银行、招商银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1%和21.47%;同时银行拨备前利润、利息净收入等指标依然平稳增长。
信贷资产风险有多大?
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等风险较集中,部分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率开始上升。相比盈利状况,银行的资产质量、不良贷款率水平的高低更受市场关注。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至1.27万亿元,较2014年增加4318亿元,增幅达到51.25%;不良贷款率为1.67%,较2014年末上升0.42个百分点。
这一趋势在上市银行年报中得到印证。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银行业回顾和展望》分析指出,截至2015年末,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合计不良贷款率为1.69%,较2014年末上升0.44个百分点,除中行外,其他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普遍已高于1.5%。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速最快,2015年末较2014年同期增加了54.54%。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6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根据16家上市银行近几年的数据测算,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速存在稳定的关联度,且可能有明显的加速特征,即当经济增速持续下降时,信用风险的释放速度将有所加大,这是因为信用风险会由“点”即单个企业,向“链”即产业链和“面”即行业、区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传播。
研究表明,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仍是风险较集中的行业;从分布区域看,西部地区的补量增长最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考虑到前几年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东部包括长三角地区,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区域有所扩大。此外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是,部分银行之前一直表现较好的房地产业不良率开始有所上升。
商业银行逾期贷款额和逾期率“双升”。逾期贷款指本金或利息逾期1天或以上的貸款,这是衡量资产质量的前瞻性指标。这可能预示着资产质量的风险进一步暴露。大型商业银行的逾期率升幅最快,2015年末较2014年末上升0.7个百分点。
对此,商业银行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如中行,一方面主动压缩存量授信,关注类贷款比率降至2.51%。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创新清收模式,积极化解不良资产1044亿元,并加大拨备力度,贷款拨备率为2.62%。
尽管不良率抬头,但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环比持续提高,拨备覆盖率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监管要求。这表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虽有所上升,但总体可控。以国际通行标准衡量,我国商业银行不到2%的不良贷款率,属于较低水平。
考虑到我国经济依然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财政和货币政策也有一定的调节余地,且商业银行对各类风险的内部消化能力依然较强,即使不良率小幅上升,信用风险总体仍相对可控。受到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持续推进的影响,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难度将有所提升,但风险水平相对不高。
未来的卖点在哪儿?
告别传统存贷款业务,银行正大力发展理财、私人银行及资产托管类业务,积极拥抱互联网。
面对净利差水平持续下降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转型发展成为银行的不二选择。较各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结构,可以看出,虽然净利息收入仍是主要来源,但各上市银行均大力推动转型,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主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续上升。
数据显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变化最明显,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了32.93%;而大型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相对较稳定,净利息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较慢,整体增速分别为3.19%及5.64%。
各类银行相同的一个趋势是,积极开拓理财、私人银行及资产托管类业务。银行以‘托管+’服务平台为依托,在传统托管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等新兴领域托管业务,使这些业务增长迅速。
面对利润下滑、不良贷款率上升,上市银行需要更坚定地走差异化道路,主动管理资产负债,保持竞争力,为存款客户设计更灵活、针对性强、定制化的产品;在资产端要更贴近借款人的需求,如符合他们的贷款项目周期、现金流需要等。
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发展,银行业怎样融入其中?近年来上市银行已陆续拥抱互联网科技,打造涵盖电商、支付、理财、网络小额贷款等综合金融平台,超过30家商业银行开展了直销银行业务。业内人士指出,上市银行需要与互联网科技进一步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完善征信,实现客户的精准定价与风险控制,并利用移动互联网加强渠道整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固信息安全。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