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然是“外国小说欣赏”,教学内容自然是“外国”、“小说”、“欣赏”。“外国”侧重于内容的“异域风情”、表达的“特立独行”,“小说”着重于体现单元话题、关注新鲜观点,“欣赏”倚重于突出选修“选择性”、落实高考“选拔性”;作个比喻,大约可对应曰——“千江有水千江月”。
  一、 “千江”——“外国”之多姿多彩
  相比中国文学,它是外国的;相比中国古代文学,它基本上是现代的;相比于一国文学,它是多国家多民族的。——千姿百态的世界文学大江大河在这本教材中优美地奔流。这与《课程标准》关于小说与戏剧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1. 内容的“异域风情”
  每一条大江都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母亲”,大江两岸风土人情正是因为各不相同,所以精彩纷呈。
  比如芬芳而忧伤的“苹果”图景。
  它让我们领略到那个时代的俄罗斯风情:这里有乡土气息浓郁的农谚俗语,“拉弗连季伊节雨濛濛,不起浪,不刮风,好过秋来好过冬”。有苹果的芬芳,“……记得那槭树的林阴道、落叶的幽香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这三者的芬芳”。有欢乐的聚会,“逢到节日,窝棚附近热闹得如同集市一般,树林后面不时闪过鲜红的衣裙……”
  比如轻松而好笑的“牲畜林”。
  战争可以这样“气氛轻松、描述搞笑”吗?作者对意大利民间故事情有独钟,他认为,意大利民间故事讲述的原则,是和谐的原则,很少暴力野蛮的情节……文学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再现,而应该是轻灵、智慧地反映生活,文学应该有自己的角度。在那扫荡的日子里,树林里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最高兴的还莫过于骡子……猪专拱地……——但这样的德军比打劫的还要“温柔”。于是只能感叹意大利民族的浪漫情怀和乐观心态;进而想,这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民族,他们似乎没有经历战争的残酷,对战争没有深刻的认识。于是也只能赞叹作者童话般的美好情怀和丰富想象力。这大概就是民族心理差异吧。
  2. 表达的“特立独行”
  一方水土一方人,他们表达思想的方法、技巧也是我们之前所少见的,很精妙的。
  比如那自由遐想的“墙上斑点”。
  这是泰晤士河的波光、欧塞河的月影中的优雅和美丽。我们都知道意识流小说的特点,但它是怎么展开意识流动的呢?它的价值又在哪里呢?这值得追问也必须追问。其魅力概括起来可能就是“让叙述和思想自由地流淌”。大约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相似联系,这是并列的比较,借助相似点,用比喻手法,由此物到彼物,从这里到那里,思维呈跳跃形态。“……火红的炭块……鲜红的旗帜……无数红色骑士……”②相关延伸,根据逻辑线性展开内容,思维像链条般延展下去。“……钉子……油画……小肖像画……赝品……房客……搬出这所房子……家具……”③场景描述,这是“相似联系”“相关延伸”后的具体描写,使小说内容显现详实生动的一面,思维像烟雾一样弥漫开去。“莎士比亚……对啦,不管是他还是别人,都行。这个人稳稳地坐在扶手椅里,凝视着炉火,就这样——一阵骤雨似的念头源源不断地从某个非常高的天国倾泻而下……”还有随时评论、自由抒情、回忆等。而斑点只不过是现实点,一次斑点的出现是前一段遐想的完结也是接下去一段遐想的开端。每次作者都抓住斑点的某一方面特点展开遐想。相比传统小说借助于小说情节、人物,意识流小说能直接地方便地表达作者思想,伍尔芙可贵之处就在于她能细腻而形象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点、看法、批评。这些思想的高度决定了小说的价值。
  比如那坚忍克制的“午睡时刻”。
  这大概是我们所见的最“酷”的表述方式了,作者像杂耍一样不断地从衣兜里掏出各种各样的叙述法宝,充分铺垫、不断推进,但就是要让情感在“暗中”奔流汹涌。首先是从容营造情境。一切都在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别有用心”地有条不紊地展开,而且一展开就是过半的篇幅。如铺垫,“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橘红色岩石的隧道里开出来,就进入了一望无际、两边对称的香蕉林带……”如暗笔,“那位妇女眼皮上青筋暴露,身材矮小孱弱……”如设疑,作者让我们感受到了弥漫在情节中的吸引力:她们是谁?要去哪?去干什么?“……她们径直朝神父家走去……”“我要找神父”,“我有急事”……作者就是不“表态”,只是呈现事实,只是不断深入。像层进,“‘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从这里开始,我们和神父一样,开始变得不安起来。然后,“卡洛斯·森特诺”“是我的独生子”,作者让女人站在所有对小偷有“偏见”自以为占据着道德高地的人的对面,毫无愧色地坚决地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再继续补充具体的惊心动魄的内容!于是我们发现这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道德问题,或者说道德在情感面前显得多么苍白。
  二、 “有水”——“小说”之文体特点
  如果说诗歌如溪流,清澈优美;散文如湖泊,宁静优雅;小说则如江河,气象万千。
  为什么会是“小说”?因为这是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薄弱”的地方,我们有《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但是没有古代的或现代的小说欣赏。相比中国,“外国的小说”显得发达,突出“小说”文体特征是这本教材教学内容的应有之义。
  1. 体现单元话题
  曹文轩在教材的“前言”中说:不是在一般意义上阐述这些话题,而是偏重于外国小说方面的物质,标题本可定为“外国小说的叙述”“外国小说的场景”等,因本教科书名为“外国小说欣赏”,故简称“叙述”“场景”等。——也就是说,这里关于小说的理论、术语,有特定的对象,和我们熟知的中国古典小说有不同的地方。
  比如“视角”之比较。
  《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第8页,“全知视角”:一般说来,传统小说比较喜欢使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有限视角”:……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在叙述上逐渐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比如“人物”单元之素芭形象。
  教材第61页,“言行是内心世界的流露”:在《素芭》中,哑女素芭虽不能用语言来说话,我们仍然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和一颗晶莹剔透的心。首先,作者刻画了素芭的眼睛……这或许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角度、内容,如果我们仅仅立足于对素芭命运的同情,可能没有抓准“这一篇”的特点。泰戈尔是语言大师,他比一般人更清楚语言的苍白无力。相比之下,心灵的沟通则要紧得多。如果把素芭放到泰戈尔创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去考察,这一点会显得更清楚。泰戈尔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童婚制度、陪嫁制度、寡妇殉夫制度等对印度妇女的压迫深感沉痛、愤怒。像《河边的台阶》中的库苏姆、《邮政局长》中的勒袒、《法官》中的基罗达等等,她们和素芭一样命运悲惨、苦难深重,她们孤立无援,不敢反抗,实际上也无从反抗。这些女性最终都被社会吞噬,而且似乎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所以素芭的“哑”更具有普遍的象征意味。——这或者就是作者赋予“哑”的深层象征意味:即使再多的话,再有力的反抗,对父母而言,对这个社会而言,也就是无声!哑女的悲剧里,不也是人类前途的无言悲歌吗?
  2. 关注新鲜观点
  教材中有不少观点让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非学不可。
  比如“情节的摇摆”。
  教材第69页: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疑不定的状态。“摇摆”这种说法很有意思,十分新奇,而且非“摇摆”一说不可。首先,“摇摆”不是“曲折”。“曲折”常常是“前进的”,而“摇摆”多是“没前途的”。比如《桥边的老人》,老人有多次“应该走了”“却走不动了”的“摇摆”。第二,“摇摆”也不是“呼应”。因为“呼应”多半“积极”,常常在情节、内涵上有变化,有提升。但“摇摆”比较“消极”。往往呈现出迷惘、不知所措的情态。第三,“摇摆”的作用是“腾挪出”展示人物性格、表达作品主题的“舞台”。传统的“舞台”多是空间,比如《娜塔莎》,家里、舞会、家里。但“摇摆”在空间上往往是模糊的,但故事开始了,在“时间”里展开了。像《墙上的斑点》,内容从斑点“摆”出去,展示一会,又“摆”回来,如此多次。这可能就是作者想用“摇摆”带来的悲剧感——无望、绝望。
  比如“虚构的意义”。
  教材第96页“虚构意识的逐步确立”:……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三、 “千江月”——“欣赏”之深化落实
  无论哪条大江,无论怎样姿态的水,映出的都是月亮,而且只有一个月亮,那就是语文素养。“无论是外国小说还是中国小说,就小说艺术而言,其道理是相通的……”“最终目的是初晓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曹文轩)
  1. 突出选修“选择性”
  “选修”是“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相比必修教材,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选择性”,——它本来就是学生可以跨班、跨年级、跨校选课的,是针对有特长、兴趣的学生而设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外国小说”教学内容不能仅止于理解,而要“欣赏”——质疑、探究、创生。
  比如《丹柯》的主题探究。
  学生们普遍认为这篇小说没多大意思,无非是英雄带领人们寻找新家园。但有一个学生的看法——“丹柯为这样的人们而死太不值得了”——引出了这篇小说“三问英雄”的深刻的教学内容。一是为什么英雄总能在危难时出现?因为人们总要生存下去,当时,他们实际上已别无选择!换句话说,人们需要英雄,于是英雄出现了。二是为什么英雄非掏出心来不可?因为只有牺牲能证明爱。这是人们对自己领袖的要求,准确地说是他们对自己勇气极端痛苦的拷问,是对自己决心的检测。三是为什么英雄一定要死去才行?这是人类卑劣的本性使然,困难一旦消除,人们自私狭隘的本性便又表露出来,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快乐,他们似乎已完全忘记了曾经的苦难。
  2. 落实高考“选拔性”
  “千江月”的“现实作用”只有“一弯月”,那就是“语文检测”。就目前看来,高考对“文学作品”的“选拔性”要求还是能比较全面而科学地体现“外国小说”教学的“欣赏”特点的。
  先看近三年的高考试题:2009年,英国大卫·洛契佛特《魔盒》;2010年,李丽娟《静流》;2011年,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第9车厢》;2012年样卷,美国鲍勃·普科斯《杰克的领悟》。如果我们把这本教材当做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练习文本,就无所谓“精读”、“略读”,它们都是很好的高考练习材料,而且我们会发现,“略读”的文章总体上比“精读”要精彩。所以教学内容中可以多一点练习、多一点高考要求,这很切实,也很必要。
  当然,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更应该指每个高中语文老师的思想都能是一条风景各异的长江大河,并且多少影响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向往乃至涵养出各不相同的江河;如能这样,“外国小说”那一弯语文的明月必然能在我们、学生的眼中、心里,映照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
其他文献
假如科幻电影中的幻想情节真的能成真,你希望下列哪一种事情变成事实?  A. 外星人造访地球  B. 恐龙复活  C. 发明时光机器自由穿梭过去和未来  D. 移民外星球    选择A:你常常发呆,有时连自己想什么都忘了,思绪不停地跳跃。你很喜欢沉溺在自由想像的世界,无拘无束,可以不管现实生活的压力,任凭自己随意幻想,偶尔你也会将想像中的情节带入生活中,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够接纳你的一厢情愿,这当然是不
王力宏-学院派开嗓    王力宏开嗓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也比较原始,带着他学院派的典型特色:先拔几个高音把嗓子吊起来,然后丹田运气从呈一字型的嘴里吐出,呼出的时候气流越深长越好,让双唇随着气流颠簸而发出“噗噗噗”的声音,反复几次之后嗓子基本就开了。当然如果遇到嗓子不舒服的情况,力宏还有独门秘笈,就是把醋加热然后放入蜂蜜,趁着滚烫喝下去,一般的小毛病就统统搞定喽!    刘德华-精神开嗓    唱歌唱了
情人节    当年围在大厅的黑板边通身青涩的高一新生升上了高三。补课成了正常课时中的一部分。几位老师一起在学校附近的小区里租了一套房子,三房一厅,关起门来就是语数外三个内容不同气氛却一样紧张的课堂。学生们轮流在三个房间内进出,个个步履虚浮,憔悴如游魂。  沈晋曾经在那边的课桌里摸出本《樱花通信》,用清纯的漫画女孩提神,被祈柏笑骂“什么样的人摸出什么样的书”;凹凸不平的老旧课桌上铺着白色挂历纸,密密
关于    她原本是叫筱攸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她的生日是4月1日,呵,看起来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愚弄。她已经习惯了大家小笨小笨地唤她,也习惯了在鬼把戏中度过的那些生日。可她还是快乐,微笑着流泪。在冠上小笨这个名字的时候高傲地扬起美丽的额头。有时,她更喜欢趴在阳台上数星星,想着哪天能遇到一个同样生在4月1日的傻瓜。到那时,我要叫他大笨。大笨大笨,我是小笨啊。不过,我想听你叫我筱攸…… 
高考语用题通常指试卷中的第5至7题,定位为汉语在一定语境中的运用。这部分考查形式千变万化,内容丰富多彩,分数相对集中(共12分),分差容易拉开。一直公认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增分点之一。   一、扫描考点 把握特点   近年相关考题要览见下表:   根据上表,分析如下:  (一)考题特征基本稳定   第5题题型为选择题或表述题不定式,考点较为单一,基本集中在连贯上(2012年的“定义”和2014
沿街寻觅,灯火阑珊处,有几个混混模样的人走了过来。在距我一步之遥时,我急转身,面无表情地说:“借钱、要钱或者抢钱凡是相近意思的词语,一律没有。命,本人只有一条!”微微闭目,我只听到一阵脚步声夹杂着“神经病”三个字。我很不可思议地叫了句:“回来啊,你们……”  一脸沮丧进入家门,老妈问我:“作业多不多啊,快写,写完了赶紧睡啊。”我一脸漠然地回答:“不多,不多,数学3张卷,语文2张卷,英语3张卷,物理
高一的下学期,天空浓酽的湛蓝似乎要滴落下来,像个巨大的水晶球,那时候我的同桌是个皮肤白皙的娇小女孩,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却从不骄傲,在我这个比她矮了一大截的女孩面前,她一如既往地微笑,甚至对我比对其他人多了一份信任和依赖。我是喜欢和她在一起的,她像一个天使,用一颗单纯和善良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我的心里戏称她为“琉璃娃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仿佛稍一触碰就会碎掉一样。  可是高一最后的两个月,我却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大多以教材的专题体例为基础,以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对章节内容进行系统而详细的复习。经过这样的第一轮复习,学生对高考内容有了全面感知并形成较为系统的陈述性知识,同时拥有了一定的程序性知识。进入二轮复习后,学生的学习任务发生转变,主要体现为如下三个方面:(1)对已经掌握的陈述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形成历史的通感。(2)对所应掌握的陈述性知识查漏补缺,提升历史的质感。(3
摘 要:萨奇曼模式的核心思维是:试图将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问题解决与真实生活遇到的问题解决统一起来.这样就抓住了真正理解高中物理知识的根本点,找到了初高中物理学习的顺利衔接的切入点,也就提高了高中物理学习入门的有效性.  关键词:萨奇曼模式;学习衔接;物理概念;精确定量  一、初高中物理学习衔接存在的问题  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不论是知识深度、广度还是学习能力要求都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定性分析更
1. 刚分到一座的时候,我们几乎从不说话。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你正拿着我的自动笔在画图,我就想呀,嘿,你这人可真“大方”,用人家的笔也不打声招呼。不一会儿你画完了,我正等你还笔呢,却见你把笔往笔袋里一扔就要出去了。我急了,就说,你不给我笔啦?我还等着用呢!只见你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就好像我是个外星人似的。你说,什么笔?我的笔你想用的话拿就好了。当我怒气冲冲地拉开自己的笔袋时,很糗地发现在里面躺着一支一