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中,始终排在“大三门”之首的主课。当前,却处在被边缘化的窘境中,造成这样状况的原因,除了我国目前体制外,教师对课堂过度僵化的运用和操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活化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将流行元素引进课堂,这样更适合富有青春活力的高中生的口味,使他们乐意接受。
【关键词】教师流行元素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90后的学生思想前卫,观念新潮,口味刁钻,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机械、沉闷的、程序化的教学方式,而是渴望在课堂上注入“流行”这股新鲜的血液。于是,近几年的教学中我试着将流行元素引进课堂。通过流行元素,活化我的教学。
(一)、用流行音乐,提升课堂魅力值。
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及名人都很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其实就是人类心灵的语言,无论音乐是雄壮激越,还是婉转缠绵,都能给人美的享受;更何况我们面对的对象是敢于追求新事物、寻找新鲜感的90后学生,所以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定能使课堂充满魅力。例如:我曾在教《我与论坛》第二部分《我与母亲》时,我播放了满文军的《懂你》: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我利用流行歌曲《懂你》,将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理解了母亲对史铁生的爱,是使他活下去的支柱这个难点,同时,也给学生进行了很好的爱的教育。当课上完时,学生仍沉浸在那种感伤的情境中,教室里还不时地发出抽噎声。而另外一个班级没有播放音乐,只是传统的口头讲授,下课时,学生依然非常活跃。学生没有伤感的表情,更别说发出抽噎声了。通过比较两种方法所呈现的课堂效果,可以看出,教师将流行元素引入课堂,确实能够提高课堂的魅力值。
当今中学生接受事物快,酷爱流行,我们还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流行歌曲的鉴赏,如: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流行歌曲中的意境美,流行歌曲中的哲理性,流行歌曲中歌词的积极性及消极性等等。例如:我们在高三复习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这一考点时,我将周杰伦的流行歌曲《蜗牛》带进了课堂。我在黑板上抄下了《蜗牛》的歌词:该不该搁下重重地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他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让同学们从它适不适应收入中学教材这个点上鉴赏这段歌词,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由于学生对流行的酷爱,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兴趣颇高,课堂效果自然也好,有学生写到:这首歌的歌词对学生起到了解脱压力、鼓舞向上的作用,思想内容十分上进,读起来朗朗上口,从教育效果来看,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引入教育领域,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潮流,提高审美能力。学生所写真正做到了准确、鲜明、生动。
作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巧用流行歌曲的歌词歌名移花接木的进行作文拟题,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不但能够事半功倍,而且也能够提升课堂的魅力值。
(二)、用多媒体为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当学生面对电子屏幕兴高采烈的时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应在一味地固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与时俱进,采用“君子善假于物“的积极态度,巧用多媒体,激活语文课堂。多媒体能凭借其独特的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感受全方位的综合刺激,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动态化,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语文教学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我在教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时,我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制作了一些幻灯片,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当我讲到上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写景的诗句时,需要分析“案”“拍”“卷”三个动词的妙处和“卷起千堆雪”的修辞,我从网上搜出了一张与这个景很相似的图片:乱石高耸入云,大江汹涌奔腾,巨浪翻滚。直观的画面与我分析相结合,学生很快就组织出了答案:“穿”显示出山的高且险峻,并且化静为动;“拍”显示出大江汹涌奔腾的气势;“卷”显示出翻江倒海的气势。学生根据浪花与雪色彩的相似,说出了修辞为比喻。上片的难点借助幻灯片轻易就突破了。上片写景,下片写人。塑造的形象是周瑜。其中在分析“塑造周瑜的形象时为什么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个问题时,我从《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中截取了一张漂亮的小乔剧照。粘贴在问题的下面。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想起“美人配英雄”这句话。这样答案就已经不言自明了。一是说明周瑜当时非常年轻;二是以美人的风姿衬托出周瑜的潇洒出尘。总之,这节课借助多媒体,不但增加了趣味,激发了兴趣,而且还借助直观形象,有效的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活化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呈现直观形象的效果,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增加了趣味性,活化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巧用流行语,构建活力课堂
当我们教师一年年的变老时,我们的学生却依然年轻。如果我们教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因为现在的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也并非简单的传播者,教师要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步共频”,否则,就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只能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學究”。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这样说:“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李校长亲切的语言风格,对流行语言的掌握,使他在学生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无独有偶,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他的学生毕业典礼上不仅引用了周杰伦的歌曲《千里之外》,“杜拉拉”等流行字眼也从他嘴里蹦了出来。两位威严的校长也关注流行语。这让我深受触动。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何不借助这个平台,放下教师的威严架子,以一颗年轻的心态和学生共同主持这一节课呢?这样,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平等感,而且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所以我在教学中也会适时地加入时下的流行语,活跃课堂。例如:一次作文训练中,班里出现了几篇从网上抄袭的例文,在讲评作文时,我戏称:“山寨真是无处不在啊”。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醒了学生。又如:前几天训练语文时,班级后面几个男生趴下呼呼大睡,我推醒他们说:“哥做的不是题,是寂寞”。他们不好意思的拿出了卷子开始做题。另外像“out”“给力”“边缘化”等等,这些流行语,我也时常将他们运用到课堂上。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我的课堂富有活力,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认为巧用流行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虽然教师借助于高超的语言艺术,可以赢得学生的喜欢。然而善于引进流行元素的教师,更容易融入学生群体,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受到学生的喜欢。所以教师要善于通过流行元素,提高自己的课堂魅力,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教师流行元素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90后的学生思想前卫,观念新潮,口味刁钻,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机械、沉闷的、程序化的教学方式,而是渴望在课堂上注入“流行”这股新鲜的血液。于是,近几年的教学中我试着将流行元素引进课堂。通过流行元素,活化我的教学。
(一)、用流行音乐,提升课堂魅力值。
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及名人都很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其实就是人类心灵的语言,无论音乐是雄壮激越,还是婉转缠绵,都能给人美的享受;更何况我们面对的对象是敢于追求新事物、寻找新鲜感的90后学生,所以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定能使课堂充满魅力。例如:我曾在教《我与论坛》第二部分《我与母亲》时,我播放了满文军的《懂你》: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我利用流行歌曲《懂你》,将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理解了母亲对史铁生的爱,是使他活下去的支柱这个难点,同时,也给学生进行了很好的爱的教育。当课上完时,学生仍沉浸在那种感伤的情境中,教室里还不时地发出抽噎声。而另外一个班级没有播放音乐,只是传统的口头讲授,下课时,学生依然非常活跃。学生没有伤感的表情,更别说发出抽噎声了。通过比较两种方法所呈现的课堂效果,可以看出,教师将流行元素引入课堂,确实能够提高课堂的魅力值。
当今中学生接受事物快,酷爱流行,我们还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流行歌曲的鉴赏,如: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流行歌曲中的意境美,流行歌曲中的哲理性,流行歌曲中歌词的积极性及消极性等等。例如:我们在高三复习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这一考点时,我将周杰伦的流行歌曲《蜗牛》带进了课堂。我在黑板上抄下了《蜗牛》的歌词:该不该搁下重重地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他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让同学们从它适不适应收入中学教材这个点上鉴赏这段歌词,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由于学生对流行的酷爱,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兴趣颇高,课堂效果自然也好,有学生写到:这首歌的歌词对学生起到了解脱压力、鼓舞向上的作用,思想内容十分上进,读起来朗朗上口,从教育效果来看,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引入教育领域,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潮流,提高审美能力。学生所写真正做到了准确、鲜明、生动。
作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巧用流行歌曲的歌词歌名移花接木的进行作文拟题,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不但能够事半功倍,而且也能够提升课堂的魅力值。
(二)、用多媒体为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当学生面对电子屏幕兴高采烈的时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应在一味地固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与时俱进,采用“君子善假于物“的积极态度,巧用多媒体,激活语文课堂。多媒体能凭借其独特的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感受全方位的综合刺激,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动态化,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语文教学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我在教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时,我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制作了一些幻灯片,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当我讲到上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写景的诗句时,需要分析“案”“拍”“卷”三个动词的妙处和“卷起千堆雪”的修辞,我从网上搜出了一张与这个景很相似的图片:乱石高耸入云,大江汹涌奔腾,巨浪翻滚。直观的画面与我分析相结合,学生很快就组织出了答案:“穿”显示出山的高且险峻,并且化静为动;“拍”显示出大江汹涌奔腾的气势;“卷”显示出翻江倒海的气势。学生根据浪花与雪色彩的相似,说出了修辞为比喻。上片的难点借助幻灯片轻易就突破了。上片写景,下片写人。塑造的形象是周瑜。其中在分析“塑造周瑜的形象时为什么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个问题时,我从《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中截取了一张漂亮的小乔剧照。粘贴在问题的下面。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想起“美人配英雄”这句话。这样答案就已经不言自明了。一是说明周瑜当时非常年轻;二是以美人的风姿衬托出周瑜的潇洒出尘。总之,这节课借助多媒体,不但增加了趣味,激发了兴趣,而且还借助直观形象,有效的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活化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呈现直观形象的效果,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增加了趣味性,活化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巧用流行语,构建活力课堂
当我们教师一年年的变老时,我们的学生却依然年轻。如果我们教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因为现在的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也并非简单的传播者,教师要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步共频”,否则,就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只能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學究”。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这样说:“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李校长亲切的语言风格,对流行语言的掌握,使他在学生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无独有偶,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他的学生毕业典礼上不仅引用了周杰伦的歌曲《千里之外》,“杜拉拉”等流行字眼也从他嘴里蹦了出来。两位威严的校长也关注流行语。这让我深受触动。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何不借助这个平台,放下教师的威严架子,以一颗年轻的心态和学生共同主持这一节课呢?这样,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平等感,而且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所以我在教学中也会适时地加入时下的流行语,活跃课堂。例如:一次作文训练中,班里出现了几篇从网上抄袭的例文,在讲评作文时,我戏称:“山寨真是无处不在啊”。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醒了学生。又如:前几天训练语文时,班级后面几个男生趴下呼呼大睡,我推醒他们说:“哥做的不是题,是寂寞”。他们不好意思的拿出了卷子开始做题。另外像“out”“给力”“边缘化”等等,这些流行语,我也时常将他们运用到课堂上。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我的课堂富有活力,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认为巧用流行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虽然教师借助于高超的语言艺术,可以赢得学生的喜欢。然而善于引进流行元素的教师,更容易融入学生群体,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受到学生的喜欢。所以教师要善于通过流行元素,提高自己的课堂魅力,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