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近年来搜集整理出来的民间契约文书入手,文章探讨了清代以来至民国时期东南地区畲、汉的通婚、物产交易与乡邻关系,以及畲、汉文化及习俗的相互渗透等问题,展现了此一历史时期畲族与汉族的相互关系和民族交融的具体情况,并论及清朝以来将畲族与汉族同等的“齐民”化政策对畲、汉民族关系的稳定作用.
【机 构】
:
厦门大学国学院;厦门大学历史系 厦门市,361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近年来搜集整理出来的民间契约文书入手,文章探讨了清代以来至民国时期东南地区畲、汉的通婚、物产交易与乡邻关系,以及畲、汉文化及习俗的相互渗透等问题,展现了此一历史时期畲族与汉族的相互关系和民族交融的具体情况,并论及清朝以来将畲族与汉族同等的“齐民”化政策对畲、汉民族关系的稳定作用.
其他文献
日本从2018年开始实施了新一轮国立大学合并,目前只有名古屋大学和岐阜大学率先完成了合并计划.名古屋大学和岐阜大学合并后,形成了新大学的运营模式.日本国立大学改革新动向对我国高校治理与建设的启示有: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着力培养跨学科人才、合理发挥差异化优势等.
人口迁移正由城乡之间转到城市之间,城市之间关系等外部环境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日益凸显;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采用多层级线性回归模型,将城市本身属性与外部城镇化环境进行嵌套,从外部因素内部化效应,发现城镇化外部环境对城市内部因素的作用路径.结论 显示,一味追求高端人才和过早去工业化都不利于城市人口增加,过于追求城镇化率,经济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市,不利于城市人口增加.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路径是,根据不同省份的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适当将财政资源用于提升中小城市的第二产业发展能力;将吸
推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主渠道与微循环的双重进路,其目的 在于双重路径融贯中的价值理性认同的生成.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目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样态,对推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进行了探析.
1936年,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期刊《天下月刊》登载了邵洵美、项美丽合译的沈从文小说《边城》.这一刊发是《天下月刊》基于与沈从文在中西文化交流观念上的契合以及对《边城》所塑造的优美健康之中国形象的认可,以实践刊物中西文化平等交流、提振中国文化形象的办刊理想.译者邵洵美基于自身“新月派”文学观念和保持民族特性的翻译理念,在翻译中采取了较为灵活的翻译策略,既忠实地保留了小说的原貌,也较大程度地保留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主体地位.《天下月刊》刊载邵、项英译本《边城》所关涉的“中国形象”及翻译中文化主体性
2018年以来,“服务国家战略”成为我国政府各类高等教育政策文件制定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主导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面对服务国家战略理念,大学需要准确把握服务国家战略的维度,提升大学组织的灵活度,保持大学的国际开放度.
教育学知识的解释力不足,是一个困扰教育理论界已久但始终悬而未决的问题.围绕着教育学知识的解释力,出现了关系论、学科基质论两种代表性的分析框架.从根本上讲,研究者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变量,而教育研究者对科学研究内蕴的理论预设习焉不察是造成教育学知识解释力不足的关键.要提升教育学知识的解释力,不能忽视理论主体想象力的解放.必要的开放意识,批判意识、在地意识和整体意识,是提升教育学知识解释力的要件.
综合是否获得国家奖学金、专业平均排名和挂科数量三项指标,将高水平大学本科生学业表现划分为学优型、普通型和学困型,并探究差异化学业表现在个体、家庭和院校维度上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背景特征上,本科生学业表现具有显著的个体特征和父母特征效应.在学习投入上,课外学习时间对学优型学业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学困型学业表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上课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家庭支持对本科生不同学业表现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在院系制度设置上,所在院系实施书院制的学生学困发生比是未实施书院制的两倍多.对此,需关注本科生
生态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大学生生态教育的着力点在于凝聚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构建理论教育体系,营造生态校园文化,强化实践体验,建立健全生态教育保障机制.
技术文化意味着文化赋予了技术某种意识形态功能,代表着技术通过超越具体现实的限制重新使文化的绝对生产性得以释放,从而构成了技术文化的核心人文内涵.旧金山湾区技术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创新性特征对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影响、通约性特征对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影响,以及进步性特征对高等教育超前发展的影响.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新场域里,技术文化推动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主要体现为技术文化带来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推动教育制度机制的变革,超越教育物理空间的约束.
农村水环境长期存在“边治理、边衰退”和地方政府监管乏力问题,通过广泛设立村级河长能促进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的提升吗?基于黄河流域4省份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村级河长的设立对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及机制,比较不同流域差异、地理区位及村庄规模下的组群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村级河长的设立能够显著提升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对上游村庄、中小型村庄、近郊村的水环境治理绩效有显著的提升效应,且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村级河长有效治理的深层原因在于村庄内部知识资源、关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